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嫩平原黑土正构烷烃和单体碳同位素分布特征及指示意义
1
作者 邱梓菲 师永辉 +3 位作者 李婧婧 杨飞 隆浩 张甘霖 《土壤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38-1048,共11页
正构烷烃(n-alkanes)是土壤有机质中的稳定组分,明确黑土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及赋存机制对揭示黑土有机质来源和成土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松嫩平原三种成土模式的均腐土开展研究,分别是相对稳定地形条件下自然发育的海伦剖面... 正构烷烃(n-alkanes)是土壤有机质中的稳定组分,明确黑土中正构烷烃的组成及赋存机制对揭示黑土有机质来源和成土环境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松嫩平原三种成土模式的均腐土开展研究,分别是相对稳定地形条件下自然发育的海伦剖面、非稳定地形条件下受侵蚀堆积过程影响的依安剖面以及动物扰动过程明显的绥化剖面,采用超声萃取法提取土壤中游离态正构烷烃,并对其分布特征和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海伦和依安剖面正构烷烃分布呈现单峰型,主峰为C_(31)且奇偶优势明显,而绥化剖面呈双峰型,主峰为C_(23)和C_(31)。海伦和绥化剖面正构烷烃浓度(ΣC_(25~35))和碳优势指数(CPI)自下而上增加且绥化剖面值波动更明显,而依安剖面ΣC_(25~35)和CPI值在埋藏层显著增加,表明正构烷烃可以反映黑土的侵蚀堆积和扰动过程,即埋藏层有利于正构烷烃的固存,而扰动可能会干扰正构烷烃原位记录的指示意义。正构烷烃链长比值(Ratio)及其碳同位素(δ^(13)C_(alk))结果指示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生高等植物,以C3植物为主。全新世以来松嫩平原黑土区主要以草本植物占优势,但在黑土发育过程中木本植物比例逐渐增加。结合^(14)C年代数据认为冰消期气候条件可能有助于黑土初步发育,而早中全新世相对暖湿的气候则加速了黑土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黑土 松嫩平原 单体碳同位素 土壤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差异分析——以塔河油田奥陶系原油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冬晨 王文军 +7 位作者 张婷 李立武 王作栋 钱宇 敖添 符印 王丹 贾星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1421,共11页
【目的】为明确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_(alkane))组成差异的成因。【方法】研究分析了塔北地区奥陶系共计17个原油样品δ^(13)C_(alkane)组成特征,结合相关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从沉积环境、成熟度和生物降解作用三个方面解释... 【目的】为明确原油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δ^(13)C_(alkane))组成差异的成因。【方法】研究分析了塔北地区奥陶系共计17个原油样品δ^(13)C_(alkane)组成特征,结合相关有机地球化学参数,从沉积环境、成熟度和生物降解作用三个方面解释了三类原油δ^(13)C_(alkane)值的变化趋势。【结果与结论】根据物性的差异,可将塔北地区原油分为重质、中质和轻质三类。塔北地区奥陶系原油δ^(13)C_(alkane)值介于-37‰~-31‰,呈现出海相原油的特征,表明原油δ^(13)C_(alkane)组成及分布范围受其形成的沉积环境和母质类型控制;从重质原油到中质原油再到轻质原油,成熟度逐渐增大,导致原油δ^(13)C_(alkane)值正偏;相较于中质原油和轻质原油,重质原油低碳数部分δ^(13)C_(alkane)明显变大,表明生物降解程度是重质原油中、低分子量正构烷烃δ^(13)C14~δ^(13)C19值正偏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 生物标志化合物 成熟度 生物降解 塔河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技术测定水体中微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方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漆艳 尹希杰 +1 位作者 李玉红 林锡煌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4-1480,共7页
该文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SPME/GC/C-IRMS)技术测定水体中7种苯系物碳同位素(δ^(13)C)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60 min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萃取温度(30~60℃)和萃取时间(15~60 min)对顶... 该文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SPME/GC/C-IRMS)技术测定水体中7种苯系物碳同位素(δ^(13)C)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萃取温度30℃,萃取时间60 min条件下萃取效果最佳,萃取温度(30~60℃)和萃取时间(15~60 min)对顶空萃取(HS-SPME)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无影响。