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8^(+)CD28^(-)T细胞对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1
作者 张安迪 魏筱萱 +9 位作者 郭佳媛 金香淑 张琳琳 李菲 谷振阳 薄剑 窦立萍 刘代红 李猛 高春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6-905,共10页
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对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haplo-HSCT的血液病患者移植后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与aGVHD的关系,并比较不同CD8^(+)CD28^(-)T... 目的:探讨CD8^(+)CD28^(-)T细胞对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行haplo-HSCT的血液病患者移植后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与aGVHD的关系,并比较不同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组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感染及预后的差异。结果:60例行haplo-HSCT患者中有40例发生aGVHD,发生率为66.67%,中位发生时间为32.5(20-100)天。Haplo-HSCT后30天,aGVHD组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显著低于无aGVHD组(P=0.03)。ROC曲线表明移植后30天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aGVHD的易感性。移植后30天低细胞计数组(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0.06/μl)患者的aGVHD发生率显著高于高细胞计数组(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0.06/μl,P=0.01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移植后30天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是aGVHD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低细胞计数组aGVHD的发生风险是高细胞计数组的2.222倍(P=0.015)。不同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组间cGVHD、真菌感染、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不同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组的总生存率、非复发相关死亡率、复发率没有显示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行haplo-HSCT后30天CD8^(+)CD28^(-)T细胞延迟重建的患者更易发生aGVHD,并且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其易感性。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CD8^(+)CD28^(-)T细胞绝对计数与cGVHD、真菌感染、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无关,且与移植后的生存预后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8^(+)CD28^(-)T细胞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猕猴非清髓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丽辉 孙琪云 +8 位作者 胡锴勋 范传波 黄雅静 边莉 肖秀斌 姚波 郭梅 余长林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677-682,共6页
为了研究用非清髓预处理是否能建立猕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采用健康、单倍相合的亲代猕猴为供者,子代为受者。受体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全身照射+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作非清髓性预处理;用环胞菌素A、霉酚酸酯、鼠抗人CD25单... 为了研究用非清髓预处理是否能建立猕猴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采用健康、单倍相合的亲代猕猴为供者,子代为受者。受体用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全身照射+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作非清髓性预处理;用环胞菌素A、霉酚酸酯、鼠抗人CD25单克隆抗体作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第0天输注供者动员后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定期监测造血恢复、造血嵌合水平和GVHD发生等情况。结果表明:4例猕猴用非清髓性预处理后,移植后8天内造血均能恢复,早期均有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例3、例4植入成功,在移植后12、14天出现Ⅱ-Ⅲ度GVHD;例1在移植后7天低比例供者植入,最后出现移植排斥;例2在移植后7天供者成分占50%,后因肾衰早期死亡。结论:用非清髓性预处理可以跨越单倍相合猕猴的MHC屏障,成功建立了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模型,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肠型急性放射病 被引量:5
3
