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4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及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
1
作者 马遥 张艳芳 +4 位作者 周慷 罗云 陈姝 娄世锋 邓建川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9-325,共7页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 目的 分析供者特异性HLA抗体(anti-HLA donor-specific antibodies, DSA)及DSA阳性患者的去敏治疗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haplo-HSCT)植入效果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3月至2023年7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行haplo-HSCT,并完成HLA抗体及DSA检测的患者70例,分析DSA阳性和DSA阳性患者去敏治疗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效果的影响。结果 70例haplo-HSCT患者完成抗体检测,DSA阳性患者15例(21.4%),其中7例(46.7%)强阳性,3例(20.0%)中度阳性,5例(33.3%)弱阳性。DSA阳性患者移植后粒系植入中位时间较DSA阴性患者明显延迟(P=0.027)。植入失败(graft failure, GF)患者6例,DSA阳性4例(26.7%),明显高于DSA阴性(P=0.0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SA是发生GF的独立影响因素(HR=9.273, 95%CI=1.505~57.124,P=0.016)。10例DSA中度和强阳性患者进行去敏治疗,4例采用联合去敏治疗,患者均成功植入(100.0%),6例采用单一去敏治疗,有4例(66.7%)发生GF,联合去敏治疗的GF发生率显著低于单一去敏治疗(P=0.008)。结论 DSA是导致haplo-HSCT患者植入延迟和GF的重要因素,对DSA中度及强阳性患者的单一去敏治疗效果有限,而多联合的去敏治疗时,动态监测抗体滴度水平下降,可保证干细胞的成功植入,降低GF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者特异性HLA抗体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失败 去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7
2
作者 刘英 唐锁勤 +6 位作者 黄文荣 李红华 赵瑜 薄剑 张宁 王芳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5-989,共5页
本研究分析非体外去T细胞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我院于2010年10月-2013年3月对2例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患儿进行了非体外去T淋巴细胞的父亲2个HLA位点不合的HSCT。2例在... 本研究分析非体外去T细胞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HSCT)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我院于2010年10月-2013年3月对2例SAA/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患儿进行了非体外去T淋巴细胞的父亲2个HLA位点不合的HSCT。2例在病程4个月内用环孢素A(CsA)+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无效,有活动或重症感染,输血依赖,无HLA全合的同胞供者或非血缘供者。移植前预处理用福达拉滨(Flu)+环磷酰胺(Cy)+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移植物为G-CSF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HSC)和骨髓(BM)。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用CsA+骁悉(MMF)+短程甲氨蝶呤(MTX)。结果2例患儿均达到100%供者植入,粒细胞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 d、18 d,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7 d、26 d。2例均出现I度急性GVHD(aGVHD),1例发展为可控制的局限性慢性GVHD(cGVHD)。2年随访期间,2例患儿保持稳定的100%供者植入并有免疫功能的重建。结论:小数量临床研究结果提示在没有同胞HLA全合供者或非血缘HLA全合供者时,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儿童SAA是适宜的选择,总体生存率(OS)的提高还有待大规模前瞻性临床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移植成功治疗急性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克智 李益清 +5 位作者 谢少凡 肖洁 杨文娟 谢双锋 马丽萍 聂大年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7-434,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治疗策略。方法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例供者均伴有地中海贫血,分别采集CD34+细胞2.57×10^(6)/kg和1.99×10^(6)/kg,首次单倍体...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治疗策略。方法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例供者均伴有地中海贫血,分别采集CD34+细胞2.57×10^(6)/kg和1.99×10^(6)/kg,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二次移植更换为非地中海贫血供者,分别采集CD34+细胞4.28×10^(6)/kg和5.75×10^(6)/kg,采用减低剂量氟达拉滨(Flu)+白消安(Bu)+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预处理方案行二次移植。结果2例患者二次移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植入时间分别为+12 d和+10 d、+10 d和+10 d。截止至末次随访时间(分别为二次移植+1062 d、+265 d),2例患者原发病均完全缓解,无明显移植并发症。结论减低剂量预处理的二次移植能够成功治疗急性白血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移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植入失败 急性白血病 地中海贫血 移植物抗宿主病 环磷酰胺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植入失败的二次移植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競文 孙燕玲 李旭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41-44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的二次移植策略。方法 1例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年11月接受供者为其胞妹的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大肠杆... 