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7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体积积分法估测甲状腺重量 被引量:5
1
作者 桂文来 陈再君 +4 位作者 罗茂香 赵小艳 吴蔚吉 陈新力 陶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甲状腺重量 ,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患者的放射治疗提供精确的甲状腺重量。方法 对 39个甲状腺实验模型及 74例甲亢患者分别采用SPECT体积积分法及平面成像法...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甲状腺重量 ,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患者的放射治疗提供精确的甲状腺重量。方法 对 39个甲状腺实验模型及 74例甲亢患者分别采用SPECT体积积分法及平面成像法估测甲状腺重量。在甲状腺实验模型组 ,将 2种方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分别与实验模型实际重量比较 ;在甲亢患者组 ,将 2种方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进行比较。结果 在甲状腺实验模型组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与实验模型实际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而平面成像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与实验模型实际重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0 1)。在甲亢患者组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38.78± 8.6 5 ) g小于平面成像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 [(4 4 .90± 10 .5 7) g ,P <0 .0 0 1]。结论 SPECT体积积分法可准确估测甲状腺重量 ,这一方法能提高甲亢治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器官重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体积积分法 平面法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再次手术前定位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玲 富丽萍 +2 位作者 赵朕龙 余其多 郑玉民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0年第8期517-520,共4页
目的探讨锝(99Tcm)甲氧异腈[technetium(99Tcm)sestamibi,99Tcm-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在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的... 目的探讨锝(99Tcm)甲氧异腈[technetium(99Tcm)sestamibi,99Tcm-MIB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在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3月19例进行再次手术治疗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进行再次甲状旁腺切除术前均行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并与颈部超声结果进行对比,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比较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及超声对甲状旁腺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及颈部超声对所有甲状旁腺病灶和异位甲状旁腺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分别为95.2%、52.3%和90.9%、18.2%,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8)。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对所有甲状旁腺病灶和异位甲状旁腺病灶检出的准确性分别为71.4%、83.3%,均高于及颈部超声的准确性34.3%、18.2%。结论99Tcm-MIBI SPECT/CT双时相断层融合显像对再次手术的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所有甲状旁腺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高于超声、尤其对于异位甲状旁腺病灶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更高,在再次手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术前定位中发挥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甲状旁腺切除 游离全片段甲状旁腺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图像重建方法的应用
3
作者 张垒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核医学检查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文中介绍常用的SPECT断层重建方法及其应用进展,分析重建函数的原理及参数的选择,评价其优缺点。利用SPECT指导断...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核医学检查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文中介绍常用的SPECT断层重建方法及其应用进展,分析重建函数的原理及参数的选择,评价其优缺点。利用SPECT指导断层图像重建,从而准确地显示靶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重建函数 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 滤波反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标记阿片受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剂的制备
4
作者 王荣福 何晓坤 +1 位作者 张春丽 霍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6,共6页
研制了一种适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用的阿片受体配基碘烷特培洛菲(7α O IA DPN),合成了阿片受体显像剂125I 7α O IA DPN,并检测了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进行了体内外结合实验研究。研制结果为:碘标记的7α O IA DPN放化纯... 研制了一种适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用的阿片受体配基碘烷特培洛菲(7α O IA DPN),合成了阿片受体显像剂125I 7α O IA DPN,并检测了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进行了体内外结合实验研究。研制结果为:碘标记的7α O IA DPN放化纯度大于95%,标记率为81%~90%,比活度高达83.25PBq/mol,室温下放置24h,放化纯度仍大于90%。体外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其Kd=0.23nmol/L,Bmax为38pmol/g。研究结果表明,碘标记的7α O IA DPN有望成为SPECT的阿片受体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标记 阿片受体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显像剂 制备 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诊断软件应用研究
5
