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作物系数法指导南疆棉花膜下滴灌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杜江涛 张楠 +3 位作者 龚珂宁 黄炳川 杨莹攀 王兴鹏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1-148,共8页
单作物系数法是将农田的蒸发和蒸腾结合起来考虑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和对数据量要求低等优点。为探究基于单作物系数法指导南疆棉花膜下滴灌的最优灌溉制度,本试验于2019-2020年在南疆阿拉尔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灌... 单作物系数法是将农田的蒸发和蒸腾结合起来考虑计算作物蒸发蒸腾量的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和对数据量要求低等优点。为探究基于单作物系数法指导南疆棉花膜下滴灌的最优灌溉制度,本试验于2019-2020年在南疆阿拉尔市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灌水时间设置3个水平,分别为当棉田每日作物蒸发蒸腾量与降水量差值累计达到25、30和35 mm时进行灌溉,其对应的灌水定额分别为30、36和42 mm,共计设计3个处理方案,每个处理重复3次,研究不同灌水处理对土壤水分变化、棉花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综合灌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考虑,认为当棉田每日作物蒸发蒸腾量与降水量差值累计达到25 mm时进行灌溉,灌水定额30 mm和生育期内灌水11次的组合,可提高棉花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适用于新疆南疆地区棉花膜下滴灌的灌溉管理,可为未来实现灌溉自动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疆地区 单作物系数法 棉花膜下滴灌 灌溉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石覆盖条件下冬小麦蒸散量的单、双作物系数法估算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毅 付亚亚 +2 位作者 唐德秀 李思逸 冯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农田蒸散(ETc)是农业系统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关键要素,砂石覆盖条件下ETc的估算对于评价砂石覆盖对农田作物的影响非常重要。为准确估算砂石覆盖条件下冬小麦ETc,在陕西杨凌建立了遮雨棚下的蒸渗仪动态观测系统。利用FAO-56的Penman-M... 农田蒸散(ETc)是农业系统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的关键要素,砂石覆盖条件下ETc的估算对于评价砂石覆盖对农田作物的影响非常重要。为准确估算砂石覆盖条件下冬小麦ETc,在陕西杨凌建立了遮雨棚下的蒸渗仪动态观测系统。利用FAO-56的Penman-Monteith(PM)模型和单、双作物系数法对冬小麦ETc进行估算,并基于两年度不同砂石覆盖量下冬小麦实测ETc数据,对单、双作物系数法进行改进和修正,得到适用于砂石覆盖条件下单、双作物系数与砂石覆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冬小麦不同生长阶段的单作物系数与砂石覆盖量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进一步结合估算的参考作物腾发量(ET0)计算,能很好地模拟两年度不同砂石覆盖量下的冬小麦ETc。(2)基于冬小麦实测ETc对双作物系数进行修正,可得到其修正系数A与砂石覆盖量之间的线性关系,进一步结合ET0可准确估算两年度不同砂石覆盖量下的冬小麦各生长阶段ETc。(3)不同砂石覆盖量下,双作物系数法比单作物系数法和PM模型估算冬小麦ETc的精度更高。总体上,单、双作物系数法在估算砂石覆盖条件下的冬小麦ETc中仍有一定的适用性,但需经实测数据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蒸散量 砂石覆盖 PM模型 单作物系数法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玉米需水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卢晓鹏 段顺琼 +1 位作者 马显莹 白树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21,共4页
基于云南持续干旱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以及研究作物需水量规律的重要性,利用低纬度高原区的云南省曲靖市的陆良站1990-199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历史试验资料,采用FAO-56推荐的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陆良... 基于云南持续干旱对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以及研究作物需水量规律的重要性,利用低纬度高原区的云南省曲靖市的陆良站1990-1992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及历史试验资料,采用FAO-56推荐的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陆良站玉米各阶段的需水量,并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用单作物系数法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的玉米需水量与实测值是十分接近的;在地面覆盖度比较大的情况下,两者差别不大;总体上,两种方法计算的作物需水量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需水量 单作物系数法 作物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遗传算法的夏玉米作物系数及蒸散发估算 被引量:3
4
作者 王振龙 刘竹梅 +3 位作者 吕海深 丁佳楠 陆云燕 王怡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农田蒸散量是作物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的总和,准确估算农田蒸散量对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进而对农作物的增产保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作物系数及蒸散量估算模型已成为一个热点科学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而夏... 