目的探讨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初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致命性并发症的二次移植策略。方法 1例男性患者诊断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年11月接受供者为其胞妹的首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失败,并发生大肠杆菌败血症、血清病、肝静脉闭塞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首次移植后32 d行供者为其父亲的挽救性二次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二次移植前未进行预处理化学药物治疗(化疗),采用移植后环磷酰胺(PTCy)方案为基础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方案。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2 d白细胞植入,术后67 d血小板植入。血清病、败血症及肝静脉闭塞症治愈,器官功能改善。但移植后第18个月,即2017年6月,患者死于白血病复发。结论植入失败患者二次移植前不进行预处理化疗,采用PTCy预防GVHD有望获得成功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失败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环磷酰胺 预处理方案 败血症 肝静脉闭塞症 血清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A患者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重建特点及与aGVHD关系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田倩 朱秋娟 +3 位作者 王涛 贡蓉 田卫伟 高志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32-538,共7页
目的:探讨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特点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血液科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9例SAA患者的临... 目的:探讨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特点及其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血液科接受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29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者移植前、移植后d 14、21、30、60、90和120的CD3^(+)T、CD4^(+)T、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以及CD4^(+)T/CD8^(+)T比值,并比较无aGVHD发生组、发生Ⅰ-Ⅱ及Ⅲ-Ⅳ度aGVHD组的T淋巴细胞计数情况。结果:27例患者移植后14、21 d所有T细胞计数均远低于正常水平,但存在明显异质性,且T细胞免疫恢复与预处理方案、年龄、移植前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的关系。CD3^(+)T细胞计数在移植后30、60、90和120 d呈稳定上升趋势,移植后120 d恢复至正常水平;较快的CD4^(+)T细胞恢复与aGVHD密切相关,其在移植后30、60、90、120 d呈缓慢上升趋势,移植后120 d仍远低于正常水平;CD8^(+)T细胞计数在移植后14、21 d开始恢复,且恢复早于CD4^(+)T细胞,在移植后30、60 d呈快速上升趋势,在移植后90 d已超过正常水平。由于CD8^(+)T细胞重建较快,而CD4^(+)T细胞重建缓慢,使移植后长期CD4^(+)T/CD8^(+)T细胞比值倒置。aGVHD组在移植后各个时间段CD3^(+)T、CD4^(+)T、CD8^(+)T细胞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高于无aGVHD组;aGVHD组中,Ⅲ-Ⅳ度aGVHD多发生在移植后早期(14-21 d之内),Ⅰ-Ⅱ度aGVHD组多发生在移植后30~90 d之内,且Ⅲ-Ⅳ度aGVHD组中CD3^(+)T、CD4^(+)T、CD8^(+)T细胞计数明显高于Ⅰ-Ⅱ度aGVHD组;且CD4^(+)T占比较大,aGVHD程度越严重。结论:SAA患者单倍体移植后T细胞免疫重建快慢不一,与预处理方案、年龄、移植前免疫抑制剂治疗有一定关系,CD4^(+)T细胞恢复过快与aGVHD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免疫重建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环磷酰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3
6
作者 徐丽 万滢 +2 位作者 陈芳媛 陈琳 丁迎春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9-21,共3页
目的总结改良环磷酰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7例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施改良环磷酰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前做好预处理相关毒性预防护理,移植后注重细胞因子水平监测及... 目的总结改良环磷酰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7例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实施改良环磷酰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前做好预处理相关毒性预防护理,移植后注重细胞因子水平监测及对皮肤、肝脏和胃肠道等受累器官的观察及护理。结果随访347(39,678)d,27例均存活,无失败生存率96.30%。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3例(Ⅰ级6例,Ⅱ级5例,Ⅲ级1例,Ⅳ级1例);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结论改良环磷酰胺进行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存活时间延长,并发症减少;护理人员积极预防和处置预处理相关毒性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并发症是护理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干细胞移植 环磷酰胺 单倍体 预处理 移植物抗宿主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被引量:3
7
作者 韩冬梅 丁丽 +6 位作者 郑晓丽 闫洪敏 薛梅 刘静 朱玲 李晟 王恒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30-1237,共8页
