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7
1
作者 倪双洋 张永远 +3 位作者 孙宏慧 陈彦飞 胡薇 郝定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805-813,共9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assis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assis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P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UBE-PLIF组27例,MIS-TLIF组33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主要诊断、合并慢性疾病及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腿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和术后3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intervertebral disc height,IDH),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情况、术后1年椎旁肌脂肪浸润分级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UBE-PLIF组随访12~15个月(13.3±1.0个月),MISTLIF组随访12~16个月(13.4±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PLIF组手术时间274.3±88.2min、术中出血量261.1±207.7ml、术后引流量95.7±79.7ml,MIS-TLIF组分别为181.8±58.7min、331.8±247.1ml、125.4±113.1m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UBE-PLIF组住院天数7.4±2.3d,MIS-TLIF组7.5±1.0d,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腰痛、腿痛VAS评分及ODI在术后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腰痛及腿痛VAS评分UBE-PLIF组优于MIS-TLIF组(P<0.05);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ODI两组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IDH均较术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3d、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IDH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评估,UBE-PLIF组I级融合23例、Ⅱ级4例,MIS-TLIF组I级28例、ⅡI级5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年椎旁肌脂肪浸润分级,UBE-PLIF组1级2例、2级18例、3级7例,MIS-TLIF组1级0例、2级15例、3级18例,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UBE-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与MIS-TLIF相近,术后3个月UBE-PLIF组腰腿痛症状较MIS-TLIF组明显改善,并且UBE-PLIF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引流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内镜辅助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 微创经腰椎融合术 腰椎退变性疾病 疗效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卢春闻 王辉 +3 位作者 吴宏日 杜诗尧 王振伟 许天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接受术式分为UBE-TLIF组(46例)和PLIF组(39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数据、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术前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156.42±26.65)min vs(141.36±21.46)min,P=0.006],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170.15±10.87)mL vs(203.15±15.67)mL,P<0.001],住院时间短于PLIF组[(6.73±2.42)d vs(9.61±2.56)d,P<0.001]。UBE-TLIF组的腰椎前凸角及节段角在术后3个月[(42.52±8.57)°vs(46.61±7.31)°、(10.93±2.59)°vs(12.16±3.05)°]及末次随访时[(41.35±7.46)°vs(44.62±6.42)°、(10.65±2.43)°vs(11.87±2.53)°]均小于PLIF组(均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低于PLIF组[34.78%(16/46)vs 58.97%(23/39),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8%(43/46)vs 94.87%(37/39),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PLIF组[(2.43±0.92)分vs(3.12±1.03)分、(26.81±9.14)分vs(33.35±8.76)分,均P<0.01],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BE-TLIF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融合率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DLS-LS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单边通道内镜 后路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单节段腰椎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昌盛 周全 +4 位作者 李源 吴非燃 李俊青 孔凡国 朱卉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5-361,共7页
目的:评估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应用电磁导... 目的:评估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在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1年8月应用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的34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43~73岁(58.4±9.4岁),体质指数24.6±2.9kg/m2;L2/31例,L3/45例,L4/517例,L5/S111例(电磁导航组)。以同时间段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的20例患者作为对照,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5~73岁(58.1±10.2岁),体质指数26.5±3.8kg/m2;L1/21例,L2/31例,L3/43例,L4/512例,L5/S13例(C型臂透视组)。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次数、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在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电磁导航组和C型臂透视组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总手术时间分别为30.4±3.3min、3.6±1.0次、173.8±23.9min和44.1±6.1min、22.8±4.9次、190.2±12.5min,电磁导航组均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置钉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97.1%vs 95.0%,P>0.05);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行翻修手术。随访6~27个月(平均17.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背痛、腿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临床效果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97.1%vs 95.0%,P>0.05)。结论:电磁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置钉UBE-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术中透视次数少,安全性较高,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融合术 单侧通道脊柱内镜 电磁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孙浩 李晨 +2 位作者 聂广龙 杨德顺 周建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9-401,共13页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 目的:系统评价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LDD)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数据(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等8个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ULIF与MIS-TLIF治疗LDD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自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发症发生率、椎间盘高度、融合率等指标,应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均为队列研究,NOS评价均为中高质量。