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兵火箭平衡发射系统内弹道数值模拟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珊珊 王浩 +1 位作者 阮文俊 陶如意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3-346,共4页
为分析单兵火箭平衡发射系统内弹道过程,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设计。分时段分析了内弹道过程,运用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单兵火箭平衡发射系统内弹道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计算。给出了完整的内弹道曲线与分析计算结果,... 为分析单兵火箭平衡发射系统内弹道过程,给出了该系统的结构设计。分时段分析了内弹道过程,运用经典内弹道理论建立了单兵火箭平衡发射系统内弹道过程的数学模型并运用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计算。给出了完整的内弹道曲线与分析计算结果,得到燃烧室和低压室内的p-t曲线及弹丸和平衡体的v-t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平衡发射系统 内弹道 龙格-库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单兵火箭弹作用时间自适应修正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洪黎 张合 +1 位作者 李豪杰 唐玉发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916-1920,共5页
针对某单兵火箭弹炸点散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速后对作用时间自适应修正的方法。通过建立弹丸弹道模型方程,利用MATLAB软件及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弹道方程进行解算,就弹道解算结果与修正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修正公式中的Δt可以... 针对某单兵火箭弹炸点散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测速后对作用时间自适应修正的方法。通过建立弹丸弹道模型方程,利用MATLAB软件及四阶龙格-库塔算法对弹道方程进行解算,就弹道解算结果与修正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修正公式中的Δt可以忽略的结论。最后通过靶场回收试验和空炸试验进行验证,试验表明该自适应修正方法有效可行,将火箭弹在400 m位置处空炸的炸点精度由原来的-14.3~+12.2 m提高到现在的-2.9~+3.4 m。该研究成果可为单兵火箭弹高精度定时引信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测速 自适应修正方法 炸点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速跳动量对单兵火箭弹引信定距精度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洪黎 张合 +1 位作者 李豪杰 唐玉发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共5页
针对单兵火箭弹初速跳动引起弹丸炸点散布较大的问题,分析了初速跳动量对未测速修正引信和测速修正引信在不同射程上定距精度的影响。MATLAB仿真结果和实弹空炸试验均表明初速跳动量对未测速修正引信炸点精度影响较大,对测速修正引信的... 针对单兵火箭弹初速跳动引起弹丸炸点散布较大的问题,分析了初速跳动量对未测速修正引信和测速修正引信在不同射程上定距精度的影响。MATLAB仿真结果和实弹空炸试验均表明初速跳动量对未测速修正引信炸点精度影响较大,对测速修正引信的炸点精度影响较小。对于未测速修正引信,尤其在射距较大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小初速的跳动量;对于测速修正引信,可大大降低对初速跳动量的控制要求,而炸点精度仍可达到较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测速修正 定距精度 初速跳动量 空炸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兵火箭燃气射流冲击噪声场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9-683,共5页
该文以单兵火箭冲击射流流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定向器管尾附近区域的燃气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发动机工作早期阶段冲击射流噪声场形成过程的计算结果。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可知:对于开放式定向器尾管结构,燃气射流... 该文以单兵火箭冲击射流流场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定向器管尾附近区域的燃气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发动机工作早期阶段冲击射流噪声场形成过程的计算结果。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可知:对于开放式定向器尾管结构,燃气射流压缩空气产生的冲击波会对局部发射环境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在进行单兵火箭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影响因素,采用合理的设计结构以避免这一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冲击射流 噪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兵火箭发射筒前盖破碎规律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曹苏雅拉图 王雨时 +2 位作者 王强 闻泉 王乃耀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128,共5页
为了判断单兵火箭发射时其包装发射筒前盖碎片对弹头引信碰击触发开关与涡轮发电机的影响,采用LS-DYNA软件对单兵火箭发射时弹前空气压力推破前盖过程和弹丸出筒口时撞破前盖这两种可能的情形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前盖是被弹头引... 为了判断单兵火箭发射时其包装发射筒前盖碎片对弹头引信碰击触发开关与涡轮发电机的影响,采用LS-DYNA软件对单兵火箭发射时弹前空气压力推破前盖过程和弹丸出筒口时撞破前盖这两种可能的情形进行了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前盖是被弹头引信撞破的,而不是被压缩空气推破的;与引信撞击后,前盖中心环形槽处会出现1~4个微小碎片,但受压缩空气的推动,这些碎片并不会进入引信进气道。仿真结果与从靶场回收到的前盖碎片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触发引信 包装发射筒 引信可靠性 引信钝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简易控制单兵火箭弹弹道仿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少昆 买瑞敏 周俊祥 《兵工自动化》 2007年第6期34-36,共3页
