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计数可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沈海燕 徐承富 陈春晓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1-85,共5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 IFX )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并接受IFX规律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7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4例,诊断... 目的:分析血小板计数预测英夫利昔单克隆抗体( IFX )治疗活动性克罗恩病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确诊并接受IFX规律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74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4例,诊断时年龄中位数21岁,病程中位数10个月。在开始治疗前和第三次、第六次治疗后检测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并评估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结果:IFX治疗三次后,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以及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减少(均P<0.01),血红蛋白和血细胞容积增加(均P<0.01);第六次治疗后上述指标比第三次治疗后进一步改善。共53例患者经三次治疗后达到临床缓解(克罗恩病活动指数<150);进一步分析发现,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与克罗恩病严重程度相关,且病程较长、治疗前克罗恩病活动指数和血小板计数较大的患者IFX治疗三次后不易缓解。结论:克罗恩病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可作为预测IFX早期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ohn病/治疗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血小板计数 治疗结果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联合化疗用于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韩瑞 王冠英 +1 位作者 张玉姣 赵新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79-386,共8页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 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近5年重要国际肿...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在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 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近5年重要国际肿瘤学会议摘要,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收集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联合组)对比单用新辅助化疗(化疗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六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4440例患者符合条件。 Meta分析结果显示,联合组较化疗组病理完全缓解率有所提高(24.7%与20.1%,RR=1.23,95%CI:1.10~1.37,P<0.01);联合组无论激素受体是否阳性均可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激素受体阳性亚组:13.1%与10.2%,RR=1.28,95%CI:1.04~1.58,P<0.05;激素受体阴性亚组:46.3%与37.1%,RR=1.25,95%CI:1.12~1.39,P<0.01);联合组高血压(3.2%与0.6%, RR=5.292,95%CI:2.933~9.549,P <0.01)、黏膜炎(10.5%与2.0%,RR =5.340,95%CI:3.743~7.617,P<0.01)的发生率更高,其他不良反应如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感染、手术并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手足综合征联合组的发生率均高于化疗组(均P<0.05),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中,不论患者激素受体阳性与否,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效果较好,但一些不良反应发生率也相应增加,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筛选出优势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分析 化学疗法 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在难治性子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斌 柴延兰 +2 位作者 汪涛 周振兴 刘孜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5-402,共8页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单抗)在复发性、难治性或转移性子宫颈癌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最早的回顾性病例报告中报道了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包括卡培他滨)或者紫杉醇对复发性或难治性子宫颈癌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药物耐受性良好。之后的Ⅱ期... 贝伐珠单克隆抗体(单抗)在复发性、难治性或转移性子宫颈癌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最早的回顾性病例报告中报道了贝伐珠单抗联合氟尿嘧啶(包括卡培他滨)或者紫杉醇对复发性或难治性子宫颈癌有一定的疗效并且药物耐受性良好。之后的Ⅱ期临床研究发现,贝伐珠单抗单剂治疗复发性宫颈鳞癌作为二线或三线治疗药物有效,耐受性良好。大型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在一线、二线治疗难治性子宫颈癌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缓解率。此外,一部分患者对贝伐珠单抗治疗无反应或在治疗过程中会逐渐耐药,影像学检查结果和生物学标志物等可预测贝伐珠单抗的疗效。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达到了常见的成本效益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药物疗法 联合 治疗结果 费用效益分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文杰 高磊 +3 位作者 东长霞 于华军 姜凯 林旭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540-543,共4页
