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腹膜后间隙积液1例
1
作者 周道清 徐彬 +2 位作者 盛红枫 周平锋 徐卫星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2期297-298,共2页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BE)是一种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有效手术方法。在UBE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在横突间区域,可能会损伤横突间组织复合体(ITTC)。虽然ITTC损伤的发生率很低,但可能导致腹膜后间隙积液甚至脓肿。本文报道...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手术(UBE)是一种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ELLDH)的有效手术方法。在UBE手术过程中,尤其是在横突间区域,可能会损伤横突间组织复合体(ITTC)。虽然ITTC损伤的发生率很低,但可能导致腹膜后间隙积液甚至脓肿。本文报道了1例UBE治疗ELLDH术后发生腹膜后间隙积液的病例,分析腹膜后间隙积液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间隙积液 横突间 脊柱内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治情况 复合体 通道 手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Sublamina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阮立奇 陈惠国 +3 位作者 王玲 张伟 潘浩 胡劲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 目的评价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Sublamina入路腰椎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例有典型根性症状,突出位于椎间孔区域,造成双根受压同时伴有椎管狭窄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L4/5间隙6例,L5/S1间隙1例,平均病程(8.6±2.5)个月。所有患者均通过UBE下Sublamina入路进行治疗。结果7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明显缓解,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前(8.6±1.3)分,术后2 d(2.1±1.1)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前(10.1±2.4)分,术后2 d(17.3±1.8)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下Sublamina入路椎管减压手术治疗椎间孔区域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脊柱内镜(ube) Sublamina入路 椎管狭窄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
作者 高凤 柳远春 +4 位作者 刘扬 刘文俊 蔡惠丽 包睿智 杨调 《巴楚医学》 2025年第1期12-14,共3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外科手术治疗能解除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压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脊柱内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外科手术治疗能解除突出椎间盘对神经根及硬膜囊的压迫,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随着脊柱内镜技术和手术器械的不断改进,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髓核摘除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方式,近几年已广泛应用于治疗LDH。本文介绍UBE下髓核摘除术的详细操作步骤,为LDH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内镜技术 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军杰 张彦军 +5 位作者 邓强 杨镇源 罗林钊 刘晏东 田宏晶 刘鑫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轴位上最严重程度分型,单边型1例,双边型2例,桥接型3例;侵犯节段为T10/112例,T11/121例,T9/10、T10/111例,T10/11、T11/121例,T10/11、T11/12、T12/L11例。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行单侧减压2例、双侧减压1例,双节段行单侧减压1例、双侧减压1例,三节段行双侧减压1例,手术时间112~221 min,(158.2±43.0)min。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6例随访6~15个月,(10.2±2.4)月。术后1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从术前(6.20±0.35)分降至(1.55±0.27)分,术后3个月疼痛均消失,术后6个月下肢无力、麻木、二便功能障碍均消失。随访期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或再次手术。结论UBE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TOLF,手术可行、安全,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椎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5
作者 陆焱 郭瑛 +1 位作者 梁昌海 邢国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该院骨科就诊并行UBE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 目的观察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2年3月于该院骨科就诊并行UBE减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肢体功能,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结果术前患者腰背部VAS为(5.72±2.18)分,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下降至(2.74±1.52)、(1.92±1.26)、(1.73±1.36)和(0.87±0.72)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腿部VAS术前为(4.63±2.17)分,术后1 d下降至(4.22±1.91)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VAS为(3.73±1.42)分,术后6个月为(2.13±1.16)分,术后12个月为(0.76±0.6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ODI为(60.23±8.13)%,术后1 d、术后3、6和12个月分别下降至(41.91±6.53)%、(12.82±4.24)%、(8.19±3.84)%和(6.75±2.14)%,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JOA评分为(9.08±1.34)分,术后1 d为(10.89±0.88)分,术后3个月为(13.34±1.25)分,术后6个月为(15.75±1.24)分,术后12个月为(18.12±1.86)分,与术前比较,腰椎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UBE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微创技术 单侧通道内镜技术 ube减压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吕强 刘睿 柳申鹏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47-51,共5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记录复发情况,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记录复发情况,比较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术后复发的因素。结果术后随访2年,共有22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14.10%(22/156);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年龄>60岁、纤维环破口>5 mm、髓核摘除不彻底和术后椎间活动度>10°,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纤维环破口>5 mm、髓核摘除不彻底和术后椎间活动度>10°,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应加强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通道脊柱内镜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任晓兵 黄磊 缪世昌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9期92-94,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PELD术治疗,观察组采用UB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与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方法:将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对照组采用PELD术治疗,观察组采用UBE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1年,两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1年,两组患者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且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技术可更好地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腰背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经皮内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优势评价
8
作者 孟庆存 陈洪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4期59-62,共4页
目的:研究后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优势。方法:本文抽选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样本入院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椎间板开窗技术椎管... 目的:研究后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优势。方法:本文抽选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样本入院时间为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椎间板开窗技术椎管减压术治疗,观察组实行后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将两组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变化情况展开对比,同时比较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可以显著改善疼痛症状以及功能障碍,对患者康复有益,适合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症 后路单侧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传统椎间板开窗技术 椎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
