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因素法优化两面针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森 慕杨娜 +1 位作者 姜黎 邹明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1期1777-1779,共3页
目的:优化两面针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溶剂、用量、浓度及PH值作为优选因素,以两面针中的氯化两面针碱提取量和出膏率作为定量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80%... 目的:优化两面针药材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方法,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提取溶剂、用量、浓度及PH值作为优选因素,以两面针中的氯化两面针碱提取量和出膏率作为定量指标,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是:乙醇浓度80%,加醇量为8倍,提取2次,每次提取2 h,加入0.1 mol/L盐酸调乙醇pH至5,出膏率和有效成分提取率比较高,重现性好。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适合工业大生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面针 总生物碱 单因素法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单因素与田口法优化屎肠球菌产谷氨酸脱羧酶培养基 被引量:5
2
作者 杨胜远 李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0-98,共9页
采用双向单因素试验法及田口法,对屎肠球菌产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筛选的4种培养基中,蛋白胨-蔗糖-牛肉膏(peptone-sucrose-beef extract,PSB)培养基最利于屎肠球菌产GAD,但其配... 采用双向单因素试验法及田口法,对屎肠球菌产谷氨酸脱羧酶(glutamate decarboxylase,GAD)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筛选的4种培养基中,蛋白胨-蔗糖-牛肉膏(peptone-sucrose-beef extract,PSB)培养基最利于屎肠球菌产GAD,但其配方中的CaCl_2、K_2HPO_4和柠檬酸铵对GAD合成不利,蛋白胨、蔗糖、乙酸钠和谷氨酸一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对GAD合成影响极显著(P<0.01),而牛肉膏对GAD合成影响不显著(P>0.10)。Minitab软件预测培养基的最优用量组合为蛋白胨15 g/L、牛肉膏10 g/L、蔗糖12.5 g/L、乙酸钠6.0 g/L、MSG 10 g/L、吐温80 1.0 g/L,预测300 m L发酵醪产GAD总活力为(399.30±12.51)U。经验证,GAD总活力为(384.26±10.32)U,与预测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的PSB培养基的组分较优化前的PSB培养基显著减少,并更有利于GAD的合成,总酶活提高了45.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屎肠球菌 谷氨酸脱羧酶 培养基 优化 双向单因素法 田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铁观音新式茶饮配方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盛思杰 吴媛媛 +6 位作者 叶海波 徐铃琳 朱天乐 吴学进 温欣黎 郝连奇 屠幼英 《中国茶叶》 2025年第2期40-45,共6页
近年来,时尚和快捷的新式茶饮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并且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式茶饮品牌开始关注茶饮产品的养生功能。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铁观音、罗汉果、桑叶提取液配比进行优化,以感官评价为关键指标,确定初步... 近年来,时尚和快捷的新式茶饮受到年轻消费者的追捧,并且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新式茶饮品牌开始关注茶饮产品的养生功能。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铁观音、罗汉果、桑叶提取液配比进行优化,以感官评价为关键指标,确定初步配方。采用响应面法得出铁观音新式茶饮感官评价的多元回归方程,确定铁观音∶罗汉果∶桑叶提取液最佳比例为4.6∶3.2∶0.9,3种原材料对茶饮的感官品质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铁观音>桑叶>罗汉果。对响应面法所得最佳配方制得的茶饮样品进行审评,得分为92.33分,高于单因素筛选配方的90.02分。最终得到的铁观音新式茶饮香气丰富、口感顺滑,满足现代消费者对口味与健康的双重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观音新式茶饮 配方 单因素法 响应面优化 感官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因素分析法在机床夹具精度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竹溪 秦国华 《工具技术》 E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24-27,共4页
对加工误差进行了比较完整、系统的分类和归纳,指出了各加工误差的影响因素和产生原因,并据此应用单因素分析法对机床夹具进行了精度分析。
关键词 因素分析 加工误差 夹具 精度分析 机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因素试验法优选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宗元 《甘肃畜牧兽医》 2010年第2期9-11,共3页
为了确定红芪中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浸提次数、料水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红芪多糖提取的影响。试验采用常规法提取红芪多糖,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浸提次数3次,浸提时间1... 为了确定红芪中红芪多糖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采用单因素法考察了浸提次数、料水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对红芪多糖提取的影响。试验采用常规法提取红芪多糖,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浸提温度80℃,浸提次数3次,浸提时间1.0 h,料液比1∶12时,红芪多糖的提取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多糖 含量测定 单因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法和单因素分析法优化艾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 被引量:9