目的:分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haplo-HSCT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的SAA患者共127例,中位年龄1... 目的:分析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haplo-HSCT联合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的SAA患者共127例,中位年龄11(1-37)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9.8(1-74)个月。结果:粒系和血小板的平均植入时间分别为14和18 d。+100 d III-IV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4.4%±1.9%,2年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累积发生率为8.3%±2.7%,3年总体生存(OS)为86.1%±3.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剂量的CD34+细胞输注(>6.69×106/kg)可以促进粒系(97.9%±0.05%vs 88.6%±0.13%d+21,P=0.0006)和血小板(81.2%±0.33%vs 70.8%±0.26%d+28,P=0.002)的植入而不升高II-IV度aGVHD的发生率(10.4%±0.1%vs 18.9%±0.1%d+100,P=0.18)。高剂量有核细胞输注(>12.78×108/kg)可以提高患者的3年OS(91.3%±3.2%vs 78.1%±6.5%,P=0.03)并减低II–IV度aGVHD的发生率(8.6%±0.13%vs 21.7%±0.25%d+100,P=0.04)。≤12岁的儿童患者粒系植入更快(94.9%±0.06%vs 87.5%±0.24%d+21,P=0.02),3年OS更高(93.6%±2.8%vs 75.9%±6.4%,P=0.006),3年无失败生存(FFS)更高(93.6%±2.8%vs 68.3%±7.1%,P=0.000),发病至移植时间间隔越短(≤29.5个月),患者的3年FFS越高(88.8%±3.5%vs 74.2%±7.2%,P=0.028)。供者为女性的男性患者,广泛性cGVHD的2年累积发生率较其他患者更高(23.3%±2.4%vs 5.4%±2.4%,P=0.01)。结论:在SAA的haplo-HSCT中,儿童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成人,输注较多的CD34+细胞及有核细胞可以促进植入、减低aGVHD发生、提高总体生存。SAA患者应尽早行HSCT,男性患者应尽量避免女性供者以减少cGVH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间充质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达拉滨联合后置环磷酰胺用于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甜甜 曹俊杰 +2 位作者 刘旭辉 裴仁治 陆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95-301,共7页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Flu)联合后置环磷酰胺(CTX)预防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疗方法。方法:29例患者接受常规BUCY-ATG预处理方案。52例患者接受PTCy(Flu+BUCY+后置CTX预处理)方案(CTX 50 mg/kg,+3 d及+4 d)。结果... 目的:探讨氟达拉滨(Flu)联合后置环磷酰胺(CTX)预防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治疗方法。方法:29例患者接受常规BUCY-ATG预处理方案。52例患者接受PTCy(Flu+BUCY+后置CTX预处理)方案(CTX 50 mg/kg,+3 d及+4 d)。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59 d,所有患者在第+30,+60天短串联重复序列(STR DNA)检测达到完全供体嵌合。PTCy组和BUCY-ATG组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和血小板计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5 vs.12)d和(12 vs.13)d,Ⅱ~Ⅳ度急性GVHD(aGVHD)、Ⅲ~Ⅳ度aGVHD和慢性GVH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为(30.8%vs.31%)、(19.2%vs.24.1%)和(5.8%vs.24.1%)。累计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为65.5%vs.62.1%,1年时的非复发死亡率(NRM)为75%和77%。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和EB病毒(EBV)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8.3%vs.50%)和(6.9%vs.3.7%)。结论:在缺乏HLA配型相合同胞供者和非亲缘全和供者的情况下,后置CTX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但移植后的复发和感染仍然是影响患者长期存活的不良因素,寻找合适的移植方案仍然是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 移植后大剂量环胺(PTCy) 单倍体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父母为供者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9
作者 欧寒冰 林进宗 +2 位作者 洪秀理 陆婧媛 鹿全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以父母为供者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以父母为供者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13例,对植入情况、... 目的:探讨以父母为供者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完成以父母为供者的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13例,对植入情况、GVHD发生率、感染等并发症及长期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12例成功植入,移植成功率92.3%,中位粒细胞植入时间为12.5(9-22)d,中位血小板植入时间为21(12-34)d,1例原发性植入失败。3例a GVHD(25%),经治疗完全缓解。3例c GVHD(25%),其中1例为广泛型,正在治疗中。1例合并重症细菌感染(7.7%),2例移植后发生CMV血症(15.4%),未发现CMV靶器官受累证据。3例发生EB病毒血症(23.1%),其中1例移植后出现EB病毒相关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未发现侵袭性真菌感染病例。至随访结束,13例患者全部存活,12例脱离输血,无移植相关死亡病例。预期3年总生存率100%,3年无地中海贫血生存率92.3%。结论:以父母为供者的单倍体移植模式治疗地中海贫血,供体来源可靠,植入成功率高,GVHD发生率低,可作为解决地中海贫血儿童供者来源问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干细胞移植 单倍体 预处理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缘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弓形虫脑病1例报道及诊疗分析
10
