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雪茄茄芯烟叶工业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贾云 郭思达 +6 位作者 张倩颖 胡婉蓉 朱贝贝 蒋忠荣 章征程 胡希 李东亮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5,共11页
【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探索不同发酵参数对雪茄品质的影响规律,确定不同产区雪茄烟叶适宜采用的工业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索了温度、初始水分、相对湿度和发酵时间对不同品种雪茄烟叶(德雪1号、德雪3号、德雪... 【目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均匀设计探索不同发酵参数对雪茄品质的影响规律,确定不同产区雪茄烟叶适宜采用的工业发酵条件。【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探索了温度、初始水分、相对湿度和发酵时间对不同品种雪茄烟叶(德雪1号、德雪3号、德雪7号、海南9A、楚雪14)原料品质的影响。以致香成分总含量为衡量指标,通过均匀设计确定了不同品种雪茄烟叶的最优组合发酵参数。【结果】(1)随着温度的升高,还原糖和总糖含量逐渐降低,致香成分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植物碱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温度为30℃时,致香成分含量最高(除楚雪14)。(2)随着初始水分的升高,还原糖、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致香成分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初始水分为30%~35%,致香成分总含量较高。(3)随着相对湿度的升高,植物碱含量逐渐降低,还原糖含量逐渐增加。当相对湿度为80%时,致香成分含量最高。(4)总氮和植物碱含量在发酵过程中逐渐降低,总糖、还原糖和致香成分总含量在发酵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发酵天数为21~28d时,致香成分含量最高。(5)均匀设计表明,德雪1号、德雪3号、德雪7号较适采用低温30℃低湿70%发酵37d,海南9A较适采用低温30℃低湿70%发酵22d,而楚雪14较适采用高温50℃低湿70%发酵21 d。【结论】温度、初始水分、相对湿度和发酵时间对国产雪茄烟叶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德雪系列原料采用低温发酵可在保留其香气丰富度的前提下,减少刺激性和杂气;海南9A原料采用低温发酵可以提升香气丰富度;楚雪14采用高温发酵可以提升成熟度,降低杂气和刺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雪茄 发酵参数 单因素优化 均匀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蛋白酶提取硫酸软骨素单因素优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红丽 邵惠芳 +1 位作者 于建军 杨永锋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7期805-807,共3页
以鸡胸软骨为原料,采用稀碱-双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硫酸软骨素。胰蛋白酶主要是使硫酸软骨素长链上的蛋白进一步得到水解破坏,从而提高硫酸软骨素的纯度。研究了胰蛋白酶水解硫酸软骨素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工业生产提... 以鸡胸软骨为原料,采用稀碱-双酶(胰蛋白酶和胃蛋白酶)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硫酸软骨素。胰蛋白酶主要是使硫酸软骨素长链上的蛋白进一步得到水解破坏,从而提高硫酸软骨素的纯度。研究了胰蛋白酶水解硫酸软骨素的显著影响因素,为工业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单因素优化结果显示:pH值8.3,料液比1 000∶0.9,水解温度46℃。该条件下,所得硫酸软骨素的产品产率达到20.61%,纯度为83.66%,质量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胰蛋白酶 单因素优化 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软骨素提取因素优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红丽 吕全建 姬小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6165-6166,共2页
[目的]为硫酸软骨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鸡胸软骨为原料,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研究影响硫酸软骨素产率的显著性因素,探索碱液水解法提取硫酸软骨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料液比、提取温度和碱液浓度对硫酸软骨素的产率有较大... [目的]为硫酸软骨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鸡胸软骨为原料,通过单因素优化试验研究影响硫酸软骨素产率的显著性因素,探索碱液水解法提取硫酸软骨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料液比、提取温度和碱液浓度对硫酸软骨素的产率有较大影响。料液比是影响硫酸软骨素产率的最显著因素,提取温度为次显著因素,而碱液浓度也是影响产率的显著因素。碱液水解法提取硫酸软骨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6.75,反应温度40℃,碱液浓度6%。[结论]在该条件下,所得硫酸软骨素产品的最高产率为19.75%,纯度为82.59%,氮含量为3.35%,符合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软骨素 单因素优化 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褐藻胶降解菌Cobetia sp.20发酵培养基 被引量:2
4
