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积沉积构型单元分析法——原理及其适用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兰朝利 吴峻 +3 位作者 张为民 李继亮 何顺利 魏俊芝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40,共4页
通过对构型单元分析法原理和构型单元界面定义的回顾并结合对延长组的研究 ,发现构型单元分析法适用于以冲积作用为主要沉积物搬运方式的沉积地层。对岩性呈渐变过渡、界面类型单一、界面级别难以确定、成岩改造强烈、同沉积变形发育以... 通过对构型单元分析法原理和构型单元界面定义的回顾并结合对延长组的研究 ,发现构型单元分析法适用于以冲积作用为主要沉积物搬运方式的沉积地层。对岩性呈渐变过渡、界面类型单一、界面级别难以确定、成岩改造强烈、同沉积变形发育以及底辟作用强烈的地层 ,不宜使用构型单元分析法。在河口湾、潮间带和河流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形成的沉积体也不适合进行构型单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型单元分析法 界面 成岩作用 沉积变形 冲击沉积构造 底辟作用 沉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烟囱中心偏移单元分析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姚仰平 陈秉鑫 《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2期145-153,共9页
本文根据钢筋混凝土烟囱筒体结构的实际构造,提出了烟囱中心偏移单元分析法。在计算中,按筒体曲率沿高度实际分布,同时考虑日照温度的整体效应、混凝土的塑性影响、基础倾斜以及P-△效应等因素。该法便于应用计算机计算,结果也较精确。... 本文根据钢筋混凝土烟囱筒体结构的实际构造,提出了烟囱中心偏移单元分析法。在计算中,按筒体曲率沿高度实际分布,同时考虑日照温度的整体效应、混凝土的塑性影响、基础倾斜以及P-△效应等因素。该法便于应用计算机计算,结果也较精确。为简化计算,本文还根据我国目前数个典型烟囱的实际结构,推导出中心偏移统计计算公式。最后将中心偏移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烟囱 单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齿轮传动的单元分析法
3
作者 杨实如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6-47,共2页
目前 ,卫星齿轮传动的功率流分析、传动比和啮合效率计算 ,既难又繁。在此 ,首先将卫星齿轮传动分解成几个基本周转轮系单元 ,并绘出离散图 ,然后按离散图逐个对这些单元进行运动分析和功率流分析 ,最后对传动比法进行了改进。这种新的... 目前 ,卫星齿轮传动的功率流分析、传动比和啮合效率计算 ,既难又繁。在此 ,首先将卫星齿轮传动分解成几个基本周转轮系单元 ,并绘出离散图 ,然后按离散图逐个对这些单元进行运动分析和功率流分析 ,最后对传动比法进行了改进。这种新的分析法简明易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齿轮传动 单元分析法 功率流 传动比 啮合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元聚类分析法在滑坡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马为民 田卫宾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5-16,共2页
在滑坡灾害分析时应用单元聚类分析法,从单因素相关分析过渡到多因素相关分析,从而找出规律,建立滑坡灾害预测预报模型。运用该方法对承德市滑坡进行分析得出预报模型,经调查资料反算,误差在10%~30%范围之内。介绍了单元聚类分析步骤。
关键词 单元聚类分析 滑坡 预报模型 河北承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层分析的反应位移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文沛 陶连金 +2 位作者 张波 边金 李文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31-1235,共5页
介绍薄层单元分析法结合容积法求解半无限空间层状地层中地下结构水平、回转、垂直及轴向的地层阻抗函数过程,并将地层阻抗函数运用到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反应位移法中,综合考虑地下结构水平、回转、垂直运动特性,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反... 介绍薄层单元分析法结合容积法求解半无限空间层状地层中地下结构水平、回转、垂直及轴向的地层阻抗函数过程,并将地层阻抗函数运用到地下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反应位移法中,综合考虑地下结构水平、回转、垂直运动特性,较大程度上提高了反应位移法的计算精度.在北京地区典型地质条件下的典型地铁车站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一般反应位移法及基于薄层分析的反应位移法的计算分析,并将其内力及变形值与一般反应位移法及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地铁车站结构振动台的试验结果符合良好,验证了这种基于薄层分析的反应位移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位移 薄层单元分析法 地层阻抗函数 地铁车站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面源污染的时空特征及EKC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冯琳 张婉婷 +4 位作者 张钧珂 毛馨卉 于鑫 叶成松 常天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325-3333,共9页
