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2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1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性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张一秋 石洪成 +4 位作者 顾宇参 陈曙光 朱玮珉 修雁 李蓓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CT/CT显像的资料。由2名核医学医师结合全身骨显像分别对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对脊柱病灶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良性病变以及不能确定诊断。分别计算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和不能明确诊断的百分率及其95%CI,并采用2χ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对57处病灶的分析结果显示,SPECT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26处,占45.6%(26/57),95%CI为32.7%~58.5%;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31处,占54.4%(31/57),95%CI为41.4%~67.3%。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2处,占91.2%(52/57),95%CI为83.9%~98.6%;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处,占8.8%(5/57),95%CI为1.4%~16.1%;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显著高于SPECT图像(2χ=27.20,P〈0.05)。结论对脊柱单发病灶,SPECT/CT融合图像较单纯的SPECT图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荣福 张建华 +10 位作者 张春丽 范岩 付占立 张旭初 胡怀湘 何晓坤 林景辉 郭凤琴 赵光宇 王彦福 田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分为2组,一组时间间隔为3. 5h,另一组时间间隔为4. 5h。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用定性法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 7%,特异性83. 3%,准确率91. 7%,阳性预测值90. 6%,阴性预测值93. 8%。符合线路SPECT早期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 3%, 72. 2%, 85. 4%, 84. 8%, 86. 7%与76. 9%, 57. 1%, 70. 0%, 76. 9%, 57. 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 071,P<0. 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98,P=0. 695)。结论: 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有利于良、恶性病变鉴别,并有助于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双时相显像 临床应用价值 病变性质 符合线路SPECT 鉴别 -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 双探头符合线路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18FDG 延迟显像 恶性病变 时间间隔 良性病变 T/NT 特异性 准确率 临床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评价综合治疗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一例 被引量:3
4
作者 吉训明 罗玉敏 +3 位作者 党莎 魏岗之 刘丹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综合治疗 计算机断层显像 颈内动脉闭塞 单光子发射 首都医科大学 腰椎穿刺检查 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系统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在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洁 吉训明 +1 位作者 张人玲 翟勇 《中国卒中杂志》 2010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r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了解SPECT在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 目的采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r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观察缺血性卒中患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手术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了解SPECT在颅内外动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手术前后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有无侧支代偿患者脑血流灌注显像。结果 12例患者额、颞叶病变侧与对侧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比值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顶、枕叶、基底节及丘脑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异(P>0.05)。手术前或手术后有无侧支代偿患者上述各部位病变侧与对侧相应区域放射性计数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搭桥手术可改善脑循环代偿不足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以额、颞叶血流灌注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血管重建术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迭代图像重建法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晓昕 田月琴 +1 位作者 王道宇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以滤波反投影重建法(FBP)为标准,评价改良的迭代图像重建方法(Astonish,AS),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100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SPECT心肌显像。根据注射显像剂的用量,分为全剂量组(n=54... 目的:以滤波反投影重建法(FBP)为标准,评价改良的迭代图像重建方法(Astonish,AS),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100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SPECT心肌显像。根据注射显像剂的用量,分为全剂量组(n=54)和半剂量组(n=46)。