6
作者 刘羽暄 杜慧 +1 位作者 张换平 申艳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5-640,共6页
选择分子荧光光度法对艾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的优化试验试液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测定,从而算得不同条件下所达到的提取率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研究了提取过程中的三因素:乙醇溶液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艾草质量与乙醇溶液体积的比... 选择分子荧光光度法对艾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条件的优化试验试液中的黄酮类物质进行测定,从而算得不同条件下所达到的提取率以确定最佳的提取条件。研究了提取过程中的三因素:乙醇溶液体积分数、超声时间和艾草质量与乙醇溶液体积的比值。并按单因素分析法测得提取过程中3项因素最佳参数分别为: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50%,超声提取的时间为40min,艾草样品和50%乙醇溶液的比值为1.0g比15 mL。在此条件下,艾草中黄酮类物质的提取率为1.07%。以上述3项因素作为响应面分析法的优化因素,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析因试验,对此提取条件作进一步的优化,得到了最佳的提取条件为:①乙醇溶液的体积分数为49.96%;②超声提取时间为30min;③艾草样品与50%乙醇溶液的比值为0.79g比15mL。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1.09%。按此条件称取艾草粉末样品0.790 0g(3份),分别按上述优化的条件进行超声提取后,经过滤并离心后取其上清液(分取量应按样品中黄酮类物质的估计含量决定,使其量落在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0.006~0.018g·L^-1之间)1mL,依次加入5.3g·L^-1硝酸铝溶液2.38 mL和乙酸盐缓冲溶液(pH 5.6)0.9 mL后,加入50%乙醇溶液将其体积定容至10.0mL。待黄酮类物质与铝(Ⅲ)离子的荧光配位反应完全后,测定其荧光发射强度。此3份样品的黄酮类物质平均提取率为1.08%,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为-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荧光光度 因素分析 响应面分析 黄酮类物质 艾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煨大黄工艺及成分与色度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戴慧莲 丁羽 +7 位作者 梁梓瑜 刘新媛 黄玮 刘产明 朱月琴 石典花 戴衍朋 李林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2-660,共9页
目的研究大黄煨制工艺的最佳参数,探究煨大黄饮片粉末色度值与内在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响应面法,对煨制温度、煨制时间、纸张用量与草木灰用量做单因素考察,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以外观性状及总蒽醌、游离... 目的研究大黄煨制工艺的最佳参数,探究煨大黄饮片粉末色度值与内在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响应面法,对煨制温度、煨制时间、纸张用量与草木灰用量做单因素考察,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响应面试验,以外观性状及总蒽醌、游离蒽醌、浸出物、番泻苷A、番泻苷B含量为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项指标赋予权重,优选工艺。电子眼测定生品与煨品的色度值,用SPSS22.0软件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构建色度-成分回归方程。结果大黄煨制最优工艺为140℃,5倍草木灰,2层湿纸包裹煨制2.5 h。结论采用AHP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的大黄煨制工艺合理可行,饮片粉末色度与成分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构建的回归方程可靠,可通过色度预测饮片的内在成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煨大黄 层次分析 因素-响应面 色度 相关性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法制备氢氧化钾改性杨木生物炭及其对5种农药的吸附性能
8
作者 张培荣 张贤钊 刘丰茂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7,共15页
为探究杨木生物炭(PBC)对水环境中农药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制,本研究选择5种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以杨木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优化法,优化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以及KOH浓度等制备参数,通过批量吸附试验,... 为探究杨木生物炭(PBC)对水环境中农药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制,本研究选择5种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以杨木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优化法,优化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以及KOH浓度等制备参数,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筛选出了吸附能力最佳的30%KOH改性杨木生物炭(30-KOH-PBC),并以吡虫啉和呋虫胺为目标农药,探究了其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PBC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显著提升,而KOH改性可进一步提升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与未改性的PBC相比,30-KOH-PBC具有最高的微孔占比,表现出了最佳的提升效果,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提升了6.7倍和7.3倍,且对目标农药的吸附能力最强,对吡虫啉和呋虫胺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38.6和161.6mg/g,吸附机理主要为孔隙填充作用,可用于具有较宽pH值和离子强度的水样,再生循环使用5次后仍可保持优异的吸附能力。本研究可为农药污染水体的治理及杨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钾改性杨木生物炭 新烟碱类农药 氟啶虫胺腈 因素优化 热解 吸附 孔隙填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因素约束下的城市人口合理容量测算——以成都市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游 朱敏 蒋华 《西北人口》 CSSCI 2009年第5期27-31,共5页