最佳萃取条件下,利用HS-SPME和直接萃取(D-SPME)方法分别测试7种苯系物的δ^(13)C值,标准偏差分别为0.08‰~0.45‰和0.05‰~0.39‰,测试误差分别为-0.16‰~0.33‰和-0.41‰~0.46‰,两种SPME方式在萃取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碳同位素分馏,HS-SPME的灵敏度比D-SPME方法高1~2个数量级。通过移动平均值算法计算苯、间/对二甲苯、异丙苯的检出限为1μg/L,甲苯、乙苯、邻二甲苯、苯乙烯的检出限为2μg/L。测得江苏某废弃农药场地下水中7种苯系物δ^(13)C值的标准偏差为0.01‰~0.43‰。该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水体中痕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质谱 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万年来南沙海区古环境重建:生物标志物定量与单体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胡建芳 彭平安 +4 位作者 贾国东 房殿勇 张干 傅家谟 汪品先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1-218,共8页
1796 2钻孔沉积物提供了南沙海区 3万年来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高分辨沉积记录。通过对 314个柱状样沉积物进行有机分析 ,提取了相关的古环境信息 ,揭示出南沙海区末次冰期的古海洋环境及古气候是不稳定的 ,水生生物来源的生物标志物沉... 1796 2钻孔沉积物提供了南沙海区 3万年来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的高分辨沉积记录。通过对 314个柱状样沉积物进行有机分析 ,提取了相关的古环境信息 ,揭示出南沙海区末次冰期的古海洋环境及古气候是不稳定的 ,水生生物来源的生物标志物沉积通量在冰期出现了较大的波动 ,H3时出现了海洋生产力增大事件 ;陆源指标如高碳类脂物的沉积通量 ,既反映了陆源物对南沙海区海洋沉积的贡献 ,又揭示了造成末次冰期南沙海区陆源物质增高的古气候事件。高碳正烷烃、长链脂肪醇、长链脂肪酸的单体化合物碳同位素 δ1 3C值 :- 34.2‰~ - 2 8.6‰、- 35 .8‰~ - 2 6 .6‰、- 31.8‰~ - 2 7.1‰都显示其陆源 C3植物输入的特征 ,末次冰期的普遍的干旱化在这一地区并不存在。这些化合物的堆积速率在 H3都出现了极大值 ,反映出在南海海平面降低 ,巽它陆架出露背景下这一时期丰富的季风降雨导致河流洪水泛滥 ,从而引起南沙海区输入的陆源营养元素增多 ,海洋表层生产力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海区 古环境 生物标志物 单体碳同位素 古气候 沉积记录 沉积物 有机分析 有机地球化学 堆积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四方山天池全新世以来沉积物正构烷烃分布、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嘉丽 刘强 +2 位作者 伍婧 储国强 刘嘉麒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8-511,共14页
对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四方山天池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nC_(17)~nC_(33),绝大多数样品具有单峰型的分布特征,少数样品呈现双峰型分布特征,单峰... 对位于大兴安岭中北段四方山天池全新世以来湖泊沉积物中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正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为nC_(17)~nC_(33),绝大多数样品具有单峰型的分布特征,少数样品呈现双峰型分布特征,单峰型以nC_(27)为主峰,双峰型分布中前峰群以nC_(21)为主峰、后峰群以nC_(27)为主峰;短链正构烷烃(<nC_(21))奇偶优势不明显,中链(n C23~n C25)和长链正构烷烃(>nC_(27))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正构烷烃的分布特征揭示四方山天池湖泊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来源于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共同输入,并以陆生植物贡献为主.全新世以来,四方山天池湖泊沉积物中长链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值(δ^(13)C_(27~31))逐渐偏负,与太阳辐射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表明在轨道尺度上该区域的有效湿度的逐渐增加主要受太阳辐射的控制,湖泊水位的变化则既受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鄂霍次克海高压相对位置的影响,又受到东南季风和东北季风势力强弱的制约.根据多种气候代用指标的变化,全新世以来四方山天池湖泊环境及其区域气候演化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1)11.2-8.0 ka BP:区域有效湿度较低,陆生C_3植物中木本植物比例略有增加,湖泊水位频繁波动,湖泊初级生产力下降,湖泊营养状态发生贫化;(2)8.0-6.4 ka BP:区域有效湿度增加,陆生C_3植物中草本植物比例略有增大,湖泊水面收缩、水位下降,湖泊初级生产力变化不大,湖泊营养状态较为稳定;(3)6.4-3.4 ka BP:区域有效湿度比上一阶段更高,陆生C_3植物中木本植物扩张,草本植物比例相对收缩,湖泊水位上升、水面扩大,湖泊初级生产力增加,湖泊营养状态发生好转;(4)3.4-2.4 ka BP:区域有效降水量继续增加,陆生C_3植物中草本植物比例升高,湖泊水位下降、水面收缩,湖泊初级生产力下降,湖泊营养状态发生贫化;(5)2.4-0.9 ka BP:区域有效湿度较高,陆生C_3植物中木本植物逐渐增加,湖泊水位上升、水面扩张,湖泊初级生产力增加,湖泊营养状态有所好转.四方山天池湖泊沉积物所记录的全新世以来区域气候环境演化历史,既与中国东北地区其他高分辨率气候记录有较好的一致性,也存在着差异性,表现出独有的区域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四方山天池 湖泊沉积物 正构烷烃 单体碳同位素 湖泊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技术探析农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植物降解过程 被引量:9