作者 闫洪敏 郑晓丽 +4 位作者 马垍冬 韩冬梅 周捷欣 丁丽 王恒湘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目的探索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并发弓形虫脑病(Toxoplasmic encephalitis,T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报道一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弓形虫脑病的诊治过程,... 目的探索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并发弓形虫脑病(Toxoplasmic encephalitis,T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报道一例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弓形虫脑病的诊治过程,评估HSCT后弓形虫诊治策略的有效性。结果患者女性,34岁,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行单倍体相合allo-HSCT。移植后46 d出现发热、视野缺损,行脑脊液检查后明确诊断为刚地弓形虫脑病。加用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TMP-SMZ)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随访4月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弓形虫脑病是致命性并难诊断的并发症,头颅MRI有一定的特征,脑脊液二代测序对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价值,TMP-SMX对弓形体虫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脑病 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胃健脾膏加砭石热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中的应用
11
作者 姚斌莲 徐敏 +4 位作者 毛小培 彭敏 祝瑞 沈王芳 程芳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444-2449,共6页
目的:探讨温胃健脾膏加砭石热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3月入住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的66例HSC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温胃健脾膏加砭石热熨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3月入住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内科的66例HSCT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福沙匹坦双葡甲胺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温胃健脾膏加砭石热熨。比较两组病人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及胃蛋白酶原水平。结果:干预组恶心症状发生率(63.6%)低于对照组(87.9%),干预组呕吐症状发生率(54.5%)低于对照组(8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恶心症状分级比较具有组间、时间效应(P<0.05);病人呕吐症状分级比较具有组间、时间效应(P<0.05);干预组预处理第8天的胃蛋白酶原Ⅰ[(154.70±47.09)μg/L]和胃蛋白酶原Ⅱ[(14.36±4.11)μ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181.85±53.51)μg/L和(20.00±3.61)μg/L]。结论:温胃健脾膏加砭石热熨有利于降低HSCT病人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症状分级,减小病人胃蛋白酶原受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砭石 中药 药熨疗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 恶心 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物中免疫细胞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免疫重建的相关性分析
12
作者 王珊 刘凡 +4 位作者 朱秋娟 王涛 贡蓉 田卫伟 高志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3-1180,共8页
目的:探讨移植物中免疫细胞种类及数量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免疫重建的相关性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8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 目的:探讨移植物中免疫细胞种类及数量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早期免疫重建的相关性以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3年6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8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受者输注的单个核细胞(MNC)、CD34^(+)细胞和各种淋巴细胞[包括CD3^(+)T、CD3^(+)CD4^(+)T(Th)、CD3^(+)CD8^(+)T(Ts)、NK细胞以及B细胞]的数量,并在患者预处理前以及移植后d 14、d 30、d 60及d 100检测外周血各淋巴细胞(CD3^(+)T、CD4^(+)T、CD8^(+)T、NK、B细胞)的数量。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物中MNC数影响移植后CD4^(+)T淋巴细胞的恢复,移植物中CD4^(+)T细胞数影响移植后NK细胞与B细胞数量的恢复;患者年龄、供者性别、干细胞来源、HLA相合程度、移植前使用ATG、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以及病毒感染均会影响移植后早期细胞免疫重建。输注的细胞数量对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的中位植入时间无明显影响。移植物中CD3^(+)T、CD4^(+)T以及B细胞数较低的患者移植后更容易发生病毒感染,但移植物中细胞成分对疾病复发以及死亡无显著影响。结论:allo-HSCT后淋巴细胞数量的恢复快慢不一。移植物中的MNC及CD4^(+)T细胞数可能与allo-HSCT后细胞的免疫重建相关,而CD34^(+)、CD3^(+)T、CD8^(+)T、NK、B细胞数量对细胞免疫重建无显著影响。CD3^(+)T、CD4^(+)T以及B细胞与移植后患者发生病毒感染呈负相关,而移植物的细胞成分对移植后造血重建、疾病复发、死亡、无复发生存期(RFS)及总生存期(OS)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 免疫细胞 淋巴细胞 免疫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陈燕 熊昊 +7 位作者 陈智 宋娜 杨李 陶芳 晏黎 王卓 杜宇 孙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6-891,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 目的:分析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后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3年7月期间在武汉儿童医院血液内科接受allo-HSCT治疗的90例SAA患儿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移植后死亡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原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SAA患儿接受移植后有9例死亡,中位死亡时间6.3(2.6,8.3)个月。因感染死亡的5例中,肺部感染3例,其中巨细胞病毒肺炎2例;肠道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植入失败并发血流感染脓毒性休克1例。