目的: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2.5mg)治疗的AMD患者进行回顾分... 目的: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2.5mg)治疗的AMD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和黄斑容积(total macularvolume,TMV),对注射后渗漏无明显改善或病情反复者进行眼内重复注射。所有病例都完成至少6mo的观察随访。结果:患者30例30眼中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72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1.03±0.55,CFT为364.97±151.83μm,TMV为8.36±1.84mm3,注药后1wk虽然平均CFT和TMV没有显著改善,但BCVA有显著提高(logMAR,0.79±0.33;P=0.002),经平均9.7mo的随访,BCVA(logMAR,0.70±0.40;P=0.004),CFT(272.93±81.06;P=0.005)和TMV(7.20±0.98;P=0.004)3项指标均较基线有显著改善,终末随访时BCVA提高至少两行者为18眼(60%),稳定者为8眼(27%)。本组患者共接受了58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93次/眼,有50%再注射能在术后1wk使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或稳定多数湿性AMD的病情,但术后定期随访以及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再次注射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BEVACIZU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 被引量:9
5
作者 吕春燕 高磊 +2 位作者 刘文杰 姜凯 林旭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7期1220-1223,共4页
目的: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2.5mg)治疗的ICNV患... 目的:评估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Avastin)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病变(idiopathic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ICNV)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40例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2.5mg)治疗的ICNV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对注射后1mo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反复者并经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OCT)证实者进行眼内重复注射。结果:所有40例40眼患者均完成至少6mo的随访,其中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龄33.0±6.8岁。治疗前患者的基线平均对数BCVA为0.66±0.35,CFT为275.39±107.59μm。注药后1mo平均对数BCVA为0.30±0.29(P=0.000),CFT为185.39±45.77μm(P=0.000);本组患者经平均9.2mo的随访,平均对数BCVA提高至0.31±0.38(P=0.000),CFT降至192.38±55.52μm(P=0.000),均较基线水平有显著改善。终末随访时符合视力提高者为27眼(67.5%),稳定者8眼(20.0%)。本组患者共接受了52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平均注射次数为1.30次/眼,有63.6%患者在再注射术后1mo视力提高两行或两行以上。结论: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能够快速有效地改善或稳定多数ICNV的病情,但术后定期随访以及根据病情变化进行再次注射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药物疗法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BEVACIZUM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肿瘤的抗体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田田 范娜娜 +2 位作者 林莉 丁倩 詹金彪(综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5-352,共8页
随着对抗体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抗体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迄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多种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的治疗,其中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至少有9种。这些抗体药物... 随着对抗体结构和功能认识的不断深入,抗体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肿瘤治疗领域,抗体也扮演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迄今美国FDA已经批准了20多种单克隆抗体用于肿瘤的治疗,其中用于胃肠道肿瘤的至少有9种。这些抗体药物主要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性反应和补体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以及通过阻断血供和改变细胞信号通路等机制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随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重组抗体和抗体片段等新型抗体及其偶联药物的设计也得到了发展,抗体携带同位素、毒素和其它细胞毒性剂等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使得治疗性抗体的开发进入了全盛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免疫疗法 胃肠肿瘤/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在HaCaT细胞中的自分泌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杨晓红 满孝勇 +3 位作者 蔡绥勍 李春明 周炯 郑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8-342,共5页
目的:检测VEGF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中可能的自分泌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VEGF165(0,1,5,10,25,50,100 ng/ml)和不同浓度VEGF特异性抑制剂阿瓦斯丁(0,0.063,0.125,0.25,0.50,1.0,2.0 mg/ml)作用下HaCaT细胞增... 目的:检测VEGF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中可能的自分泌作用。方法: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外源性VEGF165(0,1,5,10,25,50,100 ng/ml)和不同浓度VEGF特异性抑制剂阿瓦斯丁(0,0.063,0.125,0.25,0.50,1.0,2.0 mg/ml)作用下HaCaT细胞增殖的变化;用细胞迁移实验,检测不同浓度VEGF165和0.5 mg/ml阿瓦斯丁作用下HaCaT细胞迁移的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检测10 ng/ml VEGF165和0.5mg/ml阿瓦斯丁作用下HaCaT细胞ERK1/2的磷酸化情况。结果:VEGF165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而阿瓦斯丁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其增殖能力,0.50 mg/ml阿瓦斯丁可以显著性降低其迁移能力;10 ng/ml VEGF165显著性促进HaCaT细胞ERK1/2的磷酸化,而对0.5 mg/ml阿瓦斯丁预处理过的HaCaT细胞的ERK1/2磷酸化没有促进作用。结论:VEGF在皮肤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中存在着自分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细胞/药物作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理学 抗体 单克隆/治疗应用 细胞 培养的 HACAT细胞 VEGF 阿瓦斯丁 自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