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晓霞 王兴 +1 位作者 李自力 武登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9-653,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术 (mandibu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MDO)对颞下颌关节 (temporo mandibularjoint,TMJ)的影响。方法 :恒河猴 1 0只行右侧MDO ,间歇期 5d ,牵引速度 0 .5mm× 2次·d-1 ,共 1 5d。分别于牵引... 目的 :探讨单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术 (mandibu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MDO)对颞下颌关节 (temporo mandibularjoint,TMJ)的影响。方法 :恒河猴 1 0只行右侧MDO ,间歇期 5d ,牵引速度 0 .5mm× 2次·d-1 ,共 1 5d。分别于牵引完成时、牵引后 2、4、6、1 2周时拍摄X线片并处死一组动物 ,取双侧TMJ制作脱钙石蜡切片 ,行HE染色及TGF 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术后恒河猴下颌中线明显偏向左侧 ,前牙开牙合、反牙合 ,右侧后牙重度开牙合 ,左侧后牙为反牙合。X线片上见右侧髁状突向后上方移位 ,左侧髁状突向前下方移位。切片上见术后早期双侧TMJ均发生变化 ,右侧髁状突退行性变及增生活动均较左侧明显 ,且变化累及软骨各层及软骨下骨组织。稳定期开牙合逐渐关闭 ,髁状突逐渐向正常位置移动。牵引完成后 1 2周右侧后牙开牙合基本关闭 ,前牙开牙合及反牙合仍较明显 ,髁状突位置略偏后 ,仍存在退行性变 ;左侧髁状突除软骨肥大层仍较厚外 ,其位置及组织学表现接近正常。稳定期不同阶段髁状突TGF β1阳性着色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 结论 :MDO可造成TMJ解剖位置变化及组织形态较轻微的退行性变 ,但远期这些变化可以得到逐步修复。TGF β1在TMJ退行性变的修复重建过程中 ,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术 下颌关节 TGF—β1 免疫组化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颜面不对称畸形
2
作者 麻益可 沈国芳 +2 位作者 卢晓峰 王旭东 唐友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8期2145-2147,共3页
目的:总结和探讨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其继发颜面不对称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病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5~13岁(中位年龄10岁)。依... 目的:总结和探讨牵引成骨术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其继发颜面不对称畸形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6例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颜面不对称畸形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病例中男女各3例,年龄5~13岁(中位年龄10岁)。依据病史、临床检查和X线片、CT等辅助检查,6例均诊断为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继发颜面不对称畸形,4例伴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所有患者均采用了颞下颌关节成形术以恢复张口功能,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矫正颜面不对称畸形。结果:6例儿童患者的面形均得到满意矫正;平均张口度从6.2mm增加至26.0mm;4例OSAHS症状消失,平均呼吸暂停指数(AHI)由术前的42.7降到4.9,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由术前的74.3%升高到89.8%。经过平均40.3个月(13~58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复发;咬合关系随时间逐步改善。结论:颞下颌关节成形术同期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可以有效治疗儿童单侧颞下颌关节强直及其继发的颜面不对称畸形,而且可有效治疗伴发的OSA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强直 下颌关节 面部不对称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成骨术治疗青少年小下颌骨畸形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潘朝斌 杨朝晖 +2 位作者 张彬 李劲松 赵小朋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术在治疗青少年下颌骨畸形中的效果。【方法】1例半侧颜面发育不全导致小下颌畸形、4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骨畸形患者的患侧植入牵张器,共6处植入牵张器,比较牵引成骨术前后的患者面部外形及相关症状的变化。...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术在治疗青少年下颌骨畸形中的效果。