6
作者 焦杏春 王广 +4 位作者 叶传永 曹红英 王晓春 杨永亮 刘晓端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3-870,共8页
长期以来,研究者在探讨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及修复过程中,缺乏简便有效的手段对化合物的降解动态进行定量研究。前人尝试用投加实验、对比采用降解措施前后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模型计算等方法研究PAHs的降解过程,其结果常互相矛盾... 长期以来,研究者在探讨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降解及修复过程中,缺乏简便有效的手段对化合物的降解动态进行定量研究。前人尝试用投加实验、对比采用降解措施前后污染物的浓度变化、模型计算等方法研究PAHs的降解过程,其结果常互相矛盾,或不能真实反映复杂的实际环境。本文应用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技术对农田土壤中PAHs的植物降解过程进行定量表征,采集了某地农田表土作为供试土壤,选择玉米作为供试作物,开展了作物对土壤中PAHs降解及消除过程的研究。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所用的玉米原始土及分4批收集的空白土、根际土、非根际土样品中16种PAHs的浓度总和(∑PAHs)平均分别为380.8 ng/g、(281.5±34.7)ng/g、(272.2±11.6)ng/g和(299.8±37.9)ng/g;玉米生长期间,各土壤样品的∑PAHs均比原始土壤有所下降,但除3环以下化合物(萘、苊烯、苊、芴、菲、蒽)外,其他化合物并未随玉米的生长表现出显著趋势。与玉米根、叶倾向于富集低环PAHs化合物相对应,可以判断植物对土壤中的低环化合物去除作用最为显著。各采样时期玉米根际土、非根际土和空白土壤样品中PAHs单体化合物的碳同位素分馏值(δ13C)在-34.31‰^-23.95‰之间,且除芘外的其他化合物的δ13C值随时间呈现逐步变轻的趋势,波动值位于-9.0‰^-0.6‰之间;本文对于PAHs单体化合物,尤其是4、5环化合物,在玉米降解过程中的碳同位素分馏与浓度变化之间未发现明显关系。考虑3环以下的PAHs化合物更倾向于被降解和清除,且其碳、氢同位素分馏情况更容易被观察到,因此稳定同位素分析技术更有助于探明该类单体PAHs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碳同位素技术 农田土壤 多环芳烃 植物降解 同位素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与靖边天然气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16
7
作者 付锁堂 冯乔 张文正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28-532,538,共6页
苏里格庙上古生界砂岩气藏天然气重烃含量高 ,干燥系数低 ,为湿气 ;靖边奥陶系风化壳气藏天然气重烃含量低 ,干燥系数高 ,属干气。苏里格庙天然气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具有δ13 C1<δ13 C3 <δ13 C2 <δ13 C4的规律 ,靖边天然气... 苏里格庙上古生界砂岩气藏天然气重烃含量高 ,干燥系数低 ,为湿气 ;靖边奥陶系风化壳气藏天然气重烃含量低 ,干燥系数高 ,属干气。苏里格庙天然气的正构烷烃碳同位素具有δ13 C1<δ13 C3 <δ13 C2 <δ13 C4的规律 ,靖边天然气具有δ13 C1<δ13 C2 <δ13 C3 的规律。二者高碳数烷烃的同位素差别较大 ,尤其是苏里格庙的乙烷碳同位素比靖边平均重 3.6‰。根据天然气单体碳同位素及其含量变化 ,苏里格庙天然气属煤成气 ,靖边天然气属煤成气与油型气的混合气。苏里格庙和靖边天然气中均含少量CO2 气 ,其碳同位素表明苏里格庙除苏 5井为无机CO2 气外 ,均为有机CO2 气 ;靖边林 1、林 5井为无机CO2 气 ,陕参 1井为有机CO2 气。结合烷烃气和CO2 气 ,苏里格庙天然气可以分为含有机CO2 煤成气和含无机CO2 煤成气。碳同位素比值与Ro 关系分析认为 ,苏里格庙的天然气成熟度处于成熟到高成熟阶段 ,其相应气源岩的平均Ro 为 1.2 9%~ 1.39% ,这一结果与该区二叠系煤岩的成熟度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庙 天然气 单体碳同位素 成因类型 正构烷烃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南14井原油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单体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卢鸿 柴平霞 +1 位作者 孙永革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77-481,504,共6页