作者 余长林 乔建辉 +8 位作者 郭梅 王丹红 孙琪云 张石 姜维浩 张锡刚 王浩春 陈艳琴 艾辉胜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目的探讨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救治肠型急性放射病中的作用。方法山东“10·21”辐射事故患者“A”受到^(60)Coγ射线全身相对均匀照射达20~25Gy,诊断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后3天全环境保护、抗感染、刺激因子、HLA配型等,... 目的探讨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救治肠型急性放射病中的作用。方法山东“10·21”辐射事故患者“A”受到^(60)Coγ射线全身相对均匀照射达20~25Gy,诊断肠型急性放射病。照射后3天全环境保护、抗感染、刺激因子、HLA配型等,给予“环磷酰胺(CTX)+ATG+氟达拉滨”预处理,7天行同胞间单倍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CsA)/FK506+骁悉(MMF)+CD25+间充质干细胞(MSC)”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17天白细胞开始上升,19天重建造血:白细胞数>5×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109/L,血小板>30×109/L,网织红细胞恢复正常。多种检测证明稳定完全植入,未发生GVHD。19天发生肺部细菌及真菌混合感染,放射损伤及肺部感染逐渐加重,33天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结论本例是国内肠型急性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首次成功报告,延长了存活时间,对类似病例的救治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放射病 辐射损伤 造血干细胞移植 多脏器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预处理方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志红 吴晓雄 +7 位作者 曹永彬 刘周阳 徐丽昕 李晓红 吴亚妹 刘蓓 闫蓓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4-1227,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hi-HSCT)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MSC)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30例难治、复发或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自愿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MSC移植的疗效进行分析,其中复发4例,... 本研究旨在观察应用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hi-HSCT)联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脐带MSC)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的疗效。对30例难治、复发或高危恶性血液病患者自愿接受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带MSC移植的疗效进行分析,其中复发4例,高危26例。病种包括急性髓性白血病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9例,前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3例,脾边缘带淋巴瘤ⅣB 1例,NK/T细胞淋巴瘤1例,Burkitt淋巴瘤ⅣB 1例。结果表明,30例全部获得了顺利植入,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9例(63%),其中Ⅲ-Ⅳ6例(20%);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8/25(32%),其中广泛型1例,局限型7例;复发3例,复发时间在移植后中位数300 d(128-455 d);死亡8例,其中1例死于复发,2例死于ⅣaGVHD并同时复发,5例死于感染、脏器衰竭。结论:应用脐带MSC联合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难治恶性血液病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白血病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血联合单倍型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鸣悦(综述) 符粤文(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0-214,共5页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减少移植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近年来被广泛应用,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发生率,减少移植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目前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脐血联合haplo-HSCT已逐渐在国内外部分中心开展,其可以克服haplo-HSCT和脐血干细胞移植的局限性,并保留单倍型移植物抗白血病的作用,在加速造血重建、降低GVHD发生率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应用前景,并且可取得与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全相合移植类似的疗效。本文就该移植方案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并对移植后病毒感染、免疫重建、造血嵌合状态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性血液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去除T细胞的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曦 高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1-1339,共9页
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uman leukocyte antigen-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LA-haplo HSCT)是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可选择的一种移植方式,能够节约寻找供者的时间和花费[1-2]。二十多年以来,多种... HLA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uman leukocyte antigen-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LA-haplo HSCT)是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可选择的一种移植方式,能够节约寻找供者的时间和花费[1-2]。二十多年以来,多种单倍型相合移植方式,包括保留或去除T细胞的单倍型移植显示出了较好的预后[3-4]。多个移植中心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合 移植物抗宿主病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755名中国北方汉族造血干细胞供者HLA-A、B、DRB1基因和单倍型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吴强驹 刘孟黎 +3 位作者 齐珺 刘晟 张艳 韦小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57-363,共7页