为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对城市合理人口容量进行测算。考虑人口容量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关系,选取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弹性系数、产业发展、耕地资源、水资源为制约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测度各因素制约下的人... 为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对城市合理人口容量进行测算。考虑人口容量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关系,选取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弹性系数、产业发展、耕地资源、水资源为制约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测度各因素制约下的人口合理容量,最后应用"木桶原理"得到同时满足各个制约因素的人口合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容量 单因素法 灰色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三屯河年均流量序列的周期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建江 耿峻岭 周石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44-45,共2页
水文现象在形成和变化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表现出不重复性、地区性、周期性。本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通过对三屯河碾盘庄水文站历年年均流量序列进行了统计和计算,分析其主要周期,并通过周期对原年均流量序列进行了拟合。
关键词 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方差 年均流量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因素实验设计在缓冲包装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源 肖生苓 +2 位作者 冯亮 梁珺钰 田曜瑜 《森林工程》 2014年第5期50-52,57,共4页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案确定配方中各组分用量,在已确定木质剩余物缓冲包装材料原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单独考察不同组分用量、配比等对材料表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木纤维含量在32-36 g,淀粉/PVA复配胶黏剂的比例在1...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案确定配方中各组分用量,在已确定木质剩余物缓冲包装材料原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单独考察不同组分用量、配比等对材料表观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木纤维含量在32-36 g,淀粉/PVA复配胶黏剂的比例在1∶1和3∶1之间,发泡剂在3-7 g,丙三醇含量在10-20 ml及滑石粉为5 g时材料的表面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分层、发泡程度及弹性均较适宜,得出木质剩余物缓冲包装材料的最佳原料配方范围为:木纤维32 g、34 g和36 g,淀粉/PVA比例1∶1、2∶1和3∶1,发泡剂3 g、5 g和7 g,丙三醇10 ml、15 ml和20 ml,滑石粉5 g,为制备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与环境协调性的木质剩余物纤维发泡缓冲包装材料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分析 木质剩余物 可降解缓冲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法在光谱分析用块状标准样品单元内均匀性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增坤 刘鹏 梁红艳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08-1211,共4页
标准样品预期用途只使用单元的一部分,单元的表面是使用部分,应说明单元内均匀性的影响。光谱分析用块状标准样品的使用区域是表面部分,因此,应对单元内的均匀性进行考察。块状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一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双因素方... 标准样品预期用途只使用单元的一部分,单元的表面是使用部分,应说明单元内均匀性的影响。光谱分析用块状标准样品的使用区域是表面部分,因此,应对单元内的均匀性进行考察。块状标准样品的均匀性检验一般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双因素方差分析法或极差法,这些评价均匀性方法的最大缺点是无法判定各位置的数据分布情况。本文推荐一种基于显著性差异(HSD)两两比较法的方差分析均匀性检验方法,对块状标准样品单元内均匀性进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匀性检验 方差分析 光谱分析 两两比较 标准样品 数据分布 极差 因素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污泥宏基因组DNA提取方法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苟敏 曲媛媛 +3 位作者 周集体 曹湘禹 许炳雯 王腾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03-808,共6页
