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与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56
1
作者 陈思远 谢中 +4 位作者 夏超 陈勇 蔡斌 邓岳 羊明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0-346,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0年6月我院分别应用UBED(UBED组)和PETD(PETD组)治疗单节段LDH患者56例,UBED组29例,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59.6±10.5岁,随访时间13.5±2.7个月。PETD组27例,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60.3±12.3岁,随访时间13.8±2.9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和术后并发症等。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的生活质量,术后1年通过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UBE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PETD组多(49.6±15.6ml vs 25.3±9.7ml,P<0.05),术中透视次数少(3.35±0.81次vs 7.71±1.73次,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和血红蛋白减少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89.7%vs 88.9%,P>0.05)。结论:UBED与PETD治疗LDH均安全有效,与PETD相比,UBED可获得相似的疼痛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UBED术中出血较PETD增加,但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相当,UBED可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与经皮椎间孔内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冬月 苏庆军 +2 位作者 张希诺 陶鲁铭 海涌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5,共7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与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脊柱内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UBE组39例,PELD组48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减少值、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随访时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术后12个月应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住院时间、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出血量较PELD组多(P<0.05),但血红蛋白减少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PEL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及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及OD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硬膜囊面积较术前均显著增大(P<0.05),UBE组较PELD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UBE与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UBE较PELD出血量略多,但术中透视次数少,硬膜囊面积的改善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 经皮椎间孔内镜 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文锦 张树军 +3 位作者 彭伟 庄胤 崔巍 孙振中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discectomy,UBED)与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8月分别应用UBED和PEID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9例,其中UBED组24例,PEID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及术后3 d、1月和6月功能。结果UBED组1例术中出现硬膜囊破裂,1例术后出现头痛;PEID组1例术后早期出现S1神经根支配区烧灼样疼痛。UBED组切口长度(32.6±3.9)mm大于PEID组(9.8±1.3)mm,P<0.05;灌洗液使用量(11.1±2.3)L大于PEID组(6.5±1.1)L,P<0.05;术后血清肌酸激酶(351.8±99.9)U/L高于PEID组(241.4±49.6)U/L,P<0.05;手术时间(91.5±14.8)min短于PEID组(130.4±13.8)min,P<0.05。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 d、1月及6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两组患者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BED与PEID均为治疗L_(5)/S_(1)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且获得相似的疼痛缓解,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UBED术野开阔且操作空间更大,PEID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双通道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椎板间入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板间入路单通道内镜与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韩国嵩 马力 +4 位作者 祁家龙 郑科 董洲 程永红 张之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42-1548,共7页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入路单通道内镜(uniportal interlaminar endoscopy,UIE)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UIE...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入路单通道内镜(uniportal interlaminar endoscopy,UIE)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UIE和UBE手术治疗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其中UIE组28例,UBE组22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不同时间点临床疗效指标(术前、术后3 d、3个月、6个月、1年)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结果(术前、术后1年椎间盘高度、硬膜囊面积及腰椎前凸角度)。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都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约为15个月。UIE组和UBE中各发生1例发生硬脊膜损伤,无神经根损伤,术后随访无神经根症状,腰腿痛症状也得到缓解。在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指标的比较中发现:UIE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方面均显著小于UB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6个月和1年,UIE组和UBE组患者的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UIE组在术后3 d和术后3个月的腰痛评分明显优于UB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年随访时,UIE组与UBE组椎间盘高度和腰椎前凸角度变化无差异;UIE组与UBE组术后硬膜囊面积均呈现显著增加,UIE组的术后硬膜囊面积小于UBE组(P<0.05)。结论经椎板间入路UIE与UB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结果,UIE在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短期内腰痛比较上更有优势,但UBE组减压更充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通道内镜 单侧通道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10
5