为了研究中国北方汉族造血干细胞供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等位基因、HLA单倍型频率及其连锁不平衡特征,采用PCR-SSP和PCR-SSO流式微磁珠检测方法对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内11755名中国北方汉族骨髓供者进行HLA基因低分辨分型,... 为了研究中国北方汉族造血干细胞供者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等位基因、HLA单倍型频率及其连锁不平衡特征,采用PCR-SSP和PCR-SSO流式微磁珠检测方法对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内11755名中国北方汉族骨髓供者进行HLA基因低分辨分型,并根据HLA表型群体资料,运用基于最大数学预期值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EM)的计算机软件Arleguin计算HLA单倍型频率。结果表明:11755例样本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共检出HLA-A、B、DRB1等位基因(按分解抗原统计)分别为18、42、15种,包括很少在汉族人群中检测到的HLA-A25、B42、B53、B73和DR3,未发现HLA-A36,A43,A80,B78,B82和DR18等6种特异性。HLA-A*02,A*11,A*24,A*33,A*30,A*01,A*03,A*13,B62,B*51,B*46,B60,B61,B*35,B*44,DRB1*15,DRB1*09,DRB1*04,DRB1*07,DRB1*12,DRB1*11,DRB1*14,DRB1*08,DRB1*13的频率>0.05。EM法计算求得频率>10-6的HLA-A-B-DR单倍型共计2026种,其中HLA-A30-B13-DR7、A2-B46-DR9、A33-B58-DR17等26种单倍型频率>0.005,A30-B13-DR7是中国北方汉族最常见单倍型。计算求得的HLA-A-B、A-DR、B-DR单倍型共计538、227、522种,频率>10-6者分别有409、195、423种,其中A30-B13,A2-B46,A33-B58等28种单倍型频率>0.01;A2-DR9,A2-DR15,A30-DR7等26种单倍型频率>0.01;B13-DR7,B46-DR9,B13-DR12等24种单倍型频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连锁不平衡HLA-A-B、A-DR和B-DR单倍型分别有296种(72%)、130种(67%)和308种(73%),其中A30-B13、A33-B58、A1-B37、A30-DR7、A33-DR13、A1-DR10、B37-DR10、B8-DR17、B13-DR7、B58-DR17等单倍型表现为显著的正连锁不平衡。结论:本研究使用EM算法获得了目前中国北方汉族样本量最大的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单倍型频率分布及连锁不平衡的特征,这将有助于临床为患者寻找合适供者,为移植免疫、HLA与疾病相关性及本地区群体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 北方汉族 基因频率 连锁不平衡 基因多态性 造血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冯术青 薛慧 +4 位作者 王翠民 姚艳红 史月 刘志彬 高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62-966,共5页
目的探讨经进一步改良的白舒非(BU)/环磷酰胺(CY)+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预处理方案在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7月-2019年... 目的探讨经进一步改良的白舒非(BU)/环磷酰胺(CY)+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预处理方案在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2009年7月-2019年7月的26例SAA患者,以亲缘间单倍体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以改良BU/CY+ATG单倍体移植治疗SAA的“北京方案”为基础并对其进一步改良)进行治疗。①依据SAA患者移植前骨髓活检造血组织容量不同制定相应的清理残留造血细胞的方法。骨髓活检提示骨髓造血组织容量<10%时,以改良BU/CY+ATG的“北京方案”进行预处理;10%≤骨髓造血组织容量≤25%时,在原方案基础上加用1d的BU用量,即将BU剂量提高至9.6 mg/kg(分3d静脉滴注),成为进一步改良的BU/CY+ATG移植预处理方案。②依据疾病诊断不同制定相应的移植预处理方案:S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SAA-PNH)综合征或单纯PNH患者直接采用将BU剂量定为9.6 mg/kg(分3d静脉滴注)的进一步改良的BU/CY+ATG移植预处理方案。移植方式:在“北京方案”骨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改良为单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26例SAA患者中,获得造血重建22例。随访至2019年12月,中位随访期48(5~122)个月,死亡5例,其中移植相关死亡4例(15.4%,4/2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死亡1例(3.8%,1/26)。全组3年总生存率(OSR)84.2%,3年无进展生存率(PFS)72.6%(其中SAAⅠ:100.0%;SAA-PNH:100.0%;SAAⅡ:72.2%)。结论经进一步改良的BU/CY+ATG移植预处理方案在SAA单倍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安全有效,不仅适用于SAAⅠ、SAAⅡ,同时适用于合并PNH克隆的SAA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外周血 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处理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NK细胞作为非清髓性预处理用于小鼠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被引量:2
9
作者 于津浦 曹水 +3 位作者 辛宁 安秀梅 齐静 任秀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13-1018,共6页
