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光子探测器阵列的抗噪声频域成像研究
1
作者 陆茂霖 白妙青 秦成兵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7-545,共9页
单光子探测器阵列因其单光子极限探测灵敏度和多像元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单光子雷达、生物荧光成像等领域。然而,受限于制备工艺,像元间探测效率存在差异,常常导致单光子探测器阵列成像发生畸变。本工作通过独立调控每个单光子探测器的反... 单光子探测器阵列因其单光子极限探测灵敏度和多像元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单光子雷达、生物荧光成像等领域。然而,受限于制备工艺,像元间探测效率存在差异,常常导致单光子探测器阵列成像发生畸变。本工作通过独立调控每个单光子探测器的反向偏置电压,实现了对4×4探测器阵列探测效率的优化,将平均探测效率提高了1.77倍,差异性缩小为调节前的1/7。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单光子探测器光子到达时间进行傅里叶变换,发展了频域成像方案,该方案即使在背景噪声为信号强度的104倍的条件下,依然能够实现较好的频域成像效果,且对比信噪比达到2.29。本工作为基于单光子探测器阵列实现复杂环境下微弱光信号的探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信息 单光子探测器阵列 探测效率 傅里叶变换 光子计数成像 频域成像 对比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光子阵列探测器的隐藏目标瞬时成像理论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邬京耀 苏秀琴 +1 位作者 镡京京 刘童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05-111,共7页
传统的成像技术受限于固体介质(例如墙壁)的遮挡,不能对不可见的物体进行成像。而且在传统成像中光速被认为是无限大的,所以传统成像过程是一个固态光传输的过程,与光的飞行时间无关,不能展现光传输中物体的具体特征。单光子成像... 传统的成像技术受限于固体介质(例如墙壁)的遮挡,不能对不可见的物体进行成像。而且在传统成像中光速被认为是无限大的,所以传统成像过程是一个固态光传输的过程,与光的飞行时间无关,不能展现光传输中物体的具体特征。单光子成像是一种能够检测到非常微弱的光子信号、并能同步采集物体的距离、强度和图像信息的技术。文中介绍了一种对隐藏目标进行瞬态成像的方法,在成像过程中,将光子飞行时间作为光传输过程中的变量,将遮挡目标成像与光子计数相结合,以单光子阵列探测器作为接收器,重建隐藏物体,并通过仿真来验证了此方法。文中提供了基于单光子阵列探测器的隐藏目标瞬态成像的基本理论和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隐藏目标瞬态成像的性质,并有助于未来设计在现实世界中的成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藏目标 瞬时成像 单光子阵列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光子阵列探测器的隐藏目标瞬时成像理论研究(英文) 被引量:2
3
作者 邬京耀 苏秀琴 +1 位作者 镡京京 刘童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13-119,共7页
传统的成像技术受限于固体介质(例如墙壁)的遮挡,不能对不可见的物体进行成像。而且在传统成像中光速被认为是无限大的,所以传统成像过程是一个固态光传输的过程,与光的飞行时间无关,不能展现光传输中物体的具体特征。单光子成像是一种... 传统的成像技术受限于固体介质(例如墙壁)的遮挡,不能对不可见的物体进行成像。而且在传统成像中光速被认为是无限大的,所以传统成像过程是一个固态光传输的过程,与光的飞行时间无关,不能展现光传输中物体的具体特征。单光子成像是一种能够检测到非常微弱的光子信号、并能同步采集物体的距离、强度和图像信息的技术。文中介绍了一种对隐藏目标进行瞬态成像的方法,在成像过程中,将光子飞行时间作为光传输过程中的变量,将遮挡目标成像与光子计数相结合,以单光子阵列探测器作为接收器,重建隐藏物体,并通过仿真来验证了此方法。文中提供了基于单光子阵列探测器的隐藏目标瞬态成像的基本理论和框架,可以更好地理解隐藏目标瞬态成像的性质,并有助于未来设计在现实世界中的成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藏目标 瞬时成像 单光子阵列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探测技术在激光测距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海涛 李祝莲 +5 位作者 汤儒峰 翟东升 李荣旺 皮晓宇 伏红林 李语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139,共8页
高精度的空间碎片观测数据对航天器碰撞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激光测距技术是目前空间目标距离测量中精度最高的一种技术,但大多数空间碎片上并未携带角反射器装置,激光测距回波信号较弱。阵列探测技术可以提高回波信号较弱的空间碎片激光... 高精度的空间碎片观测数据对航天器碰撞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激光测距技术是目前空间目标距离测量中精度最高的一种技术,但大多数空间碎片上并未携带角反射器装置,激光测距回波信号较弱。阵列探测技术可以提高回波信号较弱的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探测成功概率,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15年开始开展基于阵列探测技术的激光测距试验,2017年成功将阵列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和多通道事件计时器等阵列探测技术应用于激光测距试验系统中,分别在2017年3月和2018年3月的激光测距试验中,成功采集2×2和4×4阵列激光测距数据。其中探测到最小目标为轨道高度约1 000 km、大小为雷达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 0.045 m^2的空间碎片;探测到最远目标为斜距约5 000 km、大小为RCS 18.25 m^2的空间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激光测距 阵列探测技术 阵列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多通道事件计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