作者 徐炽康 陆文栋 +3 位作者 吴锦昌 祝向群 何广仁 黄克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66-71,87,共7页
首先对一种较具代表性的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的核心部分—计算机系统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 ,详细介绍了对这种大型核医学成象系统进行诊断功能扩展的原理、方法及具体步骤。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 系统分析 FORTH语言 SPECT 诊断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99m)TC MIBI心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改变
6
作者 周国良 李昭骥 +2 位作者 林伟 叶广春 魏学立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4-27,共4页
本文对45例高血压患者作了运动(或潘生丁)和静息■TC-MIBI 心肌 SPECT观察.结果表明:本组患者心肌灌注稀疏缺损(MPD)发生率高达86.7%(39/45);所见 MPD 有运动(或潘生丁)诱发或使之扩大、运动(或潘生丁)显像与静息像一致,前者反而小于后... 本文对45例高血压患者作了运动(或潘生丁)和静息■TC-MIBI 心肌 SPECT观察.结果表明:本组患者心肌灌注稀疏缺损(MPD)发生率高达86.7%(39/45);所见 MPD 有运动(或潘生丁)诱发或使之扩大、运动(或潘生丁)显像与静息像一致,前者反而小于后者及二者部位完全不同等多种形式.高血压患者出现上述各种 MPD 的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的护理
7
作者 张彩杰 鲍俊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7期190-191,共2页
目的提高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全身检查的图像质量。方法对6083例行SPECT检查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全面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采集图像清晰,对比度好。结论通过对SPECT检查患者的有效护理图像清晰,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 目的提高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全身检查的图像质量。方法对6083例行SPECT检查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全面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采集图像清晰,对比度好。结论通过对SPECT检查患者的有效护理图像清晰,为临床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的临床价值探讨
8
作者 王光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5年第1期75-76,共2页
本文通过病例报告阐述探讨了用单光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对各种脏器作血流动态和静态联合成像,经计算机处理成该脏器的血流动力学、整体平面及三维立体、多轴向断层以及各种功能参数图像,直观其血流灌注动态及功能形... 本文通过病例报告阐述探讨了用单光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SPECT),对各种脏器作血流动态和静态联合成像,经计算机处理成该脏器的血流动力学、整体平面及三维立体、多轴向断层以及各种功能参数图像,直观其血流灌注动态及功能形态学变化,进行多种定性和定量指标测定,更好地了解其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变化,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的定性诊断效果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 计算机断层 临床应用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对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评价 被引量:1
9
作者 徐岩 徐予 +3 位作者 高传玉 翟亚萍 陈岩 朱中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8年第11期831-83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和定量核素心肌显像对其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49例)和对照组(33例)。骨髓细胞移植组除常规治疗外,将骨...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可行性和定量核素心肌显像对其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入选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骨髓细胞移植组(49例)和对照组(33例)。骨髓细胞移植组除常规治疗外,将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经造影导管注入冠状动脉内。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术(SPE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超声指标和心肌灌注缺损区面积。结果术后随访1年,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移植组术前、术后左室射血分数由(43.3±5.5)%增加到(54.1±4.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CT显示,移植组和对照组心肌灌注缺损面积分别由(25.3±8.3)%、(26.1±6.5)%降低至(14.7±4.6)%、(20.2±7.1)%,前者比后者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移植组在移植术中和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及心肌血流灌注。SPECT对干细胞移植的有效率评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单光子放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缺血性心脏病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3PRGD_(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观察
10
作者 张新超 胡玉敬 +4 位作者 田丛娜 魏强 赵剑 杨双臣 边艳珠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29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99)Tc^(m)-3PRGD_(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在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50只Wistar大鼠通过骨髓腔内注入含有大鼠乳腺癌细胞的腹水混悬液建立胫骨移植瘤模型,最终成瘤30只。将30只乳腺癌骨移... 目的观察^(99)Tc^(m)-3PRGD_(2)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在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50只Wistar大鼠通过骨髓腔内注入含有大鼠乳腺癌细胞的腹水混悬液建立胫骨移植瘤模型,最终成瘤30只。将30只乳腺癌骨移植瘤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各10只,分别于骨移植瘤部位行0 Gy、5 Gy、25 Gy的单次大剂量直线加速器放疗,各组分别于放疗前及放疗结束后第10天尾静脉注射^(99)Tc^(m)-3PRGD_(2),1 h后行SPECT显像并计算骨移植瘤部位放射性计数与对侧相应部位同等大小区域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NT)。