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彭小强 周其佳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2期8-10,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单侧穿刺... 目的 :探讨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3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这25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这25例患者手术前、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骨折部位疼痛症状的评分、脊椎的Cobb角(头侧端脊椎上缘的垂线与尾侧端脊椎下缘垂线的交角)以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这25例患者骨折部位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其脊椎的Cobb角均明显小于手术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25例患者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骨折部位疼痛症状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手术1周后和手术1年后脊椎的Cobb角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25例患者在手术后均未发生明显的并发症,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结论 :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确切,而且远期效果和近期效果相同,安全性也很高。因此,进行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肖裕春 谢平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36期58-58,60,共2页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例,给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模拟视觉评分)、JOA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 目的:探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6例,给予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模拟视觉评分)、JOA评分(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以及脊柱后凸角度。结果:患者术后VAS评分、脊柱后凸角度低于手术前,JOA评分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凸畸形的效果观察
3
作者 孟令鑫 石岩 +2 位作者 李斌 张浩然 宋华伟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1期39-42,共4页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凸畸形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接受治疗的114例OVCF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骨科... 目的 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后凸畸形患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4月至2024年3月接受治疗的114例OVCF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骨科机器人辅助PVP治疗)和对照组(给予传统X线透视辅助PVP治疗)各57例。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者辐射量均短于或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1 d,2组伤椎前缘高度增加,伤椎Cobb角减小,且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大于对照组、伤椎Cobb角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2组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后1d时减小,伤椎Cobb角较术后1d时增大(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1 d及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术后1 d(P<0.05),但2组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28%(7/57)低于对照组的28.07%(1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机器人辅助PVP在治疗OVCF后凸畸形中展现出良好的临床优势,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及术者辐射量,更好地恢复伤椎前缘高度和Cobb角,并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脊柱后凸 机器人 经皮穿刺成形术 手术时间 前缘高度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 被引量:32
4
作者 王想福 范有福 +2 位作者 石瑞芳 邓强 李中锋 《中国骨伤》 CAS 2015年第8期704-707,共4页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内骨水泥理想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7例(37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年龄65~78岁,平均(71.83&... 目的 :探讨胸腰椎压缩骨折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内骨水泥理想分布与穿刺角度的关系。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37例(37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例,年龄65~78岁,平均(71.83±6.15)岁;女31例,年龄57~89岁,平均(71.06±7.89)岁。37例患者均行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测量病椎穿刺角度、穿刺点,术中参考术前测量数据进行穿刺,术后对X线片骨水泥分布面积进行计算,分析经皮单侧穿刺在合适的穿刺角度下骨水泥的双侧分布效果,并按照VAS评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胸椎T8-T12穿刺角度28°~33°,平均30.4°;腰椎L1-L5穿刺角度28°~35°,平均31.3°。术后复查X线片正位片双侧骨水泥面积比值为0.97±0.15,双侧弥散面积基本均等,总体趋势为穿刺测面积略大于对侧面积。患者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有显著降低,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行单侧穿刺时,掌握适当外展角,使椎体内骨水泥分布达到双侧穿刺效果。通过术前对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确定穿刺角度及进针点,术中参考术前测量数据进行穿刺,单侧穿刺椎体内骨水泥的分布即可达到双侧穿刺分布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水泥分布 穿刺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多穿刺通道注射骨水泥法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5
作者 韦竑宇 谭明生 梁立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12期1010-1014,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采用单侧多通道穿刺注射骨水泥法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658例(885个椎体),对术中注射骨水泥〈0.3ml即出现骨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采用单侧多通道穿刺注射骨水泥法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658例(885个椎体),对术中注射骨水泥〈0.3ml即出现骨水泥渗漏的82例(99个椎体)采用单侧多穿刺通道灌注骨水泥,其中男38例(45个椎体),女44例(54个椎体);年龄69—92岁,平均75.4岁。记录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并发症,术前及术后1h、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综合评估手术疗效;术后拍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计算其分布优良率。结果:99个出现骨水泥渗漏的椎体均采用单侧多通道穿刺注射骨水泥法完成PVP操作。平均手术时间为33min,骨水泥分布优良率达98.8%(98/99);术中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根损伤及骨水泥血管内渗漏,无肺栓塞、气胸、穿刺部位出血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VAS评分由术前(8.40±0.73)分改善至术后lh的(2.50±0.43)分,术后1个月的(2.00±0.33)分,术后3个月(1.80_+0.28)分,术后6个月(2.10+_0.17)分;ODI由术前(40.94±2.72)分改善至术后1个月(9.64±2.60)分,术后3个月(8.52±2.30)分,术后6个月(7.77±2.15)分。