【方法】1例半侧颜面发育不全导致小下颌畸形、4例颞下颌关节强直伴小下颌骨畸形患者的患侧植入牵张器,共6处植入牵张器,比较牵引成骨术前后的患者面部外形及相关症状的变化。【结果】5例病例(6个牵引器)按预期完成牵引,牵引完成后所有患者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下颌骨牵引延长17.6~28.0mm,平均23.4mm,牵引区形成骨形态和质地理想,症状改善。【结论】牵引成骨术技术在矫治青少年下颌骨发育性畸形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下颌畸形 关节强直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牵引成骨与直接延长术的组织学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周诺 麦华明 +1 位作者 梁飞新 韦山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16-11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牵引成骨与直接延长术组织学变化的对比研究分析 ,探讨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方法 :2 4只狗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和直接延长组各 12只 ,用HE染色光镜组织学检查方法分别观察牵引第 6天、牵引后固定 2、8周不同时期的两... 目的 :通过对下颌骨牵引成骨与直接延长术组织学变化的对比研究分析 ,探讨牵引成骨的成骨机制。方法 :2 4只狗随机分为牵引成骨组和直接延长组各 12只 ,用HE染色光镜组织学检查方法分别观察牵引第 6天、牵引后固定 2、8周不同时期的两组组织学变化。结果 :牵引组在牵引后固定第 8周 ,牵引区几乎完全由新生的骨组织连接修复 ,成骨方式是以膜内成骨为主 ,伴有少量的软骨内成骨 ;而直接延长组仅早期在两骨断端附近可见活跃的膜内成骨 ,两周以后则以软骨内成骨为主 ,中间区域仍为大量的纤维结缔组织 ,8周以后成骨量增加 ,但中央仍为软骨组织和纤维组织间隔。结论 :牵引成骨以膜内成骨为主 ,达到良好的骨愈合 ,直接延长成骨效果不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牵引 直接延长 愈合 组织学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3D打印技术在婴儿严重Pierre-Robin综合征下颌骨牵引成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燕 邱林 +6 位作者 傅跃先 袁心刚 肖军 李天武 毛小波 丁雄辉 梅爱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索婴儿严重Pierre-Robin综合征(Pierre-Robin syndrome,PRS)下颌骨牵引成骨术(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MDO)的精准操作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2017年收治的严重PRS婴儿10例,男女各5例,术前计算机软件模拟截骨及延长... 目的探索婴儿严重Pierre-Robin综合征(Pierre-Robin syndrome,PRS)下颌骨牵引成骨术(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MDO)的精准操作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2017年收治的严重PRS婴儿10例,男女各5例,术前计算机软件模拟截骨及延长,并3D打印头模验证计算机模拟结果,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块,预弯延长器,术中指导截骨及安放延长器。术后5 d,以每日1.2 mm的速度进行骨延长治疗,延长至轻度反颌。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延长长度、术后拔气管插管时间、进食改善情况,延长结束后复查CT,明确舌根至咽后壁距离,并做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测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 AHI)。3个月后,再次手术取出延长器。结果 1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第1次手术时间为(1.72±0.15)h;出血量(16±3)mL;20侧下颌骨延长长度为(11.11±1.18)mm;术后拔出气管插管时间为(6.10±0.74)d;拔管后开始经口喂养,7 d后8例患儿每日进奶量为(374.0±65.2)mL,2例仍需鼻饲喂养;延长结束后舌根至咽后壁距离为(7.17±0.70)mm;PSG示AHI(1.5±0.6)次。所有患儿牵引区成骨良好;无口角偏斜等面神经损伤症状。面下部后缩显著改善。结论术前计算机辅助+3D打印技术指导截骨、牵引,能提高严重PRS婴儿MDO中操作的精准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并能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是严重PRS婴儿MDO的精准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3D打印 下颌牵引 PIERRE-ROBIN综合征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同期正畸治疗 被引量:2
6
