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1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缺血、坏死程度的磁共振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对照研究
2
作者 何东 王莉 +3 位作者 朱海云 林琳 田建明 孔令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坏死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拟行血运重建术患者28例,于术前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MRI和SPECT的对照检查,以CAG结果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MRI和SPECT检出... 目的:评估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坏死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拟行血运重建术患者28例,于术前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MRI和SPECT的对照检查,以CAG结果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M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AG发现阳性血管共39支,阴性血管共45支。以CAG结果为标准,MRI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31%、80.00%、85.71%,检出心肌坏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6.67%、91.11%、79.76%;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87%、82.22%、88.10%,检出心肌坏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1.54%、86.67%、75.00%。统计学分析表明,MRI和SPECT显示缺血和坏死与CAG对照无明显差别,并且MRI和SPECT两种方法判断心肌缺血和坏死的准确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以CAG管腔狭窄程度≥70%为临界值,MRI与SPECT检出相应供血区心肌缺血、坏死的准确度较高,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D-SPECT评估红芪饮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柳 李晓燕 +3 位作者 高志超 郑庆厚 赵甫刚 王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8-362,共5页
应用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D-SPECT)评价红芪饮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红芪治疗后患者血浆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P<0.05),心肌缺血节段数和心肌... 应用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D-SPECT)评价红芪饮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红芪治疗后患者血浆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治疗(P<0.05),心肌缺血节段数和心肌灌注总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P<0.05)。红芪饮片可显著改善PCI相关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中药饮片 动态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碘对比剂下CT肺动脉造影联合碘图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刘晓彤 田春燕 +2 位作者 王静 许小毛 谷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25-530,共6页
目的探讨低碘对比剂减影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碘图诊断急性肺栓塞(APE)的准确性,特别是对肺亚段栓子的检测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1日—2024年9月1日北京医院疑似APE且在1周内同时行肺通气/灌注SPECT/CT和低碘对比剂减影... 目的探讨低碘对比剂减影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碘图诊断急性肺栓塞(APE)的准确性,特别是对肺亚段栓子的检测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1日—2024年9月1日北京医院疑似APE且在1周内同时行肺通气/灌注SPECT/CT和低碘对比剂减影CTPA的48例患者。以肺通气/灌注SPECT/CT结果作为参考标准,评价低碘对比剂减影CTPA联合碘图诊断APE的能力,并分析确定减影CTPA误诊及漏诊的潜在原因。结果减影CTPA联合碘图在肺段及以下水平的诊断准确度高,敏感度为0.917,特异度为0.991,其中在肺段水平,诊断率为100%,在肺亚段水平,诊断率为66.7%。在临床不同危险程度的APE患者中,减影CTPA联合碘图均具有极高的诊断率(83.3%~100%);分析发现85.7%(6/7)的误诊和33.3%(2/6)的漏诊可以被解释。结论低碘对比剂减影CTPA联合碘图诊断APE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正常识别减影CTPA碘图中的典型缺陷,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CT肺动脉血管成像 减影CT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低碘对比剂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及临床价值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蓓 杨继敏 +9 位作者 米宏志 焦建 郭芳 孟晶晶 丁健 柏江 张烨虹 田文剑 陆遥 李珺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36-339,共4页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 目的:探讨同机心肌灌注显像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改变,及其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同机负荷心肌灌注(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和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tomogr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负荷心肌灌注和CTCA按常规方法完成,利用融合软件整合冠状动脉解剖与心肌灌注功能影像,所有患者1个月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负荷心肌灌注、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图像分别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和影像科、心内科和影像科医师判读;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示心肌"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缺血,显示心肌"不可逆性"缺损判为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及CTCA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定义为有临床意义。结果:基于冠状动脉血管及相应心肌供血区的对应关系,以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造影联合负荷心肌灌注作为标准对照,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89.29%(25/28),特异性88.71%(55/62),阳性预测值78.13%(25/32),阴性预测值94.83%(55/58),准确性88.89%(80/90)。