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王荣福 张建华 +10 位作者 张春丽 范岩 付占立 张旭初 胡怀湘 何晓坤 林景辉 郭凤琴 赵光宇 王彦福 田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分为2组,一组时间间隔为3. 5h,另一组时间间隔为4. 5h。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用定性法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 7%,特异性83. 3%,准确率91. 7%,阳性预测值90. 6%,阴性预测值93. 8%。符合线路SPECT早期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 3%, 72. 2%, 85. 4%, 84. 8%, 86. 7%与76. 9%, 57. 1%, 70. 0%, 76. 9%, 57. 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 071,P<0. 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98,P=0. 695)。结论: 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有利于良、恶性病变鉴别,并有助于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双时相显像 临床应用价值 病变 符合线路SPECT 鉴别 -氟代脱氧葡萄糖 ^18F-FDG 双探头符合线路 预测值 预测值 ^18FDG 延迟显像 病变 时间间隔 病变 T/NT 特异 准确率 临床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对自制注射用神经生长因子-脂质体脑靶向性研究
2
作者 刘军 吕天润 +5 位作者 曹晓建 闵敏 李永军 陈骐 赵轶 姚乐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92-594,F003,共4页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SPECT)技术对比分析不同剂型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方法:将[99mTc]鄄NGF用脂质体包裹后,按照以下... 目的:通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rizedtomography,SPECT)技术对比分析不同剂型的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经静脉注射后在体内的靶向分布情况。方法:将[99mTc]鄄NGF用脂质体包裹后,按照以下条件处理:将包裹含有4.0mCi[99mTc]鄄NGF的脂质体A注射至新西兰兔体内,利用SPECT分析其在脑部分布的百分数。对照组以相同放射剂量的[99mTc]鄄NGF、[99mTc]鄄NGF鄄普通脂质体B处理。结果:自制注射用脂质体A组包裹的[99mTc]鄄NGF经SPECT显像,其在脑部的放射性计数较高,而[99mTc]鄄NGF组几乎全部从泌尿系统代谢、[99mTc]鄄NGF鄄普通脂质体B组基本被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后沉积于肝脏。结论:此自制NGF鄄脂质体A具有一定的脑组织靶向性,为携带药物透过血脑屏障(blood鄄brain鄄barrier,BBB)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靶向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的构建: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影像组学技术
3
作者 袁晓瑞 谭延林 符淳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65-1472,共8页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 背景术前准确评估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对于制订治疗方案、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影像组学技术已被作为多种癌症术前预测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无创手段,但关于其在妇科癌症领域应用效果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采用基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构建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妇科住院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98例,根据其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淋巴结转移组65例与非淋巴结转移组33例,同时按照7∶3比例进行随机抽样后分为训练集68例与验证集30例。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特征,以淋巴结转移情况作为结果标签进行模型构建。结果本研究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66.3%(65/98)。淋巴结转移组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患者人附睾蛋白4(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E4水平、原发灶位置、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P<0.05)。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构建临床预测模型,以HE4水平、原发灶位置、Radscore构建联合预测模型。Delong's检验结果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预测训练集中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5%CI=0.70~0.90),高于临床预测模型的0.73(95%CI=0.61~0.85,P=0.042);校准曲线显示,联合预测模型通过校准度检验(P=0.990),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决策曲线(DC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预测模型、联合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但联合预测模型的净效益较高。结论采用基于^(18)F-FDG PET/CT的影像组学技术成功构建了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联合预测模型,且模型稳健性较高、区分能力良好、净效益较高,可为临床医生制订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评估患者预后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癌 上皮卵巢癌 淋巴结 氟脱氧葡萄糖F18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对^(99m)Tc-HYNIC-TOC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阴性瘤源性骨软化症致病肿瘤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姝 王玲 +3 位作者 王瞳 邢海群 霍力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57-764,共8页