作者 唐文竹 何玉宁 +1 位作者 张璐 李宪臻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为了提高褐藻胶降解菌株Cobetia sp.20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能力,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基。首先利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发酵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碳源添加量、不同氮源、氮源添加量以及氯化钠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 为了提高褐藻胶降解菌株Cobetia sp.20产褐藻胶裂解酶的能力,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其发酵产褐藻胶裂解酶的培养基。首先利用单因素法分别对发酵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碳源添加量、不同氮源、氮源添加量以及氯化钠添加量、磷酸二氢钾添加量、硫酸镁添加量和pH进行探究,研究各因素对产酶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确定Cobetia sp.20发酵培养基中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通过响应面试验建立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Cobetia sp.20最优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褐藻胶15.00 g/L、硫酸铵7.50 g/L、氯化钠15.00 g/L、硫酸镁0.50 g/L、磷酸二氢钾5.30 g/L、硫酸亚铁0.01 g/L、pH值7.58。优化后酶活为142.79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26.36%。褐藻胶裂解酶活的提高,为褐藻胶裂解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裂解酶 发酵培养基 单因素优化 PLACKETT-BURMAN设计 响应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蕊 齐钦辉 +2 位作者 朱文瑛 李保会 张芹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3期264-272,共9页
建立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为皂荚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以皂荚DNA为模板,对影响PCR扩增反应的4个因素(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aster Mix用量、PCR反应循环数)设置6个梯度并从3个水平上进行单因素优化,后采用L 9(... 建立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为皂荚遗传多样性分析、种质资源鉴定提供技术支持,以皂荚DNA为模板,对影响PCR扩增反应的4个因素(模板DNA浓度、引物浓度、Master Mix用量、PCR反应循环数)设置6个梯度并从3个水平上进行单因素优化,后采用L 9(34)正交设计,对各处理组合进行电泳检测后进行评分,对评分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从而筛选出皂荚最佳的ISSR-PCR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以及得出各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程度。通过设置不同的退火温度,利用优化后的皂荚ISSR-PCR反应体系及扩增程序对已公布的100条ISSR通用引物进行筛选。研究结果表明,皂荚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μL的反应体系中,DNA模板浓度35 ng,引物浓度5μmol/L,Master Mix用量12μL,30个循环;各因素影响大小依次是:DNA模板浓度>Master Mix用量>引物浓度>PCR反应循环数。最后在该体系下共筛选出了22条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的引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荚 ISSR-PCR 单因素优化 正交优化 引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解法制备氢氧化钾改性杨木生物炭及其对5种农药的吸附性能
6
作者 张培荣 张贤钊 刘丰茂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47,共15页
为探究杨木生物炭(PBC)对水环境中农药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制,本研究选择5种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以杨木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优化法,优化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以及KOH浓度等制备参数,通过批量吸附试验,... 为探究杨木生物炭(PBC)对水环境中农药的吸附性能与吸附机制,本研究选择5种杀虫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胺、呋虫胺、氟啶虫胺腈),以杨木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优化法,优化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以及KOH浓度等制备参数,通过批量吸附试验,筛选出了吸附能力最佳的30%KOH改性杨木生物炭(30-KOH-PBC),并以吡虫啉和呋虫胺为目标农药,探究了其吸附性能与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PBC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显著提升,而KOH改性可进一步提升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与未改性的PBC相比,30-KOH-PBC具有最高的微孔占比,表现出了最佳的提升效果,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提升了6.7倍和7.3倍,且对目标农药的吸附能力最强,对吡虫啉和呋虫胺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38.6和161.6mg/g,吸附机理主要为孔隙填充作用,可用于具有较宽pH值和离子强度的水样,再生循环使用5次后仍可保持优异的吸附能力。本研究可为农药污染水体的治理及杨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钾改性杨木生物炭 新烟碱类农药 氟啶虫胺腈 单因素优化 热解 吸附 孔隙填充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细菌蜡样芽孢杆菌BCCY-22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月 杨亚楠 +2 位作者 李雅华 赵洪海 咸洪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8-945,共8页