在全面核算2008~2018年三峡库区19个区县农业面源污染TN、TP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构建了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探究了库区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演替关系.结果显示,库区农... 在全面核算2008~2018年三峡库区19个区县农业面源污染TN、TP排放量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理论,构建了基于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探究了库区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排放强度的演替关系.结果显示,库区农业TN排放波动减少,TP波动增加.各区县的TN和TP年均排放量分别在374~6046t和105~1267t之间.其中,农田化肥与畜禽养殖单元的总产污贡献率达80%以上.库区TN排放强度、畜禽养殖与农村生活单元的TN、TP排放强度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EKC关系,目前已跨越拐点.农田化肥TP排放强度、水产养殖与农田固废单元的TN、TP排放强度呈现显著的“直线型”EKC关系,处于与经济同步增长的阶段.建议重点升级农田化肥单元的污染防控能力,以配套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促进区域氮磷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单元分析法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索挂篮挂钩处应力集中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立彬 高雅 仲洛 《森林工程》 2010年第1期53-56,共4页
挂篮是斜拉桥悬臂施工的重要临时设备,挂篮整体板壳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挂篮结构整体应力水平较低,但挂钩处却表现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针对挂篮行走工况,采用子模型技术和接触单元分析方法对挂钩局部进行精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挂篮是斜拉桥悬臂施工的重要临时设备,挂篮整体板壳模型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挂篮结构整体应力水平较低,但挂钩处却表现出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针对挂篮行走工况,采用子模型技术和接触单元分析方法对挂钩局部进行精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子模型方法和接触单元分析方法,挂钩处峰值应力较整体板壳单元模型的应力(326 MPa)分别降低了12.57%和17.48%。接触单元方法真实模拟挂钩和滑道的接触,子模型方法有效的改善计算精度,两者均能够有效地改善挂篮结构的局部应力集中现象,是同类大型复杂工程结构局部应力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篮 挂钩 应力集中 子模型技术 接触单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元超收敛研究的新想法 被引量:8
8
作者 陈传淼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1-6,共6页
简述了有限元超收敛研究的一种新想法 ,即在单元正交展开的余项中添加若干待定低次项 ,使此余项在一个单元上满足更多的正交性条件 ,并得到所需的超接近于有限元解uh的逼近函数uI .由此导出了一些新的超收敛结果 .
关键词 有限元 超收敛 单元正交分析 待定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电平变换器拓扑结构综述及展望 被引量:57
9
作者 李永东 徐杰彦 +3 位作者 杨涵棣 程志江 石坤宏 许烈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2,共12页
多电平变换器具有输出谐波小、dv/dt小、器件电压应力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力传动等高压大容量电能变换场合。该文对多电平拓扑结构进行分析总结,为构造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不同特点的多电平变换器提供思路。文章首先从基本... 多电平变换器具有输出谐波小、dv/dt小、器件电压应力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电力传动等高压大容量电能变换场合。该文对多电平拓扑结构进行分析总结,为构造满足不同应用场合、不同特点的多电平变换器提供思路。文章首先从基本单元分析法出发,得出了多电平电路的具体实现方式,然后系统地介绍几种典型多电平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再分别从不同的拓扑结构出发,回顾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多电平拓扑结构的发展趋势,并且指出多电平变换器在新拓扑结构、软开关技术上的重要发展方向,为多电平拓扑结构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电平变换器 高压大容量 电能变换 基本单元分析法 拓扑结构 软开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柱截面曲率延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金青 朱伟庆 +1 位作者 余芳 张丽华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51,共10页
采用截面纤维单元分析法,编制了截面弯矩-曲率全过程分析程序。选取相关试验对该分析方法和计算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分析方法及计算程序可以较好地预测柱正截面强度和截面曲率延性。运用该分析方法与计... 采用截面纤维单元分析法,编制了截面弯矩-曲率全过程分析程序。选取相关试验对该分析方法和计算程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此分析方法及计算程序可以较好地预测柱正截面强度和截面曲率延性。运用该分析方法与计算程序研究了轴压力系数、混凝土强度、配箍以及型钢对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柱截面曲率延性μφ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压力系数对截面曲率延性的影响最为显著;增强配箍能有效提高截面曲率延性,且改善配箍形式比仅提高体积配箍率更为有效;承受相同较大的轴向压力时,具有相同抗弯承载能力的型钢混凝土柱截面的曲率延性好于钢筋混凝土柱截面;箍筋有效约束指标Ie'能综合反映配箍形式、箍筋直径、间距以及强度对截面曲率延性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μφ与Ie'基本成正比。建议选取n=0.65作为抗震等级为二级时C100~C110级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力系数限值,并提出了此时满足截面不同曲率延性需求的最小配箍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超高强混凝土柱 截面纤维单元分析法 截面曲率延性 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