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椎管减压术后脑脊液漏并发颅内出血、颅内积气1例报道
1
作者 张维平 李佳坤 +3 位作者 鄢卫平 毛建伟 李振军 常雯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95-999,共5页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手术是一种新兴的脊柱微创手术方法,其凭借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在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2]。随着UBE手术量的增加,其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上也随之增多,如硬脊...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手术是一种新兴的脊柱微创手术方法,其凭借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在脊柱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1、2]。随着UBE手术量的增加,其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上也随之增多,如硬脊膜撕裂、硬膜外血肿、神经根损伤和感染等,其中硬脊膜撕裂引起的脑脊液漏最为多见,但同时并发颅内出血、颅内积气的临床报道十分罕见[3]。2024年1月29日我院收治1例腰椎管狭窄症UBE椎管减压术后脑脊液漏并发颅内出血、颅内积气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漏 椎管减压 UBE手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与经皮内镜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2
作者 高江 张会文 武学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66-977,共12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内镜(percutaneous endoscopy,PE)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内镜(percutaneous endoscopy,PE)下手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自建库截止到2025年6月关于UBE和PE治疗CSR的临床预后和并发症的相关研究。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进行评价,纽卡斯尔一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对回顾性研究进行评价。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数据,包括颈部和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切口大小、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serum creatine kinase,CK)、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术后并发症。通过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均为回顾性研究,NOS量表评分6篇8分,3篇7分,1篇为6分,均为中高质量。总样本量782例,其中UBE组388例,PE组39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UBE组和PE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MD=-6.67,95%CI(-17.47,4.13),P=0.23];术中出血量PE组明显少于UBE组[MD=10.86,95%CI(0.64,21.07),P=0.04];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MD=0.49,95%CI(-0.00,0.99),P=0.05];两组手术切口大小存在统计学差异[MD=7.13,95%CI(1.76,12.50),P=0.009],PE组手术切口明显小于UBE组;两组术后CK[MD=1.25,95%CI(-5.08,7.75),P=0.70]、CRP[MD=-0.03,95%CI(-0.08,0.02),P=0.23]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的颈部疼痛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MD=-0.07,95%CI(-0.17,0.04),P=0.20];两组术后第3个月上肢疼痛VAS评分有统计学差异,UBE组低于PE组[MD=-0.14,95%CI(-0.26,-0.01),P=0.03];术后各时间点NDI[MD=-0.24,95%CI(-0.50,0.02),P=0.07]和术后并发症[OR=1.02,95%CI(0.51,2.03),P=0.9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UBE和PE下手术治疗CSR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PE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切口较小;术后第3个月UBE组较PE组上肢疼痛缓解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经皮内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军杰 张彦军 +5 位作者 邓强 杨镇源 罗林钊 刘晏东 田宏晶 刘鑫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轴位上最严重程度分型,单边型1例,双边型2例,桥接型3例;侵犯节段为T10/112例,T11/121例,T9/10、T10/111例,T10/11、T11/121例,T10/11、T11/12、T12/L11例。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行单侧减压2例、双侧减压1例,双节段行单侧减压1例、双侧减压1例,三节段行双侧减压1例,手术时间112~221 min,(158.2±43.0)min。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6例随访6~15个月,(10.2±2.4)月。术后1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从术前(6.20±0.35)分降至(1.55±0.27)分,术后3个月疼痛均消失,术后6个月下肢无力、麻木、二便功能障碍均消失。随访期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或再次手术。结论UBE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TOLF,手术可行、安全,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椎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段星宇 母心灵 孙永香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44-1146,共3页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7日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手术治疗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16±1.62)min,住院时间(7.6±1.7)d。与术前比较,术后3 d、1个月... 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17日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BE)手术治疗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97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7.16±1.62)min,住院时间(7.6±1.7)d。与术前比较,术后3 d、1个月、3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Oswes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为84.5%。在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中,UBE具有临床疗效优、学习周期短等显著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微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何鹏 刘晓伟 +3 位作者 王彬 武振方 丛宇 许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03-306,共4页