目的分析^(99m)Tc-HYNIC-TO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结果阴性的瘤源性骨软化症(TIO)致病肿瘤的^(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图像特征,探讨其对致病肿瘤准确定位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37例经... 目的分析^(99m)Tc-HYNIC-TOC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结果阴性的瘤源性骨软化症(TIO)致病肿瘤的^(68)Ga-DOTA-TATE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的图像特征,探讨其对致病肿瘤准确定位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37例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99m)Tc-HYNIC-TOC SPECT显像结果阴性的TIO患者,回顾性分析致病肿瘤的^(68)Ga-DOTA-TATE PET/CT图像特点。结果 37例TIO患者致病肿瘤均为单发,术后病理包括35例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和2例梭形细胞瘤。所有TIO致病肿瘤^(68)Ga-DOTA-TATE PET/CT上均表现为放射性浓聚灶,标准化摄取最大值和标准化摄取平均值分别为7. 2±4. 3和4. 3±2. 4,平均最大径为(1. 9±0. 7) cm。37例TIO致病肿瘤,最常见发病部位为下肢(19/37),其次为躯干(11/37)、上/下颌骨(5/37)及上肢(2/37)。24例位于骨组织病灶,最常位于下肢长骨(13/24),多呈偏心性生长(8/13),3例累及骨皮质,同机CT以局限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多见(14/24),部分呈骨质硬化型改变(9/24),较少累及周围软组织。13例位于软组织病灶,多呈边界清楚等或低密度结节(10/13),1例位于胸膜病灶伴钙化。结论 ^(68)Ga-DOTA-TATE PET/CT能够检出^(99m)Tc-HYNIC-TOC SPECT漏诊的TIO病例。若生长抑素受体高度表达病灶局部见溶骨性或硬化型骨质改变、软组织内等或低密度结节,更倾向于TIO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源骨软化症 磷酸盐尿间叶肿瘤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评价综合治疗单侧颈内动脉闭塞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吉训明 罗玉敏 +3 位作者 党莎 魏岗之 刘丹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425-426,共2页
关键词 综合治疗 计算机断层显像 颈内动脉闭塞 单光子发射 首都医科大学 腰椎穿刺检查 北京儿童医院 神经系统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迭代图像重建法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晓昕 田月琴 +1 位作者 王道宇 何作祥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5-438,共4页
目的:以滤波反投影重建法(FBP)为标准,评价改良的迭代图像重建方法(Astonish,AS),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100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SPECT心肌显像。根据注射显像剂的用量,分为全剂量组(n=54... 目的:以滤波反投影重建法(FBP)为标准,评价改良的迭代图像重建方法(Astonish,AS),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100例疑诊或确诊冠心病患者行SPECT心肌显像。根据注射显像剂的用量,分为全剂量组(n=54)和半剂量组(n=46)。全剂量组:两日法门控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运动和静息显像均先行半时间采集,随后全时间采集,半时间用AS重建,全时间用FBP重建;半剂量组:一日法门控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运动时注射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5.2±0.6)mCi,标准一日法剂量的一半],先行全时间采集,随后双倍时间采集,全时间用AS重建,双倍时间用FBP重建;如果运动显像异常,于当日行静息显像(与全剂量组静息显像完全相同)。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半定量评分(1:差,2:一般,3:好,4:非常好)。图像诊断结果采用5分类法(正常,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模棱两可)。结果:两组中图像质量评分AS图像均高于FBP图像(P<0.001)。诊断结果按照5分类法,AS图像与FBP图像之间有高度的诊断一致性(Kappa=0.922,P<0.001)。结论:经AS重建的半时间采集或半剂量注射的心肌灌注图像,其质量优于全时间和全剂量标准的FBP重建的图像,但不影响对诊断结果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心肌灌注显像 扫描时间 放射剂量 迭代法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标记阿片受体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剂的制备
7
作者 王荣福 何晓坤 +1 位作者 张春丽 霍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1-76,共6页
研制了一种适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用的阿片受体配基碘烷特培洛菲(7α O IA DPN),合成了阿片受体显像剂125I 7α O IA DPN,并检测了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进行了体内外结合实验研究。研制结果为:碘标记的7α O IA DPN放化纯... 研制了一种适合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用的阿片受体配基碘烷特培洛菲(7α O IA DPN),合成了阿片受体显像剂125I 7α O IA DPN,并检测了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进行了体内外结合实验研究。研制结果为:碘标记的7α O IA DPN放化纯度大于95%,标记率为81%~90%,比活度高达83.25PBq/mol,室温下放置24h,放化纯度仍大于90%。体外结合实验结果显示,其Kd=0.23nmol/L,Bmax为38pmol/g。研究结果表明,碘标记的7α O IA DPN有望成为SPECT的阿片受体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标记 阿片受体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显像 制备 核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江健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61-765,共5页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治疗前患者GCS评分平均6.69±1.39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观察所有患者的GCS... 目的:探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颅脑损伤昏迷患者64例,其中男48例,女16例,治疗前患者GCS评分平均6.69±1.39分。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观察所有患者的GCS评分、SPECT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GCS评分平均10.09±2.78分,患者GC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PECT视觉分析提示患者病灶区脑血流量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增加;半定量分析比值结果提示患者的绝对值为18.74±11.63,较治疗前的48.40±11.90,变化量为-29.66±11.35,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GCS评分变化量与半定量分析比值绝对值变化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SPECT半定量分析比值绝对值变化量可相对客观地反映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治疗前后意识状态水平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与GCS评分形成互补,对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意识状态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颅脑损伤 昏迷 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对淋巴瘤分期及监测残留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马兰 张燕燕 +5 位作者 王晶 赵伟 景红梅 王继军 李欣欣 克晓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9期3006-3008,共3页
