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体滴加法微乳液聚合过程中PMMA物理水凝胶形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琬 王雷 +2 位作者 李鸣鹤 汪长春 府寿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1413-1416,共4页
在 70℃下 ,以过硫酸铵 (APS)为引发剂 ,采用单体滴加法 ,进行微乳液聚合 ,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微乳液可形成几乎透明的物理水凝胶 .扫描电镜 (SEM)实验表明 ,这种水凝胶是由大量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彼此连接而成的物理网络形成... 在 70℃下 ,以过硫酸铵 (APS)为引发剂 ,采用单体滴加法 ,进行微乳液聚合 ,制得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MMA)微乳液可形成几乎透明的物理水凝胶 .扫描电镜 (SEM)实验表明 ,这种水凝胶是由大量的聚合物纳米粒子彼此连接而成的物理网络形成的 .讨论了影响水凝胶形成的因素 ,提出了水凝胶形成的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滴加法 微乳液聚合过程 PMMA 物理水凝胶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扫描电镜 DSC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体引入方式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子凡 祁洪飞 刘大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8,共6页
利用分散聚合技术,采用单体滴加法合成了具有优良单分散性的3.8—7.1μm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不同单体引入方式对所制备微球的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发现在最佳滴加速率下,单体滴加法所制备微球的分散系数均小于4.8%,单... 利用分散聚合技术,采用单体滴加法合成了具有优良单分散性的3.8—7.1μm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不同单体引入方式对所制备微球的形貌、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发现在最佳滴加速率下,单体滴加法所制备微球的分散系数均小于4.8%,单分散性远高于一次引入法所制备的微球。结合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阐明了单体滴加法的反应机理及滴加速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体滴加法是制备高单分散性的3.8—7.1μm聚苯乙烯微球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聚苯乙烯微球 单体滴加法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合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建军 王小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张建安 吴明元 瞿贤超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61,共7页
首先制备了聚氨酯(PU)种子乳液,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FPUA复合乳胶膜的表面结构进行表... 首先制备了聚氨酯(PU)种子乳液,再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通过单体滴加法和单体预乳化法两种不同的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FPUA)复合乳液。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FPUA复合乳胶膜的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利用激光粒径仪对FPUA复合乳液的粒子形态进行分析,探讨了引发剂种类对FPUA复合乳胶膜耐水性的影响、氟含量对FPUA复合乳胶膜与水接触角的影响和在不同制备工艺条件下含氟单体对FPUA复合乳液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氟单体成功接入了大分子链中;与单体滴加法相比,单体预乳化法制备的FPUA复合乳液的聚合稳定性更好,粒径更小、分布更均匀;与水溶性引发剂相比,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制得的FPUA复合乳胶膜的吸水率更低;含氟单体的引入增大了FPUA复合乳胶膜与水的接触角。对两种聚合工艺的成核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氟化聚丙烯酸酯 复合乳液 丙烯酸酯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 单体滴加法 单体预乳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