全剂量组:两日法门控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运动和静息显像均先行半时间采集,随后全时间采集,半时间用AS重建,全时间用FBP重建;半剂量组:一日法门控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运动时注射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5.2±0.6)mCi,标准一日法剂量的一半],先行全时间采集,随后双倍时间采集,全时间用AS重建,双倍时间用FBP重建;如果运动显像异常,于当日行静息显像(与全剂量组静息显像完全相同)。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半定量评分(1:差,2:一般,3:好,4:非常好)。图像诊断结果采用5分类法(正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模棱两可)。结果:两组中图像质量评分AS图像均高于FBP图像(P<0.001)。诊断结果按照5分类法,AS图像与FBP图像之间有高度的诊断一致性(Kappa=0.922,P<0.001)。结论:经AS重建的半时间采集或半剂量注射的心肌灌注图像,其质量优于全时间和全剂量标准的FBP重建的图像,但不影响对诊断结果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心肌灌注显像 扫描时间 放射性剂量 迭代法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远隔缺血后适应治疗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评价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何洁 吉训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肢体缺血后适应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谢变化,了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在肢体缺血后适应患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9~2011年在北京宣武医院脑卒中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6...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肢体缺血后适应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及葡萄糖代谢变化,了解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在肢体缺血后适应患者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连续选择2009~2011年在北京宣武医院脑卒中治疗中心接受治疗的67例脑卒中患者。入组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后适应组43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行SPECT检查。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脑血流灌注及脑葡萄糖代谢显像,患侧额、颞、顶、枕叶、基底节和丘脑病灶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后适应组患者基底节(0.97±0.10 vs 0.93±0.09,P=0.000)和丘脑(0.99±0.09 vs 0.95±0.09,P=0.003)治疗后放射性计数比值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肢体缺血后适应治疗能改善缺血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通过SPECT检查发现经肢体缺血后适应治疗的患者基底节和丘脑血流灌注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葡萄糖代谢障碍 再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鉴别阿尔茨海默病及额颞叶痴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候亚琴 张海琴 +4 位作者 卢洁 关乐 苏赫男 张人玲 梁志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1023-1025,共3页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患者18 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的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及额颞叶痴呆(Frontotemporal dementia,FTD)患者18 F-脱氧葡萄糖(18F-deoxyglucose,18F-FD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的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就诊并诊断为AD和FTD的患者29例,按诊断分为AD组19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1.57±7.46)岁;FTD组1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2.80±7.53)岁。同期选健康老年人9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0.11±10.79)岁。所有研究对象行18F-FDG的SPECT检查。结果对照组双侧大脑皮质、丘脑和基底节区未见异常放射性浓聚、稀疏或缺损。AD组和FTD组患者与对照组相比,18F-FDG的SPECT检查均表现为皮质代谢减低。AD组15例双侧大脑皮质对称性减低,其中40.00%顶、颞叶皮质代谢对称性明显减低;33.3%双侧顶叶皮质代谢对称性明显减低;13.33%伴有双侧额叶皮质代谢对称性减低。FTD组8例对称性减低,其中50%双侧额叶皮质代谢对称性明显减低。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显示,AD组和FTD组患者的SPECT脑代谢表现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8F-FDG的SPECT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AD和FTD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痴呆 氟脱氧葡萄糖F18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脑显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丽敏 王丽娟 +2 位作者 乔穗宪 张玉虎 赵洁皓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2-784,共3页
目的应用^(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体(DAT)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脑显像,研究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 e,PD)纹状体生化改变。方法选择不同运动障碍亚型PD患者68例,其中震颤为主型PD患者36例(震颤PD... 目的应用^(99m)Tc-TRODAT-1多巴胺转运体(DAT)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摄影(SPECT)脑显像,研究不同运动障碍亚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 e,PD)纹状体生化改变。方法选择不同运动障碍亚型PD患者68例,其中震颤为主型PD患者36例(震颤PD组),姿势异常步态障碍(PIGD)为主型PD患者32例(PIGD PD组),分别行^(99m)Tc-TRODAT-1 DAT SPECT脑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计算首发症状对侧纹状体与小脑的特异性放射性比值。结果 PIGD PD组患者首发症状对侧纹状体、小脑较震颤PD组患者明显降低(1.43±0.92) vs (1.49±0.10),P<0.05]。纹状体、小脑下降与PIGD评分呈负相关(r=-0.73,P<0.05),而与震颤评分无明显相关性(r=-0.21,P>0.05)。