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0.73%(29/41),特异性81.63%(40/49),阳性预测值76.32(29/38),阴性预测值76.92%(40/52),准确性76.67%(69/90)。MPI/CTCA融合显像诊断冠心病,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的敏感性96.43%(27/28),特异性90.32%(56/62),阳性预测值81.82%(27/33),阴性预测值98.25%(56/57),准确性92.22%(83/90)。结论:心肌灌注显像和CTCA融合影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功能改变,与单一影像技术比较,可明显提高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功能异常的诊断效能,并同时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及心肌血供功能信息,对冠状动脉疾病诊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冠心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 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立波 罗全勇 +5 位作者 余永利 金常青 于建芳 陆汉魁 朱瑞森 沈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7期11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13 1I SPEC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定性与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对 43例手术 + 13 1I治疗后DTC患者 ,行13 1I WBS及13 1I SPECT/CT显像 ,并观察13 1I浓聚灶在CT图像上的位置。对两种显像结果皆为阴性者... 目的 探讨13 1I SPEC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其定性与定位诊断价值。方法 对 43例手术 + 13 1I治疗后DTC患者 ,行13 1I WBS及13 1I SPECT/CT显像 ,并观察13 1I浓聚灶在CT图像上的位置。对两种显像结果皆为阴性者做作18F FDG符合显像。结果 13 1I SPECT/CT较13 1I WBS具有更高的阳性率 ,并排除 11处13 1I WBS假阳性病灶。结论 对DTC进行 13 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在提供更多有关对甲状腺癌病灶的摄碘信息的同时 ,提高了对病灶的定位诊断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甲状腺癌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7
作者 栾兆生 周雯 +4 位作者 唐为国 李艳玲 王建新 王其国 和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与断层融合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断层融合显像的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97例分化型甲癌患者共进行131I-WBS251次,断层融合显像102次,每例患者至少行一次断层融合显像。与131I-WBS比较,断层融合显像有如下特点:能够获得直观的断层融合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②发现更多的病灶;③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④定位CT可以发现无摄碘功能的病灶;⑤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影或污染。结论: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直观病变立体形态、大小、摄取程度和毗邻关系,在鉴别病灶与生理显像或污染、确定病灶是否有摄碘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是131I-WBS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131I全身扫描 131I断层融合显像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一影像与融合影像对比评价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对心肌血供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赵英 王蒨 +4 位作者 焦建 米宏志 陆遥 李珺奇 丁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比较单一影像即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融合影像即MPI/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CCTA)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诊断效能。方法:确诊2型糖尿病且怀疑或确诊合并冠心病85例,1个... 目的:比较单一影像即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融合影像即MPI/冠状动脉(冠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CCTA)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对心肌血供的影响及两种影像技术的诊断效能。方法:确诊2型糖尿病且怀疑或确诊合并冠心病85例,1个月内均行常规二日法腺苷负荷/静息MPI和冠脉造影,其中38例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完成同机CCTA即MPI、MPI/CCTA。MPI采用心肌17分段5级评分法,及负荷总评分(SSS)对心肌血供做定性及半定量评价;冠脉造影和CCTA按常规将冠脉病变程度分为正常;轻、中、重度;以冠脉造影、冠脉造影联合MPI为参考标准评价MPI、MPI/CCTA融合影像诊断致心肌血供异常的冠脉病变的效能。结果:85例患者,MPI提示正常/异常为22/63例;MPI的诊断效能为: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19%、88.59%、85.10%、83.33%和86.27%;轻度20例(24%),中度12例(14%),严重31例(36%)。38例完成同机CCTA的患者中,以冠脉造影、冠脉造影联合MPI为对照标准,单一的MPI与MPI/CCTA融合影像评价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与心肌血供关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4.55%与96.97%、81.36%与91.67%、78.07%与94.74%、78.85%与94.12%和77.42%与95.65%。MPI/CCTA融合影像示:正常40.35%[46/114(段/支)],中度以上狭窄冠脉59.65%[68/114(段/支)]。结论:MPI/CCTA融合影像评价2型糖尿病冠脉病变对心肌血供影响的效能明显高于单一MPI,对2型糖尿病早期冠心病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 融合影像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活体成像检测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钙化中炎症和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许金鹏 刘洋 +3 位作者 聂毛晓 张玉慧 张明多 赵全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66-571,共6页
