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异黄酮主要单体组分的分离方法 被引量:19
1
作者 姚开 贾冬英 +1 位作者 何强 吕远平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77-80,共4页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单体组分,比较了3种不同柱层析法对大豆异黄酮主要单体组分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采用300~400目硅胶、洗脱体系为氯仿-甲醇(5∶1,v/v)、流速为1.0ml/min,可以使染料木苷、大豆苷、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4种... 为了获得高纯度的大豆异黄酮单体组分,比较了3种不同柱层析法对大豆异黄酮主要单体组分的分离效果。结果显示,采用300~400目硅胶、洗脱体系为氯仿-甲醇(5∶1,v/v)、流速为1.0ml/min,可以使染料木苷、大豆苷、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4种主要单体组分得到分离;采用聚酰胺柱层析法,流速为1.0ml/min,用20%(v/v)甲醇作为洗脱液可以分离出含量为85.3%(w/w)的大豆苷,再用40%(v/v)甲醇洗脱可以分离出含量为87.0%(w/w)的染料木苷;采用LH-20葡聚糖凝胶柱,以90%(v/v)甲醇作为洗脱剂、流速为2.0ml/min,可以将染料木苷和大豆苷分离出来,其含量分别达到95.7%(w/w)和95.1%(w/w)。采用不同柱层析法可以使大豆异黄酮的4种主要单体组分得到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单体组分 分离 柱层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和DZP-9的分离纯化与制备 被引量:6
2
作者 魏赛金 熊智强 +3 位作者 张智平 涂晓嵘 何建 涂国全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4-7,共4页
用乙醇浸提链霉菌702菌株发酵液,滤液真空浓缩成油状物,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真空浓缩成浸膏,浸膏通过硅胶柱层析,以氯仿与甲醇不同配比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含抗真菌活性物质馏分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燥为抗真菌活性物质粗品。粗品... 用乙醇浸提链霉菌702菌株发酵液,滤液真空浓缩成油状物,再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真空浓缩成浸膏,浸膏通过硅胶柱层析,以氯仿与甲醇不同配比进行梯度洗脱,收集含抗真菌活性物质馏分洗脱液,进行真空浓缩至干燥为抗真菌活性物质粗品。粗品通过制备型HPLC仪进一步分离纯化,用乙腈∶水∶TFA不同浓度进行梯度洗脱,按单组分保留时间收集不同馏分洗脱液,将洗脱液冻干成抗真菌活性单体组分样品。抗菌活性和单组分样品纯度检测分别用管碟法检测对黑曲霉的抑菌活性和分析型HPLC。结果表明,含抗真菌活性单位10 000 mg/L发酵液200 L经乙醇浸提液浓缩后得到含抗真菌活性单位22 500 mg/L的油状物80 L,浸提率为90%;80 L油状物经乙酸乙酯萃取浓缩得含抗真菌活性单位120 000 mg/L的12 L浸膏,萃提率为80%。500 g浸膏经硅胶柱层析,获得含抗真菌活性单位达750 mg/g的粗品48.0802 g。粗品经制备型HPLC仪获得纯度分别达到99.47%和90.28%的抗真菌单组分DZP-8和DZP-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分离纯化 抗真菌单体组分 DZP-8 DZP-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芦慧 徐佳 +2 位作者 涂晓嵘 冯华根 涂国全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0-35,共6页
为探明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机制,在显微镜下观察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并测定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内含物渗漏的影响以及对细胞膜的损伤。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抗真菌单体组分DZP... 为探明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机制,在显微镜下观察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形态的影响,并测定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内含物渗漏的影响以及对细胞膜的损伤。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条件下,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能够引起水稻纹枯病菌发生一系列菌丝形态变化,1.81μg/ml和3.35μg/ml DZP8处理24 h可使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内出现大液泡,菌丝表面粗糙,内含物增多,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菌丝逐渐扭曲并呈现出不规则缢缩。20.10μg/ml DZP8处理可导致菌丝培养液电导率增加,可溶性糖和蛋白质渗漏,菌丝膜脂质过氧化。DZP8在较低浓度(1.81μg/ml)下就能够引起水稻纹枯病菌菌丝形态的变化,但只有在较高浓度(20.10μg/ml)时才造成细胞膜的显著损伤,说明细胞膜可能为DZP8的一个作用位点,同时还可能存在其他的作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单体组分DZP8 水稻纹枯病菌 抑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的抗菌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芦慧 涂晓嵘 +2 位作者 徐佳 冯华根 涂国全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100,共5页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形成及萌发,以及对稻瘟病菌菌丝的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及萌发、附着胞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 在离体条件下研究了链霉菌702菌株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的生长、菌核的形成及萌发,以及对稻瘟病菌菌丝的生长、分生孢子的形成及萌发、附着胞的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对水稻纹枯病菌和稻瘟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和EC90分别为1.81、3.35和37.01、136.21μg/mL;在48.01μg/mL DZP8处理下,菌核形成率仅为39.21%,形成时间比对照延迟216 h,干重比对照减少81.37%;33.51μg/mL DZP8显著抑制菌核的萌发;160.08μg/mL DZP8处理下稻瘟病菌产孢量仅为对照的9.29%,20.14μg/mL DZP8对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为95.16%,对附着胞形成的抑制率则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单体组分DZP8 水稻纹枯病菌 稻瘟病菌 抗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真菌单体组分DZP-8和DZP-9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研究