结论不同运动障碍亚型PD患者^(99m)Tc-TRODAT-1 DAT SPECT脑显像存在明显的异质性,PIGD为主型PD患者纹状体DAT的功能降低更明显,提示不同运动障碍亚型PD有不同的生化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运动障碍 多巴胺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多巴胺转运体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静 杨健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剂99Tcm-TRODAT-1在基底神经节的分布特点,以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诊断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将35例PD患者(PD组)和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检查。以半定... 目的探讨脑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剂99Tcm-TRODAT-1在基底神经节的分布特点,以及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对诊断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将35例PD患者(PD组)和1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检查。以半定量方法分析,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双侧横断位、矢状位纹状体(ST)/小脑(CB)放射性摄取率之比。结果对照组横断位左右侧和矢状位左、右侧ST/CB分别为(1.55±0.15)、(1.58±0.14)和(1.62±0.17)、(1.69±0.16)。PD组ST/CB比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99Tcm-TRODAT-1在SPECT中显像是诊断P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胺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自制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脂质体脑靶向性研究
11
作者 刘军 吕天润 +5 位作者 曹晓建 闵敏 李永军 陈骐 赵轶 姚乐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2-594,F003,共4页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SPECT)技术对比分析不同剂型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方法:将[99mTc]鄄NGF用脂质体包裹后,按照以下...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SPECT)技术对比分析不同剂型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方法:将[99mTc]鄄NGF用脂质体包裹后,按照以下条件处理:将包裹含有4.0mCi[99mTc]鄄NGF的脂质体A注射至新西兰兔体内,利用SPECT分析其在脑部分布的百分数。对照组以相同放射剂量的[99mTc]鄄NGF、[99mTc]鄄NGF鄄普通脂质体B处理。结果:自制注射用脂质体A组包裹的[99mTc]鄄NGF经SPECT显像,其在脑部的放射性计数较高,而[99mTc]鄄NGF组几乎全部从泌尿系统代谢、[99mTc]鄄NGF鄄普通脂质体B组基本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后沉积于肝脏。结论:此自制NGF鄄脂质体A具有一定的脑组织靶向性,为携带药物透过血脑屏障(blood鄄brain鄄barrier,BBB)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靶向性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标记阿片受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剂的制备
12
作者 王荣福 何晓坤 +1 位作者 张春丽 霍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6,共6页
研制了一种适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用的阿片受体配基碘烷特培洛菲(7α O IA DPN),合成了阿片受体显像剂125I 7α O IA DPN,并检测了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进行了体内外结合实验研究。研制结果为:碘标记的7α O IA DPN放化纯... 研制了一种适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用的阿片受体配基碘烷特培洛菲(7α O IA DPN),合成了阿片受体显像剂125I 7α O IA DPN,并检测了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进行了体内外结合实验研究。研制结果为:碘标记的7α O IA DPN放化纯度大于95%,标记率为81%~90%,比活度高达83.25PBq/mol,室温下放置24h,放化纯度仍大于90%。体外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其Kd=0.23nmol/L,Bmax为38pmol/g。研究结果表明,碘标记的7α O IA DPN有望成为SPECT的阿片受体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标记 阿片受体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显像 制备 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肌缺血、坏死程度的磁共振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对照研究
13
作者 何东 王莉 +3 位作者 朱海云 林琳 田建明 孔令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评估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坏死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拟行血运重建术患者28例,于术前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MRI和SPECT的对照检查,以CAG结果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MRI和SPECT检出... 目的:评估磁共振(MRI)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SPECT)检测心肌缺血、坏死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拟行血运重建术患者28例,于术前1周内完成冠状动脉造影(CAG)、MRI和SPECT的对照检查,以CAG结果狭窄程度≥70%为标准,判断MRI和SPECT检出心肌缺血、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CAG发现阳性血管共39支,阴性血管共45支。以CAG结果为标准,MRI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31%、80.00%、85.71%,检出心肌坏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6.67%、91.11%、79.76%;SPECT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4.87%、82.22%、88.10%,检出心肌坏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1.54%、86.67%、75.00%。统计学分析表明,MRI和SPECT显示缺血和坏死与CAG对照无明显差别,并且MRI和SPECT两种方法判断心肌缺血和坏死的准确度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以CAG管腔狭窄程度≥70%为临界值,MRI与SPECT检出相应供血区心肌缺血、坏死的准确度较高,两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对^(99m)Tc-HYNIC-TOC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阴性瘤源性骨软化症致病肿瘤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姝 王玲 +3 位作者 王瞳 邢海群 霍力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7-764,共8页