作者 孙晓梅 滕利 +4 位作者 王玉华 牛峰 唐倩 吴国平 归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9-401,i0010-i0012,共6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正畸治疗的意义和原则。方法采用方丝托槽固定矫治器颌间牵引正畸。对正在下颌骨牵引成骨中和牵引后巩固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同期正畸时间为3—4个月。结果收治11例小颌畸形患者,在获得预期下颌骨延长... 目的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正畸治疗的意义和原则。方法采用方丝托槽固定矫治器颌间牵引正畸。对正在下颌骨牵引成骨中和牵引后巩固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同期正畸时间为3—4个月。结果收治11例小颌畸形患者,在获得预期下颌骨延长的同时,开骀、牙齿错位等畸形程度明显减轻,患者的咬合关系改善。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进行正畸治疗能明显减轻牙骀畸形程度和缩短术后正畸时间,并能辅助引导下颌骨牵引成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牵引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困难气道处理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建设 刘娇 +1 位作者 赵龙德 费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33-934,共2页
患儿,女,2岁4 个月, 10 kg,因“发现腭部裂开2 年余”入院。既往出生后因下颌后缩,上腭部裂开伴呼吸困难,喝奶呛咳,诊断为“Pierre Robin 序列征( Pierre Robin sequence,PRS),腭裂”,于出生后3 个月行“双侧下颌延长器植入术(又称下颌... 患儿,女,2岁4 个月, 10 kg,因“发现腭部裂开2 年余”入院。既往出生后因下颌后缩,上腭部裂开伴呼吸困难,喝奶呛咳,诊断为“Pierre Robin 序列征( Pierre Robin sequence,PRS),腭裂”,于出生后3 个月行“双侧下颌延长器植入术(又称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患儿术后恢复一般,6 个月时行“双侧下颌延长器取出术”。患儿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童落后。入院诊断:腭裂,PRS 术后。拟于全身麻醉下行腭裂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牵引 Pierre 患儿 气道处理 序列 腭裂修补 入院诊断 下颌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成骨术治疗下颌骨畸形的临床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牛刚 郑杰 吴烨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38-339,共2页
关键词 牵引 下颌畸形 临床报告 治疗 发育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牵引成骨术矫正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畸形
9
作者 赵晋龙 刘彦普 +2 位作者 何黎升 龚振宇 于擘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的 :研究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正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 5例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患者采用牵引成骨技术进行矫治 ,必要时辅助正颌外科手术。结果 :手术顺利 ,外形恢复好 ,畸形纠正明显 ,咬合关系重建效果... 目的 :研究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正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 5例下颌正中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患者采用牵引成骨技术进行矫治 ,必要时辅助正颌外科手术。结果 :手术顺利 ,外形恢复好 ,畸形纠正明显 ,咬合关系重建效果满意 ;局部成骨满足畸形整复要求 ,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牵引成骨技术用于矫正下颌正中部陈旧性粉碎性骨折畸形具有创伤小 ,手术时间短 ,无需开辟第二术区行组织移植 ,并发症较少 ,效果稳定可靠的特点。缺点是整个治疗过程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陈旧性 畸形 牵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颖怡 张娜 +4 位作者 邱倩琪 毛喆 梁宇峰 区信栩 谭永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9-913,共5页
目的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2019年在我院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95例,比较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及上气道各CT... 目的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2019年在我院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95例,比较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及上气道各CT指标测量值的差异。