[目的]蜡样芽孢杆菌BCCY-22是有效防治多种线虫病害的生防细菌。本研究旨在探明生防菌蜡样芽孢杆菌BCCY-22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实现该菌株的高效发酵奠定基础。[方法]以蜡样芽孢杆菌BCCY-22的OD_(600)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 [目的]蜡样芽孢杆菌BCCY-22是有效防治多种线虫病害的生防细菌。本研究旨在探明生防菌蜡样芽孢杆菌BCCY-22的最优培养条件,为实现该菌株的高效发酵奠定基础。[方法]以蜡样芽孢杆菌BCCY-22的OD_(600)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该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高温、低初始pH和供氧不足显著影响蜡样芽孢杆菌BCCY-22的生长,最适发酵条件:发酵温度21.5℃、初始pH 7.3、种子液接种量3%、装瓶量23%、发酵时间36 h。[结论]蜡样芽孢杆菌BCCY-22优化发酵条件后,缩短了发酵时间6 h,生物量是优化前的135.94%,研究为蜡样芽孢杆菌BCCY-22生防菌的发酵生产和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孢杆菌 响应面法 发酵条件 单因素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产胞外黑色素发酵条件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晓敏 袁源 +2 位作者 薛帆正 吴小平 傅俊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1-539,共9页
为提高天然黑色素的产量,本研究通过探索碳氮源、转速、pH、温度等单因素对粗毛纤孔菌产黑色素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筛选产胞外黑色素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甘露醇20 g·L^(-1)... 为提高天然黑色素的产量,本研究通过探索碳氮源、转速、pH、温度等单因素对粗毛纤孔菌产黑色素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筛选产胞外黑色素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甘露醇20 g·L^(-1)、牛肉浸膏5 g·L^(-1)、碳氮比4∶1、维生素B110 mg·L^(-1),最适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5℃、发酵初始pH值6、转速180 r·min^(-1)、发酵时间10 d。在此培养条件下,粗毛纤孔菌胞外黑色素(IHEM)含量高达3.29 g·L^(-1),较优化前提高了17.32倍。IHEM体外化学抗氧化活性检测结果显示,IHEM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较佳,半最大效应浓度(EC50)为0.019 mg·mL^(-1)。本研究结果为深层发酵高产黑色素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黑色素 深层液体发酵培养优化 单因素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液中水溶性热凝胶提取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丁含 梁赢 +3 位作者 朱莉 高敏杰 林莉 詹晓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9-115,共7页
为提取纯化发酵液中水溶性热凝胶,首先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Sevag法去除发酵液中的蛋白,在单因素优化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实验原理,设计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实验,最终得到最优去蛋白... 为提取纯化发酵液中水溶性热凝胶,首先采用单因素结合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Sevag法去除发酵液中的蛋白,在单因素优化基础上,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实验原理,设计3因素5水平的响应面分析实验,最终得到最优去蛋白工艺:氯仿与正丁醇体积比为3.5的Sevag试剂,按发酵上清液与Sevag试剂体积比3.75的比例加入上述试剂,振荡混匀后静置33 min,重复上述操作5次;此条件下蛋白去除率为85.73%,水溶性热凝胶回收率为90.29%。对去蛋白后的处理液进行有机溶剂法的最佳提取工艺优化,优化得到乙醇为最佳提取试剂,加入乙醇至终浓度为90%,混匀后静置4 h,最后得到水溶性热凝胶的提取率为40.12%,纯度为8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热凝胶 脱蛋白 单因素优化 响应面分析 多糖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氏接合酵母产葡萄糖醛酸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益烽 方芳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2-47,共6页