目的分析^(99m)Tc-HYNIC-TO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结果阴性的瘤源性骨软化症(TIO)致病肿瘤的^(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图像特征,探讨其对致病肿瘤准确定位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37例经... 目的分析^(99m)Tc-HYNIC-TO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结果阴性的瘤源性骨软化症(TIO)致病肿瘤的^(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图像特征,探讨其对致病肿瘤准确定位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37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99m)Tc-HYNIC-TOC SPECT显像结果阴性的TIO患者,回顾性分析致病肿瘤的^(68)Ga-DOTA-TATE PET/CT图像特点。结果 37例TIO患者致病肿瘤均为单发,术后病理包括35例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和2例梭形细胞瘤。所有TIO致病肿瘤^(68)Ga-DOTA-TATE PET/CT上均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灶,标准化摄取最大值和标准化摄取平均值分别为7. 2±4. 3和4. 3±2. 4,平均最大径为(1. 9±0. 7) cm。37例TIO致病肿瘤,最常见发病部位为下肢(19/37),其次为躯干(11/37)、上/下颌骨(5/37)及上肢(2/37)。24例位于骨组织病灶,最常位于下肢长骨(13/24),多呈偏心性生长(8/13),3例累及骨皮质,同机CT以局限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多见(14/24),部分呈骨质硬化型改变(9/24),较少累及周围软组织。13例位于软组织病灶,多呈边界清楚等或低密度结节(10/13),1例位于胸膜病灶伴钙化。结论 ^(68)Ga-DOTA-TATE PET/CT能够检出^(99m)Tc-HYNIC-TOC SPECT漏诊的TIO病例。若生长抑素受体高度表达病灶局部见溶骨性或硬化型骨质改变、软组织内等或低密度结节,更倾向于TIO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源性骨软化症 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江健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1-765,共5页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治疗前患者GCS评分平均6.69±1.39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观察所有患者的GCS...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治疗前患者GCS评分平均6.69±1.39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观察所有患者的GCS评分、SPECT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GCS评分平均10.09±2.78分,患者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PECT视觉分析提示患者病灶区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增加;半定量分析比值结果提示患者的绝对值为18.74±11.63,较治疗前的48.40±11.90,变化量为-29.66±11.35,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GCS评分变化量与半定量分析比值绝对值变化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PECT半定量分析比值绝对值变化量可相对客观地反映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前后意识状态水平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GCS评分形成互补,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颅脑损伤 昏迷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CT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肺栓塞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大勇 张文艳 +2 位作者 陈江红 边艳珠 胡玉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0期3652-3654,共3页
目的探讨肺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DVT患者63例,在彩色超声检查后1 d内所有患者进行肺灌注SPECT/CT显... 目的探讨肺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CT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下肢DVT患者63例,在彩色超声检查后1 d内所有患者进行肺灌注SPECT/CT显像。综合患者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CT肺动脉造影(CTPA)、治疗效果及随访做出有无PE的最终诊断。计算经肺灌注SPECT/CT诊断下肢DVT患者PE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结果经肺灌注SPECT/CT诊断下肢DVT患者PE的灵敏度为94.4%,特异度为85.2%,阳性预测值为89.5%,阴性预测值为92.0%,准确度为90.5%。结论肺灌注SPECT/CT能够较准确地诊断下肢DVT患者的PE,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PE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肺栓塞 静脉血栓形成 灵敏度 特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衰减校正和散射校正对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克敏 冯彦林 +6 位作者 梁伟棠 刘德军 杨明 冼伟均 李林 冯叶霞 邓大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87-1591,共5页
