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亚甲基蓝在活性炭表面吸附投影面积σ_A的探讨 被引量:3
1
作者 华南平 倪春华 《大学化学》 CAS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是大学本科基础物理化学实验中一个较重要的实验。亚甲基蓝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但按照实验教科书及文献介绍的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的方法,大量学生实验的测定结果...    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是大学本科基础物理化学实验中一个较重要的实验。亚甲基蓝在活性炭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但按照实验教科书及文献介绍的溶液吸附法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的方法,大量学生实验的测定结果比活性炭实际比表面积偏低很多。本文以BET表面吸附装置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再以溶液吸附法测定了亚甲基蓝在活性炭表面的最大吸附量Г∞,计算了亚甲基蓝在活性炭表面吸附投影面积σA。结果表明亚甲基蓝在活性炭表面可能不是端基吸附,而是平面吸附,分子的投影面积σA应为 1. 35×10-18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蓝 表面吸附 基础物理 溶液 单分子层吸附 BET 比表面积 活性炭 吸附 投影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中CO吸附模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月红 郭立稳 +1 位作者 刘永新 张九零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Languuir方程是由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在理论上,煤层吸附CO不符合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温度较低时,由于煤层吸附CO得到的吸附等温线都属于第1类吸附等温线,所以吸附CO的量可以用Langmuir方程计算;温度较高时,吸附CO的量与煤层压... Languuir方程是由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在理论上,煤层吸附CO不符合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温度较低时,由于煤层吸附CO得到的吸附等温线都属于第1类吸附等温线,所以吸附CO的量可以用Langmuir方程计算;温度较高时,吸附CO的量与煤层压力呈线性关系。煤层中CO吸附模型的确定可以提高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准确性,为进一步研究一氧化碳在煤层中的赋存机理提供了依据,减少不必要的自然发火预防措施的实施,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gnuir方程 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吸附等温线 自然发火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煤吸附甲烷的Lang muir方程的讨论 被引量:44
3
作者 赵志根 唐修义 《焦作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4,共4页
煤吸附甲烷量一般用Langmuir方程来表示 .Langmuir方程是用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 ;在理论上 ,煤吸附甲烷不符合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由于煤吸附甲烷得到的吸附等温线都属于第Ⅰ类吸附等温线 ,所以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表示煤吸附甲... 煤吸附甲烷量一般用Langmuir方程来表示 .Langmuir方程是用单分子层吸附模型推导出来的 ;在理论上 ,煤吸附甲烷不符合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由于煤吸附甲烷得到的吸附等温线都属于第Ⅰ类吸附等温线 ,所以可以用Langmuir方程来表示煤吸附甲烷量 ;同时 ,Langmuir方程使用方便 ,两个吸附常数a和b的物理意义明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吸附 LANGMUIR方程 单分子层吸附模型 吸附等温线 吸附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吸附树脂对水中苯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4
4
作者 许玉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133,共3页
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about benzene in aqueous solution onto new adsorption resins ZH-00 and ZH-03 prepared in this laboratory.The static equilibrium adsorpt... A comparison was made of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dsorption thermodynamics about benzene in aqueous solution onto new adsorption resins ZH-00 and ZH-03 prepared in this laboratory.The static equilibrium adsorption isotherm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283-293K were measured.The results show that Langmuir equation can give a better fitting for the data from the above adsorption isotherms and the process of adsorption for benzene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the two new adsorbents is an exothermic,monomolecular layer,physical one,and the temperature has an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adsorption process.The static efficiency of removal of benzene reaches 90 percent at the low concentration and the breakthrough capacities of benzene on ZH-00 and ZH-03 are 40.1 and (45.6 mg)/(ml dry resin),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树脂 热力学 单分子层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特性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利梅 刘杏娥 +3 位作者 江泽慧 田根林 杨淑敏 尚莉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0-157,共8页