目的:了解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对淋巴瘤患者协助分期、指导治疗、治疗结束时检测残留病变及监测复发的作用。方法:利用F-FDG为显像剂的带CT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进行显像,回顾性分析18了我科2002-2006年54例患者72例次ECT检... 目的:了解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ECT)对淋巴瘤患者协助分期、指导治疗、治疗结束时检测残留病变及监测复发的作用。方法:利用F-FDG为显像剂的带CT的双探头符合线路ECT进行显像,回顾性分析18了我科2002-2006年54例患者72例次ECT检查的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初次治疗前查ECT34例,阳性23例,剔除阴性病例中4例结外单器官病变、手术切除病灶的患者,ECT检查总阳性率达76.7%。阳性病例中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惰性NHL的ECT阳性率未见显著不同,而临床分期显著影响ECT结果,Ⅰ、Ⅱ期10例,阳性率55.6%,Ⅲ、Ⅳ期13例,阳性率81.3%。22例患者于化疗中、16例患者于化疗结束前行ECT检查,阴性患者多数可获得长期完全缓解,阳性病例或需延长治疗周期,或出现复发。结论:ECT检查对初治NHL患者的临床分期、决定治疗方案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对手术已切除原发病灶的患者,ECT检查可以帮助决定化疗周期。初治前ECT检查的阳性率与分期密切相关;化疗中及化疗结束前ECT检查可协助评价病人对治疗的反应性,检测微小残存病变,并对复发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EST综合征发射性计算机断层扫描全身骨显像1例
10
作者 王然 陆东庆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01-301,共1页
关键词 硬皮病 CREST型 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骨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图像重建方法的应用
11
作者 张垒 朱虹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核医学检查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文中介绍常用的SPECT断层重建方法及其应用进展,分析重建函数的原理及参数的选择,评价其优缺点。利用SPECT指导断...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是核医学检查中最为重要的方法之一。文中介绍常用的SPECT断层重建方法及其应用进展,分析重建函数的原理及参数的选择,评价其优缺点。利用SPECT指导断层图像重建,从而准确地显示靶器官的解剖结构和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重建函数 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法 滤波反投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在诊断口腔癌颌骨侵犯中的价值: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晓念 罗奋娟 +3 位作者 乔翔鹤 杨文宾 林洁 李春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13-418,共6页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在诊断口腔癌下颌骨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对5个常用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8月5日;并对纳入研究参考文献进行手检。研究质量由两位评价者独立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 目的评价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技术在诊断口腔癌下颌骨侵犯的诊断效能。方法对5个常用数据库进行电子检索,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8月5日;并对纳入研究参考文献进行手检。研究质量由两位评价者独立使用Cochrane协作网推荐的标准进行评价并提取数据。运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研究,共涉及患者460名。1项研究存在低偏倚风险,2项研究存在高偏倚风险,7项研究偏倚风险不清。合并敏感度为0.99[95%可信区间=0.87~1.00]。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95%可信区间=0.90~0.95],Q*点处敏感度为0.99,特异度为0.61。其合并阳性预测值为2.555,合并阴性预测值为0.015,而合并诊断比值比为5.115。结论 SPECT在诊断口腔癌下颌骨侵犯中敏感度较高,适合用于排除没有骨侵犯存在的患者,但特异度低,不适合进行确诊,临床医生应该根据具体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口腔癌 下颌骨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前利尿延迟^(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坤 陈虞梅 +1 位作者 刘建军 黄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36-1343,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利尿延迟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 目的·探讨术前利尿延迟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接受膀胱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的104例患者,收集临床资料与利尿延迟18F-FDG PET/CT图像资料,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获取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糖酵解总量(total lesion glycolysis,TLG)等代谢参数的诊断能力与最佳界值,并将受试者分为高SUVmax组(n=53)和低SUVmax组(n=51)、高MTV组(n=52)和低MTV组(n=52)、高TLG组(n=67)和低TLG组(n=37)。将PET/CT代谢参数与临床参数行Pearson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与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评价PET/CT代谢参数的预后价值。结果·MTV(P=0.000)和TLG(P=0.000)对膀胱癌患者的术后复发具有诊断价值。术前治疗情况(P=0.033)、肿瘤T分期(P=0.035)与MTV相关,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P=0.026)、血红蛋白(P=0.004)、白蛋白(P=0.021)、术前治疗(P=0.015)、T分期(P=0.015)与TLG相关。多因素Cox模型提示淋巴结转移(HR=2.433,P=0.016)、TLG(HR=4.499,P=0.000)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独立预后因素,术前治疗(HR=0.220,P=0.014)、TLG(HR=7.107,P=0.013)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利尿延迟18F-FDG PET/CT显像可预测膀胱癌患者根治术后的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延迟显像 代谢参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4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库欣病诊断和术前定位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欣 崔瑞雪 +3 位作者 潘慧 袁涛 朱惠娟 李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7-110,219,共5页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库欣病定性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12例经口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后病理证实为库欣病患者,术前行18FDG PET/CT躯干和脑显像,同期行鞍区核磁共振成像(MR I)和奥曲肽全身显像,6例行岩下窦静脉取血(IPSS)。结果 12例PET/CT躯干显像均未见异常,脑显像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91.6%(11/12),MRI对垂体病变诊断的阳性率为66.7%(8/12),6例IPSS中5例定位为垂体,定侧准确率为50%(3/6)。结论 18FDG PET/CT躯干显像可协助除外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而脑显像对库欣病定位的准确率明显高于MRI,尤其对MRI检查阴性和IPSS无法定位患者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欣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垂体腺瘤 18F-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标记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中棕色脂肪摄取的规律和特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程午樱 朱朝晖 欧阳萌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0-373,I0007,I0008,共6页
