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粒粒径与砂层厚度对单体筐养养殖系统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幼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徐永健 申屠基康 丁张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3-239,共7页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单体筐养养殖系统中,试验了生态掩体(砂盒)中不同的砂粒粒径大小以及砂层厚度对梭子蟹幼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砂粒粒径设三个水平,分别为:>2mm、<0.2mm以及混合砂;砂层厚度有0cm...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单体筐养养殖系统中,试验了生态掩体(砂盒)中不同的砂粒粒径大小以及砂层厚度对梭子蟹幼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砂粒粒径设三个水平,分别为:>2mm、<0.2mm以及混合砂;砂层厚度有0cm、2cm、5cm、8cm四个水平。试验共进行6天,结果表明:砂粒粒径及砂层厚度对梭子蟹幼蟹的摄食与生长都有明显的影响。从砂粒粒径看,幼蟹在细砂(SPS)中挖洞休息,蟹体与砂面呈30—45°角,仅露眼睛及触角在外。一天内有3—6次进食,总进食时间为(142.7±22.52)min,在摄食次数、总进食时间、平均摄食量[(0.2427±0.0137)g/g BW]、以及蜕皮及成活率都远高于其它粒径组,该组中幼蟹的体重增长最快,增加了(0.814±0.113)g,增长率为91.5%±3.43%;而该组的饵料系数(FCR)最低为1.17±0.11。因此,筐养养殖系统砂掩体的砂粒粒径最好为0.2 mm以下。砂层厚度也有类似结果,5 cm以上厚度养殖效果最佳。平均摄食量为(0.2087±0.0046)g/g BW,该厚度下,幼蟹无死亡、100%蜕皮,体重也增加最快,增加了(0.791±0.121)g,增长率为88.9%±3.74%,饵料系数(FCR)达到1.37±0.23,表明筐养系统掩体中砂层厚度要在5 cm以上。三种保护性酶类(SOD,POD,CAT)活性随着砂粒粒径变小和砂层厚度增加而降低,而消化酶类(淀粉酶、蛋白酶、脂酶)活性则表现与保护性酶类相反特性。从两类酶的活性变化也能证实,在优选条件下(细砂、厚度>5 cm),幼蟹所受的胁迫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单体筐养养殖系统 砂粒粒径 砂层厚度 摄食行为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养空间大小对单体筐养养殖系统中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摄食行为与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永健 申屠基康 丁张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46-1352,共7页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单体筐养养殖(SCBC)系统中,研究了不同的饲养空间大小对梭子蟹(幼蟹与成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四个饲养空间处理:空间长度分别为养殖蟹平均壳长的1倍、1.5倍、2倍及3倍,宽为长... 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单体筐养养殖(SCBC)系统中,研究了不同的饲养空间大小对梭子蟹(幼蟹与成蟹)摄食行为与生长的影响。试验设置了四个饲养空间处理:空间长度分别为养殖蟹平均壳长的1倍、1.5倍、2倍及3倍,宽为长的一半。经6天试验,结果表明,1倍空间的幼蟹摄食行为发生变化,摄食次数[(1.2±0.45)次/d]和总进食时间[(31.2±6.89)min]比2倍与3倍的空间[(2.6±0.45)次/d,(83.1±13.66)min]明显减少,导致摄食量减少[前者为(0.0835±0.0269)g/g BW,后两者最高为(0.2014±0.0114)g/g BW],至第5天全部死亡。其它处理,随着空间的增大,摄食量增大,幼蟹的生长速率(蜕皮率,体重增长率)增加。其中,在2倍空间以上处理中,幼蟹表现有最高的成活率(100%)、蜕皮率(100%)以及体重增长率(86.5%—97.2%),同时有较低的饵料系数(1.31±0.11)。成蟹的试验结果与幼蟹类似,除1.5倍饲养空间外,该处理中幼蟹表现出对生长的胁迫,而成蟹的摄食行为和生长与2倍及3倍空间无差异。不同空间中梭子蟹的摄食与生长的差异与梭子蟹在这些处理中的保护性酶类(SOD,POD,CAT)和消化酶类(淀粉酶,蛋白酶,脂酶)的活性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单体筐养养殖系统 饲养空间 摄食行为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梭子蟹格栅式循环水养殖技术
3
作者 许程林 赵永超 +3 位作者 陈玉生 吉红九 贲成恺 钟非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0,共5页
传统的梭子蟹池塘养殖、围网养殖以及后来发展的笼养、筐养等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可控性差、劳动强度大、养殖产量低。本研究针对传统养殖方式的不足,采用格栅式单体养殖方法,有机组合生物净化水处理单元,构建了温室大棚梭子蟹格栅... 传统的梭子蟹池塘养殖、围网养殖以及后来发展的笼养、筐养等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可控性差、劳动强度大、养殖产量低。本研究针对传统养殖方式的不足,采用格栅式单体养殖方法,有机组合生物净化水处理单元,构建了温室大棚梭子蟹格栅式循环水养殖系统,研发了具有“防止互残、遮阳保温、增氧去污”等性能的梭子蟹养殖新模式。结果表明,格栅式养殖池放养梭子蟹C8~C9期大规格苗种,经113 d养成至C11~C12期商品蟹,平均甲宽168 mm、平均体重253 g,存活率75.4%,养殖平均产量3.054 kg/m2。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采用温室大棚格栅式循环水养殖技术能有效延长梭子蟹的生长期,单位面积养殖产量和存活率均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大棚养殖 格栅式单体养殖 循环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浦绒螯蟹大眼幼体在长江流域蟹种培育中的效果
4
作者 殷乐 姜晓东 +1 位作者 郑艳波 吴旭干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8-654,共7页
为探明合浦绒螯蟹大眼幼体在长江流域培育蟹种的可行性,进行室外网箱群体养殖和室内循环水系统单体养殖试验,比较野生亲本合浦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繁育的大眼幼体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将1500只大眼幼体放入6个内种伊乐藻、2 m×2 m... 为探明合浦绒螯蟹大眼幼体在长江流域培育蟹种的可行性,进行室外网箱群体养殖和室内循环水系统单体养殖试验,比较野生亲本合浦绒螯蟹和中华绒螯蟹繁育的大眼幼体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将1500只大眼幼体放入6个内种伊乐藻、2 m×2 m×1 m的40目网箱中,6月中旬各网箱中幼蟹数量调整为400只(雌、雄各半),伊乐藻换成水花生,每日17:00投喂1%~5%的配合饲料。7月初,从网箱中取体质量1.4~1.6 g扣蟹30只(雌、雄各半)放入循环水槽中水深12 cm的30 cm×24 cm×15 cm塑料盒中单体养殖,投喂同网箱养殖。网箱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合浦绒螯蟹在扣蟹养殖阶段的平均体质量及最终1龄性早熟率均高于中华绒螯蟹,但成活率及产量均显著低于中华绒螯蟹(P<0.05)。室内单体养殖试验结果显示,两组绒螯蟹在第1次及第2次蜕壳后的平均体质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合浦绒螯蟹第2次蜕壳的蜕壳周期显著长于中华绒螯蟹(P<0.05),合浦绒螯蟹第2次蜕壳后的特定生长率明显低于中华绒螯蟹。室内单体养殖试验中,合浦绒螯蟹的成活率亦低于中华绒螯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合浦绒螯蟹大眼幼体在长江流域扣蟹养殖过程中成活率低、蜕壳周期长、1龄早熟率高,如何通过养殖环境优化及营养调控来改善其在蟹种培育阶段的养殖性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绒螯蟹 大眼幼体 网箱养殖 单体养殖 养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