目的应用^(18)F-FDG PET/CT、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探讨PET/CT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钙化检测中的作用,以及吡格列酮治疗早期钙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1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制做动脉粥样硬... 目的应用^(18)F-FDG PET/CT、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探讨PET/CT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钙化检测中的作用,以及吡格列酮治疗早期钙化的作用。材料与方法 16只新西兰雄性大白兔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制做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吡格列酮组兔用吡格列酮灌胃,髙脂饲养20周,抽血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用PET/CT测量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和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兔主动脉行免疫组化,测量并比较两组斑块面积、巨噬细胞密度、钙化面积百分比及凋亡指数。结果第20周,吡格列酮组高敏C反应蛋白(4.27±0.43比6.51±0.91,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9(41.52±1.99比62.21±3.60,P<0.05)、SUVmean(0.55±0.18比0.68±0.21,P<0.01)及SUVmax(0.70±0.19比0.82±0.30,P<0.0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斑块面积、巨噬细胞密度、钙化面积百分比、凋亡指数均显著高于吡格列酮组。相应动脉段斑块面积与SUVmean(r=0.28,P<0.01)、SUVmax(r=0.25,P<0.05)呈正相关。巨噬细胞密度与SUVmean(r=0.50,P<0.01)、SUVmax(r=0.46,P<0.01)呈正相关。钙化面积百分比与SUVmean(r=0.50,P<0.01)、SUVmax(r=0.47,P<0.01)呈正相关。凋亡指数与SUVmean(r=0.61,P<0.01)、SUVmax(r=0.60,P<0.01)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及巨噬细胞凋亡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钙化有重要作用;^(18)F-FDG PET/CT显像能够用于评价微小钙化;吡格列酮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实验动物的炎症水平,抑制早期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钙质沉着症 吡格列酮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学 外科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N-NH_3 PET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国建 王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17-521,共5页
目的评价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融合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行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MPI及冠状动脉CTA显像,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作为... 目的评价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融合诊断冠心病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行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MPI及冠状动脉CTA显像,1个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以CAG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CTA、MPI及CTA联合MPI诊断冠心病的效能。结果 CTA与CA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及CTA联合MPI与CAG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CAG结果作为参照标准,CTA、MPI及CTA联合MPI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分别为90.0%、85.7%、95.2%,特异度分别为94.9%、88.9%、100.0%,准确度分别为94.3%、86.7%、96.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0.6%、94.7%、100.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6%、72.7%、90.0%。三者诊断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8、10.331、8.946、28.713、13.451,P<0.01)。结论 13N-NH3PET腺苷负荷-静息MPI与冠状动脉CTA的功能-解剖图像融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避免单纯PET或CTA造成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能明显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13N-NH3 心肌灌注成像 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对CABG术后左室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眉 戴皓洁 路亚枫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56-459,共4页
目的 通过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测定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整体及局部心功能参数的改变,比较室壁运动(WM)、室壁收缩增厚率(WT)对于评价 CABG术后局部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40 名冠心病患者(男 30 名,女 10 名)于CABG术前及术后3~5周行静... 目的 通过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测定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术后整体及局部心功能参数的改变,比较室壁运动(WM)、室壁收缩增厚率(WT)对于评价 CABG术后局部心功能的作用。方法 40 名冠心病患者(男 30 名,女 10 名)于CABG术前及术后3~5周行静息99Tcm 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采用QGSPECT专用软件程序定量分析整体及局部心室功能结果 CABG术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轻度提高[从(47.2±14.0)%到(50.8±15.1)%,t=-3.73,P<0.05],而舒张末容积(EDV)及收缩末容积(ESV)明显减低[分别为从(133.7±59.7) ml到(105.0±54.4) ml,t=5.82,P<0. 01 及从(77.0±54.0) ml到(58.1±44.3) ml, t=5.16,P<0.01]。术前术后 LVEF改变值和整体 WM改变值(r=0.75;P<0.01)、LVEF改变值和整体WT改变值(r=0.79;P<0.01)有良好的相关性。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值(示踪剂相对摄取值)在前壁、间隔、下壁提高,而术后WM值在间隔运动减低,侧壁运动提高,WT值在间隔无减低、在前侧壁无提高。间隔 WT值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值的相关性(r=0.73)高于WM与局部心肌血流灌注值的相关性(r=0.24)。结论 CABG术后通过门控心肌断层显像得到的WM分析低估了间隔室壁运动、高估了侧壁运动。WT值与心肌血流灌注值不论术前还是术后均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控 室壁运动 室壁增厚率 CABG 断层摄影术 单光子 发射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德环 莫耀溥 +5 位作者 佘立群 殷青云 李含秋 朱旭生 焦晓风 纪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1年第10期955-957,共3页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2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 99Tcm 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 ,同时测定各区与同侧小脑的放射性摄取比值。 