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与计算机断层扫描的异机三维融合影像分析
2
作者 彭鳒侨 丘红英 +3 位作者 董伟强 刘襄平 晏颖 卢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6-791,793,共7页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 目的尝试一种基于特征定位的三维图像配准方法,实现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异机三维(3D)图像的精确融合。资料与方法输入PET/CT的DICOM数据后,经过三维重建和虚拟"切割",寻找人体"内部特征点",结合预选的"外部特征点"以供下一步的混合"对焦",遵循"特征提取"、"图像对位"的步骤,实施"循点择面、循面分割"。这一"9点3面"立体定位配准方案的设计首先在几何学上被证明理论可行,并在实时工作站Mimics通过信息交互自动融合模式和讯号叠加技术使图像融合最终实现。结果以肿瘤患者为例试验[PET+CT]3D图像的异机融合,生成了同时呈现代谢状况和解剖结构的互补3D影像,获得54%的检出率,虽在定量分析方面低于2D同机[PET+CT]的检出率,但在定性分析角度具备同机[PET+CT]所没有的视觉功用。结论在[PET+CT]联机设备尚未普及尤其是[PET+CT]立体融合仍未实现的状况下,[PET+CT]异机3D融合是同机[PET+CT]2D融合功能的必要的技术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成像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TACE术后影像学检查技术新进展
3
作者 曹志超 贺克武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2,共5页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及恶性程度很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一经发现即为中晚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目前常使用增强CT或增强MR评估TACE的疗效,但对TACE术后肿瘤反应的早期和客观准确评估尚有一定困难。近年来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能谱CT、磁共振功能成像、超声造影、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影像组学等方法的出现使得更加微观及客观地反映肿瘤变化成为可能。该文就肝细胞癌TACE后影像学检查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能谱CT 磁共振功能成像 超声造影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术前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罗曦 廖福顺 +5 位作者 黄肖雅 文灿平 彭守用 吴子晨 尧红艳 王俊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5-210,共6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通常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癌细胞团块侵入由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MVI是HCC患者预后的重要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消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较高且预后较差。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通常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癌细胞团块侵入由内皮细胞衬覆的血管腔内。MVI是HCC患者预后的重要预后影响因素,因此术前无创且高效地预测MVI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联合临床及传统影像学构建综合MVI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精确评估风险并帮助医生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超声(ultrasound,US)及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四个方面对影像组学与人工智能术前预测HCC MVI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引起读者对HCC尤其是早期HCC的认识及重视,为影像医师和临床医生对HCC患者的准确评估、治疗决策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有益指导,也为研究者提供更全面的比较视角,以帮助更多患者从临床诊疗中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超声 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前与术后脑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兴利 薛静 +2 位作者 高培毅 王昊 张亚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8-611,共4页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闭塞,常伴有颅底紊乱侧支血管网形成。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控制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血管重建术是最主要且最有效...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闭塞,常伴有颅底紊乱侧支血管网形成。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控制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血管重建术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重建术并非越早越好,有研究表明,手术时机取决于脑血管储备,只有当脑血管储备降低时才提倡积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灌注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点成像技术在宫颈癌及卵巢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叶称连 许恒毅 +2 位作者 聂丽菊 陈进聪 傅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3-876,共4页
宫颈癌及卵巢癌都是目前严重威协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呈日益年轻化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有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宫颈癌新发病例50万,约有2313万妇女死于该病,其中80%的新发病例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我国每年宫颈... 宫颈癌及卵巢癌都是目前严重威协女性健康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呈日益年轻化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有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宫颈癌新发病例50万,约有2313万妇女死于该病,其中80%的新发病例是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而我国每年宫颈癌新发病例约占全世界发病人数的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卵巢肿瘤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量子点成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成像技术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7