本研究探讨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异体反应性NK细胞(flu+cy+allo-NK)作为新的非清髓性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SCT)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NK细胞,检测其中Ly49C+、Ly49A+... 本研究探讨低剂量氟达拉滨、环磷酰胺联合供者异体反应性NK细胞(flu+cy+allo-NK)作为新的非清髓性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SCT)预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免疫磁珠富集F1供鼠(H-2d/b)脾脏NK细胞,检测其中Ly49C+、Ly49A+细胞的比例;LDH法检测其异体反应性。建立小鼠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并比较清髓性方案(9 Gy TBI)、各种非清髓性方案(6.5 Gy TBI,flu+cy,及flu+cy+allo-NK)的体内清髓效果、移植后供者嵌合率、GVHD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表明:与其他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相比,flu+cy+allo-NK组不能增加清髓程度,但可显著提高单倍相合移植后的供者嵌合率,移植后21天的嵌合率在骨髓为(28.70±5.90)%,脾脏为(46.40±5.00)%,并持续2个月。与flu+cy组相比,flu+cy+allo-NK组出现的GVHD反应轻微,仅有50%(5/10)受鼠出现体重减轻,flu+cy+allo-NK组小鼠的肝脏、小肠、肾脏及皮肤的病理切片均未见明显的组织损伤。结论:供者allo-NK具有促进单倍相合供者造血干细胞植入,减轻GVHD强度的作用;低剂量flu+cy+allo-NK方案为高龄和一般情况差的肿瘤患者开展单倍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体反应性NK细胞 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非清髓性预处理 氟达拉滨 环磷酰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Cy方案联合芦可替尼及托珠单抗预防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GVHD的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浩成 冯静 王三斌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12-1716,共5页
目的采用单臂前瞻性研究评估PT-Cy(post-transplant cyclophosphamide)方案联合芦可替尼、托珠单抗预防单倍型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 目的采用单臂前瞻性研究评估PT-Cy(post-transplant cyclophosphamide)方案联合芦可替尼、托珠单抗预防单倍型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本院血液科行单倍型相合异基因外周血HSCT的56例患者资料。预防aGHVD方案:环磷酰胺40 mg/kg×2 d(+3^+4 d)+环孢素(+5^+180 d)+麦考酚钠肠溶片(+5^+35 d)+托珠单抗8 mg/kg×1 d(-1 d)+芦可替尼(-1^+180 d);观察移植效果及aGVHD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成功植入(100%),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3 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17 d;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为23.2%;Ⅲ~Ⅳ度aGVHD发生率为12.5%。1例患者因aGVHD控制不佳导致死亡;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2例患者出现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或病毒拷贝数持续上升;8例患者出现EB病毒感染或病毒拷贝数持续上升;8例患者出现造血受抑。随访2~1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无复发死亡率(nonrelapse mortality,NRM)为7.2%;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91.4%。结论单倍型相合移植患者采用PT-Cy联合芦可替尼、托珠单抗方案预防aGVHD的效果较好。细菌、病毒感染率未见明显增加,造血受抑发生率较高,整体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相合 芦可替尼 托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19
11
作者 艾辉胜 余长林 +4 位作者 乔建辉 郭梅 张石 王丹红 孙琪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7-288,290,292,共4页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山东“10·21”60Co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肠型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救治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山东“10·21”60Co辐射事故中2例病人受到意外照射,病例A受照射剂量20~25Gy,诊断为“肠型放射病”,病例B受照射剂量9~15Gy,诊断为“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经联合环磷酰胺、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氟达拉滨预处理,2例分别行HLA半相合及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采用环孢霉素A和骁悉方案(病例A加用CD25单抗和供者间充质干细胞)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2例均移植成功,供体完全存活,移植后9~11天白细胞开始恢复,2周后白细胞恢复正常、骨髓造血重建成功。2例均未发生移植排斥和GVHD。病例A照射后33天死于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例B照射后75天死于心衰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HLA相合及半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救治极重度骨髓型和肠型急性放射病是完全可能和可行的,联合免疫抑制剂预处理对促进供体稳定植入是必要的,环孢霉素A、骁悉和CD25单抗及供者间充质干细胞对预防GVHD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预处理 辐射损伤 极重度骨髓急性放射病 极重度肠急性放射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倪秀石 欧阳建 +5 位作者 黄嵘 王翀 管得宁 王中原 徐宏华 陈兵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进展型多发性硬化(PM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例进展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接受APBSCT治疗,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环磷酰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Y/GCSF)方案,预处理采用环磷酰胺/全身放疗(CY/TBl)或卡氮芥、足叶乙甙、阿糖胞苷和马法兰(BEAM)方案。