单兵火箭弹的简易控制,将弹体动力学与运动学、气动力计算、简易姿态控制等模块连接建立了六自由度弹体运动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开发了由各模块组成的全弹道仿真数学模型。针对初始段扰动等问题,通过无控弹道与有控弹道... 单兵火箭弹的简易控制,将弹体动力学与运动学、气动力计算、简易姿态控制等模块连接建立了六自由度弹体运动数学模型,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开发了由各模块组成的全弹道仿真数学模型。针对初始段扰动等问题,通过无控弹道与有控弹道的仿真分析比较,对初速较低的增程单兵火箭弹采用姿态修正可提高射程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弹道仿真 SIMULINK 六自由度弹体运动模型 仿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兵火箭弹BTT自抗扰控制器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3
7
作者 董瑞超 陈志华 +1 位作者 刘晓利 杨艳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7-202,共6页
针对两套舵机差动控制的单兵火箭弹,提出了基于BTT控制原理的自抗扰控制器。对于俯仰通道,建立三通道二阶非线性耦合模型,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实现俯仰通道的解耦控制;对于滚转通道,考虑对偏航通道的耦合影响,建立独立的自抗扰控制器,以... 针对两套舵机差动控制的单兵火箭弹,提出了基于BTT控制原理的自抗扰控制器。对于俯仰通道,建立三通道二阶非线性耦合模型,采用自抗扰控制器,实现俯仰通道的解耦控制;对于滚转通道,考虑对偏航通道的耦合影响,建立独立的自抗扰控制器,以满足滚转和偏航通道的性能要求。数字仿真结果证明设计的自抗扰控制器可以满足单兵火箭弹的控制要求,具有优良的跟踪精度、鲁棒性以及对非线性强耦合系统的解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BTT控制 自抗扰控制 鲁棒性 数字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调宽控制在单兵火箭弹道修正中的应用
8
作者 周俊祥 秦勇 林鹏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5-156,161,共3页
为满足单兵火箭弹道修正要求,采用了一种可依据指令系数自动转换的脉冲调宽/乒乓式混合控制方式。弹道仿真结果表明,在平缓弹道主要为脉冲调宽控制,能够达到较高的位置控制精度;在弯曲弹道主要为乒乓式控制,有利于提供较大的法向过载。... 为满足单兵火箭弹道修正要求,采用了一种可依据指令系数自动转换的脉冲调宽/乒乓式混合控制方式。弹道仿真结果表明,在平缓弹道主要为脉冲调宽控制,能够达到较高的位置控制精度;在弯曲弹道主要为乒乓式控制,有利于提供较大的法向过载。可得如下结论:该控制方式能够满足单兵火箭弹道修正要求,对弹丸姿态变化没有明显影响;通过进一步改进两种控制的转换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修正 控制系统 单兵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单兵火箭提前修正量的分析研究
9
作者 杨戈方 刘宇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3-35,共3页
为了实现某型单兵火箭的射击在陆军分队作战模拟仿真系统中的仿真模拟,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对单兵火箭提前修正量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了单兵火箭的射程与提前修正量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规律,给出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提前修正量的置信区... 为了实现某型单兵火箭的射击在陆军分队作战模拟仿真系统中的仿真模拟,运用数理统计理论对单兵火箭提前修正量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了单兵火箭的射程与提前修正量的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统计规律,给出了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和提前修正量的置信区间,论证了在置信区间中的实际提前修正量的射击的弹着点符合正态分布的射击规律和散布律公式。根据得到的理论结果,指导模拟仿真系统对单兵火箭的射击进行仿真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提前修正量 数理统计 分析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气射流驱动液柱过程中的内弹道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健 林庆育 +1 位作者 阮文俊 王浩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06-1512,共7页
为了实现单兵火箭"有限空间内发射"的能力,提出了在尾管内放置液柱平衡体的单兵火箭发射系统,对该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同时分时段分析了内弹道过程。以经典内弹道理论为基础,将燃气与液体之间的无规则混合假设为"穿孔混合... 为了实现单兵火箭"有限空间内发射"的能力,提出了在尾管内放置液柱平衡体的单兵火箭发射系统,对该系统进行试验研究的同时分时段分析了内弹道过程。以经典内弹道理论为基础,将燃气与液体之间的无规则混合假设为"穿孔混合",建立了发射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运用龙格-库塔法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完整的内弹道曲线。通过试验与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燃烧室最大压力相对误差为1.6%,弹丸速度相对误差为0.9%,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为单兵火箭驱动液柱发射系统的内弹道过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对比分析单兵火箭发射系统在有无液体柱平衡体两种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可知,在相同发射条件下,液柱平衡体在减弱发射特征的同时提高了弹丸的速度,提升了火箭弹的威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单兵火箭 液柱 内弹道 穿孔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声强冲击波作用人耳动态响应特性