作者 郭歌 祖凌云 袁慧书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9期41-48,I0002,共9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延长,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 CAVD)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CAVD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最终病变进展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预后极差,经导管或外科主动...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预期寿命延长,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 CAVD)成为目前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CAVD患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难以早期诊断和治疗干预,最终病变进展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预后极差,经导管或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准确评估主动脉瓣的形态、功能改变和左心室重塑情况对于识别CAVD高危患者、及早治疗干预、改善患者预后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多模态成像技术在CAVD患者的早期诊断、临床治疗指导和预后评估等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本文将重点论述计算机断层扫描、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在CAVD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 多模态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心血管磁共振成像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成像和PET/CT扫描在肿瘤检查应用的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赵周社 辛军 +2 位作者 郭启勇 王爽 陆喆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13-418,共6页
肿瘤是现代社会人类健康面对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早期发现肿瘤和准确对肿瘤分期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多种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和技术,比如:CT、MRI、超声波、SPECT、PET和PET/CT已经被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临... 肿瘤是现代社会人类健康面对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早期发现肿瘤和准确对肿瘤分期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多种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和技术,比如:CT、MRI、超声波、SPECT、PET和PET/CT已经被用于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和疗效监测中。这些先进的基于不同成像原理基础上的医学影像技术各有其独特性能和相应的临床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磁共振成像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MR成像的临床应用述评 被引量:2
9
作者 徐臣 孙洪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4,26,共9页
一体化正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PET/MR)成像系统融合了PET成像的高精确度和数据定量特性,以及MR成像的优质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功能序列成像特性,使其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 一体化正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PET/MR)成像系统融合了PET成像的高精确度和数据定量特性,以及MR成像的优质软组织分辨率和多功能序列成像特性,使其在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确认一体化PET/MR成像的临床价值,探讨其临床适应证,明确PET/MR成像在临床上的定位,寻找其最适宜的发展环境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PET/MR成像在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突出了相较于正电子发射断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成像,PET/MR成像系统在疾病诊断、病情进展评估和预后预测中的优势及限制。并对一体化PET/MR成像系统在未来临床应用中的发展走向进行了展望。总之,本述评旨在为临床及放射科医生提供PET/MR成像在临床应用方面的实证依据,以释放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心血管系统疾病 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 分期 疗效评估 预后 电子发射断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电子发射断层/磁共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新技术在间质性肺疾病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10
作者 江叶海 蒲豆豆 +1 位作者 任占丽 于楠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1,共5页
影像学在间质性肺疾病(ILD)的诊断、评估中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如CT、MRI、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PET)为ILD诊断与评估提供了客观工具。本文将基于多模态定量影像技术在ILD的应用与探索进行综述。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肿瘤多模态影像学诊断的现状与未来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臣 孙洪赞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共4页
妇科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其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成像设备为诊断提供了丰富的解剖和功能信息: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 妇科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其诊断过程中影像学检查发挥了关键作用。随着生物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成像设备为诊断提供了丰富的解剖和功能信息: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成像和磁共振断层扫描(magnetic resonance,MR)成像能够清晰呈现解剖结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和MR成像的功能序列则揭示了肿瘤的代谢活性和微环境特征。在临床实践中,结构性成像与功能性成像通常相辅相成,共同支持诊断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 MR成像 生物医学成像 成像设备 子宫内膜癌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与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2
