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土区烟稻轮作和水稻单作下土壤肥力差异研究
1
作者 郭维 肖志鹏 +5 位作者 向鹏华 王娟 王凤仁 胡旺 沈健林 龙世平 《中国烟草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目的】全面分析衡阳市紫色土区烟稻轮作和水稻单作下土壤肥力差异。【方法】以衡阳紫色土烟区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区域非紫色土烟区为对照,分别采集烟稻轮作和水稻单作耕作模式下的稻田土壤和烟叶样品,测定土壤肥力相关的理化指标和... 【目的】全面分析衡阳市紫色土区烟稻轮作和水稻单作下土壤肥力差异。【方法】以衡阳紫色土烟区为研究对象,并以邻近区域非紫色土烟区为对照,分别采集烟稻轮作和水稻单作耕作模式下的稻田土壤和烟叶样品,测定土壤肥力相关的理化指标和烟叶化学成分指标。【结果】(1)水稻单作下紫色水稻土平均全钾、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比烟稻轮作显著高出10.3%、39.5%和148.6%,烟稻轮作下紫色水稻土平均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和pH分别比水稻单作显著高出89.1%、189.1%和0.34个单位。(2)水稻单作中,紫色水稻土平均全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pH比非紫色水稻土显著高出59.5%、31.0%和0.42个单位。烟稻轮作中,紫色水稻土平均全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比非紫色水稻土显著高出46.2%和72.5%,微生物量碳含量比非紫色土显著低20.7%。(3)紫色水稻土中,土壤全磷、全钾、有效磷、有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量碳含量是烟叶化学成分的主要影响因素。非紫色水稻土中,土壤pH是影响烟叶水溶性总糖和糖碱比的主要因素。【结论】衡阳紫色土区烟稻轮作土壤速效养分高于水稻单作,烟稻轮作土壤微生物量低于水稻单作,两种耕作模式紫色水稻土的全钾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均高于非紫色水稻土。本研究揭示了衡阳市紫色土区两种耕作模式和土壤类型的土壤肥力差异,为指导衡阳市紫色土区烟田土壤肥力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稻轮作 水稻单作 土壤理化性质 烟叶品质 紫色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斑蛙不同放养密度对稻蛙共作水稻生长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梁正其 张小东 +3 位作者 陈岚英 谭庆东 吴家毓 李涛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开展了黑斑蛙不同放养密度对稻蛙共作水稻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于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测量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设置水稻单作(RM)、稻蛙共作(RF)2种模式。黑斑蛙蝌蚪设置11个处理组... 开展了黑斑蛙不同放养密度对稻蛙共作水稻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分别于水稻的返青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测量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等指标。设置水稻单作(RM)、稻蛙共作(RF)2种模式。黑斑蛙蝌蚪设置11个处理组,分别为RF5、RF6、RF7、RF8、RF9、RF10、RF11、RF12、RF13、RF14和RF16,对应投放密度为每667 m25万、6万、7万、8万、9万、10万、11万、12万、13万、14万和16万尾。结果表明,稻蛙共作模式的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净光合作用速率,均显著高于水稻单作模式,黑斑蛙蝌蚪投放密度为每667 m28万尾处理组的水稻株高、分蘖数、叶绿素相对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指出,黑斑蛙蝌蚪每667 m28万尾为最佳投放密度,可以作为贵州山区稻蛙共作生态种养模式推广应用的参考投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稻蛙共作 水稻单作 水稻生长性能 投放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的生态效率研究——基于灰水足迹模型与SBM-Undesirable模型 被引量:4
3
作者 战湘凝 吕杰 薛莹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31,共3页
本文运用灰水足迹模型与SBM-Undesirable模型,从农业资源投入、农业生产收入与环境影响等对盘锦地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稻蟹共养模式生态效率提高机制,为提高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解释... 本文运用灰水足迹模型与SBM-Undesirable模型,从农业资源投入、农业生产收入与环境影响等对盘锦地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稻蟹共养模式生态效率提高机制,为提高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科学的理论解释及政策建议。结果表明:稻蟹共养模式亩均灰水足迹远低于水稻单作模式;整体上,稻蟹共养模式的生态效率相对更高;同时,相较于稻蟹共养模式,化肥投入冗余与灰水足迹冗余是造成水稻单作模式生态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因此,应推动传统种植模式向循环农业模式转型,优化农业结构,注重农业资源分配,以实现农业资源有效利用、提高农业产值、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共养模式 水稻单作模式 生态效率 灰水足迹 SBM-Undesirabl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梯田区稻鱼共作模式碳足迹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徐珂 易小燕 +1 位作者 张英楠 尹昌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0619-10630,共12页