采用无进展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估,并记录移植、随访期间的毒副作用。结果中位数随访时间24个月,无进展生存率为80%,无事件生存率为50%。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感染、脱发、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短暂性神经症状加重,2例患者于移植后4.5个月和15个月分别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和不明原因的进行性黄疸。结论APBSCT治疗可明显阻止PMS患者的病情进展,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多发性硬化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临床研究 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造血干细胞动员 疗效及安全性 无复发生存率 严重肺部感染 CT治疗 APBS 环磷酰胺 转氨酶升高 进行性黄疸 全身放疗 足叶乙甙 阿糖胞苷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费城染色体核型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洋 徐晓曼 +1 位作者 张民 王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97-1406,共10页
目的:探究费城染色体核型(Ph)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血液科429例ALL患者的资料,根据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Ph^(+)组(n=64)、Ph^... 目的:探究费城染色体核型(Ph)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血液科429例ALL患者的资料,根据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Ph^(+)组(n=64)、Ph^(-)单体核型(MK)组(n=53)和Ph^(-)非MK组(n=312)。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llo-HSCT组(n=236)和non-allo-HSCT组(n=193)。分别分析核型和allo-HSCT对ALL患者近期、远期疗效的影响。结果:在429例ALL患者中,6例(1.40%)在诱导治疗期间死亡,60例(13.99%)无反应,最终达到完全缓解(CR)共363例(84.62%),达到微小残留病灶阴性(MRD^(-))共有287例(66.90%)。Ph^(+)组、Ph^(-)MK组、Ph^(-)非MK组的近期疗效(CR%、CR1%、MR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60例无反应未达到CR的患者的中位OS为6.9个月(95%CI4.6-8.2个月),363例达到CR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9.8个月(95%CI:28.6-45.9个月)。Ph^(+)组、Ph^(-)MK组和Ph^(-)非MK组远期疗效[5年累计复发率(CIR%)、无病生存率(DFS%)、总生存率(OS%)]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429例患者中,共有55.01%(236/429例)的患者行alloHSCT。完成≥2个巩固周期后行allo-HSCT的患者近期疗效(CR%、MRD^(-)%)和远期疗效(CIR%、DFS%、OS%)均优于non-allo-HSCT组(P<0.05)。Ph^(+)组、Ph^(-)MK组和Ph^(-)非MK 3个亚组内,行allo-HSCT法的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也优于non-allo-HSCT患者。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为CIR、DFS、OS的危险因素,调整后OR分别为1.23(95%CI:1.08-2.78,P=0.032)、1.21(95%CI:1.03-2.34,P=0.038)、1.25(95%CI:1.08-2.97,P=0.028)。未行allo-HSCT是CIR、DFS、OS的危险因素,调整后OR分别为2.34(95%CI:1.18-5.39,P<0.001)、2.15(95%CI:1.10-4.34,P<0.001)、2.28(95%CI:1.09-4.11,P<0.001)。结论:核型(Ph^(+/-)和MK/NMK)对A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似乎没有影响;allo-HSCT影响ALL患者近期和远期疗效,可改善其预后;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及不实行allo-HSCT治疗策略是ALL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城染色体 体核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的建立及移植物抗宿主病靶器官T细胞受体克隆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符粤文 吴德沛 +3 位作者 陈峰 冯宇锋 宋永平 朱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1-1175,共5页
目的:建立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模型,观察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靶器官的组织病理表现及器官特异性T细胞受体克隆表达。方法:建立单倍型异基因移植小鼠GVHD模型,进行移植前后GVHD靶器官的病理分析,同时应用RT-PCR扩增小... 目的:建立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模型,观察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靶器官的组织病理表现及器官特异性T细胞受体克隆表达。方法:建立单倍型异基因移植小鼠GVHD模型,进行移植前后GVHD靶器官的病理分析,同时应用RT-PCR扩增小鼠肝脏、皮肤、结肠、肾脏等组织移植前、后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TCRBV)20个家族的基因序列,通过基因扫描判断TCRBV家族的克隆表达和CDR3克隆的性质。结果: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在移植后14d临床开始出现典型的GVHD表现。移植后24d受鼠肝脏、皮肤、远端回肠等均出现典型的GVHD病理表现,在其T细胞受体谱型图上出现了分属TCRBV家族的单克隆或寡克隆增生的T细胞,而肾脏等非GVHD靶器官中浸润的淋巴细胞为多克隆的T细胞增生。结论:单倍型骨髓移植小鼠在移植后14d出现典型的GVHD表现,GVHD靶器官出现的T细胞单克隆及寡克隆增生可能与GVHD的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 CDR3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抑制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景华 张金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018-4019,共2页