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时,采用单侧多穿刺通道注射骨水泥法骨水泥分布满意、疼痛缓解率高、功能改善明显,无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单侧入路 穿刺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增顺 伍骥 +2 位作者 黄蓉蓉 崔玉明 郑超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0期735-740,共6页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工具包治疗20例34个椎体脊椎脆性骨折。记录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VAS评分,术后2d、随... 目的 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的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使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PKP工具包治疗20例34个椎体脊椎脆性骨折。记录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Cobb’S角、VAS评分,术后2d、随访末与术前进行比较。并记录并发症。结果20例34个锥体顺利完成单侧PKP手术,手术过程顺利。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0个月,平均15.5个月。术前椎体前缘高度(17.68±3.33)mm,术后(30.94±3.22)mm,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7.154±1.17)分,术后2d及末次随访时VAS分别为(2.204±0.53)分和(2.104±0.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d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Cobb’S角从术前平均(21.53°±5.22°)减小至术后(7.35°±2.1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1个椎体术中发生骨水泥外漏至椎管(2.9%),随访中无明显临床症状。继发骨折2例2个椎体(5.9%),均再次人院行PKP手术治疗。结论单侧入路PKP是治疗老年脊柱脆性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与传统双侧PKP相比较,在缓解疼痛、椎体高度恢复、Cobb’S角恢复等效果接近,但能够减少一半患者暴露在放射线中的机会,降低手术费用,减少手术时间,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体后成形术 老年脊柱脆性骨折 单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对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卢志斌 徐晓辉 万平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5期1112-1114,共3页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PVP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在术前、术后3m、6m采用ODI和V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更少(P<0.05)。双侧组术后6mODI、VAS评分低于单侧组(P<0.05)。结论:双侧穿刺行PVP治疗OVCF在缓解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优,但单侧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经皮成形术 双侧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压缩性骨折 疼痛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鹏程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9期192-193,共2页
目的 :研究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 目的 :研究采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椎体前缘的高度、椎体中央的高度、胸椎脊柱的后凸角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使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体后成形术 胸腰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磊升 吕世桥 +4 位作者 谭江威 沈炳华 杜伟 张剑锋 王静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5月,过伸位下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32例。术前... 目的探讨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2009年5月,过伸位下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32例。术前行站立侧位、过伸过曲位X线片,CT,MRI,明确伤椎有开合征、真空裂隙征和流质聚集征象,记录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高度,后凸角。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2~26个月,平均7.6月,其中8例>12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术前(10.63±1.40)mm,术后(21.62±3.75)mm,最终随访(20.98±3.01)mm。Cobb角(中立位)术前29.65°±2.48°,术后13.68°±1.72°,最终随访12.91°±1.92°。术前VAS评分(8.38±0.58)分,术后24 h(2.39±0.70)分,最终随访(2.47±0.69)分。Oswestry功能评分术前(39.59±4.12)分,术后(22.01±3.51)分,最终随访(21.65±4.61)分。各观察指标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与最终随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单侧PKP治疗有"真空裂隙征"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凸成形术 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单侧穿刺 过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建模分析倒退旋转法在腰椎椎体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适用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雷宁 赵刘军 +5 位作者 于亮 顾勇杰 徐荣明 王力冉 张吉辉 肖武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24-530,共7页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建立腰椎的3D模型,使用模拟穿刺来观察倒退旋转法在腰椎椎体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适用性及进针参数。方法:选取24例全腰椎螺旋CT扫描初次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腰椎无异常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12例,应... 目的:利用Mimics软件建立腰椎的3D模型,使用模拟穿刺来观察倒退旋转法在腰椎椎体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适用性及进针参数。方法:选取24例全腰椎螺旋CT扫描初次胸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腰椎无异常骨质破坏的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12例,应用Mimics软件对原始DICOM文件进行3D建模,分离出各节段椎体,直接导入3-matic软件后约束其椎体后壁进行标准化测量后以椎弓根中点作一垂直于中切面及椎体后壁的素描图,在素描图上进行模拟穿刺,记录穿刺针可活动范围的角度参数及距离参数,记录穿刺针在最大外倾角时落在椎体中切线前、中、后区的穿越点,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数据在左右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节段数据在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L1-L5最大外倾角均逐渐增大,男性从(33.41±1.31)°到(56.53±4.71)°,女性从(28.58±2.55)°到(53.86±2.68)°,所有穿越点未落在前区,其中女性26.67%落在中区,男性3.33%落在中区,A、B、C分区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倒退旋转法理论上均能满足椎体压缩性骨折对穿刺点的要求,其中男性及下腰椎更加适用倒退旋转法。最大外倾角的测定对倒退旋转法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 体后成形术 计算机 模拟 骨质疏松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12
11
作者 段斌武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286-1287,共2页