作者 胡震 杨阳 +3 位作者 赵树雄 张群立 张同同 刘林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9-354,共6页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脊柱微创技术。相较传统脊柱内镜技术,UBE突出的特点为可在脊柱同侧开两个通道,分别用于提供视野与置入操作器械,显著扩大了操作空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 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技术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脊柱微创技术。相较传统脊柱内镜技术,UBE突出的特点为可在脊柱同侧开两个通道,分别用于提供视野与置入操作器械,显著扩大了操作空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具有出血少、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且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独特优势。随着对UBE技术的不断深入探索与发展,该技术可治疗的疾病领域逐渐扩大,不再局限于腰椎疾病,在治疗颈椎及胸椎疾病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引起诸多脊柱外科学者的重视。UBE已经成为脊柱相关疾病具有前景的手术方式之一,但存在减压不全、神经根和硬脊膜损伤、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相对延长、操作疲劳等不足。本文总结UBE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对其并发症和不足展开讨论,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该技术的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内镜 脊柱微创技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滑脱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俯卧位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后右眼失明医疗损害鉴定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贾鹏 倪自翔 +1 位作者 代号 易旭夫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97,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段某,男,55岁,体质量95 kg,某年3月16日因“反复腰痛1年余,加重伴左下肢麻木疼痛功能障碍2月余”就诊于某医院。入院时双眼视力正常,诊断为L4~L5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遂取俯卧位行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手... 1案例1.1简要案情段某,男,55岁,体质量95 kg,某年3月16日因“反复腰痛1年余,加重伴左下肢麻木疼痛功能障碍2月余”就诊于某医院。入院时双眼视力正常,诊断为L4~L5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遂取俯卧位行单侧双通道内镜髓核摘除术,手术时长6 h余,麻醉苏醒后即诉右眼视物不见,经治疗,目前右眼仍无光感。患方认为其系长时间俯卧位的手术姿势所致,而医方则认为其属难以避免的手术并发症,故双方诉诸医疗损害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髓核摘除 单侧通道内镜 后失明 俯卧位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医疗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例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军杰 张彦军 +5 位作者 邓强 杨镇源 罗林钊 刘晏东 田宏晶 刘鑫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轴位上最严重程度分型,单边型1例,双边型2例,桥接型3例;侵犯节段为T10/112例,T11/121例,T9/10、T10/111例,T10/11、T11/121例,T10/11、T11/12、T12/L11例。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行单侧减压2例、双侧减压1例,双节段行单侧减压1例、双侧减压1例,三节段行双侧减压1例,手术时间112~221 min,(158.2±43.0)min。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6例随访6~15个月,(10.2±2.4)月。术后1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从术前(6.20±0.35)分降至(1.55±0.27)分,术后3个月疼痛均消失,术后6个月下肢无力、麻木、二便功能障碍均消失。随访期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或再次手术。结论UBE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TOLF,手术可行、安全,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脊柱内镜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椎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与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8
作者 郭卫东 张小平 +5 位作者 鲍小明 闫康 乔欢欢 赵海恩 董鑫 廖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30-435,共6页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endoscopic,UBE)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 目的比较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endoscopic,UBE)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术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症患者8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侧双通道内镜下髓核摘除术42例,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4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3.3±1.18)个月。UBE组手术时间(57.12±6.35)min,术中出血量(29.31±3.6)mL;显微镜组手术时间(62.21±7.09)min,术中出血量(51.77±8.43)mL,UBE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低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术后3天腰痛VAS评分和术后1个月ODI指数低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随访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有2例,显微镜组有3例出现硬膜囊撕裂,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疗效评定:UBE组优32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2.9%(39/42);显微镜组优31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91.1%(41/4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和显微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能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但UBE具有创伤小、效率高、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通道内镜 显微镜下髓核摘除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辅助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9
作者 史尉冉 黄莹 +1 位作者 孙玛骥 袁峰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59-1866,共8页
目的创新性设计一种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探讨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应用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接受PEID... 目的创新性设计一种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探讨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应用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4年9月接受PEI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按照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的使用情况分为透明通道组69例及金属通道组7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透明通道组的手术时间少于金属通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通道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与金属通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通道组术后发生1例下肢感觉异常;金属通道组术后发生7例下肢感觉异常,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工作通道放置时、探查神经时候肌电图电生理警报例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减压时可视化组肌电图电生理警报数8例少于金属通道组2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ODI评分较两组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改良MacNab评定标准评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透明全可视化工作通道应用于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手术(PEID)可获得金属工作通道相同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减少神经根的刺激;透明工作通道镜下视野明显优于金属工作通道,可扩大视野,有利于有效观察并保护神经,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椎间盘切除 工作通道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通道内镜技术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彭柏华 林振 +3 位作者 杨裕豪 查丁胜 黄捷 吴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86-492,共7页
