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方向导电膜用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凯 曾慧 +3 位作者 王宇光 孙云 傅强 江璐霞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6-29,33,共5页
论文研究了异方向导电膜用粒径为 5 .0μm的单分散 (分散系数ε≤ 0 .0 5 )镀金聚合物微球的制备。通过对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及分散聚合三种工艺的比较 ,确定了优化的分散聚合反应条件 ,成功制备出了粒径为 5 .0 μm的单分散(分散系数 ... 论文研究了异方向导电膜用粒径为 5 .0μm的单分散 (分散系数ε≤ 0 .0 5 )镀金聚合物微球的制备。通过对乳液聚合、悬浮聚合及分散聚合三种工艺的比较 ,确定了优化的分散聚合反应条件 ,成功制备出了粒径为 5 .0 μm的单分散(分散系数 ε=0 .0 2 )聚苯乙烯微球。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具有良好的球形度 ,且表面光滑 ,无破损、无缺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方向导电膜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环氧树脂 绝缘材料 电子线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法制备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光华 周晓英 刘静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1-404,416,共5页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28~9.04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和平均粒径为6.60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含量、分散稳定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热... 以苯乙烯为单体、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28~9.04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和平均粒径为6.60μm的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含量、分散稳定剂用量对微球粒径和分散性的影响。热稳定性分析表明: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耐热性明显优于线性聚苯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显示器衬垫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交联 耐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共聚法合成功能性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11
3
作者 熊颖辉 李红 +3 位作者 李慧芝 申剑仁 钟至荣 何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2-506,共5页
以葡萄糖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PVA),用悬浮共聚法合成了含羧基的功能性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简称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葡萄糖、主单体苯乙烯(St)、功能单体AA、稳定剂PVA、... 以葡萄糖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PVA),用悬浮共聚法合成了含羧基的功能性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简称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葡萄糖、主单体苯乙烯(St)、功能单体AA、稳定剂PVA、交联剂二乙烯苯(DVB)、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含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聚合条件为:葡萄糖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5%~7.0%;St,AA,DVB,AIBN,PVA分别占总物料质量的20%~25%,100%,0.10%,0.25%,1.00%;温度79℃;反应时间10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平均直径为50~70μm,分散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共聚 葡萄糖水溶液 功能 丙烯酸 苯乙烯 功能性米级分散交联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溶胀聚合制备单分散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被引量:4
4
作者 杜昕 徐林 +3 位作者 解希铭 段海东 张宇婷 常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7-90,共4页
以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的粒径约为500 nm的聚苯乙烯(PS)微球为种子,在苯乙烯分散的Fe_3O_4磁性溶胶存在下,通过种子溶胀法制备了单分散PS磁性微球。通过SEM,TEM,XRD,TG等表征手段研究了PS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组成及其热稳定性,并采用... 以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的粒径约为500 nm的聚苯乙烯(PS)微球为种子,在苯乙烯分散的Fe_3O_4磁性溶胶存在下,通过种子溶胀法制备了单分散PS磁性微球。通过SEM,TEM,XRD,TG等表征手段研究了PS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组成及其热稳定性,并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测定了PS磁性微球的磁响应性。研究结果表明,PS磁性微球的平均粒径约为900 nm,具有良好的均一性、单分散性、热稳定性和超顺磁性,室温下没有发现剩磁和磁矫顽力,饱和磁化强度约为12 emu/g,可通过外加磁场有效分离,具有优异的磁响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溶胀聚合 分散磁性聚苯乙烯 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级单分散性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和影响微球粒径及其分布的因素 被引量:5
5
作者 张荣荣 徐自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2-328,共7页