共有800例患者,其中ULIF组380例,MIS-TLIF组4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ULIF手术组腰部VAS(术后1~3个月)[MD=-0.43,95%CI(-0.70,-0.15)]、腰部VAS(末次随访>一年)[MD=-0.09,95%CI(-0.18,-0.00)]、ODI(术后1~3个月)[MD=-1.37,95%CI(-2.46,-0.28)]、住院时间[WMD=-0.75,95%CI(-1.33,-0.17)]、术中出血[MD=-78.72,95%CI(-113.20,-44.23)]等方面优于MIS-TILF手术组,MIS-TLIF手术组在手术时间[MD=30.28,95%CI(13.86,46.71)]上优于UILF手术组;二者在腿部VAS评分(术后1~3个月)[MD=-0.12,95%CI(-0.30,0.06)]、腿部VAS评分(末次随访>1年)[MD=-0.04,95%CI(-0.15,0.07)]、ODI(末次随访>1年)[MD=-0.46,95%CI(-1.02,0.11)]、腰椎前突角[MD=0.39,95%CI(-1.12,1.90)]、椎间盘高度[MD=0.03,95%CI(-0.24,0.30)]、融合率[MD=0.97,95%CI(0.92,1.03)]及并发症发生率[MD=0.82,95%CI(0.45,1.48)]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相较于MIS-TLIF,ULIF在改善腰痛症状和早期恢复功能、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住院时间等方面有优势,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二者在远期疗效、并发症以及融合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单侧通道内镜腰椎融合术 微创经孔入路腰椎融合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后路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的短期临床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伟湘 吴宇鹏 +3 位作者 夏超 龚泳豪 高义强 姚女兆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0-315,共6页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后路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的短期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采用UBE治疗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腰椎融合术后出现ASD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 目的 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治疗后路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ASD)的短期临床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1月本院脊柱外科收治的采用UBE治疗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腰椎融合术后出现ASD的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 符合标准的患者共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为16~36个月,平均(24.3±4.6)个月。手术时间47~83 min,平均(62.9±9.8) min。1例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予以激素、脱水等对症处理,2 d后患者症状缓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5~10 d,平均(6.9±1.6)d。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6个月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良率为91.67%(11/12)。影像学方面:术后3 d复查MRI可见神经减压彻底;复查腰椎CT示下关节突骨质切除范围至关节面距离3.84~6.93 mm,平均(5.07±1.03) mm;峡部骨质保留保留4.85~7.94mm,平均(5.96±0.81) mm;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复查腰椎动力位,无椎体失稳,无责任节段复发。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后路腰椎融合术后邻椎病,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满意度高、短期疗效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内镜技术 后路腰椎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6
作者 江潮 黄永辉 +2 位作者 左华 孙焱 孙继芾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63-569,共7页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本院行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ULIF组... 目的 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腰椎融合术(ULIF)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本院行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的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ULIF组和MIS-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肌酸激酶、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D-二聚体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功能恢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ULIF组手术时间长于MIS-TLIF组(P<0.001),但手术后住院时间低于MIS-TLIF组(P=0.022)。ULIF组术后48 h引流量、总失血量均低于MIS-TLIF组(P均<0.001)。ULIF组术后第1、3天肌酸激酶(P均<0.001)、C反应蛋白(P<0.001,P=0.002)、白细胞介素-6(P=0.003,P<0.001)均低于MIS-TLIF组。ULIF组术后第1、3天D-二聚体与MIS-TLI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17,P=0.683);ULIF组与MIS-TLIF组术后均未出现下肢静脉血栓。ULIF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量表与MIS-TLI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447,P=0.578,P=0.538);ULIF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与MIS-TLIF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32,P=0.797,P=0.619)。结论 ULIF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与MIS-TLIF术式疗效相似,且具有出血少、炎症反应轻、肌肉损伤小的优势,但手术时间相对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内镜腰椎融合术 微创经腰椎融合术 腰椎管狭窄伴不稳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吕剑伟 朱斌 +5 位作者 钟华璋 刘建军 尤星宇 余航 赵庆中 田大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586-594,共9页
目的 :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BE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行BETLIF治疗的腰椎... 目的 :评估单侧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UBE-TLIF/BE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行BE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共60例,其中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33例(L3/4 1例,L4/527例,L5/S1 5例),Ⅰ度退行性腰椎滑脱伴峡部裂6例(L3/4 1例,L4/5 3例,L5/S1 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15例(L4/5 14例,L5/S1 1例),腰椎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5例(L3/4 1例,L4/5 4例),单纯腰椎不稳1例(L4/5 1例);男14例,女46例,年龄38~70岁(56±8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2±3.0kg/m2。统计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统计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腿痛和腰背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术后1、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计算术后6个月腿痛VAS、腰背痛VAS、ODI改善率;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腿痛/腰背痛VAS评分和ODI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是否有统计学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后6个月腿痛VAS与腰背痛VAS改善率差异;两名脊柱外科医生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分级标准在X线/CT上统计术后6个月手术节段融合情况。结果:6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45.9±12.6min;术后留置引流管35例(58.3%),平均引流量为56.40ml;术后下地时间为2.9±1.0d;术后住院时间为7.8±2.7d。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术后切口皮下水肿3例。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腿痛、腰背痛VAS评分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腿痛VAS改善率为(65.6±7.1)%,腰背痛VAS改善率为(62.3±7.2)%,腿痛比腰背痛改善更佳(P<0.05)。术后1、3、6个月的ODI均明显小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ODI改善率为(60.9±4.7)%。术后6个月复查X线/CT结果显示节段发生融合26例(43.4%),有融合趋势但尚未完全融合29例(48.3%),未发生融合5例(8.3%)。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为优55例(91.7%),良5例(8.3%)。结论:BETLI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能够获得良好的早期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腰椎融合术 内镜手术 单侧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