农田蒸散量是作物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的总和,准确估算农田蒸散量对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进而对农作物的增产保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作物系数及蒸散量估算模型已成为一个热点科学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而夏玉米是淮河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研究夏玉米全生育期蒸散估算模型,反映夏玉米逐日作物系数及蒸散量的变化,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指导,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称重式蒸渗仪及气象要素实测数据,应用遗传算法,构建夏玉米全生育期单作物系数蒸散模型,得到其4个生长阶段的作物系数估算值。其中,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对估算误差较大的发育期,利用叶面积指数和发育期天数构建调整模型,对发育期作物系数进行数值修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进一步估算蒸散量,最终得到遗传算法与多项式回归相结合的夏玉米蒸散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修正后作物系数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9,均方根误差为0.12,准确率(绝对误差<0.3)为96.2%;蒸散量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89 mm·d^(-1),均方根误差为1.28 mm·d^(-1),准确率(绝对误差<4 mm·d^(-1))为100%;相比FAO推荐的作物系数模型,修正遗传算法模型作物系数和蒸散量的拟合准确率均明显提高,达到精度要求,该文修正遗传算法模型可用于夏玉米的蒸散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道沟地区 遗传算 修正模型 蒸散量 单作物系数法 蒸渗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的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量估算 被引量:17
5
作者 余昭君 胡笑涛 +3 位作者 冉辉 王雪梦 王文娥 何雪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5-183,共9页
为准确估算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量,在测定气象数据的基础上,以水量平衡法的实测蒸发蒸腾量(ET)为参考,分析判断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量的适用性以及整个生育期内葡萄ET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作物系数法(... 为准确估算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量,在测定气象数据的基础上,以水量平衡法的实测蒸发蒸腾量(ET)为参考,分析判断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估算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量的适用性以及整个生育期内葡萄ET的变化规律,分别采用单作物系数法(Kc)、双作物系数法(Kcb)估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葡萄ET。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波文比-能量平衡法与水量平衡法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与纳什系数(NSE)分别为0.54与0.64,决定系数为0.82,说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半湿润地区葡萄园蒸发蒸腾估算,双作物系数法比单作物系数法估算结果更为精确,计算出的双作物系数0.85、1.07、0.71可以作为本地区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园 蒸发蒸腾量 波文比-能量平衡 单作物系数法 作物系数 半湿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若尔盖高原实际蒸散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志威 孙萌 +1 位作者 游宇驰 余国安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17-1324,共8页
蒸散发是若尔盖高原湿地重要的水文过程,但目前缺乏对若尔盖地区实际蒸散发量的相关研究结果。为计算若尔盖高原实际蒸散量,利用1967—2011年若尔盖高原地区红原、玛曲和若尔盖3个地面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 蒸散发是若尔盖高原湿地重要的水文过程,但目前缺乏对若尔盖地区实际蒸散发量的相关研究结果。为计算若尔盖高原实际蒸散量,利用1967—2011年若尔盖高原地区红原、玛曲和若尔盖3个地面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应用FAO56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公式,依据单作物系数法计算若尔盖地区实际蒸散量,利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趋势检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草地蒸散量是若尔盖高原实际蒸散量的主要构成部分,草地蒸散量达362.3mm·a-1,占74.28%。湿地蒸散量为116.6 mm·a-1,占23.85%;近45年来若尔盖高原3个气象站的ET_c显著相关,ET_c平均值为488.6 mm·a^(-1)。ET_c的变化并不明显,呈缓慢增加趋势,绝对变率为12.75 mm,相对变率为2.62%。若尔盖高原ET_c变化与植被生长周期密切相关,高强度蒸散过程集中在短暂的夏季,7月份平均值达3.73 mm·d^(-1)。4、10月份气温低于0℃,ET_c为1.5~2.0 mm·d^(-1);通过回归分析得出ET_c与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式,相关系数r>0.9,P<0.05,相对误差均低于0.6%;年ET_c与年均气温相关性达到0.01的显著性水平,年ET_c与年降水量、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1968—1971年ET_c增加36.09 mm,相对降水量增加5.82%;1971—1981、1981—2005年ET_c分别减少12.22 mm和16.34 mm;2005—2011年ET_c增加41.75 mm,相对降水量增加6.41%。该地区水文过程中蒸散发相对于水分补给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沼泽湿地 实际蒸散量 FAO56P-M公式 单作物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龙湿地芦苇沼泽蒸散发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昊 许士国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4,28,共4页
根据水生植物芦苇生长期内的特点,利用扎龙湿地水文气象监测站 2003年 6月份的气象监测资料及FAO(56)推荐的P M公式,计算了扎龙湿地芦苇沼泽区域的参照作物蒸散发量,并采用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扎龙芦苇湿地的实际蒸散发量.
