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监督学习技术的碎屑岩储集层成岩相测井识别与应用:以沾化凹陷三台组为例
1
作者 孟圆 贾光华 +2 位作者 李传华 张立强 张曙光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46-762,共17页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埕岛—桩海地区侏罗系三台组近年来成为油气勘探重点层系,但受构造演化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岩性多变的影响,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层质量预测难度大,而成岩相类型的精确识别与划分对储集层的评价起至关重... 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埕岛—桩海地区侏罗系三台组近年来成为油气勘探重点层系,但受构造演化复杂、沉积类型多样、岩性多变的影响,储集层非均质性极强,储集层质量预测难度大,而成岩相类型的精确识别与划分对储集层的评价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利用有监督学习识别全井成岩相的方法在学习样本数目较少的情况下实用性有限,本研究开展基于单因素约束的无监督全井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研究。结合视压实率、胶结物含量、面孔率和裂缝率将研究区成岩相划分为致密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溶蚀与裂缝相和不稳定成分弱溶蚀相。确定了GR(自然伽马)、AC(声波时差)、DEN(密度)、RD(深侧向电阻率)4条对成岩作用敏感的测井曲线作为成岩相测井识别的依据。分别对4条曲线聚类范围进行约束,确保了无监督学习方法与成岩相良好的映射关系。基于无监督学习划分的测井相种类,利用铸体薄片等资料实现测井相与成岩相的标定,完成地区成岩相的识别与划分。划分结果表明,溶蚀与裂缝相、不稳定成分弱溶蚀相为研究区储集层有利成岩相,2类成岩相对应较高的孔渗度,溶蚀与裂缝主要分布在含砾砂岩等粗粒岩中,不稳定成分弱溶蚀相主要分布在粉砂岩等细粒岩中。通过盲井成岩相对比,验证学习方法的准确性,进而为缺乏取心井段的储集层成岩相识别提出新的预测方法,对有利储集层的评价及预测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阳坳陷 沾化凹陷 三台组 成岩相测井识别 单因素约束 无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