通过对轮南 14井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的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证实该井奥陶系和石炭系油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油源 ,而三叠系油藏与奥陶系、石炭系油藏具有较大的碳同位素差异 ,反映其油源不同。在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油藏中 ,均呈现... 通过对轮南 14井正构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烃的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证实该井奥陶系和石炭系油藏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油源 ,而三叠系油藏与奥陶系、石炭系油藏具有较大的碳同位素差异 ,反映其油源不同。在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油藏中 ,均呈现出类异戊二烯烃碳同位素值略重于同碳数正构烷烃的特征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类异戊二烯烃 单体碳同位素 奥陶系 油藏 油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GC-C-IRMS测定 被引量:7
9
作者 陆燕 王小云 曹建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32-537,共6页
为监测海洋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追踪污染物来源并控制污染,建立了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GCC-IRMS测定方法。首先采用EA-IRMS联用技术对16种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进行了定值,偏差范围在0.03‰~0.15‰(n=10),小于0.2‰... 为监测海洋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追踪污染物来源并控制污染,建立了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GCC-IRMS测定方法。首先采用EA-IRMS联用技术对16种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进行了定值,偏差范围在0.03‰~0.15‰(n=10),小于0.2‰;再用该16种多环芳烃混标,运用GC-C-IRMS联用技术考察了高效薄层色谱、气相色谱进样体积、无分流时间、进样浓度等可能产生的同位素分馏,结果表明,整个方法并无明显的同位素分馏现象。根据不同浓度PAHs混标在GC-C-IRMS测定中的变化与EA-IRMS测定的差,建立了数据校正曲线,其R^2大于0.99,并应用于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的测定,测试数据为海域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溯源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IRMS GC-C-IRMS 高效薄层色谱 单体碳同位素 多环芳烃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甲基支链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卢鸿 孙永革 彭平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60-365,共6页
轮南 14井三叠系油砂中烷烃类呈双峰型分布 ,前峰型正构烷烃 (n C1 2 ~ n C2 2 )单体碳同位素较轻 (- 33.72‰~ - 32 .84‰ ) ;后峰型正构烷烃 (n C2 3~ n C32 )单体碳同位素略重 (- 32 .0 2‰~ - 30 .90‰ ) ,反映两种不同生源的... 轮南 14井三叠系油砂中烷烃类呈双峰型分布 ,前峰型正构烷烃 (n C1 2 ~ n C2 2 )单体碳同位素较轻 (- 33.72‰~ - 32 .84‰ ) ;后峰型正构烷烃 (n C2 3~ n C32 )单体碳同位素略重 (- 32 .0 2‰~ - 30 .90‰ ) ,反映两种不同生源的生烃贡献。同时 ,在后峰型正构烷烃之间检测到了丰富的单甲基支链烷烃系列化合物 ,该类化合物与后峰型正构烷烃具有相同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 (- 30 .5 2‰~ - 31.6 4‰ ) ,指示二者具有共同的母质成因。文献及实测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表明单甲基支链烷烃属细菌等微生物来源 ,因此 ,对传统的双峰型分布中后峰正构烷烃属高等植物来源的认识提出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甲基支链烷烃 单体碳同位素 双峰型正构烷烃 石油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分离净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谢曼曼 刘美美 +2 位作者 王淑贤 凌媛 孙青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2-972,共11页
应用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追溯多环芳烃(PAHs)类污染物的来源越来越受关注。单体同位素分析中,利用样品预处理减少共流出和未分峰(UCM),是实现同位素比值准确分析的重要前提。已有分离净化研究较少关注环数小于3的PAHs;或需联合使用高效液... 应用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追溯多环芳烃(PAHs)类污染物的来源越来越受关注。单体同位素分析中,利用样品预处理减少共流出和未分峰(UCM),是实现同位素比值准确分析的重要前提。已有分离净化研究较少关注环数小于3的PAHs;或需联合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但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本文期望避免使用HPLC技术,仅通过简单的固相萃取法,实现16种PAHs的分离净化,满足包括低环数在内的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要求。