造血干细胞作为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寻找胰岛β细胞替代物的新资源。最近许多研究报道.免疫抑制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维持较长的胰岛素非依赖时间并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对此综述如下。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免疫抑制 1糖尿病 移植治疗 多向分化潜能 糖尿病并发症 细胞替代物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ATG联合低剂量PTCY预防单倍型相合移植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回顾性分析
16
作者 雷金美 刘林 +5 位作者 袁忠涛 李玉 罗乐 李小平 黎诗琦 王三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联合低剂量移植后环磷酰胺(post transplantation cyclophosphamide, PTCY)预防单倍型相合移植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的疗效及安全... 目的 回顾性分析低剂量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ymocyte globulin, ATG)联合低剂量移植后环磷酰胺(post transplantation cyclophosphamide, PTCY)预防单倍型相合移植患者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GVH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医院血液科行单倍型相合移植的90例患者资料,按照研究对象接受不同的GVHD预防方案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为低剂量ATG联合低剂量PTCY组,总共47例;对照组为标准剂量PTCY组,总共43例。对两组患者的植入情况、GVHD的发生情况、生存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均成功植入,研究组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1 vs 17 d,P<0.05)、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12 vs 20 d,P<0.05)。研究组Ⅱ~Ⅳ度aGVH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8%vs 34.9%,P<0.05)、Ⅲ~Ⅳ度aGVH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4%vs 20.9%,P<0.05)、非复发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4%vs 20.9%,P<0.05)、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8%vs 34.9%,P<0.05)。(2)截至研究结束,两组轻度cGVHD的发生率、中重度cGVHD的发生率、复发率、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再激活率、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单倍型相合移植而言,低剂量ATG联合低剂量PTCY方案具有较低的GVHD发生率、非复发死亡率、出血性膀胱炎发生率及植入较快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合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移植后环磷酰胺 药物联合 低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黏多糖贮积症Ⅱ型代谢指标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仲琳 高晓岚 +4 位作者 张惠文 邱文娟 叶军 韩连书 顾学范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从实验室代谢指标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男性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S)活性、尿黏多糖(GAG)定性和电泳结果... 目的从实验室代谢指标探讨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3例男性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龄及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艾杜糖醛酸-2-硫酸酯酶(IDS)活性、尿黏多糖(GAG)定性和电泳结果变化。结果23例男性患儿,移植中位年龄为4.5岁(1.75~12岁)。移植前23例患儿IDS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值;移植后100天,90.9%(20/22)患儿IDS活性达到正常值;至移植后2年,100%(9/9)患儿IDS活性达到正常值;移植2年后,患儿IDS活性稳定于正常值范围。移植后2年内患儿IDS活性数值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00天即有53.3%(8/15)患儿尿GAG含量较移植前下降。截止到资料收集时间,75.0%(15/20)患儿移植后尿GAG含量较移植前下降,但仅2例(10.0%,2/20)患儿移植后尿GAG完全转阴。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可恢复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外周血白细胞IDS活性至正常值,但对于降低黏多糖贮积症Ⅱ型患儿尿GAG含量作用有限,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尿GAG含量但大多未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酶体贮积病 黏多糖贮积症Ⅱ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析
18