关键词 经皮穿刺 球囊扩张 体后成形术 压缩性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效果比较 被引量:15
12
作者 高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于浙江省金华市中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单侧组(34例,41个椎体)和双侧组(34例,42个椎体),分别采用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进行PK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及术后椎体压缩率、Cobb's角恢复情况、疼痛缓解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单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骨水泥灌注量[(46.64±9.71)min、(5.14±1.42)m L、(3.24±0.72)m L]均明显少于双侧组[(64.27±12.71)min、(7.29±1.78)m L、(4.38±0.94)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37、2.29,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压缩率、Cobb's角和VAS评分[(22.84±4.43)%、(15.31±3.07)°、(2.72±0.49)分、(21.73±4.12)%、(14.87±2.95)°、(2.60±0.45)分]均较术前[(35.82±6.48)%、(24.26±5.17)°、(8.16±1.37)分、(36.07±7.05)%、(23.92±4.97)°、(7.92±4.97)分]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2.34、4.07、2.41、2.37、4.15,P〈0.05或P〈0.01),且两组患者改善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神经及脊髓损伤,单侧组和双侧组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5例和3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KP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两者在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及Cobb's角上的疗效相当,前者的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和骨水泥灌注量相对较少,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单侧弓根 双侧弓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原旭海 张飞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1期3917-3918,共2页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温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OVCF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行单侧入路PKP治疗,B组行双侧入路...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温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6例OVCF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43例。A组行单侧入路PKP治疗,B组行双侧入路PKP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灌注量和术中X线透视次数;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的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骨水泥灌注量少于B组,术中X线透视次数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时的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ODI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伤椎椎体压缩率、后凸Cobb角、ODI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5%)低于B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PKP治疗OVCF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单侧入路手术安全性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体后成形术 单侧入路 双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苗峰田 孙巧云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8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8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PKP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椎前缘高...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 82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PKP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椎前缘高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植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椎前缘高度为(93.1±6.9)%,高于对照组的(87.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可减少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植骨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促进伤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穿刺球囊扩张体后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胸腰骨折 弓根螺钉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姜泳 慈元 +2 位作者 迟晓飞 姚琦 杨茂伟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4期83-84,共2页
目的分析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Kummell病患者,采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局部矢状位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6例... 目的分析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Kummell病患者,采用双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通过比较手术前后椎体前缘的高度比、局部矢状位Cobb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36例患者术中无骨水泥不良反应及心、脑血管意外发生,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24 h、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1.59±0.80)、(1.35±0.61)、(1.24±0.66)分,均小于术前的(5.59±0.8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分别为(88.1±7.3)、(87.8±6.8)、(86.8±6.5)%,均高于术前的(29.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的伤椎矢状位Cobb角均小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能够消除椎体骨折处的微动,提供足够的生物力学支撑,恢复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Kummell病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经皮穿刺体后成形术 骨水泥填充 Kummell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必胜 沙宇 +3 位作者 卢正楷 翟剑波 吴瑞红 车向东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8期99-99,共1页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ephoplasty,PKP)在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5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单侧行PKP治疗之后通过模拟视觉评分(VAS)和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的改善情况进...