目的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方式。文中旨在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所... 目的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是近年来新兴的微创方式。文中旨在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骨科收治的3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UBE,通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评估其安全性。比较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腰痛及下肢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ODI)以及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均在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腰痛VAS评分[(1.43±0.53)分]较术前[(5.07±0.91)分]明显降低(P=0.000),下肢痛VAS评分[(2.23±0.56)分]较术前[(7.36±0.81)分]明显降低(P=0.000),ODI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0)。改良Macnab评价标准结果显示,优19例,良7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结论 UBE可有效解除中央管及侧椎管狭窄并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通道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及学习曲线 被引量:11
6
作者 卢乾威 沈茂 +5 位作者 徐子航 班超 王国贤 吴帝求 吴昌兵 魏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9-496,504,共9页
目的:比较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Endo-LIF)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UBE-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 目的:比较单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Endo-LIF)与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UBE-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s,LDD)的早期临床疗效,分析两者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3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开展UBE-LIF术式与Endo-LIF术式治疗的54例单节段LDD患者,其中男26例,女28例;年龄55~71岁(65.0±4.5岁);手术节段:L3/46例,L4/529例,L5/S119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Endo-LIF治疗,n=24)和B组(UBE-LIF治疗,n=30)。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时间的先后顺序,A组前12例为A1组,后12例为A2组;B组前15例为B1组,后15例为B2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时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 index,ODI),末次随访时的改良Macnab标准评分及融合情况,计算优良率及融合率。通过曲线回归分析方法分析Endo-LIF与UBE-LIF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变化趋势。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随访时间12~14个月(12.5±0.7个月)。与A2组相比,A1组手术时间较长(P<0.001),但术后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B1、B2组(P<0.001),且B1组明显大于B2组(P<0.001)。术后住院时间A组少于B1组(P<0.001),B2组与A组、B1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1组1例硬脊膜撕裂、B1组2例硬脊膜撕裂,均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B1组1例发生类脊髓高压症,可能与手术时间较长、冲洗盐水刺激等有关,卧床休息后好转。A2与B2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01),评分随时间推移较前下降(P<0.001)。末次随访时A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1.7%(22/24),B组为90.0%(27/30);A组融合率87.5%,B组融合率90.0%。曲线回归分析示A、B组手术时间分别在12、15例手术后达到相对稳定。结论:Endo-LIF与UBE-LIF治疗LDD是安全有效的。随着手术例数增加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逐渐减少,Endo-LIF与UBE-LIF手术时间分别在12、15例手术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早期疗效 学习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与单通道脊柱内镜下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艾龙 高江 孟祥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77-1086,共10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单通道脊柱内镜(uniportal endoscopy,U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mry、Web of science、E...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单通道脊柱内镜(uniportal endoscopy,UE)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mry、Web of science、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维普(VIP)数据库中关于UBE和UE下手术治疗LSS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5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按手术方法分为UBE组和UE组。提取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数据,包括术后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硬膜囊面积,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1篇前瞻队列性研究,14篇回顾性研究,NOS评价均为中高质量。总样本量1277例,其中UBE组患者650例,UE组患者62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UEB组和UE组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UBE组手术时间较UE组短[MD=-12.30,95%CI(-20.90,-3.71),P=0.005];在术中失血量[MD=7.41,95%CI(-0.55,15.31),P=0.07]、住院时间[MD=0.02,95%CI(-0.09,0.14),P=0.71]、术后背部疼痛VAS评分[MD=-0.22,95%CI(-0.45,0.02),P=0.07]、术后疼痛下肢VAS评分[MD=-0.18,95%CI(0.39,0.02),P=0.08]、术后ODI[MD=-0.91,95%CI(-2.22,0.39),P=0.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75,95%CI(0.46,1.24),P=0.27]、术前硬膜囊面积[MD=0.37,95%CI(-3.18,2.44),P=0.80]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BE组术后硬膜囊面积扩张显著性大于UE组[MD=-12.51,95%CI(7.44,17.59),P<0.00001]。结论:UBE及UE下手术治疗LSS均可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在手术时间、椎管减压程度方面,UBE较UE更加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通道脊柱内镜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昌盛 周全 +4 位作者 李源 吴非燃 李俊青 孔凡国 朱卉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61,共7页