8例于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2 2例未经治疗精...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的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2 2例未经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 99Tcm ECD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 ,同时测定各区与同侧小脑的放射性摄取比值。 8例于治疗后进行复查。结果  2 2例未经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血流减低发生率为 82 % (18/ 2 2 )。精神分裂症组右额叶、右顶叶、右颞叶及扣带回放射性摄取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 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共有 16处放射性减低区 ,治疗后仅有 8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局部血流 断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在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文睿 张国建 王雪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20-1723,共4页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CMVD)普遍存在于无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胸痛患者中,并与不良心血管预后相关。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是评价CMVD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可通过多种有创或无创性检查方法定量测定CFR,对早期诊断CMVD、预后评估及... 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CMVD)普遍存在于无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的胸痛患者中,并与不良心血管预后相关。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是评价CMVD的有效方法之一。临床上可通过多种有创或无创性检查方法定量测定CFR,对早期诊断CMVD、预后评估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等均有重要价值。本文就CFR在CMV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储备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4
作者 胡裕效 卢光明 +3 位作者 朱虹 张宗军 季学满 孙传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进行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被认为是一种大有希望的方法。文中探讨18F-FDG PET/CT显像与PW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疑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在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和PWI,分析18F-FDG PET/CT图像,计算出标准提取值(standardizad uptake value,SUV)、肿瘤白质比(lesion-to-white matterratio,L/W),磁共振灌注指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volume,rCBV)值由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CBV相比后得出。分析SUV、L/W、rCBV这3个半定量指标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优劣。结果18例患者中WHO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SUV和rCBV半定量参数不能区分WHOⅡ级和Ⅲ级患者,L/W在上述3级患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及PWI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取的信息,在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均有一定作用,其中L/W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脑胶质瘤 磁共振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FAPI 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诊断效能及免疫治疗决策的影响
15
作者 张禹 林志毅 +3 位作者 陈泓 余明钿 黄陈申 陈文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68-774,共7页
目的 探讨99Tcm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及预测免疫治疗结局的价值,并与18F-FDG PET/CT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1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同时接受99Tcm-FA... 目的 探讨99Tcm标记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FAPI)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转移灶的诊断效能及预测免疫治疗结局的价值,并与18F-FDG PET/CT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2年8月—2023年11月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同时接受99Tcm-FAPI SPECT/CT和18F-FDG PET/CT显像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34例。以活检或临床及影像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 34例患者中,17例后续接受免疫治疗。肿瘤原发灶(Z=-2.389,P=0.017)、腹膜种植转移灶(Z=-2.497,P=0.013)和肝转移灶(Z=-0.106,P=0.015)对99Tcm-FAPI的摄取明显高于18F-FDG。99Tcm-FAPI SPECT/CT对腹膜种植转移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18F-FDG PET/CT(χ2=4.65,P=0.033)。对99Tcm-FAPI不摄取的转移灶在接受免疫治疗后临床预后较好(χ2=11.839,P=0.006),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FDG/SUVmax-FAPI是预测免疫治疗结局的重要参数,最佳截断值为5.04。结论99Tcm-FAPI SPECT/CT对晚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诊断效能优于18F-FDG PET/CT。SUVmax-FDG/SUVmaxFAPI对判断免疫治疗预后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抑制剂 诊断 免疫疗法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评估神经纤维瘤病1型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进展
16
作者 有慧 王晓明 +5 位作者 彭芸 黄飚 吴飞云 隋滨滨 陶晓峰 冯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0-834,共5页