作者 李朝顶 张镇 张磊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行UBE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自体骨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3~12个月,术...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下融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中医院2021年1月~2023年8月行UBE下椎板开窗髓核摘除+自体骨植骨融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访3~12个月,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出现患肢麻木肌力下降的神经根损伤症状,2周后恢复,1例轻微硬膜囊撕裂。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6.40±1.056、2.33±1.047、1.40±1.056、0.73±0.704)、ODI评分(51.56±4.816、29.06±2.768、16.69±2.600、9.88±2.419)均依次下降(P<0.05)。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的优良率为98%。结论:UBE技术腰背肌损伤少、创伤小,内镜下直视融合安全性高,镜下终板处理确切,融合率高、恢复快,可以替代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规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内镜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医学合理选择单/双通道内镜下脊柱手术技术
10
作者 李振宙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141-1144,共4页
目前,国际主流脊柱内镜下手术技术体系包括单通道全内镜技术体系(uni-portal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UFESS)和双通道内镜技术体系(biport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BESS)。UFESS使用的全内镜整合了外科手术关键要素,包括光... 目前,国际主流脊柱内镜下手术技术体系包括单通道全内镜技术体系(uni-portal full-endoscopic spine surgery,UFESS)和双通道内镜技术体系(biportal endoscopic spine surgery,BESS)。UFESS使用的全内镜整合了外科手术关键要素,包括光源、摄像、盐水灌洗出入通道以及器械工作通道为一体,集成度高,仅需要经单手术通道即可完成手术。BESS使用的内镜仅仅提供光源、摄像,内镜工作鞘扮演盐水灌洗入水通道,而器械工作通道需要另取手术切口进行,器械通道同时扮演盐水灌洗出口通道。两种脊柱内镜技术均被临床证实是安全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手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内镜 通道内镜 椎间盘摘除术 椎管减压术 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程伟 邵荣学 +3 位作者 朱承跃 王栋 张伟 潘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4期331-337,共7页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 目的: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椎间孔狭窄症的可行性及影像学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33例接受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7例,女16例;年龄34~72(56.00±7.89)岁;记录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65(56.10±5.19)min;术后随访12~18(14.9±2.3)个月。术前腰腿痛VAS[(7.273±1.442)分,(7.697±1.447)分],ODI(69.182±9.740)%;术后腰腿痛VAS[(3.394±0.966)分,(2.818±0.727)分],ODI(17.30±4.78)%;末次随访腰腿痛VAS[(2.788±0.650)分,(2.394±0.704)分],ODI(14.33±3.50)%。术后腰腿痛VAS及OD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治疗后状况良好。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定标准,优24例,良5例,可2例,差2例。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对侧入路治疗腰椎间孔狭窄症,操作安全、高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在随访期间,患者未出现医源性腰椎不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孔狭窄症 单侧通道内镜技术 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伟 张宇俊 +5 位作者 邵荣学 朱承跃 王栋 梁家铭 张伟 潘浩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后路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采用全身麻醉下后路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2~69(...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后路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采用全身麻醉下后路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2~69(56.00±7.79)岁。非手术治疗时间6~27(16.03±4.56)周。MRI示外侧型颈椎间盘突出19例,椎间孔型颈椎间盘突出8例。病变节段:C4,55例,C5,612例,C6,718例。术后1~3 d复查颈椎CT/MRI评估减压情况,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颈肩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手术节段的稳定性和椎间高度的变化。结果: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5.88±5.02)min;术后住院时间(3.53±0.74)d;35例均获随访,时间12~24(14.53±2.32)个月。术前、术后1d及12个月VAS分别为(7.000±0.875)、(2.540±0.611)和(2.143±0.772)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d、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1.660±0.533)、(16.430±0.655)和(16.540±0.611)分,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12个月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分别为(6.206±0.493)和(6.147±0.497)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无颈椎手术节段不稳定发生。根据改良MacNab标准,术后12个月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优32例,良2例,可1例。结论:全身麻醉下后路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可能是治疗颈椎椎间孔突出症的一种替代术式,但因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短,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内镜技术 椎间孔镜 后路髓核摘除术 钥匙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5
13
作者 许斌 何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09-1013,共5页
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又有逐渐复兴的态势。可通过椎板间入路或椎间孔入路实施手术,并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文中从UBE技术发展历程、疾病治疗应用以及在... 近年来,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的深入,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技术又有逐渐复兴的态势。可通过椎板间入路或椎间孔入路实施手术,并已成功应用于多种脊柱外科疾病的治疗。文中从UBE技术发展历程、疾病治疗应用以及在脊柱外科的临床价值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创 内镜 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2
14
作者 叶永松 陈德龙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3期43-49,共7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行U...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与传统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80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30)和对照组(n=50),研究组行UBE,对照组行传统PLIF,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VAS、TNF-α和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JOA评分及IL-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手术相关指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疗效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与显微内镜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冶 孟磊 +3 位作者 尚军 郭松 张琪 李东风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与显微内镜(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用于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该院诊治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UBE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和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痛和腿痛VAS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7.50%,与对照组的9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和MED单侧椎板切开双侧减压术,在腰椎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相当,均可有效促进功能恢复,但UBE可更有效地减轻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内镜(ube) 显微内镜(MED) 单侧椎板切开侧减压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应用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