实验对比了氨基和硅胶两种填料的固相萃取(SPE)小柱,以及正戊烷等10种淋洗溶剂对PAHs的分离净化富集效果。结果表明:氨基小柱中有20%以上的萘和苊不能与烷烃和未分峰完全分离,硅胶SPE小柱除杂效果和分离效果优于氨基小柱。选择1000mg/6mL硅胶SPE小柱,利用6mL正戊烷淋洗UCM和烷烃,5mL正戊烷-二氯甲烷(70∶30,V/V)洗脱PAHs。利用气相色谱(GC)对分离净化效果进行初步检验,气体同位素质谱(GC-IRMS)进行单体碳同位素分析。16种PAHs的回收率为79%~128%,相对标准偏差为2%~13%(1σ,n=6),单体碳同位素比值(δ^(13)C)分析精度为0.1‰~0.75‰,大幅降低了其中UCM和共流出对PAH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干扰,尤其减少了对低环数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影响,而且净化过程没有造成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馏,满足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环芳烃 单体碳同位素 固相萃取 分离净化 气体同位素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分析多环芳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曼曼 刘美美 +1 位作者 凌媛 孙青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0-1071,共12页
环境样品中PAHs的单体碳同位素比值在迁移转化过程中能基本保持稳定,是重要的溯源指标,可通过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分析获得。对于低PAHs含量的样品,满足GC-IRMS检出限是高精度、准确分析单体碳同位素比值的前提。本文优化... 环境样品中PAHs的单体碳同位素比值在迁移转化过程中能基本保持稳定,是重要的溯源指标,可通过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IRMS)分析获得。对于低PAHs含量的样品,满足GC-IRMS检出限是高精度、准确分析单体碳同位素比值的前提。本文优化了一种程序升温汽化进样(PTV)方法,通过对PTV进样模式及进样口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目标物谱峰强度,进而提高GC-IRMS碳同位素分析的灵敏度。实验对比研究了恒温不分流、PTV不分流和溶剂分流进样模式,并对PTV进样口参数包括进样口压力梯度、传输温度和时间、蒸发温度和时间、进样口不分流时间进行了对比优化,以选出最优的PAHs单体碳同位素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在PTV不分流进样、进样口压力40psi—60psi—70psi梯度升高、传输温度320℃、传输时间1.0min、蒸发温度55℃、蒸发时间2.5min、不分流时间1.5min条件下,PAHs的单体碳同位素结果最优。增加预柱可以提高峰强,尤其5环PAHs的峰强度提高达50%~100%。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精度(1σ)在0.5‰以内,系统性碳同位素分馏可以采用双标法校正。优化后的PTV-GC-IRMS方法可以实现低含量PAHs单体碳同位素的高精度、准确分析,扩大了同位素溯源在环境研究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多环芳烃 单体碳同位素 程序升温汽化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C-C-IRMS测定污染场地土壤中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比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世成 李波 +3 位作者 孙辞 李国琛 高飞月 王颜红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2期46-48,55,共4页
选取苯系物中的代表性组分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合物,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及方法学考察,建立了热脱附进样-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测定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比值的方法。结果表明,单体化合物进样量在0.3μg以... 选取苯系物中的代表性组分苯、甲苯和二甲苯等化合物,通过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条件的优化及方法学考察,建立了热脱附进样-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测定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比值的方法。结果表明,单体化合物进样量在0.3μg以上均能满足测定要求;与直接进样方式相比,热脱附进样对单体碳同位素比值测定无分馏影响;标准溶液和苯系物土壤样品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1.0%~1.7%和0.3%~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系物 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热脱附进样 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污染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轮南14井三叠系油砂中长链单甲基支链烷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鸿 孙永革 彭平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218-224,共7页