并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CT测量指标与Cormack-Lehane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术前相比,术后患儿Cormack-Lehane评分与声门暴露困难发生率降低(P<0.05),D1、D2、D3、D4、D5、D6、D7、D8、D9、D10、D11长度均增加(P<0.05);角1、角2和角5增大;角3、角4和角6均减小(P<0.05);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及腭咽腔容积增加(P<0.05),并与Cormack-Lehane分级呈负相关。结论随着气道截面积及腭咽腔容积增加,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牵张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序列征 下颌牵引 上气道形态 声门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牵张成骨术对咀嚼肌影响的组织形态学及酶组织化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肖文林 尚伟 +1 位作者 李薇 纪祥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 :研究下颌牵张成骨对咀嚼肌的影响。方法 :3组共 6只狗的左侧下颌骨进行了时间不等的牵张后 ,切取咀嚼肌标本进行HE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结合图像分析仪 (VIDAS)分析酶含量变化。结果 :①嚼肌表现为... 目的 :研究下颌牵张成骨对咀嚼肌的影响。方法 :3组共 6只狗的左侧下颌骨进行了时间不等的牵张后 ,切取咀嚼肌标本进行HE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其组织形态学改变并结合图像分析仪 (VIDAS)分析酶含量变化。结果 :①嚼肌表现为持续萎缩 ,而二腹肌表现为组织形态的萎缩、肥大至正常的再构建过程。②咀嚼肌酶含量的改变与其组织形态学改变相适应。结论 :与牵张方向相同的二腹肌 ,通过组织形态改建适应牵张 ,酶含量由减少到增高再趋于正常 ;与牵张方向不同的嚼肌 ,出现持续萎缩 ,酶含量持续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牵张 咀嚼肌 组织形态学 酶组织化学 实验研究 下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牵引技术治疗TMJ强直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朝晖 潘朝斌 +2 位作者 张彬 李劲松 王建广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675-677,共3页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术(d 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在治疗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e,OSAHS)中的应用。方法:9例小下颌畸形伴OSAHS患者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3个月后行颞...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术(d istraction osteogenesis DO)在治疗小下颌畸形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 e,OSAHS)中的应用。方法:9例小下颌畸形伴OSAHS患者行下颌骨牵张成骨术,3个月后行颞下颌关节成形术,术前术后行头颅侧位测量和多导睡眠监测仪测试。结果:9例牵引完成后所有患者后气道间隙(posterior airway space,PAS)值扩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指数下降,血氧饱和度增加,OSAHS症状消失或减轻,面部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DO技术在矫治颞下颌关节强直导致的小下颌畸形伴OSAHS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下颌畸形 下颌关节强直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治疗颌骨畸形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力 刘兵 +2 位作者 李宁 惠永刚 梁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在不同类型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 2种类型的内置式牵引装置 ,为严重的小颌畸形、上颌后缩畸形、半侧颜面萎缩畸形和下颌骨缺损畸形患者行下颌骨体水平方向延长、上颌骨水平前徙、下颌升支... 目的 :探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在不同类型的牙颌面畸形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 2种类型的内置式牵引装置 ,为严重的小颌畸形、上颌后缩畸形、半侧颜面萎缩畸形和下颌骨缺损畸形患者行下颌骨体水平方向延长、上颌骨水平前徙、下颌升支与上颌骨同期垂直向延长以及下颌骨体部双端式牵引延长 ,共 5例。结果 :5例牵引成骨手术 ,部分病例辅助正颌外科手术 ,均达到术前设计要求 ,临床效果满意。 2例因牵引方向导致的错牙合问题 ,在牵引结束时及时得以纠正。无伤口裂开、感染、骨坏死、骨不连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内置式牵引成骨技术可重建面部轮廓 ,恢复理想的咬合关系和口颌功能 ,创伤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牵引 治疗 畸形 小颌畸形 上颌后缩畸形 半侧颜面萎缩畸形 下颌缺损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牵引成骨对下牙槽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霞 王兴 李自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20-524,共5页