目的明确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中棕色脂肪(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PET/CT躯干显像的1080例次患者的图像。结果共41例次(3.8%)... 目的明确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计算机断层成像(CT)中棕色脂肪(BAT)摄取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7月~2009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PET/CT躯干显像的1080例次患者的图像。结果共41例次(3.8%)有不同程度BAT摄取:主要在寒冷季节出现;常对称累及肩颈部和脊柱两侧,纵隔和腹部摄取常伴有体表摄取;女性比例高于男性(P=0.0030);平均年龄(P=0.0001)和体重指数(P=0.0415)明显低于无BAT摄取者;3例患者在休息和保暖3~7d后行二次显像,BAT摄取明显减少。结论BAT摄取具有一定发生规律和特征表现,休息和保暖可减少其摄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标记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 棕色脂肪摄取 规律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信息处理断层显像在探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管丽丽 敬兴果 +1 位作者 庞华 段东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3-135,共3页
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PET/CT)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hyroglobulin,Tg)阳性,131I全身扫描(131I-whole body scan,131I-WBS)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随访... 探讨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PET/CT)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hyroglobulin,Tg)阳性,131I全身扫描(131I-whole body scan,131I-WBS)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核医学科已经接受甲状腺近全或全切除术并用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并在随访中测定血清Tg水平增高,而131I-WBS显像阴性的患者33例,随后进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利用SPSS13.0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估18F-FDG PET/CT在血清TG测定阳性,而131I-WBS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在33例血清Tg阳性,131I-WBS阴性患者中,21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阳性,12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阴性。18F-FDG PET/CT显像的敏感度87.0%(20/23),特异性90%(9/10),准确性87.9%(29/33),阴性预测值75%(9/12),阳性预测值为95.2%(20/21)。当Tg>18ng/ml时,随着血清Tg水平的增高,18F-FDG PE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检出率随之升高。18F-FDG PET/CT对于血清Tg测定阳性,而131I-WBS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复发转移的探测具有临床价值。随着血清Tg水平的增高,PE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检出率随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甲状腺球蛋白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大血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启洁 顾冰洁 +5 位作者 王小琴 陈兴国 苏定雷 袁海 杨磊磊 沈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56-4258,4263,共4页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研究及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荣福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38-344,共7页
精神疾病是一类功能性脑疾病,其发病率的不断增加而受到日益关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精神疾病进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其反映组织细胞血流、代谢、受体密度等分子功能... 精神疾病是一类功能性脑疾病,其发病率的不断增加而受到日益关注。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对精神疾病进行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以其反映组织细胞血流、代谢、受体密度等分子功能显像的特点在精神疾病研究领域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尤其在脑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方面具有其他非侵入性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无可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疾病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受体显像 非侵入 血流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医学研究 脑神经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在脑缺血模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莹莹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0-774,共5页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是专门用于小动物活体实验研究的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进行活体显像,可以从分子水平对神经元的活性进行无创、动态和定量的观测。Micro PET可早期检测动脉粥样斑块,测定脑各...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Micro PET)是专门用于小动物活体实验研究的断层显像技术。它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分子进行活体显像,可以从分子水平对神经元的活性进行无创、动态和定量的观测。Micro PET可早期检测动脉粥样斑块,测定脑各局部血流量变化,判断脑缺血区组织存活状态,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疾病诊断、病程分期及疗效评价等均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脑缺血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