以1株产葡萄糖醛酸的鲁氏接合酵母ZSR2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优化确定了鲁氏接合酵母ZSR2发酵产葡萄糖醛酸的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含有80 g/L蔗糖、30 g/L大豆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 5.0,种龄9 h,接种量为3%)。在此条件下,鲁氏接合酵母... 以1株产葡萄糖醛酸的鲁氏接合酵母ZSR2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优化确定了鲁氏接合酵母ZSR2发酵产葡萄糖醛酸的最佳发酵条件(发酵培养基含有80 g/L蔗糖、30 g/L大豆蛋白胨,培养基初始pH 5.0,种龄9 h,接种量为3%)。在此条件下,鲁氏接合酵母ZSR2产葡萄糖醛酸水平提高到14.68 g/L,是优化前的3.8倍。此外,通过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补料策略,使葡萄糖醛酸产量进一步提高到 22.36 g/L,是目前纯菌发酵法产葡萄糖醛酸的最高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葡萄糖醛酸的工业化进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 GlcUA) 鲁氏接合酵母 单因素优化 补料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发酵工艺优化
11
作者 张婷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0期260-261,263,共3页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YUH-2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 H值为7,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28℃,转速170 r/min,其黄酮产量为3.18 mg/100 m L,比未优...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茶产黄酮内生真菌YUH-2的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 H值为7,接种量为5%,培养温度为28℃,转速170 r/min,其黄酮产量为3.18 mg/100 m L,比未优化时高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产量 油茶 植物内生菌 单因素优化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生细菌JX-3生长条件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BARANYIKA Jean Baptiste 马晓燕 +3 位作者 王慧慧 FIDINIAINA Rina Juliana 蒲首丞 孙梅好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1808-1810,共3页
为提高银杏内生细菌JX-3的生长速度,缩短培养时间,试验选取培养温度、pH、接种量和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来确定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再由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3个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根据正交试验结果获得更优化的生长条件。结... 为提高银杏内生细菌JX-3的生长速度,缩短培养时间,试验选取培养温度、pH、接种量和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来确定菌株的最佳生长条件;再由单因素试验结果选择3个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根据正交试验结果获得更优化的生长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优化试验得出菌株JX-3生长的最优条件为:温度35℃,pH值7.0,最佳接种量12%,培养时间4 h;正交试验得出的JX-3最佳生长条件为:时间5 h,pH值7.0,接种量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 内生细菌JX-3 单因素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产黑色素香灰菌菌株的鉴定、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海辰 李晓敏 +3 位作者 薛帆正 吴小平 张君丽 傅俊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4-294,共11页
为筛选一株产黑色素能力强的菌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通过ITS测序鉴定11株供试菌株,以菌丝生长速度、平板L值等指标筛选出一株产黑能力强的香灰菌,并对其生长所需碳源、氮源、pH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11株供试菌株均为香灰菌(Hyp... 为筛选一株产黑色素能力强的菌株并优化其培养条件。通过ITS测序鉴定11株供试菌株,以菌丝生长速度、平板L值等指标筛选出一株产黑能力强的香灰菌,并对其生长所需碳源、氮源、pH等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表明,11株供试菌株均为香灰菌(Hypoxylon sp.),其中Hp.sp0006菌丝生长速度较快、菌球大且均匀、L值最低,并且发酵液黑色素含量最高。该菌株最优培养条件是,以葡萄糖为碳源、牛肉浸膏为氮源、碳氮比20∶1并添加10 mg维生素B1,黑色素含量可达(1.21±0.17)g/L。香灰菌Hp.sp0006是一株产黑色素较高的菌株,优化后的培养基更有利于黑色素的合成,为香灰菌黑色素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灰菌 黑色素 培养优化 单因素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几丁质酶菌株GXUN-20的筛选、鉴定及其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奇 王一兵 +1 位作者 申乃坤 姜明国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119-127,共9页