目的:评估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应用电磁导... 目的:评估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应用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的34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3~73岁(58.4±9.4岁),体质指数24.6±2.9kg/m2;L2/31例,L3/45例,L4/517例,L5/S111例(电磁导航组)。以同时间段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5~73岁(58.1±10.2岁),体质指数26.5±3.8kg/m2;L1/21例,L2/31例,L3/43例,L4/512例,L5/S13例(C型臂透视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电磁导航组和C型臂透视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0.4±3.3min、3.6±1.0次、173.8±23.9min和44.1±6.1min、22.8±4.9次、190.2±12.5min,电磁导航组均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置钉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97.1%vs 95.0%,P>0.05);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行翻修手术。随访6~27个月(平均17.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背痛、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临床效果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97.1%vs 95.0%,P>0.05)。结论: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性较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电磁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
9
作者 陈超 胡容瑞 +3 位作者 霍智铭 邓再冲 杨铭 文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9-365,共7页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脊柱内镜下单侧双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辅助(Robot-assisted,RA)脊柱内镜下单侧双通道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LIF)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中医院脊柱科于2023年8月~2024年2月收治的90例LSS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42例,采用RA-UBE-LIF)与对照组(48例,UBE-LIF)。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节段等基本人口学与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透视次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置钉准确率(Gertzbein标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化评估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和6个月的腰痛、腿痛改善程度和腰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接受了随访,随访时间范围为6~12个月。观察组的透视次数(4.40±0.83 vs 9.92±1.62)、术中出血量(90.76±13.27mL vs 121.21±16.75mL)、术后引流量(75.93±14.43mL vs 93.02±17.04mL)、住院时间(4.43±1.52d vs 7.19±1.79d)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118.24±8.91min vs 120.67±10.43min)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RA经皮置钉准确率为97.62%,与对照组(89.58%)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38%,与对照组(6.25%)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痛、腿痛VAS评分与ODI均较前一时间点显著下降(P<0.05);术前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各时间点(1周、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与ODI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RA-UBE-LIF治疗LSS手术精准安全、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机器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融合术 腰椎椎管狭窄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下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9
10
作者 陶鲁铭 李冬月 +2 位作者 张希诺 苏庆军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84-689,共6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辅助下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辅助下双侧椎管减压(unilateral laminotomy for bilateral decompression,ULB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UBE辅助下ULBD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1例。L3/4节段1例,L4/5节段17例,L5/S1节段13例。术前、术后1、3、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痛、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术后12个月复查过屈过伸位腰椎X线片。结果3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01.52±10.57)min。术中硬脊膜撕裂1例,短暂性下肢麻木1例。平均随访(19.97±4.27)个月。腰痛VAS评分术前(4.68±1.40)分,术后1、3、12个月随访时分别降至(2.08±0.68)分、(1.77±0.48)分、(1.36±0.55)分(P<0.05);腿痛VAS评分术前(6.01±1.37)分,术后1、3、12个月随访时分别降至(2.61±0.68)分、(2.11±0.74)分、(1.67±0.45)分(P<0.05);ODI评分术前(57.74±10.82)分,术后1、3、12个月随访时分别降至(31.13±3.38)分、(21.84±3.33)分、(17.06±1.60)分(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依据改良MacNab标准,优23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87.1%。术后12个月随访复查未见手术节段失稳。结论UBE辅助下ULBD治疗LSS的临床效果满意,可保持腰椎的稳定性,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且无严重的、不可逆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侧椎管减压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单边双通道内镜行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晏东 邓强 +6 位作者 张凯东 张彦军 杨海云 彭冉东 王雨榕 郭铁峰 李军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44-1350,共7页
目的:通过与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比较,探讨机器人辅助单侧双通道内镜在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运用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甘肃省中医院脊柱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26例需行腰椎减压融合术的患者... 目的:通过与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进行比较,探讨机器人辅助单侧双通道内镜在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中的运用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甘肃省中医院脊柱疾病诊疗中心收治的26例需行腰椎减压融合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单侧双通道内镜行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Robot-assisted 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for lumbar interbody and fusion,R-ULIF)、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Endo-LIF)2组,R-ULIF组采用R-ULIF,Endo-LIF组采用Endo-LIF。