5
作者 魏赛金 杜亚楠 +3 位作者 涂晓嵘 张智平 潘晓华 涂国全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45-1250,1261,共7页
从链霉菌702发酵液中分离得到DZP-8和DZP-9两种抗真菌活性物质单体组分,分别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ZP-8为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熔点170~173.5℃;旋光度为[α]23.7D=+4.342 5°(c=1.09 in MeOH),紫外光谱... 从链霉菌702发酵液中分离得到DZP-8和DZP-9两种抗真菌活性物质单体组分,分别对其进行了理化性质及其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DZP-8为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熔点170~173.5℃;旋光度为[α]23.7D=+4.342 5°(c=1.09 in MeOH),紫外光谱表明在318,303,290 nm处有3个典型吸收峰,符合多烯类抗生素图谱特征,红外光谱表明其含有C=O、C=C、C-O、OH和CH2。化合物DZP-9,黄色无定形粉末,熔点205~207℃,[α]-177D(in MeOH);紫外光谱显示在337、340和320 nm处有最大吸收,表明其结构中存在较大共轭体系。红外光谱显示DZP-9分子中可能含有羟基(3 417、1 066、1 006 cm-1),酯键(1 723、1 172、1 137 cm-1),共轭双键(3 023、1 639、849 cm-1)。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DZP-8和DZP-9对热较稳定,温度超过60℃活性开始下降;在强酸强碱条件下活性不稳定,pH=5~6时活性稳定;短时间内对紫外线照射和光照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本研究为链霉菌702所产抗真菌单体组分的开发应用提供了有益的试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702 抗真菌单体组分 理化性质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专利文摘
6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5-215,共1页
易剥离的挤出薄膜 该专利提供了一种组分,该组分特别适合于生产可剥离的密封层薄膜。该组分含2种聚合物,聚合物I含量为50%。85%(W),聚合物Ⅱ含量为15%~50%(W)。聚合物I通常为聚丙烯,其熔点至少为125℃,且共单体组分分布... 易剥离的挤出薄膜 该专利提供了一种组分,该组分特别适合于生产可剥离的密封层薄膜。该组分含2种聚合物,聚合物I含量为50%。85%(W),聚合物Ⅱ含量为15%~50%(W)。聚合物I通常为聚丙烯,其熔点至少为125℃,且共单体组分分布系数至少大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单体组分 挤出薄膜 聚合物 分布系数 易剥离 密封层 可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酯树脂及其制造方法
7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6-76,共1页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酯树脂及一种制备聚酯树脂的方法。它是使含有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主要成分的单体组分缩聚制备的,缩聚时存在至少一种选自周期表4A族的钛族元素的化合物,其中对苯二甲酸组分及乙二醇组分之外的可共聚组分的摩尔分数... 本发明提供一种聚酯树脂及一种制备聚酯树脂的方法。它是使含有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主要成分的单体组分缩聚制备的,缩聚时存在至少一种选自周期表4A族的钛族元素的化合物,其中对苯二甲酸组分及乙二醇组分之外的可共聚组分的摩尔分数不超过4%(基于二羧酸组分总量计),其在280℃注塑的厚度为3.5mm的模塑制品,在波长500nm和800nm的吸光度之差最多为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酯树脂 制造方法 对苯二甲酸 单体组分 主要成分 摩尔分数 共聚组分 模塑制品 乙二醇 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晨光院推出两项自主新工艺
8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0-80,共1页
关键词 预处理工艺 晨光化工研究院 “三废”处理 专家鉴定 氟橡胶 自主研发 研制项目 单体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的药理学作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纪桂 《南方农机》 2017年第4期167-167,共1页
冬虫夏草是属于中国历史以来的一个被认知和使用极为悠久的人间奇药,其内部充分地含有着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肽、麦角甾醇等多类单体型活性组分。当代医学研究结果证明其拥有抑制肿瘤产生、促进免疫功能、减低体内血糖、... 冬虫夏草是属于中国历史以来的一个被认知和使用极为悠久的人间奇药,其内部充分地含有着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酸、虫草多肽、麦角甾醇等多类单体型活性组分。当代医学研究结果证明其拥有抑制肿瘤产生、促进免疫功能、减低体内血糖、抑制氧化功能、对人体肾脏产生强状功能等多项药理学医疗效果。大量医学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冬虫夏草药材和它的单体型活性组分能够有效的医治多类疾病。文章在查阅近些年来关于冬虫夏草药物及其单体型活性组分药理功能的相应研究成果的前提下,重点由冬虫夏草的单体型活性组分研发实况及药理学功能的医疗研究收获和新突破等内容上,对现阶段冬虫夏草药物及其单体型活性组分药理功能实施总体性的整理和提炼,以便为人们深入的研发及运用冬虫夏草这种名贵中药提供相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单体活性组分 药理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