目的:比较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PELD组16例,UBE组31例。对比两种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长、... 目的:比较经皮侧路椎间孔镜(PELD)与单侧双通道内镜(UBE)治疗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月手术治疗的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7例,PELD组16例,UBE组31例。对比两种内镜技术的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透视次数等指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nab标准进行手术疗效评估。结果:PELD组术中透视次数较UBE组更多(P<0.05),但手术时间少于UBE组(P<0.05);两组的术中失血量和住院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5个月,末次随访时,PELD组腰腿痛恢复水平与UBE组相近,两组间VAS评分与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BE组末次随访时Macnab疗效优良率比PELD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与UBE均明显缓解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UBE可以更彻底地摘除脱出游离的髓核,其优良率比PELD高,但其手术时间多于PELD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侧路椎间孔镜 单侧通道内镜 微创 脱出游离型 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11
作者 曾敬 宋银冬 +5 位作者 王治国 娄爱菊 吴冬冬 徐兵 刘家懿 熊自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5年第5期1349-1357,共9页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探讨LDH患者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20年1月—2024年6月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LDH患者临床资料进... 目的:分析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BE)和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ET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探讨LDH患者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20年1月—2024年6月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4例LD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医患沟通结果确定手术方式,分为UBE组(30例)和PETD组(34例)。记录2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责任节段百分率、病程、住院时长、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手术切口长度和完全负重时间等,通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和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acNab评级及责任节段椎管面积进行疗效评价,并分析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BMI、病程和责任节段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ETD组比较,UBE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增加(P<0.01),术中透视次数减少(P<0.01)。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ODI和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责任节段椎管面积明显增加(P<0.01)。末次随访时,与PETD组比较,UBE组患者ODI及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责任节段椎管面积明显增加(P<0.01)。术后MacNab评级,2组患者术后优和良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BE和PETD在治疗单节段LDH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PETD创伤更小,患者完全负重时间更早;UBE减压更彻底,患者远期治疗效果好;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症 单侧通道内镜 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 微创手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单侧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浩然 于海洋 +4 位作者 焦伟 尹稳 崔西龙 张伟 吴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512,522,共9页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 目的:比较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我院行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47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单侧固定组),男5例,女15例,年龄39~69岁(54.1±9.6岁);27例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双侧固定组),男9例,女18例,年龄40~70岁(57.8±9.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性别、手术节段、疾病类型、随访时间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的血红蛋白及变化值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前及术后3天、3个月、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价腰腿痛,术前及术后3个月、1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术后1年根据CT评价椎间融合情况,通过改良MacNab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均获得1年及以上随访,双侧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性高于单侧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及血红蛋白变化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天、3个月、1年的VAS评分及术后3个月、1年的O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同时间点VAS评分及OD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单侧固定组10.0%vs双侧固定组11.1%)、术后1年融合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92.6%)及改良MacNab优良率(单侧固定组90.0%vs双侧固定组88.9%)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通道全内镜下椎间减压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均安全有效,与双侧固定相比,单侧固定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减压融合内固定 椎弓根螺钉固定 单侧/ 通道内镜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彭柏华 林振 +3 位作者 查丁胜 杨裕豪 张嘉晴 吴昊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12-618,共7页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采用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CSR患者7例;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肢、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功能障... 目的:探讨单边双通道内镜(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采用UBE下滑移技术治疗双节段CSR患者7例;通过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肢、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价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及比较手术前后颈椎曲度和手术节段关节活动度(ROM)变化。结果: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0.0±39.7)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4.3±14.0)mL;平均住院时间(4.3±0.8)d。术前平均VAS由(6.7±0.8)分降至术后末次随访的(1.7±0.5)分,术前平均NDI由(59.7±7.0)%降至术后末次随访的(10.7±1.7)%,(P<0.05)。颈椎曲度、手术节段ROM在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均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标准,本组7例患者末次随访时,优4例、良3例,优良率100%。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脑脊液漏、肌力下降、术口感染、硬膜外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UBE下滑移技术是治疗双节段CSR疗效理想且安全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 微创手 单侧通道脊柱内镜 椎间盘摘除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