为了提高虾蟹等海产品废弃物利用率及其附加值,从广西合浦县大神木海鸭场附近滩涂沉积物(虾蟹及贝壳废弃物)中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XUN-20,经过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判断该菌株为厚壁溶杆... 为了提高虾蟹等海产品废弃物利用率及其附加值,从广西合浦县大神木海鸭场附近滩涂沉积物(虾蟹及贝壳废弃物)中分离、纯化、筛选出一株产几丁质酶菌株GXUN-20,经过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初步判断该菌株为厚壁溶杆菌(Lysobacter firmicutimachus)。以几丁质酶活力为指标,对GXUN-20菌株进行发酵条件单因素优化,在单因素优化结果较显著的4因素(氮源浓度、发酵液初始pH、几丁质粉末浓度、接种量)基础上进行4水平正交试验及正交实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氮源浓度对产酶影响显著(P=0.013<0.05),在氮源为1 g/L黄豆饼粉,几丁质粉末为20 g/L,接种量为3%,发酵液初始pH8.4,30℃、200 r/min发酵6 d的条件下,发酵液中几丁质酶活力最大,达到0.965 U/mL,是优化前酶活力的6.89倍。本研究结果为GXUN-20菌株产几丁质酶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酶 厚壁溶杆菌 几丁质酶活力 单因素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产酸克雷伯氏菌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丹丹 张心青 +2 位作者 杨传伦 马娜娜 李佳明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75-83,共9页
为提高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的发酵水平,通过单因素优化,研究培养条件、碳源、氮源、无机盐对产酸克雷伯氏菌活菌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产酸克雷伯氏菌活菌量的关键因子进行优化,30 L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得出... 为提高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的发酵水平,通过单因素优化,研究培养条件、碳源、氮源、无机盐对产酸克雷伯氏菌活菌量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产酸克雷伯氏菌活菌量的关键因子进行优化,30 L发酵罐进行扩大培养。得出最佳配方(质量分数):黄豆饼粉2.19%,玉米粉1.0%,蔗糖1.10%,硫酸铵0.06%,玉米浆干粉0.5%,蛋白胨0.05%,硫酸镁0.04%,磷酸二氢钾0.02%,氯化钠0.080%,硫酸锰0.03%,pH 7.0~7.4。活菌量稳定在2.0×1010 cfu/mL以上,能够满足生产要求,为产酸克雷伯氏菌作为微生物菌肥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酸克雷伯氏菌 微生物菌肥 单因素优化 活菌量 响应面优化 发酵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猪源粪肠球菌DT-02的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望 杜志琳 李雪平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1期18-21,54,共5页
在成功筛选到一株猪源粪肠球菌DT-02后,首先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对该菌进行培养基优化。先进行单因素优化,后进行正交设计试验,最终得的最优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3.0%、蛋白胨3.0%、MnSO4·H2O 0.07 g/L、酵母粉1%、无水乙酸钠1.4%、... 在成功筛选到一株猪源粪肠球菌DT-02后,首先在MRS培养基的基础上对该菌进行培养基优化。先进行单因素优化,后进行正交设计试验,最终得的最优培养基组合为葡萄糖3.0%、蛋白胨3.0%、MnSO4·H2O 0.07 g/L、酵母粉1%、无水乙酸钠1.4%、柠檬酸氢二铵0.5%、MgSO4·7H2O 0.2%、K2HPO40.2%和吐温-80 0.4%。优化后的MRS培养基使摇瓶发酵活菌数提升了58.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肠球菌 培养基优化 单因素优化 正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分析结冷胶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龙海 《农产品加工》 2019年第18期14-17,21,共5页
结冷胶是由假单胞菌发酵产生的多糖,可广泛用于食品、药品辅料中,起到凝胶、增稠等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发酵培养基的最佳成分。首先,通过对结冷胶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单因素优化,最终确定最佳碳源为葡... 结冷胶是由假单胞菌发酵产生的多糖,可广泛用于食品、药品辅料中,起到凝胶、增稠等作用。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发酵培养基的最佳成分。首先,通过对结冷胶培养基中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单因素优化,最终确定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蛋白胨、无机盐为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钾。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Design中心组合设计优化试验,确定了葡萄糖添加量3.2%,蛋白胨添加量0.52%,硫酸镁添加量0.064%和磷酸二氢钾添加量0.15%的最优培养基成分,并建立了结冷胶发酵培养基模型。最后,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获得产胶率为1.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冷胶 培养基 单因素优化 响应面分析 碳源 氮源 无机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来源担子菌产葡萄糖氧化酶发酵条件优化
18
作者 张庆芳 王倩倩 +4 位作者 迟雪梅 于爽 陈立功 迟乃玉 刘春莹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8-66,共9页