其次为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A-TMA)3例,1例因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死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后+60dPLT≤30×10^(9)/L(HR=7.478,95%CI:1.177-47.527,P=0.033)、Ⅲ-Ⅳ度aGVHD(HR=7.991,95%CI:1.086-58.810,P=0.041)、发生TA-TMA(HR=13.699,95%CI:2.146-87.457,P=0.006)为移植后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llo-HSCT是治疗SAA患儿的有效手段,移植后+60dPLT≤30×10^(9)/L、Ⅲ-Ⅳ度aGVHD、发生TA-TMA与移植后死亡独立相关,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的高风险患儿并优化临床诊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李兰 石洁 +6 位作者 林丽惠 蔡志云 叶熙君 林玉凤 侯雅真 王雅娇 杨柳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塞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进导管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96例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该类患儿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塞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进导管护理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96例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置管患儿的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该类患儿导管堵塞的影响因素。结果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为26.69%,年龄、是否静脉应用环孢素A、导管是否脱出、导管有无瓣膜为该类患儿导管堵塞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较高,应重点关注低龄、静脉应用环孢素A的患儿,同时避免导管脱出,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带瓣膜的双腔耐高压PICC导管,以降低导管堵塞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患儿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耐高压PICC 导管堵塞 导管脱出 环孢素A 静脉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站式异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琳 姚静 +3 位作者 陈萍 黄小航 何梦雪 张冰花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1,共4页
总结国内首次儿童一站式异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旨在为此类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意义。护理要点包括多团队制订预见性治疗护理方案;精准管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评估与护理多部位出血;预防与管理急... 总结国内首次儿童一站式异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经验,旨在为此类治疗提供临床借鉴意义。护理要点包括多团队制订预见性治疗护理方案;精准管理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评估与护理多部位出血;预防与管理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全程预防与护理感染;管理与长期随访营养状况。经过系统诊治与精细化护理,患儿顺利完成该复杂的方案,最终治疗相关并发症得到控制,原发病缓解,移植成功。患儿住院61 d后顺利出院;随访9个月,情况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造血干细胞移植 护理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4例地中海贫血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罗明静 余嘉明 +5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小玲 余阅 张瑜 文飞球 刘四喜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8,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424例接受allo-HSCT的TD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IFD发... 目的探讨儿童输血依赖型地中海贫血(TDT)患者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侵袭性真菌病(IF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共424例接受allo-HSCT的TDT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allo-HSCT后IFD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424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261例(61.6%)、女163例(38.4%),中位年龄8.0(5.0~11.0)岁;单倍体移植278例,亲缘全/良好相合移植116例,无关全/良好相合移植30例;所有移植患儿均进行抗真菌初级预防。IFD共发生30例(7.1%),男20例、女10例,临床诊断25例(83.3%)、确诊5例(16.7%),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39.0(23.5~85.8)天;肺部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24例,80.0%),咳嗽(15例,50.0%)和发热(10例,33.3%)为主要症状,肺部影像学以不典型表现为主(14例,46.7%)。主要真菌病原为曲霉菌(19例,63.3%)。17例(56.7%)检出合并感染,以合并病毒感染多见。中位随访时间为16.0(9.0~21.8)个月,OS率为(99.3±0.01)%。非IFD组与IFD组OS率分别为(99.7±0.003)%和(93.3±0.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史、非泊沙康唑预防是IF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接受allo-HSCT后经初级真菌预防的TDT儿童IFD发生率低。IFD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相关。植入不良或植入失败、有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史和未使用泊沙康唑预防的患儿发生IFD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地中海贫血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秋洁 孙楠楠 +1 位作者 万鼎铭 王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38,共3页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 急性白血病通常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有少数急性白血病可能在复发时发生系别转化,发生率为6%~9%,大多数为ALL转化为AML^([1-2]),且常见于儿童^([3]),由AML转化为ALL罕见。查阅至2024年3月已发表文献,AML转化为T淋巴细胞ALL(T-ALL)仅见两例报道,且发生于幼儿或儿童^([4-5]),未见成人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系别转换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亲缘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EB病毒感染危险因素及生存分析