丛状神经纤维瘤(pNF)为神经纤维瘤病1型(NF1)最常见表型,早期无症状而可多部位受累,存在恶化风险;影像学为重要评估及管理方法。本文围绕影像学评估NF1相关pNF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神经纤维瘤 丛状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成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复发诊断中的应用与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巍 王凯 +1 位作者 陈谦 艾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837-840,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11)C-MET PET/CT、增强MRI三种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复发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8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怀疑脑部胶质瘤复发的60例患者的资料,60例患者均行^(18)F-FDG PE...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11)C-MET PET/CT、增强MRI三种多模态影像技术在脑胶质瘤复发中的临床应用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8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怀疑脑部胶质瘤复发的60例患者的资料,60例患者均行^(18)F-FDG PET/CT与^(11)C-MET PET/CT颅脑显像,术前均行MRI检查。以术后病理及活检穿刺结果为金标准,对大脑病灶侧摄取异常区域进行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计算并比较病灶摄取的半定量参数,以及与对侧灰质和白质的比值关系。统计学采用χ^(2)检验或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对所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结果:60例患者中复发者50例,其中32例表现为^(18)F-FDG有单发或多发放射性摄取,考虑为胶质瘤复发,另28例未见异常摄取增高;47例^(11)C-MET局部摄取增高,考虑胶质瘤病变,3例^(11)C-MET摄取轻度增高,综合考虑为放射性坏死,另10例未见异常,但其中1例术后病理为低级别胶质瘤复发;增强MRI检查中46例为阳性患者,14例为阴性患者,但其中3例患者为假阳性,8例为假阴性。^(18)F-FDG与^(11)C-MET PET/CT脑显像及MRI对复发病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64%(32/50)、94%(47/50)、86%(43/50);特异性分别为100%(10/10)、70%(7/10)、60%(6/10);准确性分别为70%(42/60)、90%(54/60)、81%(49/60)。^(11)C-MET PET/CT显像中,肿瘤/灰质比值均值和肿瘤/白质比值均值分别为1.91±0.69和2.92±1.22,均显著高于^(18)F-FDG PET/CT显像的肿瘤/灰质比值均值(1.05±0.51)和肿瘤/白质比值均值(1.66±0.62)(P<0.05)。结论:^(11)C-MET PET/CT在三种多模态成像技术中,对胶质瘤术后复发病灶的诊断优于^(18)F-FDG PET/CT以及增强MRI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功能成像与CT解剖成像图像重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楼岑 章士正 +2 位作者 张大平 黄中柯 余林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 :建立一种临床实用的 SPECT脑功能断层成像与 CT脑解剖断层成像的图像重合方法。方法 :设计制作了眼镜架式和头罩式两种外部参照系统配准装置 ,开发了一套基于外部参照系统特征定位装置和人体器官固有特征定位的图像重合处理软件系... 目的 :建立一种临床实用的 SPECT脑功能断层成像与 CT脑解剖断层成像的图像重合方法。方法 :设计制作了眼镜架式和头罩式两种外部参照系统配准装置 ,开发了一套基于外部参照系统特征定位装置和人体器官固有特征定位的图像重合处理软件系统 ,设置了图像采集、格式转换、图像定位、图像配准、重合图像表达几个主要功能模块。结果 :应用眼镜架式和头罩式两种参照系统配准装置进行脑 SPECT和 CT成像 ,得到的每层颅脑图像的两侧分别有两个定位标记点 ,作为图像配准定位的外部参照点。通过图像重合处理软件系统实现了 SPECT脑功能断层图像与 CT脑解剖断层图像的迭加重合。结论 :采用所建立的图像重合方法可直接观察到 SPECT图像上脑血流灌注异常部位或脑受体功能异常部位所对应的解剖位置 ,为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方法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方法 脑/放射性核素显象 脑/放射摄影术 图像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负荷组织速度成像与心肌SPECT诊断老年冠心病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妮 何青 +3 位作者 汪芳 李靖 王海燕 尹东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730,共4页
目的以CAG为金标准,与ATP负荷99mTc-MIBI心肌SPECT对比,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DSE+QTVI)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98例入选者接受DSE+QTVI,其中40例接受ATP负荷SPECT检查,并均在2周内接受CAG。在DSE+QTVI检查过程... 目的以CAG为金标准,与ATP负荷99mTc-MIBI心肌SPECT对比,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定量组织速度成像(DSE+QTVI)诊断老年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98例入选者接受DSE+QTVI,其中40例接受ATP负荷SPECT检查,并均在2周内接受CAG。在DSE+QTVI检查过程中测定不同多巴酚丁胺负荷剂量时各室壁中段收缩期心肌运动峰值速度(Vpeak)。结果 Vpeak在多巴酚丁胺20μg/(kg.min)负荷量时其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80.43%、81.58%;在多巴酚丁胺40μg/(kg.min)负荷剂量时,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低,分别为52.94%、69.57%。与ATP负荷SPECT相比,Vpeak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略低。结论 DSE+QTVI诊断老年冠心病是安全、有效、无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组织速度成像 心肌 体层摄影术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冠状动脉疾病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右输卵管中肾管样腺癌MRI及PET/CT表现
20
作者 杜秀梅 范伟雄 +1 位作者 朱文标 张添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4-175,共2页
患者女,67岁,持续性腹部隐痛半年余;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部膨隆,触痛(-),未见其他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714.50 U/ml,CA19937.68 U/ml,癌胚抗原42.02 U/ml。腹盆部MRI:盆腔内11.2 cm×10.3... 患者女,67岁,持续性腹部隐痛半年余;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腹部膨隆,触痛(-),未见其他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714.50 U/ml,CA19937.68 U/ml,癌胚抗原42.02 U/ml。腹盆部MRI:盆腔内11.2 cm×10.3 cm×9.1 cm团块状肿物,紧贴子宫后壁,部分与直肠、乙状结肠相接触,分界尚清,呈T1WI低信号、T2WI稍高-高信号(图1A),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图1B),表观弥散系数减低;增强扫描中肿物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斑片状无强化区;双侧附件显示欠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肿瘤 中肾管样腺癌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