16
作者 杨鸿川 黄应钟 +1 位作者 刘焱杰 黄豪杰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75-82,共8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继发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UBE-TLIF组...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UBE)下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效果及其对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3年9月该院收治的70例继发性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UBE-TLIF组(39例)和TLIF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前、术后3 d和术后7 d血红蛋白、术后3 d硬脊膜囊截面积(DSCA)改善率、不同时间点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UBE-TLIF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UBE-TLIF组DSCA改善率明显高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和7 d,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下降,但UBE-TLIF组高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VAS和ODI明显低于术前,且UBE-TLIF组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明显低于TLIF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TLIF治疗继发性LSS的临床疗效较TLIF好,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实现腰椎充分减压,促进腰椎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内镜 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的2种入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于先凯 赵加庆 +4 位作者 任佳彬 王志凌 苏炜良 李瑞 耿晓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凹、凸侧2种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LSS-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68...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凹、凸侧2种入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退行性脊柱侧弯(lumbar spinal stenosis with degenerative scoliosis,LSS-D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0月~2021年9月68例凹侧症状LSS-DS,以患者侧弯方向分为凹、凸侧,行凹侧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32例(凹侧入路组)或凸侧入路单侧双通道内镜36例(凸侧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关节突关节保留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改良MacNab标准、术前后腰椎Cobb角、局部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凹侧入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凸侧入路组(t=-9.190,P=0.000);凹、凸侧入路组小关节突关节保留率分别为(85.74±2.95)%、(84.75±1.88)%,差异无显著性(t=1.659,P=0.102)。2组患者随访(12.1±3.2)月,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均显著降低(P<0.05),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Nab标准,凹侧入路组优良率90.6%(29/32),凸侧入路组优良率94.4%(34/36),差异无显著性(Z=-0.389,P=0.697)。末次随访2组术后腰椎Cobb角、局部Cobb角及腰椎前凸角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凹、凸侧2种入路UBE均可有效治疗LSS-DS,对腰椎稳定性影响均较小且无明显差异,直接症状侧入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退行性脊柱侧弯 单侧通道内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并发症及处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8
作者 王彬 武振方(综述) +1 位作者 何鹏 许斌(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6-760,共5页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是近期兴起的微创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患者一侧建立两个通道,一处置入高倍率内窥镜提供视野,另一处通道则置入传统器械进行手术操作。该技术巧妙的结合了传统开放手术和显微内镜手术的优点,为治疗脊柱疾病提...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是近期兴起的微创技术,该技术通过在患者一侧建立两个通道,一处置入高倍率内窥镜提供视野,另一处通道则置入传统器械进行手术操作。该技术巧妙的结合了传统开放手术和显微内镜手术的优点,为治疗脊柱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但随着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开展和在各种脊柱疾病中的广泛应用,一些困难与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文章主要针对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脊髓硬膜外血肿、椎旁肌肉损伤、硬脊膜撕裂和神经根损伤及其他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内镜技术 腰椎疾病 微创 脊柱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单通道Delta内镜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比较 被引量:25
19
作者 王红建 吴志朋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97-801,共5页
目的比较脊柱单通道Delta内镜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8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成2组,A组25例行脊柱单通道Delta... 目的比较脊柱单通道Delta内镜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48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成2组,A组25例行脊柱单通道Delta内镜,B组23例行UBE内镜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在手术时间上,脊柱单通道Delta内镜组明显优于UBE内镜组(P<0.05)。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24、48、72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单通道Delta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25),UBE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2/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单通道Delta内镜技术与UBE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是脊柱单通道Delta内镜技术操作简单,学习曲线更低,是一种有效治疗老年性腰椎椎管狭窄的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 单侧通道内镜 腰椎椎管狭窄 微创性 椎板间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与传统开放融合治疗双节段腰椎疾病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嘉豪 张希 王丹 《河南医学研究》 2023年第23期4258-4262,共5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与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双节段腰椎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微创组(UBE,30...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与后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双节段腰椎疾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9例双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成微创组(UBE,30例)和开放组(PLIF,59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良MacNab标准评价、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而手术时间较长(P<0.001)。微创组术后各时间的腰部VAS、JOA、ODI评分与开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使用改良Macnab标准,两组患者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0)。结论UBE技术相比PLIF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术后疼痛感降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节段腰椎融合 后路开放融合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