18
作者 张新荷 冯佳 +8 位作者 谭正伟 赵越超 胡慧瑾 陈均法 武利强 俞庆宏 吴迪炯 叶宝东 刘文宾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28-1235,共8页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某院血液科78例进行Haplo-HSCT的AA患者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 目的分析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进行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后EB病毒(EBV)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2022年10月31日某院血液科78例进行Haplo-HSCT的AA患者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性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情况及出现时间,并分析其危险因素及生存情况。结果78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0例,中位年龄33(9~56)岁,其中53例患者发生EBV再激活,总发生率67.9%,发生EBV再激活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33(13,416)d。EBV再激活患者中,单纯EBV血症49例(62.8%),可能的EBV疾病2例(2.6%),已经证实的EBV疾病(PTLD)2例(2.6%)。单因素提示,移植时患者年龄<40岁、脐血辅助回输、移植后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发生E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合并CMV感染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发生EBV再激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8)。干细胞回输前使用利妥昔单抗干预是EBV再激活时间长短的影响因素(P<0.05)。单纯EBV血症病死率为8.2%,EBV病病死率为50.0%,PTLD病死率为100%。EBV再激活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5.3%,EBV未激活患者2年生存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7),但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的患者其2年生存率低于未使用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EBV再激活是AA患者进行Haplo-HSCT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EB病毒 淋巴增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BEAM预处理方案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19
作者 李森 高锦洁 +7 位作者 李艳 董菲 李其辉 赵伟 万伟 杨萍 王继军 景红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1-126,共6页
目的:评估西达本胺联合BEAM(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本中心行AHSCT的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情况。结果:在8... 目的:评估西达本胺联合BEAM(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淋巴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9月在本中心行AHSCT的85例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疾病进展时间及生存情况。结果:在85例患者中,采用BEAM(BEAM组)和CBEAM(CBEAM组)做预处理方案患者分别为52例和33例。CBEAM组中54.5%(18例)患者将AHSCT作为挽救治疗方案,显著高于BEAM组患者的26.9%(14例)(P<0.01)。造血重建上,CBEAM组中位粒系植入时间为9 d,较BEAM组缩短2 d。两组血小板植入时间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上,CBEAM组出现预处理时肝功能损伤比例较高(12.1%),但均为I-II级不良反应。疗效上,两组移植后疾病的完全缓解率均达90%以上,无移植相关死亡事件发生。CBEAM组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12,22)个月,BEAM组患者为39(20,59)个月。两组移植后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BEAM组和CBEAM组移植后的2年PFS率分别为74.1%和92.9%(P>0.05),展现出西达本胺在延长PFS上的一定优势。结论:CBEAM预处理方案在接受AHSCT的淋巴瘤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复发/难治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可能有较好的疗效,可能成为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预处理方案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西达本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20
作者 石雅洁 谢新生 +7 位作者 姜中兴 万鼎铭 郭荣 李涛 张霞 李雪 张玉培 苏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0-725,共6页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allo-HSCT治疗此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中位年龄39(14-65)岁。预后分层低危17例,中危25例,高危38例。ASXL1突变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共突变基因中频率较高的依次为TET2(71.25%)、NRAS(18.75%)、DNMT3A(16.25%)、NPM1(15.00%)、CEBPA(13.75%)。中高危患者中接受allo-HSCT共29例(移植组),未接受allo-HSCT共34例(化疗组)。移植组2年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72.4%、70.2%,化疗组分别为44.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移植年龄>50岁、移植后急性GVHD的发生为影响移植患者OS、DFS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allo-HSCT可改善ASXL1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XL1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