目的探讨CT衰减校正(CTAC)和双能窗散射校正(SC)对SPE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对Jaszczak模型、IEC体模及16例患者进行SPECT断层显像,并分别进行以下4种校正状态下的图像重建:无衰减校正(NO-AC)无散射校正(NOSC)、SC NOAC、CTAC SC、... 目的探讨CT衰减校正(CTAC)和双能窗散射校正(SC)对SPE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对Jaszczak模型、IEC体模及16例患者进行SPECT断层显像,并分别进行以下4种校正状态下的图像重建:无衰减校正(NO-AC)无散射校正(NOSC)、SC NOAC、CTAC SC、CTAC NOSC。比较不同校正状态下Jaszczak模型冷区和本底区放射性计数、冷区对比度及均匀区积分均匀性百分比、IEC体模各热区及患者病灶靶/本底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Jaszczak模型的NOAC NOSC图像比较:1CTAC NOSC图像可显著提高冷区和本底区的放射性计数(P<0.05);降低均匀区的积分均匀性百分比(P<0.05);冷区对比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C NOAC显著降低了冷区和本底区的放射性计数(P均<0.05);提高了均匀区的积分均匀性百分比(P<0.05);显著提高了冷区对比度(P均<0.05)。3CTAC SC提高了冷区和本底区的放射性计数及冷区对比度(P均<0.05);降低了均匀区的积分均匀性百分比(P<0.05)。与IEC体模及患者的NOAC NOSC图像比较,CTAC NOSC图像各热区及病灶的靶/本底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C NOAC图像各热区(除直径10mm)及病灶的靶/本底比值均较大(P均<0.05),CTAC SC图像各热区及病灶的靶/本底比值均较大(P均<0.05)。结论 CTAC可提高图像放射性计数及均匀性,SC可提高图像对比度,将两者结合可获得较高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 发射计算机 单光子 衰减校正 散射校正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杰 刘巧志 +1 位作者 肖圣珏 潘德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9期3646-3651,3657,共7页
背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已被广泛用于准确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但是,很少有研究将SPECT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与已建立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目的以左心导管检查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为金标准,探讨SPECT评估... 背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已被广泛用于准确评估左心室收缩功能,但是,很少有研究将SPECT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与已建立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参考标准进行比较。目的以左心导管检查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为金标准,探讨SPECT评估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敏感指标。方法前瞻性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因可疑或已知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同时行左心导管检查的患者97例。患者均在入院后1~3 d完成超声心动图、SPECT检查,后行CAG检查及左心导管检查发现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直径狭窄超过50%确诊为冠心病。CAG检查及左心导管检查得到LVEDP、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SPECT检查得到心功能参数:LVESV'、LVEDV'、LVEF'、高峰充盈率(PFR)、前1/3充盈分数(1/3FF)、前1/3充盈率(1/3FR)、平均充盈率(MFR)、高峰充盈时间(TPF)。根据LVEDP测量结果,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LVEDP<16 mm Hg,50例)和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LVEDP≥16 mm Hg,47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以及左心功能指标差异。分析SPECT参数与LVEDP间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PECT参数对LVEDP增高的预测价值。结果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组LVEF'、PFR、1/3FF、1/3FR、MFR低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TPF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VESV'与LVESV、LVEDV'与LVEDV、LVEF'与LVEF之间均呈正相关(r_(s)=0.726,P<0.001;r_(s)=0.651,P<0.001;r=0.450,P<0.001);PFR、1/3FF、1/3FR、MFR与LVEDP均呈负相关(r_(s)=-0.481、r_(s)=-0.212、r=-0.354、r_(s)=-0.305,P<0.05);TPF与LVEDP呈正相关(r=0.442,P<0.001)。PFR、1/3FF、1/3FR、MFR、TPF评价LVEDP增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662、0.653、0.663和0.755,灵敏度分别为60%、75%、57%、62%、77%,特异度分别为84%、62%、78%、68%、70%。结论对于LVEF≥50%的冠心病患者,SPECT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可以识别LVEDP增高,在这些参数中,PFR和TPF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室功能 左心室舒张功能 每搏输出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 心脏导管插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代谢指标对局限期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鑫 郭宏 +5 位作者 王丽 周健 赵文静 隋雪峰 崔红升 徐进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3-179,共7页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 背景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在宫颈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志兴 朱芝玲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2-184,共3页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 近年来宫颈癌在全球妇女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成为全球妇女的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对于宫颈癌在治疗前明确分期以及合理评估患者的预后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检测已逐渐成为一种评估宫颈癌的重要成像方法。PET/CT检测对宫颈癌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的诊断均具有较明显的优势,有助于明确宫颈癌的分期。对指导宫颈癌患者的治疗、评估患者的预后及复发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且有助于结合患者实际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宫颈癌 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