为提高从大连渤海海域海泥中筛选到的菌株Basidioascus sp. LG-31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活性性,对菌株Basidioascus sp.LG-31进行了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asidioascus sp.LG-31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单因素优化结果... 为提高从大连渤海海域海泥中筛选到的菌株Basidioascus sp. LG-31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活性性,对菌株Basidioascus sp.LG-31进行了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菌株Basidioascus sp.LG-31产低温葡萄糖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单因素优化结果:蔗糖4%(质量分数)、酵母粉0.3%(质量分数)、NaNO_(3)0.4%(质量分数)、无机盐(KH_(2)PO_(4)0.02%(质量分数)、KCl 0.10%(质量分数)、MgSO_(4)·7H_(2)O 0.10%(质量分数))、初始pH值7.0、装液量125 mL/250 mL、接种量2%(体积分数)、转速200 r/min、温度20℃。最高酶活性达435.37 U/mL,相对于优化前的最高酶活性15.28 U/mL,提高了28.49倍。为下一步酶学性质研究及低温葡萄糖氧化酶在工业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子菌 葡萄糖氧化酶 因素条件优化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型结冷胶与乳酸链球菌素的接枝条件优化
19
作者 王支海 彭星桥 +2 位作者 朱莉 高敏杰 詹晓北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84,共5页
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钠盐为交联剂,对乳酸链球菌素接枝钠型结冷胶的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法优化,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抑菌时效性实验对接枝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与钠型... 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钠盐为交联剂,对乳酸链球菌素接枝钠型结冷胶的反应条件进行单因素法优化,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抑菌时效性实验对接枝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乳酸链球菌素与钠型结冷胶的最佳接枝反应条件为: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羟基硫代琥珀酰亚胺钠盐的摩尔比为2∶1、反应体系pH为6、反应体系温度为40℃、钠型结冷胶的活化时间为70 min、加入乳酸链球菌素后的反应时间为16 h。接枝率由纯化前的不足5.0%提升至14.5%,弱碱性条件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时效性也由12 h延长至2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型结冷胶 乳酸链球菌素 接枝率 单因素优化 抑菌时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链霉菌的鉴定及其产格尔德霉素的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鹭 袁源 +3 位作者 方志锴 林如 江红 周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9-309,共11页
【目的】对链霉菌Streptomyce sp.FIM18-0592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胞外格尔德霉素产量进行发酵工艺优化,旨在提高产量并降低发酵成本。【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种鉴定;... 【目的】对链霉菌Streptomyce sp.FIM18-0592进行菌种鉴定,并对其胞外格尔德霉素产量进行发酵工艺优化,旨在提高产量并降低发酵成本。【方法】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进一步使用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配方的含量。【结果】通过对链霉菌FIM18-0592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初步培养观察发现,其在ISP2等培养基上生长较好,气生菌丝旺盛,产黑色素。结合16S rDNA分子鉴定,确定该菌为格尔德霉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geldanamycininus)。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发酵条件以及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得到最适宜菌株发酵的培养条件为转速140 r/min、装液量12%(体积分数)、接种量7%(体积分数)、培养时间144 h。最佳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分别为葡萄糖、黄豆饼粉和硫酸铵。采用最陡爬坡试验和响应面优化试验确定了其最优的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0.42%、黄豆饼粉1.68%、硫酸铵0.3%、乳酸0.3%、甘油4%、硫酸镁0.1%、碳酸钙0.4%,在此条件下,格尔德霉素的发酵效价达到2887μg/mL,较原始发酵工艺效价提高了66%。【结论】链霉菌FIM18-0592为格尔德霉素链霉菌,通过对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显著提高格尔德霉素的产量,为格尔德霉素及其衍生物的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德霉素 菌种鉴定 发酵优化 单因素优化 响应面试验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