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在乙醇-水反应介质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度均一、单分散性好的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初始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反应温... 苯乙烯(St)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在乙醇-水反应介质中,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度均一、单分散性好的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初始单体含量、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介质的组成等因素对PS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PS固含量和St转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St加入量为15~25mL、AIBN和PVP用量分别为St质量的1.00%~2.00%和10.00%~15.00%、H,O加入量为0~10mL(固定介质的总体积为100mL)、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24h、搅拌转速130r/min的较佳聚合条件下,制备了粒径为1.5~3.0μm、分散系数为0.020~0.100、St转化率最高达99.53%的球形、均匀且表面光滑的单分散性PS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苯乙烯 苯乙烯 分散聚合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温敏性毛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曹堃 杨明涛 姚臻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8-281,共4页
针对通过乳液种子半连续聚合法制得的表面带毛发状温敏性高分子刷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不同接枝配方和工艺所导致的壳层不同高分子刷结构的温敏特性,并考察介质环境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纯PNIPA刷的相变温度在29 ℃~33 ... 针对通过乳液种子半连续聚合法制得的表面带毛发状温敏性高分子刷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不同接枝配方和工艺所导致的壳层不同高分子刷结构的温敏特性,并考察介质环境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纯PNIPA刷的相变温度在29 ℃~33 ℃之间,通过共聚所得的单一P(NIPA-co-AA)或P(NIPA-co-NVP)刷均使相转变温度提高,转变区域拓宽,当亲水性共单体的量过多时会导致相变过程不明显.微球表面同时存在PNIPA和P(NIPA-co-AA)两种高分子刷杂混时,会出现两个相变区域.而表面同时存在PAA和PNIPA两种纯高分子刷混合时,其相变过程不明显,且呈现奇异的震荡现象.此外,体系pH值较大时,有利于刷的舒展,表现出高的溶胀倍率,而离子强度增大则使刷的相变程度减弱,相变温度也发生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刷 N-异丙基丙烯酰胺 丙烯酸 N-乙烯基吡咯烷酮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分散微米级交联聚苯乙烯共聚微球的合成方法
7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02-702,共1页
公开了一种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共聚微球的合成方法。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交联剂聚乙二醇200二甲基双丙烯酸酯(PEG200DMA)溶解到单体苯乙烯中,将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于分散介质乙醇中,进行分散聚合,经分离、烘干后... 公开了一种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共聚微球的合成方法。将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交联剂聚乙二醇200二甲基双丙烯酸酯(PEG200DMA)溶解到单体苯乙烯中,将稳定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于分散介质乙醇中,进行分散聚合,经分离、烘干后即得到交联微球粉体。采用交联剂PEG20DMA改善了反应体系的稳定性,由于其助稳定作用,有利于形成单分散交联微球。当交联剂的含量达单体的2.5%后,PEG200DMA的功能基团在微球表面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米级交联聚苯乙烯共聚 合成方法 工艺流程 分散聚合 交联剂 反应体系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光子晶体中的应用
8
作者 周之燕 王秀峰 +1 位作者 师杰 张新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10,53,共4页
亚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是一类常见的制备光子晶体的材料。综述了分散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制备光子晶体用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聚苯乙烯胶体球在蛋白石结构、反蛋白石结构和可调制光子晶体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 亚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是一类常见的制备光子晶体的材料。综述了分散聚合法和乳液聚合法制备光子晶体用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聚苯乙烯胶体球在蛋白石结构、反蛋白石结构和可调制光子晶体中的应用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 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蛋白石 反蛋白石 可调制光子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聚合中溶剂回收利用的可行性
9
作者 张凯 黄渝鸿 +2 位作者 傅强 江璐霞 周德惠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42-945,共4页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 ,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为分散稳定剂 ,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了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以该分散聚合体系为对象 ,研究了溶剂无水乙醇的回收利用。由回收的溶剂制备出粒径为 3 0 μm左...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 ,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引发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为分散稳定剂 ,用分散聚合工艺制备了微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以该分散聚合体系为对象 ,研究了溶剂无水乙醇的回收利用。由回收的溶剂制备出粒径为 3 0 μm左右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分析溶剂中主要组分的含量及所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形貌和粒径 ,发现随着溶剂回收利用次数的增加 ,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略有增加 ,分散系数ε逐渐变大 (D1=3 0 2 μm ,ε1=0 0 2 ;D2 =3 17μm ,ε2 =0 0 3;D3 =3 2 5 μm ,ε3 =0 0 5 )。因此 ,用分散聚合反应制备粒径约为 3 0 μm的单分散 (ε≤ 0 0 5 )聚苯乙烯微球 ,溶剂可直接反复利用 3次 ;当聚苯乙烯微球的分散系数ε>0 0 5时 ,已不符合单分散性 ,溶剂须提纯后方可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溶剂回收利用 米级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