关键词 FAO(56)Penman-Monteith公式 芦苇沼泽 参照作物蒸散发 单作物系数法 实际蒸散发 扎龙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佛寺人工湿地芦苇群落蒸散发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林飞 许化龙 +1 位作者 董福君 成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0-54,共5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单作物系数法,以气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2009—2012年石佛寺人工湿地芦苇生育期蒸散发量及各月份蒸散发量的多年平均值。采用偏相关分析验证了芦苇蒸散发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确定了各月气...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单作物系数法,以气象数据为基础计算了2009—2012年石佛寺人工湿地芦苇生育期蒸散发量及各月份蒸散发量的多年平均值。采用偏相关分析验证了芦苇蒸散发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确定了各月气象因子存在的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该地区芦苇实际蒸散发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多年各月份芦苇实际蒸发量平均值5—9月分别为142.4,149,138.1,120.9,83.1mm;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影响芦苇蒸散发量的因子依次是净辐射,平均温度,风速,相对湿度。该文研究了芦苇全生育期的耗水规律,为该地区制定芦苇灌溉及芦苇湿地生态需水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公式 单作物系数法 蒸散发 芦苇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蒸散发的气候学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林飞 许化龙 王永开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2012年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实验场内芦苇生育稳定期7、8月的蒸散发量,并应用偏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影响芦苇蒸散发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7月份潜在蒸散量为95.9m...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及单作物系数法,计算了2012年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实验场内芦苇生育稳定期7、8月的蒸散发量,并应用偏相关性分析验证了影响芦苇蒸散发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7月份潜在蒸散量为95.9mm,8月为82.3mm。实际蒸散发量7月为111.3mm,8月为95.5mm。芦苇实际蒸散发量与气象因子的影响在7、8月份有不同。芦苇蒸散发与自由水面蒸发比值均大于1,说明有芦苇生长的湿地明显增加了水分的损失。植物生育稳定期为植物生长需水的关键期,该研究可为芦苇灌溉及芦苇湿地生态需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公式 芦苇 单作物系数法 偏相关 实际蒸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9—2015年黑龙江省玉米需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3
10
作者 聂堂哲 张忠学 +2 位作者 林彦宇 陈鹏 孙仲益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17-227,共11页
基于黑龙江省26个气象站1959—201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1991—2008年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利用单作物系数法和Arcmap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并绘制了玉米生育期内各月有效降雨量(Effective precipitation)、需水量(Crop w... 基于黑龙江省26个气象站1959—201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和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1991—2008年玉米生育期观测资料,利用单作物系数法和Arcmap的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并绘制了玉米生育期内各月有效降雨量(Effective precipitation)、需水量(Crop water requirement)和灌溉需水量(Irrigation requirement)及三者气候倾向率的分布图,揭示了黑龙江省玉米水分供需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玉米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平均值为302 mm,高值区位于中部地区,5—6月呈增长趋势,7—9月呈下降趋势;需水量平均值为383 mm,自西向东总体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分布趋势,除9月外,全生育期及各月需水量均呈减小趋势;灌溉需水量平均值为153 mm,其分布与需水量分布相似,西部地区灌溉需水量较大,5、7月呈减小趋势,而8、9月呈大幅增加趋势,应在7、8月适时补充灌溉,保障玉米产量。本研究可为黑龙江省玉米种植区灌溉水资源分配和灌溉制度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黑龙江省 有效降雨量 需水量 灌溉需水量 单作物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