显像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胫骨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移植瘤组织整合素αⅤβ_(3)受体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T/NT与整合素αⅤβ_(3)受体阳性细胞表达的关系。结果各组放疗前行^(99)Tc^(m)-3PRGD_(2)SPECT显像,骨移植瘤部位均可见显像剂浓聚影,浓聚程度无明显差异;各组放疗前T/N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放疗后行^(99)Tc^(m)-3PRGD_(2)SPECT显像,显像剂浓聚程度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各组放疗后T/NT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P均<0.05)。HE染色可见各组胫骨组织均有骨结构破坏,对照组内肿瘤细胞密度高于高、低剂量放疗组,高、低剂量放疗组内有大量肿瘤细胞坏死,其中以高剂量放疗组肿瘤细胞坏死最多。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骨移植瘤组织整合素αⅤβ_(3)受体阳性率对照组>低剂量放疗组>高剂量放疗组(P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NT与αⅤβ_(3)受体阳性细胞表达呈正相关(r=0.847,P<0.01)。结论^(99)Tc^(m)-3PRGD_(2)SPECT显像指标变化与骨移植瘤病理改变一致,用于大鼠乳腺癌骨移植瘤放疗疗效评价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瘤 整合素αⅴβ3受体 99Tcm-3PRGD2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疗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在肺癌脊柱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文俊 赵丹丹 高毅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1期5901-5903,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全脊柱成像技术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在肺癌脊柱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43例肺癌患者。均行MRI全脊柱成像、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和SPECT检查,以手术...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全脊柱成像技术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在肺癌脊柱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就诊的43例肺癌患者。均行MRI全脊柱成像、手术标本病理检查和SPECT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MRI全脊柱成像和SPECT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43例肺癌患者共有椎体1075个,经手术病理证实34例存在转移椎体病灶221个;SPECT准确诊断病灶198个,81个假阳性(35个骨质增生、5个骨岛和16个软骨终板炎、11个血管瘤、11个压缩骨折、3个PET和CT融合错误)和23个假阴性;MRI全脊柱成像准确诊断病灶210个,假阳性0个,假阴性11个。MRI全脊柱成像对肺癌脊柱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高于SPECT对肺癌脊柱转移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P<0.05)。结论相较于SPECT检查,对肺癌脊柱转移采用MRI全脊柱成像技术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脊柱转移 磁共振全脊柱成像技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MRI检查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诊断心肌缺血及坏死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琳 张文生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0期18-19,共2页
目的 :比较用MRI检查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诊断心肌缺血及坏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甘肃省白银市第一医院进行心肌血运重建术的3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前1周内,对其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RI(... 目的 :比较用MRI检查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诊断心肌缺血及坏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在甘肃省白银市第一医院进行心肌血运重建术的35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前1周内,对其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MRI(磁共振)检查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检查(将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然后对比用MRI检查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诊断心肌缺血及坏死的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度。结果 :用MRI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度分别为91.28%、86.42%、81.36%,诊断心肌坏死的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度分别为68.43%、80.17%、92.56%;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度分别为93.46%、78.15%、90.25%,诊断心肌坏死的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度分别为60.56%、74.25%、85.21%。用MRI检查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诊断心肌缺血及坏死的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MRI检查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诊断心肌缺血及坏死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检查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检查 心肌缺血及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与磁共振成像诊断原发性骨肿瘤的价值
13