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2组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置钉优良率、融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MacNab标准疗效评价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R-ULIF组13例,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53.92±9.86)岁;病程33.0(6.1,81.0)个月,手术时间(187.85±10.18)min,透视次数(7.92±0.95)次,术中出血量(54.54±4.72)mL,术后住院时间(3.92±0.86)d,置钉准确率98.1%(51/52),融合率92.3%,无并发症发生(0%);Endo-LIF组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52.38±10.89)岁;病程48.0(6.0,120.0)个月,手术时间(175.15±23.81)min,透视次数(13.77±1.48)次,术中出血量(104.31±6.81)mL,术后住院时间(5.23±1.01)d,置钉准确率76.9%(40/52),融合率84.6%,1例男性患者发生了硬膜撕裂,1例女性患者发生了融合器下沉,并发症发生率为15%。2组患者相比,R-ULIF组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小于Endo-LIF组(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0.05);R-ULIF组患者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ODI评分优于Endo-LIF组(P=0.017/P=0.047),在术前、术后1周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R-ULIF组获优9例、良2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4.6%;Endo-LIF组获优7例、良3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76.9%。结论:机器人辅助单边双通道内镜行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短期内临床疗效安全可靠,置钉成功率高,辐射暴露少,术中出血量少,患者住院时间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机器人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减压融合术 微创脊柱外科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柏华 林振 +3 位作者 查丁胜 杨裕豪 张嘉晴 吴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采用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CSR患者7例;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肢、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功能障...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采用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CSR患者7例;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肢、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和手术节段关节活动度(ROM)变化。结果: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0.0±39.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3±14.0)mL;平均住院时间(4.3±0.8)d。术前平均VAS由(6.7±0.8)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的(1.7±0.5)分,术前平均NDI由(59.7±7.0)%降至术后末次随访的(10.7±1.7)%,(P<0.05)。颈椎曲度、手术节段ROM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标准,本组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优4例、良3例,优良率100%。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脑脊液漏、肌力下降、术口感染、硬膜外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UBE下滑移技术是治疗双节段CSR疗效理想且安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创手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椎间盘摘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内镜手术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晏美俊 郭松 +3 位作者 付强 唐国柯 刘彦斌 李新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0-618,共9页
目的:提出基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结合脊柱内镜双操作通道的杂交技术(hybrid technique,HT),对比分析HT、UBE与单轴全脊柱内镜技术(uniportal endoscopic surgery,UES)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 目的:提出基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结合脊柱内镜双操作通道的杂交技术(hybrid technique,HT),对比分析HT、UBE与单轴全脊柱内镜技术(uniportal endoscopic surgery,UES)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8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UES、UBE或HT手术治疗的63例CS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UES手术治疗(UES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43.19±9.83岁;C4/57例,C5/610例,C6/74例。19例采用UBE手术治疗(UBE组),男8例,女11例;年龄45.05±10.73岁;C4/56例,C5/611例,C6/72例。23例采用HT手术治疗(HT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46.78±11.38岁;C4/59例,C5/611例,C6/73例。统计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系数及住院时间;在术前及术后3d的CT与MRI影像上观察减压范围及软组织反应带。术前及术后3d、3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颈肩痛和上肢神经根性疼痛,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颈椎功能;术后6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成6个月随访。UBE组与HT组的手术时间显著性少于UES组(UBE组58.95±5.40min,HT组63.57±8.05min,UES组72.33±9.13min)(P<0.05)。UBE组的出血系数与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UES组与HT组(UBE组为1.61±0.21、5.84±0.67d,UES组为1.11±0.16、4.62±0.65d,HT组为1.37±0.12、4.56±0.66d)(P<0.05)。UBE组与HT组术后3d软组织反应带均明显大于UES组(UBE组7.49±0.88cm2,HT组7.22±0.43cm2,UES组5.01±0.41cm2)(P<0.05)。三组术后3d、3个月和6个月的颈肩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UBE组和HT组术后3d的颈肩部VAS评分明显高于UES组(UBE组3.89±0.97,HT组3.83±0.72,UES组2.81±0.73)(P<0.05),上肢痛VAS评分和NDI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三组颈肩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NDI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改良Macnab优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三种内镜技术治疗CSR均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三种内镜技术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单轴脊柱内镜技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