作者 胡裕效 卢光明 +3 位作者 朱虹 张宗军 季学满 孙传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 目的不同级别的胶质瘤其临床进程、治疗方法、预后等情况有很大差异,对患者术前准确预测胶质瘤的级别十分重要。目前,利用18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显像和磁共振灌注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进行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被认为是一种大有希望的方法。文中探讨18F-FDG PET/CT显像与PWI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8例疑诊为脑胶质瘤的患者在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和PWI,分析18F-FDG PET/CT图像,计算出标准提取值(standardizad uptake value,SUV)、肿瘤白质比(lesion-to-white matterratio,L/W),磁共振灌注指标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erebral volume,rCBV)值由肿瘤与对侧正常脑白质的CBV相比后得出。分析SUV、L/W、rCBV这3个半定量指标在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优劣。结果18例患者中WHOⅡ级7例、Ⅲ级6例、Ⅳ级5例。SUV和rCBV半定量参数不能区分WHOⅡ级和Ⅲ级患者,L/W在上述3级患者间差异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及PWI能提供常规MRI所不能获取的信息,在胶质瘤的分级诊断中均有一定作用,其中L/W可能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氟-脱氧葡萄糖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脑胶质瘤 磁共振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的生物发光成像和SPECT/CT的比较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愉生 陈正伟 +4 位作者 俞梅娥 涂洵崴 李鸿茹 林凌 林如辉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目的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luc+-PC-9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比较生物发光成像和18F-FDG(18F-fluorodeoxyglucose,18F-氟代脱氧葡糖)SPECT/CT在肺癌转移模型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将luc+-PC-9细胞悬液经左心室注入BALB/c裸... 目的利用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的luc+-PC-9人肺腺癌细胞建立肺癌脑转移动物模型,比较生物发光成像和18F-FDG(18F-fluorodeoxyglucose,18F-氟代脱氧葡糖)SPECT/CT在肺癌转移模型中的评估作用。方法将luc+-PC-9细胞悬液经左心室注入BALB/c裸鼠建立肺癌脑转移模型,分别在第4、5周行生物发光成像、^(18)F-FDG SPECT/CT检查观察裸鼠成瘤情况,以H&E染色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肺癌转移模型中的作用。结果经左心室注射luc+-PC-9细胞建立肺癌脑转移模型,脑转移成功率85%。肿瘤细胞的个数与发光强度呈正相关,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6)。生物发光成像能在颅脑、脊柱和股骨观察到荧光信号,病理结果证实为转移灶。^(18)F-FDG SPECT/CT在脑组织未见明显的代谢浓聚灶,在股骨或脊柱发现代谢浓聚灶,且病理证实均有骨髓转移。结论左心室注射法是建立人肺腺癌脑转移模型的可靠方法。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在检测脑转移和骨转移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实现实时、动态、无创观察转移瘤的生长情况;^(18)F-FDG SPECT/CT在检测脑转移灶并不具有优势,更适合于检测骨转移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 骨转移 动物模型 生物发光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5
14
作者 赵岩 孙健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45-650,共6页
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为了综合解剖结构影像(CT、MRI、B超等)和功能影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等)的优势,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并且有了较大发展,使神经外科的理念有了极大转变。近年来... 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为了综合解剖结构影像(CT、MRI、B超等)和功能影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等)的优势,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并且有了较大发展,使神经外科的理念有了极大转变。近年来,以影像融合为基础的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更是给神经外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神经外科尤其是脑实质内病变的手术方式取得显著进步。利用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可以标记并在术中保护重要脑功能结构,以最大化地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效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对改善重要脑功能区的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神经外科(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18F-FDG PET/CT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价值
15
作者 赵彤 原凌 +4 位作者 李佳琳 赵铭 林艳梅 邢军 保兰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探讨基线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价值,分析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 目的:探讨基线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代谢参数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评估价值,分析肿瘤代谢体积(MTV)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1周均行18F-FDG PET/CT显像,获得SUVmax、SUVmean、肿瘤-纵隔血池标准化摄取值比(TBR)、肿瘤-肝脏标准化摄取值比(TLR)。以SUVmax 41%作为阈值,测量MTV和TLG,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6-153个月,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FS)。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卡方检验、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数据。结果:SUVmax、MTV、TLG、TBR、TLR预测肿瘤进展的最佳界值分别为22.25、256.05、5232.67、12.97、10.60,将患者按界值分别分为两组,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TV和TLG与NCCN-IPI评分、Ann Arbor分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以及C-MYC、BCL-2、BCL-6基因重排相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CCN-IPI评分>3分、C-MYC、BCL-2、BCL-6基因重排阳性、SUVmax≥22.25、MTV≥256.05 cm^(3)、TLG≥5232.67 g、TBR≥12.97均为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HR:1.949-5.759,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MYC基因重排阳性、BCL-2基因重排阳性、TLG≥5232.67 g均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4.660、3.350、4.031,均P<0.05)。结论: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SUVmax、MTV、TLG、TBR、TLR均可作为预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PFS的重要指标,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能更好地预测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脱氧葡萄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成像探测器及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杰 马羽 +2 位作者 袁小平 胡少勤 邱海莲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60-469,共10页