宏基因组DNA的成功获取是宏基因组学技术顺利开展的关键.利用溶菌酶-SDS-蛋白酶K法(LSK法)提取活性污泥宏基因组DNA,结合单因素法与表面响应法对提取过程的4个关键步骤进行条件优化,即预处理、细胞裂解、蛋白去除及DNA沉淀过程.确定影响... 宏基因组DNA的成功获取是宏基因组学技术顺利开展的关键.利用溶菌酶-SDS-蛋白酶K法(LSK法)提取活性污泥宏基因组DNA,结合单因素法与表面响应法对提取过程的4个关键步骤进行条件优化,即预处理、细胞裂解、蛋白去除及DNA沉淀过程.确定影响DNA产量的重要因素:预处理缓冲溶液与DNA沉淀剂类型、CTAB质量分数、溶菌酶浓度、37℃水浴时间及SDS质量分数.确定LSK法提取宏基因组DNA的最佳条件:TENC预处理活性污泥;1.5%CTAB;0.5mg/mL溶菌酶,37℃水浴1.4h;2%SDS,200μg/mL蛋白酶,55℃水浴2.5h;异丙醇沉淀DNA 40min.在最佳条件下,活性污泥宏基因组DNA的最大产量为每g污泥170μg.本研究可为环境样品中高质量宏基因组DNA的提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组DNA 活性污泥 单因素法 表面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蒺藜防白缓释滴丸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丽娟 曹巍 +4 位作者 刘敏 马春慧 李赢 侯文静 詹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04-1708,共5页
目的研究影响蒺藜防白缓释滴丸(蒺藜、防风、白芷、丹参等)成型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缓释基质,PEG-6000为速释基质,采用熔融法制备蒺藜防白缓释滴丸。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丸重差异和体外释放度作... 目的研究影响蒺藜防白缓释滴丸(蒺藜、防风、白芷、丹参等)成型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为缓释基质,PEG-6000为速释基质,采用熔融法制备蒺藜防白缓释滴丸。以滴丸的硬度、圆整度、丸重差异和体外释放度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处方和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为:药物与基质的质量比为1∶4,单硬脂酸甘油酯和PEG-6000的质量比为1∶2.5,药液温度85℃,滴距7 cm,滴速50滴/min,滴头的内外径为3.0 mm/4.0 mm,冷却液为二甲基硅油,冷却液温度10℃。该缓释滴丸12 h的最大累计释放百分率可达90%。结论本法使蒺藜防白缓释滴丸制备易于进行且质量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防白缓释滴丸 制备工艺 单因素法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5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玉霞 高向娜 +1 位作者 李拥军 孙建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9-577,共9页
提出了题示方法,并采用单因素法初步确定吹扫流量、吹扫时间、吹扫温度、解吸时间和解吸温度5个吹扫捕集条件的范围,采用响应面法建立回归模型并给出上述5个条件的最优结果。在40 mL棕色玻璃瓶中装满水样,加入2.0 mg·L^(-1)氟代苯... 提出了题示方法,并采用单因素法初步确定吹扫流量、吹扫时间、吹扫温度、解吸时间和解吸温度5个吹扫捕集条件的范围,采用响应面法建立回归模型并给出上述5个条件的最优结果。在40 mL棕色玻璃瓶中装满水样,加入2.0 mg·L^(-1)氟代苯内标溶液20μL。水样中54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经吹扫捕集后,在HP-VOCs色谱柱上进行程序升温分离,用附电子轰击离子源的质谱仪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显示:基于单因素法试验结果和响应面法中心组试验设计原理,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五因素三水平试验建立的回归模型为五元二次方程,回归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拟合程度较好(失拟项P=0.2926),可信度高(变异系数小于10%);单因素显著性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解吸时间、吹扫温度、吹扫流量、解吸温度和吹扫时间,交互因素显著性影响程度大小顺序为吹扫流量与吹扫时间、吹扫温度与吹扫流量、吹扫温度与吹扫时间和解吸时间与解吸温度;采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对回归模型求解,所得吹扫流量为40 mL·min^(-1)、吹扫时间为9.0 min、吹扫温度为20℃、解吸时间为2.2 min、解吸温度为240℃,此条件下6种典型VOCs(二氯甲烷、三氯乙烯、1,3-二氯丙烷、异丙基苯、1,3-二氯苯、萘)的总质量浓度(30.00±0.41)μg·L^(-1)和预测值(30.36μg·L^(-1))基本一致。52种VOCs的质量浓度均在0.05~10.00μ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的比值呈线性关系(间/对二甲苯的线性范围为0.10~20.00μg·L^(-1)),检出限(3S/N)为0.01~0.03μg·L^(-1)。以自来水为空白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54种VOCs的回收率为87.1%~1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1.2%~9.2%。方法用于兰州市城区管网水水样的分析,检出了23种VOCs,检出量在45.7μg·L^(-1)以内,低于GB 5749-2022规定的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单因素法 响应面 挥发性有机物 生活饮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蛋白酶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工艺优化
16
作者 刘爽 江洲 +4 位作者 赵帅 赵雷真 黄峰 周佳 屈建航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35-344,共10页