塔里木轮南14井三叠系油砂中烷烃类呈双峰型分布,前峰型正构烷烃(nC_(12)~nC_(22))单体碳同位素值较轻(-33.72‰~-32.84‰),碳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轻奇碳数优势;后峰型正构烷烃(nC_(23)~nC_(32))单体碳同位素值略重(-32.02‰~-30.90... 塔里木轮南14井三叠系油砂中烷烃类呈双峰型分布,前峰型正构烷烃(nC_(12)~nC_(22))单体碳同位素值较轻(-33.72‰~-32.84‰),碳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轻奇碳数优势;后峰型正构烷烃(nC_(23)~nC_(32))单体碳同位素值略重(-32.02‰~-30.90‰),碳同位素组成呈明显的轻偶碳数优势。上述低碳数和高碳数正构烷烃在分子组成和单体碳同位素组成上的分布差异明显反映两种不同生源的生烃贡献。同时,在高碳数正构烷烃之间检测到了丰富的长链(C_(25)~C_(35))单甲基支链烷烃系列化合物,该类化合物与高碳数正构烷烃具有相近的单体碳同位素组成(-30.52‰~-31.64‰),指示二者具有共同的母质成因。但是,文献及实测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表明长链单甲基支链烷烃属异养细菌等微生物来源,因此,对传统的双峰型分布中高碳数正构烷烃属高等植物来源的认识提出质疑,高碳数正构烷烃也可能来自异养细菌等微生物生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单甲基支链烷烃 双峰型分布 单体碳同位素组成 母质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氯代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中预富集方法进展
15
作者 凌媛 黄毅 +3 位作者 尚文郁 谢曼曼 刘舒波 孙青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95-801,共7页
高精度准确测定氯代烃单体碳同位素对示踪污染物来源,了解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转化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同位素组成可能是稳定不变的,也有可能发生改变。若污染物的同位素组成在迁移转化过程中不变,根据其同位素组... 高精度准确测定氯代烃单体碳同位素对示踪污染物来源,了解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环境转化过程中,有机污染物的同位素组成可能是稳定不变的,也有可能发生改变。若污染物的同位素组成在迁移转化过程中不变,根据其同位素组成可以示踪污染物的来源;若同位素组成变化,根据同位素分馏结果,可以评价环境中有机污染物降解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本文综述了固相微萃取、静态顶空进样、吹扫-捕集、多级串联技术等前处理方法与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仪(GC-C-IRMS)联用分析水中氯代烃单体碳同位素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分析方法的优缺点。液-液萃取较少用于水中氯代烃的单体同位素分析。静态顶空进样、固相微萃取、吹扫-捕集都是无溶剂富集技术,与GC-C-IRMS联用分析水中氯代烃单体同位素过程中不存在或存在小且恒定的可校正的同位素分馏,分析精度一般优于1‰,没有二次污染,降低了杂质干扰,提高了GC-C-IRMS的分辨率和分析精度,降低了检测限。从静态顶空进样、固相微萃取、吹扫-捕集,到多级串联等技术与GC-C-IRMS联用分析水中氯代烃单体同位素比值,检测限逐渐降低。目前,吹扫-捕集-GC-C-IRMS在分析水中氯代烃中应用最广泛,重现性好、检测限低。针内微萃取、管内微萃取、搅动棒吸附萃取和顶空进样吸附萃取等前处理方法与GC-C-IRMS仪联用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代烃 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前处理 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分子筛吸附混合溶剂洗脱-气相色谱-同位素质谱分析土壤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逐月 刘美美 +6 位作者 谢曼曼 王道聪 凌媛 尚文郁 刘舒波 岑况 孙青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8-183,共6页
利用5A分子筛吸附,环己烷-正戊烷混合溶剂洗脱分离富集正构烷烃,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正构烷烃含量,气相色谱-气体同位素质谱(GC-C-IRMS)测定土壤样品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实验优化了5A分子筛用量和洗脱剂的比例,需要络合的正构烷烃的... 利用5A分子筛吸附,环己烷-正戊烷混合溶剂洗脱分离富集正构烷烃,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正构烷烃含量,气相色谱-气体同位素质谱(GC-C-IRMS)测定土壤样品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实验优化了5A分子筛用量和洗脱剂的比例,需要络合的正构烷烃的量与分子筛加入量呈线性关系,络合x mg的正构烷烃,需加入2.75x g分子筛,络合环己烷-正戊烷最佳比例为9∶91。探讨了络合过程中5A分子筛对不同链长正构烷烃的络合规律,短链正构烷烃被5A分子筛优先吸附,长链正构烷烃的络合相对滞后。