11
作者 李冈 胡钟铃 +3 位作者 胡滨 李智宇 蔡萌 黄土顺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0-234,共15页
为研究冲击波作用下的人耳动态响应特性,设计并开展基于某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环境的有/无佩戴护听器装置试验研究。在分析发射冲击波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人耳测试装置模型,形成耳内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通过在射手位置处布设人耳... 为研究冲击波作用下的人耳动态响应特性,设计并开展基于某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环境的有/无佩戴护听器装置试验研究。在分析发射冲击波特性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人耳测试装置模型,形成耳内冲击波防护试验测试方法。通过在射手位置处布设人耳测试装置模型以获取人耳内压力-时间变化曲线,并采用超压传感器测量对比位置处的自由场冲击波压力。利用小波分析法对测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分析2种发射冲击波安全限值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发射时的高声强冲击波具有不稳定性,超压峰值高,持续时间短,具有多个脉冲;高声强冲击波频带宽,成分复杂,有明显的低频率高声压特性;无护听器装置时耳内压力有所增强;佩戴护听器装置后可大幅度削弱冲击波对人耳的作用,正射手右耳超压峰值削弱95.7%、声压级峰值削弱14.8%;改进后的国家军用标准GJB 2A—1996“常规兵器发射或爆炸时脉冲噪声和冲击波对人员听觉器官损伤的限值”和美军标MIL-STD-1474E“Department of defense design criteria standard noise limits”中AHAAH模型2种方法得到的单日允许射击数范围接近,对佩戴护听器装置后的冲击波测量曲线评估的方法是可行的。研究结果可为单兵火箭类武器发射冲击波测试系统优化及改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类武器 高声强冲击波 耳道 耳罩 允许日暴露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偏转火箭弹气动特性及弹道规律研究
12
作者 李雄 魏继锋 +1 位作者 徐豫新 王树山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2-144,152,共4页
为了得到头部偏转对落点偏离瞄准点距离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头部偏转火箭弹的气动和弹道规律研究。首先以某单兵火箭弹为对象进行了射击试验。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头部偏转火箭弹气动特性进行了相关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 为了得到头部偏转对落点偏离瞄准点距离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头部偏转火箭弹的气动和弹道规律研究。首先以某单兵火箭弹为对象进行了射击试验。采用数值仿真方法对头部偏转火箭弹气动特性进行了相关数值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以此为基础进行了进一步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头部偏转方向对偏离方向具有决定性作用,在射击距离200 m时射程修正量为0.43 m;头部偏转角度和射程相同时,飞行速度超过某个值后,偏离距离基本不再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头部偏转 气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近程简易制导火箭方案设计和仿真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敬敏 章浩飞 刘佳兴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0-44,共5页
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简易制导火箭设计方案。方案采用捷联激光导引头探测目标的位置信息,经信息处理后,通过弹上环状微脉冲推力器作用,实现对火箭弹道的修正。系统建模、仿真分析和试验表明:通过合理匹配简易制导火箭导引头开机时间、起... 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简易制导火箭设计方案。方案采用捷联激光导引头探测目标的位置信息,经信息处理后,通过弹上环状微脉冲推力器作用,实现对火箭弹道的修正。系统建模、仿真分析和试验表明:通过合理匹配简易制导火箭导引头开机时间、起控时刻、脉冲推力器总冲等参数,可使脱靶量小于1.2m,能够满足单兵火箭对目标命中精度的要求,且大幅降低了制导火箭成本,具有重要的工程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制导模块 脉冲推力器 弹道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波作用有/无防护颅脑靶标动态响应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熊漫漫 覃彬 +2 位作者 徐诚 安硕 伍杨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182-2189,共8页
为探究真实工况下冲击波作用颅脑动态响应特性,开展单兵火箭弹膛口冲击波作用有/无防护颅脑靶标试验。分析颅脑内不同位置的压力特性和演化历程,并对比有/无防护下颅脑内压力变化。对比结果表明:无头盔颅脑内压力时程曲线表现出非典型... 为探究真实工况下冲击波作用颅脑动态响应特性,开展单兵火箭弹膛口冲击波作用有/无防护颅脑靶标试验。分析颅脑内不同位置的压力特性和演化历程,并对比有/无防护下颅脑内压力变化。对比结果表明:无头盔颅脑内压力时程曲线表现出非典型冲击波特征,超压上升速度较慢,持续时间较长,并有正负压交替振荡效应,振荡周期为1 ms左右;无头盔颅脑内不同位置,压力峰值差异显著,冲击对侧表现出显著的负压特征,其正压力峰值超过冲击侧近1倍,但不同位置的冲量大小比较接近;头盔防护后颅脑内不同位置的压力衰减率差异显著,带头盔后冲击波对侧颅脑区域压力峰值和冲量衰减较明显并且会削弱或抑制冲击对侧的负压效应,而冲击侧颅脑区域衰减不明显,甚至有部分区域颅脑压力峰值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兵火箭 冲击波 颅脑靶标 头盔 超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