【目的】从酸菜汁中分离筛选产蛋白酶细菌,明确菌株种属分类地位,优化发酵产酶工艺,以丰富蛋白酶菌种资源,提高发酵产酶效能。【方法】以某酸菜作坊大白菜酸菜汁为分离源,采用10倍梯度稀释法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福林酚法进一步复筛获得... 【目的】从酸菜汁中分离筛选产蛋白酶细菌,明确菌株种属分类地位,优化发酵产酶工艺,以丰富蛋白酶菌种资源,提高发酵产酶效能。【方法】以某酸菜作坊大白菜酸菜汁为分离源,采用10倍梯度稀释法通过酪蛋白平板初筛,福林酚法进一步复筛获得产蛋白酶菌株,结合形态学观察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完成种属鉴定;单因素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成分及条件,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产酶工艺条件,提高产酶效能。【结果】初筛共得到15株蛋白酶产生菌,福林酚法复筛得到同时具备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能力的菌株P-133,其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1.00、52.50和48.50 U/mL,经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133最佳产酶工艺条件为可溶性淀粉5.0 g/L、菜粕5.9 g/L、NaCl 3.3 g/L、K2HPO45.0 g/L,pH 7.8,温度28℃,接种量5%及装液量75 mL/250 mL,该条件下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活力分别为4.14、185.19和177.30 U/mL,是优化前的4.14、3.53和3.66倍。【结论】从酸菜汁分离筛选得到同时具备产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的假单胞菌P-133,发酵产酶工艺优化后产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活性分别是优化前的4.14、3.53和3.6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筛选 鉴定 胞菌 发酵优化 单因素法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因素对高品位不溶硫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成岑 施凯 韩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讨论了在利用萃取法制备高品位不溶硫的过程中 ,各种工艺参数对不溶硫稳定性的影响 ,并采用单因素法确定了萃取剂的最佳品种。
关键词 工艺因素 不溶硫 稳定性 萃取 萃取剂 IS 单因素法 橡胶硫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碳酸钠脱除煤中硫的反应参数优化及机理研究
18
作者 高飞 张子琪 +1 位作者 贾喆 张芸鸣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9-1986,共8页
为寻找一种适用于煤炭脱硫的高效、环保型氧化剂,研究对过碳酸钠的脱硫效果、最佳反应条件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并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离子色谱等测试揭示了过碳酸钠脱硫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 为寻找一种适用于煤炭脱硫的高效、环保型氧化剂,研究对过碳酸钠的脱硫效果、最佳反应条件及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并采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离子色谱等测试揭示了过碳酸钠脱硫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显示:过碳酸钠可以有效降低煤的全硫质量分数,较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其脱硫效果更显著。随着过碳酸钠浓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脱硫率均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当过碳酸钠反应浓度为0.4 mol/L、反应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60 min时,脱硫率最高可达22.98%。过碳酸钠不仅能脱除煤中无机硫分,还能使煤中含硫键断裂,从而有效脱除煤中的有机硫。脱硫后煤中硫铁矿的含量有所下降,硫醇、硫醚含量显著减少,(亚)砜含量显著增加,且溶液中检测到了硫酸根离子,表明过碳酸钠能将硫铁矿等无机硫氧化成可溶性硫酸盐硫,将硫醇、硫醚、噻吩等有机硫氧化成(亚)砜、硫酸盐等高价态产物。研究结果为氧化脱硫法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煤炭脱硫 过碳酸钠 因素试验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JF-6A型秸秆饲料化发酵机试验及参数优化
19
作者 任永飞 吴桂芝 李官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25,共7页
为推动秸秆饲料发酵机在贵州规模养牛场的熟化应用,研究拟探索11JF-6A型秸秆饲料发酵机的工作性能,保证加工精饲料的质量,对该机具加工发酵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开展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 为推动秸秆饲料发酵机在贵州规模养牛场的熟化应用,研究拟探索11JF-6A型秸秆饲料发酵机的工作性能,保证加工精饲料的质量,对该机具加工发酵参数进行优化。通过开展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试验,利用Design-Expert 13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响应面优化分析,得到秸秆发酵机的主轴转速对发酵饲料含水量方差影响极显著。通过分析P值得到含水量方差的影响因素顺序为C(主轴转速)>A(物料原始含水率)>B(物料重)。通过软件中的优化求解功能得到较优工作参数组合为物料原始含水率55%,物料重1 150 kg,主轴转速10 r/min,该参数组合下含水量方差平均值为1.026,消毒升温时间平均值为63.2 min。机具的优化参数为主轴转速10 r/min,主料与辅料配比后加工物料总质量为1 500 kg,优化后机具性能提升明显,发酵精饲料配比的质量、原始含水率及时间相对合理,该数据对贵州规模养牛场发酵饲料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发酵饲料 参数优化 单因素法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须菜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20
作者 吴志鑫 《海洋与渔业》 2025年第2期64-66,共3页
为充分掌握龙须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本文主要探索利用纤维素酶提取龙须菜多糖,并通过单因素法对料液比、纤维素酶量、温度、pH、酶解时间等工艺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优提取工艺因素条件为:料液比1∶40,纤维素酶量1.5%... 为充分掌握龙须菜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本文主要探索利用纤维素酶提取龙须菜多糖,并通过单因素法对料液比、纤维素酶量、温度、pH、酶解时间等工艺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其最优提取工艺因素条件为:料液比1∶40,纤维素酶量1.5%,温度50℃,pH值为5.0,酶解时间为2.5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因素法 龙须菜多糖 纤维素酶提取 工艺因素 酶解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