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为代表的核医学成像技术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已在肿瘤诊断、心血管疾病诊断和脑神经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伽玛射线探测器是PET和SPECT成像系统的核... 以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为代表的核医学成像技术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已在肿瘤诊断、心血管疾病诊断和脑神经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伽玛射线探测器是PET和SPECT成像系统的核心部件,探测器的性能决定了成像系统的综合性能和临床诊断价值。该文研究了核医学成像探测器及晶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分析并预测了探测器技术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成像 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闪烁体探测器 半导体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于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敏 郭喆 +3 位作者 唐立钧 朱海涛 陈芳卿 李天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2-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tuerized tomography,PET/CT)对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行18F-FDG PET/CT检查并... 目的:探讨18氟-2-脱氧葡萄糖(18fluoro-2-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tuerized tomography,PET/CT)对癫痫术前定位和疗效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行18F-FDG PET/CT检查并手术治疗的46例癫痫患者临床资料,PET/CT图像行视觉和半定量分析,结合手术病理及预后,比较18F-FDG PET/CT与同期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定位的阳性率和定位准确率,以及脑代谢异常分布范围及位置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18F-FDG PET/CT及VEEG阳性率分别为91.3%(42/46)和100.0%(4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阳性率为67.4%(31/46),低于18F-FDG PET/CT检查(P<0.05)。25例术后预后良好患者,18F-FDG PET/CT定位准确率达56.0%(14/25),VEEG和MRI分别为40.0%(10/25)和32.0%(8/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F-FDG PET/CT检查显示局灶性脑代谢异常的患者较弥漫性代谢异常患者或无异常代谢患者的预后好(P<0.05),脑代谢异常局限于单侧颞叶患者与累及颞叶外脑区患者的预后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检查对致痫灶检出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定位准确性,局灶性代谢异常的患者预后较好,可为临床手术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成像 癫痫灶定位 18氟-脱氧葡萄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在宫颈癌术前分期及临床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曲海波 宁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07-809,共3页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46.6万,死亡人数20万以上。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约有10万,约占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1/5,病死率11%,远高于发达国家的4%。宫颈癌的确诊主要依据妇科检查及病理检...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46.6万,死亡人数20万以上。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约有10万,约占世界新发病例总数的1/5,病死率11%,远高于发达国家的4%。宫颈癌的确诊主要依据妇科检查及病理检查,分期依据为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临床分期标准。临床分期与手术分期相比较,分期不足ⅠB期占20%一30%,ⅡB期23%,ⅢB高达40%,在ⅢB期过度分期约64%,临床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仅有60%,不准确的术前评估会影响疗效。临床术前评估最大的困难为:是否存在宫旁浸润、盆壁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术前影像学检查,将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CT、MRI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摄影(PET/CT)技术的发展和不断更新,使得宫颈癌的诊断、分期、淋巴结评估,以及临床评估有了更加客观、准确的依据,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及代谢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影像学检查 宫颈癌组织 临床评估 前分期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生殖系统恶性肿瘤 医学影像学技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9
作者 汪娇 李剑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77-880,共4页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计算机辅助断层(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作为一种代谢/解剖于一身的高级显像手段,可以从分子水平无创地定量显示人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核心脏病学已成为放射性核素显像中一门独立的医学分支学科。早在20世纪70年代,PET 显像已先后用于心肌血流灌注、心肌葡萄糖代谢、脂肪酸代谢及心脏受体功能等研究[1]。在国外,核素心肌显像,包括PET 或PET/CT 显像,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等[2]。82Rb、13N-NH3、15O-H2O 等传统PET 心肌灌注显像剂由于半衰期较短等因素,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而18F 由于物理半衰期适中,可以采用配送的方式送达使用科室,所以18F 标记的新型正电子心肌灌注显像剂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心肌灌注成像 造影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MR联合成像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泳仪 孙夕林 申宝忠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7-621,共5页
PET/MRI双模态成像整合了PET提供的人体生理代谢、分子信息和MRI提供的功能及解剖形态信息,实现了PET及MR成像设备的优势互补,对神经、心血管、肿瘤等疾病的研究及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将功能性成像和解剖性图像相结合的一种成像,提... PET/MRI双模态成像整合了PET提供的人体生理代谢、分子信息和MRI提供的功能及解剖形态信息,实现了PET及MR成像设备的优势互补,对神经、心血管、肿瘤等疾病的研究及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将功能性成像和解剖性图像相结合的一种成像,提供更多分子、形态与功能信息,已开始应用于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中。本文将从PET/MRI的发展,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成像等方面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显像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