【目的】研究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的变化规律,阐明藤材内部水分吸附变化的深层机理,为解决藤材安全贮存与合理加工利用过程中由水分吸附和散失引起的质量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水蒸气吸附仪测定藤材的水分吸附行为,选择H-H... 【目的】研究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的变化规律,阐明藤材内部水分吸附变化的深层机理,为解决藤材安全贮存与合理加工利用过程中由水分吸附和散失引起的质量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动态水蒸气吸附仪测定藤材的水分吸附行为,选择H-H模型、GAB模型、Halsey模型、Henderson模型、Oswin模型和Smith模型对平衡含水率(EMC)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并评价其拟合效果,运用最佳拟合模型分析水分吸附过程中平衡含水率、单分子层吸附水和多分子层吸附水的变化规律。【结果】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等温线呈“S”形,属于第Ⅱ类等温线,具有多分子层吸着特性;与木、竹材相似,单叶省藤材在整个吸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吸湿滞后现象,且其吸滞滞后率在相对湿度(RH)80%时达0.8,早于木材(RH=95%);6种模型中,H-H模型和GAB模型对数据的拟合度最高,R2均高于0.99;H-H模型中代表含有单位摩尔数吸附位的绝干藤材质量参数(W1)显著低于木、竹材,在吸湿阶段,当RH<60%时,主要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单分子层吸附水含量为6.80%;通过GAB模型计算得出藤材吸湿阶段的水分可及内比表面积(S)和单分子层吸附水含量(W0)分别为293 m^(2)·g^(-1)和7.67%,均大于木、竹材,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单叶省藤材的纤维细胞壁薄腔大,相邻薄壁细胞之间的空隙较大且结晶度较小;由H-H模型和GAB模型推测出的纤维饱和点(FSP)分别为20.28%和18.67%。【结论】H-H模型和GAB模型可用于描述单叶省藤材水分吸附等温线,拟合度较高;单叶省藤材的化学组分含量、解剖构造和结晶度是影响其单分子层吸附水含量的主要因素,单叶省藤材单分子层吸附水含量略高于竹材,水分可及内比表面积大于竹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叶省藤材 水分吸附特性 等温吸附模型 单分子层吸附 分子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Hailwood-Horrobin平衡水分模型分析聚葡萄糖吸潮机理
6
作者 刘畅 王梦雅 +4 位作者 宋洪东 曹子怡 颉宇 李兴军 宁国庆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0-147,共8页
为解释聚葡萄糖的吸潮性能,改进包装材料,在20~35℃和平衡相对湿度(ERH)10%~90%范围内,测定了初始含水率(IMC)1.01%~4.89%的5个国产样品(a1~a5)的水分吸附与解吸等温线。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是S型曲线,在ERH小于80%时,解吸等温线与吸附... 为解释聚葡萄糖的吸潮性能,改进包装材料,在20~35℃和平衡相对湿度(ERH)10%~90%范围内,测定了初始含水率(IMC)1.01%~4.89%的5个国产样品(a1~a5)的水分吸附与解吸等温线。吸附和解吸等温线均是S型曲线,在ERH小于80%时,解吸等温线与吸附等温线之间存在滞后现象,样品初始含水率越低,滞后现象越显著。由于聚葡萄糖是无定形相态的粉末,我们假定聚葡萄糖水分吸附过程是蒸汽相态、液体相态(多分子层吸附)及固体溶液(单分子层吸附)之间存在的平衡,按照Hailwood-Horrobin(HH)模型把S型吸附等温线去卷积为单分子层(Mh)和多分子层成分(Md),吸附和解吸多分子层水含量随ERH增加呈现S型曲线增加,解吸单分子层含水率随ERH增加保持不变,而吸附单分子层含水率随ERH增加对a1~a4样品(IMC4.87%~2.35%)缓慢增加,对a5样品(IMC 1.01%)几乎线性减少。随着样品初始含水率降低,吸附位点聚合物分子量对a1样品最大,对a5样品最小。尽管红外光谱扫描显示a5样品羟基(3416cm^(–1))和无定形结构官能团(1027cm^(–1))的强度最小,但是a5样品的吸潮率最大。说明不同工艺加工的聚葡萄糖样品含水率越低,吸附单分子层水含量随ERH增加几乎线性减少,但是吸附多分子层含水量随ERH增加是S型增加,吸潮率和吸湿量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葡萄糖 水分吸着等温线 吸潮率 单分子层吸附 滞后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赤泥处理酸性矿井废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卢仪思 王明明 +1 位作者 黄耕 董晓强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18,共4页
为了得到赤泥(RM)经济高效处理酸性矿井废水(AMD)的最佳改性温度和反应条件,利用不同温度下改性的拜耳法赤泥处理含Cu^(2+)和Fe^(2+)的酸性矿井废水。探索赤泥的改性温度、固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酸性矿井废水的pH值及Cu^(... 为了得到赤泥(RM)经济高效处理酸性矿井废水(AMD)的最佳改性温度和反应条件,利用不同温度下改性的拜耳法赤泥处理含Cu^(2+)和Fe^(2+)的酸性矿井废水。探索赤泥的改性温度、固液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酸性矿井废水的pH值及Cu^(2+)和Fe^(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赤泥改性温度为450℃、固液比为10 g/L、反应时间为6 h、反应温度为25℃时,改性赤泥将酸性矿井废水的pH值提高至7.52,对Cu^(2+)和Fe^(2+)的去除率分别为99.23%和99.93%。此外,采用吸附等温线方程对吸附结果进行拟合,得出改性赤泥对Cu^(2+)和Fe^(2+)的吸附类型为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高温改性 酸性矿井废水 单分子层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浆料体系中偶联剂的选择含量及作用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颜鲁婷 司文捷 苗赫濯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偶联剂能够增加陶瓷粉体和有机载体的相容性 ,起到降低浆料体系粘度和增加陶瓷固相体积分数的作用。本文测定了不同的偶联剂在Al2 O3 粉体表面的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 (硬脂酸为 2 2 2 %、十八醇为2 15 %和铝酸酯为 3 36 % ) ,并测定分... 偶联剂能够增加陶瓷粉体和有机载体的相容性 ,起到降低浆料体系粘度和增加陶瓷固相体积分数的作用。本文测定了不同的偶联剂在Al2 O3 粉体表面的单分子层饱和吸附量 (硬脂酸为 2 2 2 %、十八醇为2 15 %和铝酸酯为 3 36 % ) ,并测定分析了不同的偶联剂在单分子层饱和吸附含量下对Al2 O3 浆料体系粘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子层饱和吸附 偶联剂 粘度 AL2O3 氧化铝 陶瓷浆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