目的 :观察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不同时期下牙槽神经 (inferioralveolarnerve,IAN)超微结构的改变 ,探讨牵引成骨术对神经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恒河猴 16只 ,10只行单侧牵引 ,6只行双侧牵引 ,共 2 2侧 ,未手术侧神经作为对照。截骨安放... 目的 :观察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不同时期下牙槽神经 (inferioralveolarnerve,IAN)超微结构的改变 ,探讨牵引成骨术对神经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 :恒河猴 16只 ,10只行单侧牵引 ,6只行双侧牵引 ,共 2 2侧 ,未手术侧神经作为对照。截骨安放牵引器时均保留下牙槽血管神经束的完整 ,5d间歇期后 ,以每次 0 .5mm ,每日 2次的速度进行牵引 ,共 15d ,分别于牵引完成后 0、2、4、6、12周时取双侧下颌颏神经 ,制作超薄切片 ,透射电镜下观察对照及牵引侧IAN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牵引完成时可见牵引侧轴浆内细胞器增多 ,其结构及排列紊乱 ;髓鞘松散、脱落形成髓球 ;Schwann细胞内含大量髓鞘残片。推测这是由于牵引速度超过了神经再生的速度 ,造成牵引侧IAN的退行性变。牵引后 2周神经病变减轻 ,4周后神经出现修复性变化 ,Schwann细胞明显增生 ,形成新的髓鞘。至牵引后 12周 ,牵引侧IAN超微结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可对IAN产生一定的损伤性影响 ,但这是暂时、可逆的 ,由于神经自身的再生和修复功能 ,远期神经形态结构可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牙槽突 神经组织 超微结构 下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牵引成骨对下牙槽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清彬 东耀峻 董福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9-100,共2页
关键词 牵引 下牙槽神经 下颌 20世纪90年代 缺损治疗 口腔颌面外科 外科领域 疾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盘牵引成骨整复山羊下颌骨缺损体内实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圃 顾晓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转移盘牵引成骨器(bi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整复山羊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皮质骨切开术制备转移盘,修复下颌骨缺损15mm,延迟期7d,骨牵引... 目的:观察自行研制的转移盘牵引成骨器(bifoc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整复山羊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皮质骨切开术制备转移盘,修复下颌骨缺损15mm,延迟期7d,骨牵引每日1.0 mm,每日2次,牵引完成后转移盘与对侧骨残端加力压迫3d,固定期X线观察及组织学研究。结果:转移盘为带有下牙槽动脉血供的骨块,骨牵引器固位良好,下颌骨在解剖关系状态下完成骨缺损修复,固定期2周放射影象可见新骨生成,4周可见骨样结构,2~3月骨质修复完成。结论:该牵引器设计合理,固位可靠,手术方法简单,治疗程序有效,可以完成下颌骨缺损的整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颌畸形 下颌缺损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重建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李阳 刘樱 +4 位作者 王吉 曲卫国 曲哲 王颖 马卫东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842-844,共3页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7月~2011年7月大连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例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8~27岁女性患者均为单侧骨性强直,术前... 目的:探讨牵引成骨技术在颞下颌关节强直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7月~2011年7月大连市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收治例颞下颌关节强直病例6例,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8~27岁女性患者均为单侧骨性强直,术前开口度0.5~1.0cm,术中安装下颌骨内置式牵引器,术后1周开始骨牵引。所有患者采用牵引成骨关节成形术治疗,通过测量开口度及牵开长度观察其疗效,并观察并发症情况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症状改善情况,随访观察6个月~2年。