正构烷烃的络合洗脱回收率为44%~72%,精密度(RSD,n=6)为4%~8%;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精度为0.04‰~0.38‰(1σ)。采用5A分子筛净化混合溶剂洗脱方法,分析加油站附近的实际土壤样品,未分峰基本消除,获得良好的净化效果,满足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 单体碳同位素 气相色谱法 5A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 kaBP以来长江中下游南漪湖沉积记录的正构烷烃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丰豪 胡建芳 +3 位作者 王伟铭 童晓宁 黄超 廖伟森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101,共13页
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南漪湖柱状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重建了该地区8.0 ka BP以来的植被变化,进而反演古气候变迁;同时与其他地质记录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的变化。8.... 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南漪湖柱状沉积物中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单体碳同位素组成,重建了该地区8.0 ka BP以来的植被变化,进而反演古气候变迁;同时与其他地质记录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探讨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全新世以来东亚夏季风的变化。8.0~4.8 ka BP,长链正构烷烃nC_(27)–nC_(33)含量占绝对优势,Paq值偏低,正构烷烃以陆生高等植物输入为主;相对较低的nC_(27)/nC_(31)比值及较高的ACL27–33值表明这一阶段以草本植物相对发育;长链正构烷烃δ^(13)C整体偏负(–34.7‰~–32.9‰),C_3植物为主;这一时期气候温暖湿润,是东亚夏季风最强盛时期。4.8~2.4 ka BP,长链正构烷烃nC_(27)–nC_(33)含量降低,Paq值偏高,陆生高等植物对正构烷烃的贡献相对减少;nC_(27)/nC_(31)比值升高,ACL27–33值降低,木本植物占优势,草本植物减少;长链正构烷烃δ13C相对正偏(–33.5‰~–29.1‰),C_4植物有一定的增加,但依然以C_3植物为主;这一时期东亚夏季风减弱,气候朝冷干转变。2.4 ka BP以来,长链正构烷烃nC_(27)–nC33含量升高,Paq值逐渐降低,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逐渐增加;逐渐降低的nC_(27)/nC_(31)比值以及逐渐升高的ACL27–33值表明草本植物重新占相对发育,木本植物含量逐渐减少;长链正构烷烃δ^(13)C波动剧烈,呈现逐渐偏负的趋势,C_3植物继续占据绝对优势,C_4植物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气候由寒冷干燥逐渐向温暖湿润过度。同时,这一时期各指标呈现剧烈波动的变化趋势,推测可能与长江流域人类活动逐渐增加,显著影响了自然植被变化的过程。这些指标记录的东亚夏季风随着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量的减少而持续减弱,同时记录了多次冷暖/干湿交替事件,存在6次冷干事件(夏季风减弱事件),其中5次与Bond et al.提出的北大西洋冰筏漂流事件一一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 正构烷烃 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 古气候 东亚夏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色谱分离-分子筛络合洗脱过程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董浩伟 赵佳玉 +4 位作者 曾凡刚 谢曼曼 尚文郁 王淑贤 孙青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9-357,共9页
应用气相色谱-气体同位素质谱(GC-C-IRMS)分析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之前,需要对饱和烃样品中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进行预分离、富集,在预分离和富集过程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是否发生分馏是高精度分析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δ13C)... 应用气相色谱-气体同位素质谱(GC-C-IRMS)分析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之前,需要对饱和烃样品中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进行预分离、富集,在预分离和富集过程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是否发生分馏是高精度分析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δ13C)的关键。本文以正构烷烃混合溶液为对象,利用柱色谱、5A分子筛络合、环己烷-正戊烷混合溶剂两次洗脱,GC-C-IRMS分析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研究前处理过程中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是否发生分馏。