哈尼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稻鱼共作这一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对农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农产品价值增值具有积极作用。揭示稻鱼共作模式的碳足迹和经济效益,可以客观评估该模式... 哈尼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极高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稻鱼共作这一环境友好型农业模式的实践与推广,对农田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和农产品价值增值具有积极作用。揭示稻鱼共作模式的碳足迹和经济效益,可以客观评估该模式是否符合哈尼梯田这一传统农业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已有研究大多以示范区田间试验为基础,不能全面反映小农户家庭的实际生产情况。研究基于哈尼梯田区4县12乡镇20村,共计385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参考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2019年修订版)》,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测算比较稻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碳足迹,同时计算两种模式的净收益以及考虑碳排放的净收益。研究发现:(1)哈尼梯田稻鱼共作模式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单位面积碳足迹为5988.42kgCO_(2)-eq/hm^(2),低于水稻单作模式的6347.90kgCO_(2)-eq/hm^(2);稻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单位产值碳足迹分别为0.15kgCO_(2)-eq/元和0.22kgCO_(2)-eq/元。(2)对于稻鱼共作模式,生产过程碳足迹和农资投入碳足迹分别占比为60.19%和39.81%,CH_(4)、N_(2)O和化肥投入是碳足迹的重要组成,分别占据41.85%、16.15%和37.86%;对于水稻单作模式,CH_(4)、N_(2)O和化肥投入的碳足迹占比分别为39.42%、17.34%和41.20%。(3)稻鱼共作模式和水稻单作模式的净收益分别为26911.46元/hm^(2)和19049.66元/hm^(2),考虑碳排放的净收益分别为26531.02元/hm^(2)和18646.37元/hm^(2)。研究建议,充分重视稻鱼共作在农业碳减排领域的积极贡献,深入明确实现减排的关键环节,强调稻鱼共作在哈尼梯田稻作系统保护传承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共作 水稻单作 碳足迹 经济效益评价 哈尼梯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稻蟹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7
5
作者 安辉 刘鸣达 +2 位作者 王厚鑫 郝旭东 王耀晶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81-586,共6页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M1~M4)、常规稻蟹(MNP)与单作水稻(CK)生产对水稻产量、河蟹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NP和CK相比,有机稻蟹各处理的水稻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尤其以M1处...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M1~M4)、常规稻蟹(MNP)与单作水稻(CK)生产对水稻产量、河蟹产量、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MNP和CK相比,有机稻蟹各处理的水稻穗粒数、实粒数和结实率显著提高,尤其以M1处理增加最为明显,但有效穗数却显著减少;2009年M1处理稻谷产量显著高于CK;有机稻蟹各处理的稻米品质也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稻米的糙米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随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显著提高趋势,稻米的垩白粒率、垩白度及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降低,而稻米的蛋白质、胶稠度、食味值明显提高。2年间河蟹产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M1>M2>M3>MNP>M4。因此,有机稻蟹生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稻蟹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为优质稻米的生产以及有机肥的合理利用提供了一条较好的生态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稻蟹 常规稻蟹 单作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安辉 刘鸣达 +1 位作者 王耀晶 闫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5期4753-4761,共9页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中活性有机碳(MLOC)、高...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水稻模式相比,有机稻蟹模式下的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LOC)、中活性有机碳(MLOC)、高活性有机碳(HLOC)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CMI)均显著或者极显著提高,且有机肥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有机稻蟹模式显著提高了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与2009年相比,2010年中量有机肥稻蟹模式(M3)的LOC和MLOC含量增幅最高,分别达10.11%和5.14%;低量有机肥稻蟹模式(M4)的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幅最为明显,分别达80.25%和46.62%;常规稻蟹模式各指标的变化也有其类似的规律,但均明显低于有机稻蟹模式。