结果: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6例患者牵开长度30~32mm,平均31mm。开口度由术前平均7.5mm提高到术后平均3imm,开闭口运动正常。随访6个月~2年后,开口度平均38mm,成骨良好,术后3个月X射线片检查及创口内检查均证实骨质形成良好。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症状缓解明显,术前每例患者均有睡眠打鼾症状,术后均有缓解。结论:牵引成骨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强直具有手术简单,风险小,治疗效果确实可靠,复发率低等优点,同期还可以治疗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下颌关节强直 并发症 组织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弹力牵引成骨再生骨密度及强度测量
18
作者 周宏志 胡敏 +2 位作者 胡开进 姚军 刘洪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初步了解下颌骨持续弹力牵引成骨再生骨密度及强度的变化过程,为弹力牵引成骨这一新技术提供基本数据参考.方法:制作bi-focal技术牵引成骨重建一侧下颌骨3.5~4 cm节段缺失的杂种犬动物模型,采用6 cm长内置正弦波形记忆合金弹力牵... 目的:初步了解下颌骨持续弹力牵引成骨再生骨密度及强度的变化过程,为弹力牵引成骨这一新技术提供基本数据参考.方法:制作bi-focal技术牵引成骨重建一侧下颌骨3.5~4 cm节段缺失的杂种犬动物模型,采用6 cm长内置正弦波形记忆合金弹力牵引器自动完成牵引成骨,分别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生物力学检测仪测量术后不同时期牵引再生骨段的骨密度及强度.结果:各实验犬牵引再生骨段长度均达到3.0 cm以上,术后3个月再生骨中央生长区强度和密度达同侧正常骨段的15%左右,术后4个月时可接近正常骨的40%,术后5个月时可达正常骨密度的60%左右.结论:以较快速度弹力牵引获得的再生骨,后期的骨化成熟过程也较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下颌 重建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研究
19
作者 刘兵 朱力 +2 位作者 李宁 梁伟 于莉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2-684,共3页
目的观察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新骨形成的X线和生物力学特征。方法以beagle实验犬4条为实验对象,建立人工下颌骨体部2.0cm缺损实验模型;半年后,二期手术形成骨传送盘,固定口内牵引器,术后10d起,以0.5mm/次,每日2次的频率向恒... 目的观察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新骨形成的X线和生物力学特征。方法以beagle实验犬4条为实验对象,建立人工下颌骨体部2.0cm缺损实验模型;半年后,二期手术形成骨传送盘,固定口内牵引器,术后10d起,以0.5mm/次,每日2次的频率向恒定的方向行牵引传送骨盘,至缺损区完全封闭。固定35周后安乐处死动物,切取标本行X线摄片,测定新骨组织的弯曲极限强度和硬度并与正常骨组织比较。结果①下颌骨缺损完全封闭,传送骨盘与远端骨段形成骨性联接,新生的骨组织形态与自然下颌骨相同,不易区分。传送骨盘与对侧基骨形成骨性融合。②新骨组织形成正常皮质骨和松质骨结构,放射密度低于正常下颌骨。③压力实验DO间隙新骨组织平均极限强度(69.4±19.2)MPa,相当于正常下颌骨的(78±3.5)%。传送骨盘与基骨的连接部位平均极限强度(46.9±8.4)MPa,相当于正常下颌骨的(49.3±3.9)%。结论应用口内双端式传送牵引成骨术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35周新骨组织改建成熟为适应正常生理功能的骨质结构,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下颌缺损 动物模型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扫描电镜研究
20
作者 刘兵 朱力 +2 位作者 李宁 梁伟 于莉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1-713,共3页
目的 :观察分析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新骨形成的超微结构特征和矿化成分 ,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标本取自 4条beagle实验犬下颌骨应用口内传送牵引成骨术产生的新生骨组织和邻近原骨组织 ,用扫描电镜观察新骨区的超... 目的 :观察分析口内牵引成骨修复下颌骨体部缺损新骨形成的超微结构特征和矿化成分 ,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标本取自 4条beagle实验犬下颌骨应用口内传送牵引成骨术产生的新生骨组织和邻近原骨组织 ,用扫描电镜观察新骨区的超微结构特征 ,并用X线能谱仪计算机系统测定新生骨Ca/P质量比。结果 :①下颌骨缺损完全封闭 ,牵引间隙有大量新生骨组织生成 ,骨质密度近似正常骨组织。传送骨盘与基骨界面骨性融合。②牵引间隙新生骨平均钙磷质量比 1.80 ,传送骨盘平均钙磷质量比 2 .0 2 ,传送骨盘与对侧基骨连接部位钙磷质量比 1.67。新生骨和传送骨盘与对侧已骨连接部位的钙磷比率显著低于传送骨盘。结论 :beagle实验犬应用口内传送牵引成骨术在原位产生的新生骨段 ,术后 3 5周可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引 下颌缺损 动物模型 扫描电子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