作者 程平 李义 +5 位作者 毛霞 王秋香 王兰兰 关军 周英 程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2,共7页
目的:探讨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3年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治的1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ENKTL... 目的:探讨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3年1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诊治的11例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ENKT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50(32-80)岁。起病时均以不同形式的皮肤损害为首发临床症状,表现为皮疹、溃疡性肿块、皮肤痛性结节、浸润性斑疹等,皮损累及部位多为四肢及躯干,也可单独出现于下肢。5例初诊时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HLH),8例存在B症状。所有患者诊断时临床分期晚(Lugano分期Ⅳ期),危险分层为高危(PINK-E评分≥3分)。病损皮肤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56、EBER阳性率均为100%,中位Ki-67指数75%(50%-80%)。血浆EBV-DNA检测均为阳性(≥5×10^(2) copies/ml)。诱导化疗方案多为含培门冬酶或左旋门冬酰胺酶的联合化疗(MESA、p-Gemox、SMILE)或联合PD-1单抗免疫治疗,或选择HLH的方案(HLH-04方案、L-DEP)治疗。中位随访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均为4.5(0.5-27)个月,随访期内未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的8例患者全部死亡,死因多为疾病快速进展。3例患者接受了ASCT治疗,1例移植后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死亡,2例存活。接受ASCT的3例患者OS分别为21、27和19个月,PFS分别为11、20和13个月。移植后不定期监测血浆EBV-DNA拷贝数,EBV的载量与病情的变化呈现一致性。结论:以皮肤损害为首发症状的ENKTL患者早期临床症状更不典型,早期诊断尤为困难,疾病进展迅速,预后很差,最佳治疗策略仍无统一标准。大剂量诱导化疗获得完全缓解后尽快行ASCT可使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皮肤损害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人类疱疹病毒6型感染及其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立茹 董陆佳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204-1209,共6页
为了解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herpesvirus6,HHV-6)在中国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的人群中感染现状及其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相关性,对72例接受HSCT的患者HHV-6DNA血... 为了解人类疱疹病毒6型(humanherpesvirus6,HHV-6)在中国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HSCT)的人群中感染现状及其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的相关性,对72例接受HSCT的患者HHV-6DNA血症进行连续监测。收集HSCT患者移植前和移植后1-12周EDTA抗凝的外周血标本共680份,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6DNA,并利用HindⅢ限制性内切酶对HHV-6进行基因分型,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MV抗原血症。结果显示,HSCT后62.5%(45/72)的患者至少1次出现HHV-6DNA血症,首次检出的中位时间为14(7-63)天;除1例患者检出HHV-6A型以外,其余所有HHV-6阳性患者均为HHV-6B型感染。65.3%(47/72)的移植后患者至少1次发生CMV抗原血症,首次检出的中位时间为43(14-105)天。HHV-6与CMV共感染(CMV+/HHV-6+)的发生率为52.8%(38/72)。HHV-6DNA血症的首次检出时间早于CMV抗原血症(P<0.0001)。HHV-6DNA血症阳性患者CMV抗原血症检出率显著高于HHV-6血症阴性患者[84.4%(38/45)vs33.3%(9/27),P=0.0001]。HSCT后的疱疹病毒感染相关疾病中出血性膀胱炎(HC)发生率较高[23.6%(17/72)],其中88.2%(15/17)的HC发生于HHV-6血症阳性患者,82.3%(14/17)发生于CMV+/HHV-6+患者。结论HSCT后HHV-6感染以及HHV-6与CMV共感染状态普遍存在,且发生于移植后早期的HHV-6感染与发生时间相对较晚的CMV感染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人类疱疹病毒6 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型糖尿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吕成兰 欧阳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3164-3166,共3页
1型糖尿病(TIDM)为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全球患病率不断增加。在明确发病机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仍主要通过胰岛素治疗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但Eastman等认为,长期皮下注射... 1型糖尿病(TIDM)为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近年来全球患病率不断增加。在明确发病机制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有效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目前临床上仍主要通过胰岛素治疗来维持正常血糖水平。但Eastman等认为,长期皮下注射胰岛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长生命,却不能阻止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糖尿病 发病机制 造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皮下注射胰岛素 内分泌疾病 胰岛素治疗 早期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