相关分析表明,TOC、LOC、MLOC与4种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最低为0.584*(P<0.05),最高可达0.940**(P<0.01)。因此,有机稻蟹生产模式不仅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数量和质量,而且能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稻蟹 常规稻蟹 单作水稻 活性有机碳 土壤酶活性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稻蟹生产模式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安辉 赵前程 刘鸣达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40-545,共6页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前相比,2009年和2010年有机稻蟹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9.81%~25.... 采取田间定位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稻蟹、常规稻蟹与单作水稻生产模式对土壤有机无机复合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前相比,2009年和2010年有机稻蟹模式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重组有机碳含量(增幅分别为9.81%~25.13%和5.29%~14.73%;20.93%~44.09%和12.44%~28.45%),提高原土复合量和追加复合量,降低原土复合度,且有机肥用量越大,效果越显著;常规稻蟹模式各指标的变化也有其类似的规律,但均明显低于有机稻蟹模式;单作水稻模式的土壤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和原土复合量显著下降。因此,有机稻蟹生产模式不仅能显著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数量,而且能提高土壤有机质的质量,促进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稻蟹 常规稻蟹 单作水稻 有机无机复合状况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生物互作的综合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唐世凯 刘丽芳 +1 位作者 汤利 文俊 《农学学报》 2019年第10期84-88,共5页
采用多年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水稻+鸭生物互作与水稻单作两个生产模式下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稻+鸭生物互作模式,不影响水稻田间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可适当延长水稻大田生育期,一定程度上提高稻米质量和... 采用多年田间试验研究的方法,分析水稻+鸭生物互作与水稻单作两个生产模式下对水稻生长、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稻+鸭生物互作模式,不影响水稻田间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可适当延长水稻大田生育期,一定程度上提高稻米质量和使用品质,增强了生态稻米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能有效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减少农残,提高稻米高安全性,促进农业生态安全和绿色产业发展;提高了水稻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单位土地面积的净收益,是稻区的农业产业发展、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有效模式;可有效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生产力和提高当量土地效率,为稻区农业产业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一条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单作 稻+鸭模式 生物互作 生物多样性复合农业生产模式 绿色产业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田养鱼的综合效益分析——以贵州省黄平县重安镇下翁细村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雪梅 梁龙 《农业科学研究》 2023年第3期30-37,共8页
以贵州省黄平县重安镇下翁细村为例,分析稻田单作和稻田养鱼模式的综合效益,基于实地调查的数据,运用综合效益量化评价方法,将经济、能量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归一化,对水稻单作和稻田养鱼2种模式进行综合效益量化评价,并与其他地区进行对... 以贵州省黄平县重安镇下翁细村为例,分析稻田单作和稻田养鱼模式的综合效益,基于实地调查的数据,运用综合效益量化评价方法,将经济、能量和生态效益3个方面归一化,对水稻单作和稻田养鱼2种模式进行综合效益量化评价,并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分析其差距。结果表明:下翁细村稻田养鱼模式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6,大于水稻单作模式(0.41),说明在当地适合发展稻田养鱼模式。下翁细村稻田养鱼模式的综合效益优于水稻单作模式,然而与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模式相比,下翁细村的稻田养鱼模式能量转化率较低,生态效益和经济收益也较差,在带动经济增长、生产管理和规范施用肥料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养鱼 水稻单作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