作者 路一川 武永红 李媛媛 《华夏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原发性骨肿瘤患者接受SPECT/CT与MRI检查,以手术标本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SPECT/CT与MRI诊断原发...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CT)与磁共振成像(MRI)应用于原发性骨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3例原发性骨肿瘤患者接受SPECT/CT与MRI检查,以手术标本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SPECT/CT与MRI诊断原发性骨肿瘤的效能。结果:MRI诊断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78,SPECT/CT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84;SPECT/CT检查诊断原发性骨肿瘤的灵敏度为91.5%、准确度85.8%均高于MRI诊断的77.5%和74.3%(P<0.05),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原发性骨肿瘤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CT诊断原发性骨肿瘤的效能高于MRI,其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原发性骨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14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耳鸣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焦粤农 林颖 +1 位作者 邵美君 章少彬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5年第4期185-187,共3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耳鸣诊断中的差异。方法选取主诉耳鸣患者200例,将其分为正电子组和单光子组各100例,分别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进行客观诊断,客观诊断的标准为苯二氮受体数量的减少程度;同... 目的探讨正电子与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耳鸣诊断中的差异。方法选取主诉耳鸣患者200例,将其分为正电子组和单光子组各100例,分别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进行客观诊断,客观诊断的标准为苯二氮受体数量的减少程度;同时采用视觉模拟标尺法和耳鸣问卷调查法进行主观诊断,主观诊断以THI评分作为耳鸣严重程度的判断标准,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诊断差异。结果正电子组患者客观诊断有效率为87.0%,单光子组患者客观诊断有效率为69.0%,两组患者的诊断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耳鸣主观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进行耳鸣的客观诊断效果优于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在临床中能够更加具体的显示患者耳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断层扫描、脑电图、核磁共振对致痫灶定位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秀枝 耿晓仲 徐建莉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64-266,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断层扫描 (SPECT)、脑电图 (EEG)、核磁共振 (MRI)对致痫灶定位的价值。方法 对4 0例临床确诊的癫痫患者进行SPECT、MRI、EEG等检查 ,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EEG(包括长程监测 )特异性异常 34... 目的 探讨单光子断层扫描 (SPECT)、脑电图 (EEG)、核磁共振 (MRI)对致痫灶定位的价值。方法 对4 0例临床确诊的癫痫患者进行SPECT、MRI、EEG等检查 ,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对致痫灶定位的准确性。结果 EEG(包括长程监测 )特异性异常 34例 ,具有定侧定位意义的 30例 ,定位率 75 % (30 / 4 0 ) ;SPECT在发作间歇期定位率为4 7% (19/ 4 0 ) ;MRI定位率为 2 5 % (10 / 4 0 )。EEG对致痫灶的定侧定位率明显高于SEPCT及MRI,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Q =30 .1,P <0 .0 1)。结论 EEG在致痫灶定位方面是一种敏感、经济、便捷又安全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脑电描记 磁共振成像 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体积计算机辅助判读代谢评估在淋巴瘤疗效随访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梓延 冯成涛 +3 位作者 张海波 邓赟 郑皓 朱高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T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PERCIST)1.0在淋巴瘤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扫描的淋巴瘤患者93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68例、霍奇金淋巴瘤25例,采用Ka...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T实体瘤疗效评估标准(PERCIST)1.0在淋巴瘤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且化疗前后均行18F-FDG PET/CT扫描的淋巴瘤患者93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68例、霍奇金淋巴瘤25例,采用Kappa检验比较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RECIST)1.1和PERCIST 1.0标准评估淋巴瘤治疗疗效的一致性,比较两者的治疗有效率(RR)。结果PERCIST 1.0与RECIST 1.1标准评估93例淋巴瘤治疗效果的一致性欠佳(Kappa=0.272,P<0.05);对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5例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估的一致性欠佳(Kappa=0.253、0.316,P<0.05)。93例淋巴瘤患者,RECIST 1.1标准的RR低于PERCIST 1.0标准(RR=46%、64%,P=0.003)。在6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25例霍奇金淋巴瘤中,RECIST 1.1标准的RR均低于PERCIST 1.0标准(非霍奇金淋巴瘤:RR=50%、66%;霍奇金淋巴瘤:RR=32%、56%,P=0.043、0.031)。结论18F-FDG PET/CT评价标准PERCIST 1.0评价淋巴瘤治疗效果的有效率高于传统使用的基于解剖变化评估的RECIST 1.1标准,PERCIST 1.0标准对淋巴瘤治疗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治疗结果 参考标准 实体瘤疗效价标准(RECI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
18
作者 薄祥坤 朱日祥 +1 位作者 陈晋 陈赛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RBM38)检测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8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复发/转移,将患者...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RBM38)检测诊断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8月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术后复发/转移,将患者分为发生组(n=48)、未发生组(n=72)。