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单兵火箭弹作用时间自适应修正方法 被引量:11
1
作者 洪黎 张合 +1 位作者 李豪杰 唐玉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16-1920,共5页
针对某单兵火箭弹炸点散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速后对作用时间自适应修正的方法。通过建立弹丸弹道模型方程,利用MATLAB软件及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弹道方程进行解算,就弹道解算结果与修正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修正公式中的Δt可以... 针对某单兵火箭弹炸点散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速后对作用时间自适应修正的方法。通过建立弹丸弹道模型方程,利用MATLAB软件及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弹道方程进行解算,就弹道解算结果与修正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修正公式中的Δt可以忽略的结论。最后通过靶场回收试验和空炸试验进行验证,试验表明该自适应修正方法有效可行,将火箭弹在400 m位置处空炸的炸点精度由原来的-14.3~+12.2 m提高到现在的-2.9~+3.4 m。该研究成果可为单兵火箭弹高精度定时引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弹 测速 自适应修正方法 炸点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速跳动量对单兵火箭弹引信定距精度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洪黎 张合 +1 位作者 李豪杰 唐玉发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单兵火箭弹初速跳动引起弹丸炸点散布较大的问题,分析了初速跳动量对未测速修正引信和测速修正引信在不同射程上定距精度的影响。MATLAB仿真结果和实弹空炸试验均表明初速跳动量对未测速修正引信炸点精度影响较大,对测速修正引信的... 针对单兵火箭弹初速跳动引起弹丸炸点散布较大的问题,分析了初速跳动量对未测速修正引信和测速修正引信在不同射程上定距精度的影响。MATLAB仿真结果和实弹空炸试验均表明初速跳动量对未测速修正引信炸点精度影响较大,对测速修正引信的炸点精度影响较小。对于未测速修正引信,尤其在射距较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小初速的跳动量;对于测速修正引信,可大大降低对初速跳动量的控制要求,而炸点精度仍可达到较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弹 测速修正 定距精度 初速跳动量 空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简易控制单兵火箭弹弹道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少昆 买瑞敏 周俊祥 《兵工自动化》 2007年第6期34-36,共3页
单兵火箭弹的简易控制,将弹体动力学与运动学、气动力计算、简易姿态控制等模块连接建立了六自由度弹体运动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开发了由各模块组成的全弹道仿真数学模型。针对初始段扰动等问题,通过无控弹道与有控弹道... 单兵火箭弹的简易控制,将弹体动力学与运动学、气动力计算、简易姿态控制等模块连接建立了六自由度弹体运动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开发了由各模块组成的全弹道仿真数学模型。针对初始段扰动等问题,通过无控弹道与有控弹道的仿真分析比较,对初速较低的增程单兵火箭弹采用姿态修正可提高射程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弹 弹道仿真 SIMULINK 六自由度弹体运动模型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兵火箭弹BTT自抗扰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3
4
作者 董瑞超 陈志华 +1 位作者 刘晓利 杨艳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7-202,共6页
针对两套舵机差动控制的单兵火箭弹,提出了基于BTT控制原理的自抗扰控制器。对于俯仰通道,建立三通道二阶非线性耦合模型,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实现俯仰通道的解耦控制;对于滚转通道,考虑对偏航通道的耦合影响,建立独立的自抗扰控制器,以... 针对两套舵机差动控制的单兵火箭弹,提出了基于BTT控制原理的自抗扰控制器。对于俯仰通道,建立三通道二阶非线性耦合模型,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实现俯仰通道的解耦控制;对于滚转通道,考虑对偏航通道的耦合影响,建立独立的自抗扰控制器,以满足滚转和偏航通道的性能要求。数字仿真结果证明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可以满足单兵火箭弹的控制要求,具有优良的跟踪精度、鲁棒性以及对非线性强耦合系统的解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弹 BTT控制 自抗扰控制 鲁棒性 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偏转火箭弹气动特性及弹道规律研究
5
作者 李雄 魏继锋 +1 位作者 徐豫新 王树山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4,152,共4页
为了得到头部偏转对落点偏离瞄准点距离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头部偏转火箭弹的气动和弹道规律研究。首先以某单兵火箭弹为对象进行了射击试验。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头部偏转火箭弹气动特性进行了相关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为了得到头部偏转对落点偏离瞄准点距离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头部偏转火箭弹的气动和弹道规律研究。首先以某单兵火箭弹为对象进行了射击试验。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头部偏转火箭弹气动特性进行了相关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进一步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头部偏转方向对偏离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射击距离200 m时射程修正量为0.43 m;头部偏转角度和射程相同时,飞行速度超过某个值后,偏离距离基本不再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弹 头部偏转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作用有/无防护颅脑靶标动态响应规律 被引量:2
6
作者 熊漫漫 覃彬 +2 位作者 徐诚 安硕 伍杨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82-2189,共8页
为探究真实工况下冲击波作用颅脑动态响应特性,开展单兵火箭弹膛口冲击波作用有/无防护颅脑靶标试验。分析颅脑内不同位置的压力特性和演化历程,并对比有/无防护下颅脑内压力变化。对比结果表明:无头盔颅脑内压力时程曲线表现出非典型... 为探究真实工况下冲击波作用颅脑动态响应特性,开展单兵火箭弹膛口冲击波作用有/无防护颅脑靶标试验。分析颅脑内不同位置的压力特性和演化历程,并对比有/无防护下颅脑内压力变化。对比结果表明:无头盔颅脑内压力时程曲线表现出非典型冲击波特征,超压上升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并有正负压交替振荡效应,振荡周期为1 ms左右;无头盔颅脑内不同位置,压力峰值差异显著,冲击对侧表现出显著的负压特征,其正压力峰值超过冲击侧近1倍,但不同位置的冲量大小比较接近;头盔防护后颅脑内不同位置的压力衰减率差异显著,带头盔后冲击波对侧颅脑区域压力峰值和冲量衰减较明显并且会削弱或抑制冲击对侧的负压效应,而冲击侧颅脑区域衰减不明显,甚至有部分区域颅脑压力峰值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弹 冲击波 颅脑靶标 头盔 超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