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ephoplasty,PKP)在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5例(5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患者单侧行PKP治疗之后通过模拟视觉评分(VAS)和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术后患者的腰背疼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术后的模拟视觉评分(VAS)评分由术前的(7.51±1.63)降低至(1.93±1.54),患者在手术24 h后能够下床活动,通过X光片显示患者的脊柱后凸角度由术前的(18.88±8.32)°减小到(6.58±4.13)°,在术后随访期中仅有1例患者出现临近椎体压缩骨折,其他患者均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单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人脊柱脆性骨折中的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入路经皮体后成形术 老年人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向器引导下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宓士军 高景春 +3 位作者 周广军 吴立明 高万旭 孙敬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导向器引导下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2月~2008年8月在导向器导引下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108例。术前先行CT定位,确定进针层面、最佳内倾斜、下倾斜角度、穿刺点距离棘突的体表距离、穿... 目的探讨导向器引导下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02年12月~2008年8月在导向器导引下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108例。术前先行CT定位,确定进针层面、最佳内倾斜、下倾斜角度、穿刺点距离棘突的体表距离、穿刺路径以及穿刺点。术中按照手术前CT测定的进针点和路径,C形臂透视下监测确定入针点,使用自制的三维穿刺导向器导引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采用退针法注射骨水泥。观察术前及术后疼痛有效率,手术中穿刺到位率、骨水泥分布优良率、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椎体穿刺到位率97.2%(105/108),手术时间每个节段(18±6)min,术中注射骨水泥量(4.2±0.6)ml,骨水泥分布优良率为94.4%(102/108),疼痛缓解有效率93.5%(101/108)。住院费用2580~3700元,平均3280元。108例随访0.5~6年,平均3.5年,1节椎体发生骨水泥椎间盘外漏,2节椎旁静脉丛外漏,3节椎体周围软组织外漏,除1例椎体周围软组织外漏当时有一过性腰部疼痛,经过口服芬必得0.3,20min后缓解,其余无临床症状。结论导向器导引下单侧经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穿刺准确、穿刺到位率高、骨水泥分布满意、痛疼缓解率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形术 单侧入路 穿刺导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9
18
作者 沈永乐 王景续 +4 位作者 宫树一 穆胜凯 吴岩 尹西盟 鲁泽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0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骨水泥注入在单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VCF)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沈阳市骨科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7)和研究组(n=56)。对照组患者行PVP术式时给予2.6~3.5 mL骨水泥,研究组则给予1.5~2.5 mL骨水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状态、运动功能、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同时观察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 <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的Cobb角较术前减小(P <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1、6个月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术前显著增加,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总渗漏率为7.14%(4/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82%(17/57)(P <0.05)。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VP术式治疗OVCF患者,1.5~2.5 mL、2.6~3.5 m L两种不同剂量的骨水泥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但小剂量的骨水泥可降低其渗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骨水泥 单侧经皮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杰 戴维享 +5 位作者 王栋 马超 吴继斌 王兆红 吴德慧 何仕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4期60-64,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OVCF患者98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及... 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为该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徐州市中心医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OVCF患者98例。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及双侧椎弓根入路组。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46例78椎)使用单侧椎弓根旁入路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双侧椎弓根人路组(52例74椎)使用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治疗。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伤椎体高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①单侧椎弓根旁入路组手术时间[(28±8)min]明显短于双侧椎弓根旁入路组[(37±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灌注量、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术后48h和3个月时VAS评分低于术前。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8h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14、1.103、0.697,P〉0.05);两组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前部及中部伤椎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3、0.932、0.715,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旁入路与双侧椎弓根入路行PKP均可以改善运动功能和减轻疼痛,可安全增加椎体高度,且单侧椎弓根旁入路PKP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压缩骨折 单侧弓根旁入路 体后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1
20
作者 何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1期3885-3887,共3页
目的分别探讨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夏邑县中医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入路方式分为... 目的分别探讨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9月在夏邑县中医院治疗的8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入路方式分为单侧组与双侧组,各40例,比较两组临床指标(X线透视次数、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与治疗效果(伤椎前缘相对高度、后凸Cobb角)。结果双侧组X线透视次数与骨水泥用量多于单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与术后3 d,两组伤椎前缘相对高度与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侧与双侧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均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有效方式,但单侧入路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利于减少X线透视次数与骨水泥用量,促使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经皮体后成形术 单侧入路 双侧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