所有患者均接受^(18)F-FDG PET/CT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18)F-FDG PET/CT参数[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糖酵解总量(TLG)]和血清RBM38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RBM38水平和SUV_(max)、MTV、TLG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RBM38、SUV_(max)、MTV、TLG及联合诊断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组的RBM38水平低于未发生组,SUV_(max)、MTV、TLG水平高于均未发生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患者的RBM38水平与SUV_(max)、MTV、TLG水平呈负相关性(r=-0.600、-0.606、-0566,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SUV_(max)、MTV、TLG、RBM38及联合诊断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复发/转移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2、0.732、0.706、0.737、0.910,敏感度分别为64.58%、66.67%、70.83%、79.17%、89.58%,特异度分别为76.39%、72.22%、65.28%、62.50%、75.00%(P<0.05)。结论^(18)F-FDG PET/CT联合血清RBM38检测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较高,有助于提高临床预测和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后复发/转移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血清RNA结合基序蛋白3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IBI针孔准直器双时相显像与平行孔准直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术前定位诊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价值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轶敏 陈黎波 +7 位作者 刘宇 王正华 胡楠 李从心 朱世坤 张正 景红丽 霍力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774-780,共7页
目的比较术前^(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针孔准直器双时相显像与平行孔准直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目的比较术前^(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MIBI)针孔准直器双时相显像与平行孔准直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7月—2022年2月北京协和医院疑诊PHPT患者的术前^(99m)Tc-MIBI甲状旁腺显像资料。以术后组织病理为金标准,计算^(99m)Tc-MIBI针孔准直器双时相显像与平行孔准直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出PHPT病灶的灵敏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并分析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对上述两种显像方法检出PHPT病灶的影响。结果共入选135例行^(99m)Tc-MIBI甲状旁腺显像的疑诊PHPT患者。^(99m)Tc-MIBI针孔准直器双时相显像共检出病灶149个(包括1个异位病灶)、平行孔准直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共检出病灶148个(包括11个异位病灶;1个真阳性病灶为2个病灶融合而成,该方法无法分辨),二者检出PHPT病灶的灵敏度(79.9%比74.8%,P=0.326)、准确度(79.2%比75.7%,P=0.490)、阳性预测值(98.3%比100%,P=0.499)均无显著差异。在PTH≤150 ng/L、PTH>150 ng/L亚组中,^(99m)Tc-MIBI针孔准直器双时相显像检出PHPT病灶的灵敏度(79.1%比80.5%,P=0.838)、准确度(77.5%比80.8%,P=0.688)、阳性预测值(96.4%比100%,P=0.219)均无显著差异;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灵敏度(71.6%比77.6%,P=0.445)、准确度(73.2%比77.9%,P=0.567)、阳性预测值(100%比100%,P>0.999)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99m)Tc-MIBI针孔准直器甲状旁腺双时相显像及平行孔准直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PHPT均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且受PTH水平变化的影响不显著,由于^(99m)Tc-MIBI针孔准直器甲状旁腺双时相显像分辨率高,其仍是目前PHPT术前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而平行孔准直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于异位PHPT的诊断具有明显优势,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值得被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针孔准直器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99m)Tc-MIB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IBI双时相联合延迟断层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前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林天生 王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9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 Tc-MIBI)双时相联合延迟断层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术前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PHPT患者6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8.5岁。静脉注射^(99m) ... 目的探讨^(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 Tc-MIBI)双时相联合延迟断层显像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PHPT)术前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确诊为PHPT患者6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4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8.5岁。静脉注射^(99m) Tc-MIBI 370 MBq后行双时相显像,然后再行颈胸部断层显像;同期行颈部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所有影像诊断均与术后病理诊断进行比较,对3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99m) Tc-MIBI双时相联合延迟断层显像诊断PHPT 58例,病灶检出率93.55%;其中1例甲状旁腺瘤内伴有囊性变和3例甲状旁腺增生^(99m) Tc-MIBI双时相联合延迟断层显像未被检出。颈部超声诊断PHPT 40例,病灶检出率为64.52%(40/62)。CT诊断PHPT 42例,病灶检出率为67.74%。超声和CT对3例异位甲状旁腺病灶未检出。^(99m) Tc-MIBI双时相联合延迟断层显像对病灶检出率高于超声和CT,与超声、C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7、13.23,P <0.05)。超声对病灶检出率与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 0.05)。结论 ^(99m) Tc-MIBI双时相联合延迟断层显像在术前定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 单光子计算机发射断层显像 定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