结果表明:使用柱色谱分离前后,多数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相差-0.2‰~0.2‰;当5A分子筛不完全络合时,未络合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偏重约0.7‰,可能发生了微弱的碳同位素分馏,但并未影响洗脱后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使用环己烷-正戊烷混合溶剂洗脱前后,碳同位素比值相差-0.2‰~0.5‰,以同样方式洗脱第二次,获得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比值与模拟样品相差-0.3‰~0.2‰。分析不同回收率(>20%)正构烷烃的单体碳同位素比值,处理前后的差值基本在0.3‰以内,可见当正构烷烃回收率低至20%左右时,其单体碳同位素仍未发生明显分馏。柱色谱分离-5A分子筛络合-混合溶剂洗脱方法适用于回收率大于20%的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柱色谱分离 5A分子筛络合 混合溶剂洗脱 气相色谱-气体同位素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落叶乔木叶蜡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季节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19
作者 杨婷 闫超阳 黄咸雨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22,共10页
叶蜡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已经成为陆相沉积古生态重建的重要研究方法。现代过程研究是提升叶蜡正构烷烃指标解译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关于落叶乔木叶蜡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_(alk))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对两种... 叶蜡正构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已经成为陆相沉积古生态重建的重要研究方法。现代过程研究是提升叶蜡正构烷烃指标解译的重要环节,而目前关于落叶乔木叶蜡烷烃单体碳同位素组成(δ^(13)C_(alk))的季节性变化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对两种典型亚热带落叶乔木(小叶栎、枫香)开展了为期2年的叶蜡烷烃δ^(13)C_(alk)研究。两个树种叶蜡烷烃的δ^(13)C_(alk)值在春季偏正,随后迅速偏负,秋季变幅较小,趋于稳定。这种季节性变化特征和初期利用储存的老碳而后期利用新合成的糖类有关。在生长季末期,两种落叶乔木叶蜡烷烃相对于叶片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处于−6‰~−8‰,相对于文献报道的平均值偏负,这可能是因为生长季后期仍有少量的长链正构烷烃合成。研究结果揭示,基于落叶乔木叶蜡烷烃单体碳同位素进行古环境重建时需要考虑环境信号的季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落叶乔木 叶蜡烷烃 单体碳同位素 表观分馏系数 季节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联用测定水体中痕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 被引量:3
20
作者 苏静 尹希杰 +1 位作者 丁达 漆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4-640,共7页
建立了吹扫捕集(P&T)/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联用测定水体中痕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的方法。优化了吹扫时间、吹扫温度和干吹时间,确定最优吹扫捕集效率,并通过测试不同质量浓度的苯系物水溶液,计算水体中痕量苯系物... 建立了吹扫捕集(P&T)/气相色谱-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联用测定水体中痕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的方法。优化了吹扫时间、吹扫温度和干吹时间,确定最优吹扫捕集效率,并通过测试不同质量浓度的苯系物水溶液,计算水体中痕量苯系物的检出限。结果表明,在35℃下吹扫捕集13 min,干吹时间3 min条件下,水样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苯乙烯、异丙苯的吹扫捕集效率分别为95.0%、90.2%、71.3%、59.1%、69.4%、50.8%和70.1%,7种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的标准偏差(STD)为0.06‰~0.29‰。7种苯系物的质量浓度在0.50~20.00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8 6~0.999 5,在各浓度下7种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值的标准偏差为0.090‰~0.48‰,进样量及进样方式的差异不会导致碳同位素分馏。水样中苯、甲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苯乙烯的检出限为1.00μg/L,乙苯和异丙苯为0.50μg/L。该方法可以极大提高水体中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的检出限,结果准确可靠,满足水体中痕量苯系物单体碳同位素分析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 痕量苯系物 单体稳定同位素分析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