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分蘖成穗数相关分子标记在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中的有效性验证及实用性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胡洋山 汤颖子 +3 位作者 李治 晏本菊 任正隆 任天恒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5,共8页
为了评价小麦分蘖成穗基因相关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实用性,利用多穗型小麦品种川农18和新品系T120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共计371个家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单位面积(m2)最大分蘖数和单位面积(m2)穗数的测定,并选择6个已发表的控制小麦分蘖成... 为了评价小麦分蘖成穗基因相关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实用性,利用多穗型小麦品种川农18和新品系T1208构建的重组自交系共计371个家系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单位面积(m2)最大分蘖数和单位面积(m2)穗数的测定,并选择6个已发表的控制小麦分蘖成穗数的基因或QTL的相关分子标记(Xgwm264、Xbarc232、Xwmc169、Xwmc215、Xgwm437和Xcfd23)对群体进行PCR扩增,分析扩增产物与单位面积最大分蘖数和单位面积穗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371份供试材料中,每平方米最大分蘖数的变化范围为254.00~700.67,变异系数为22.28%;每平方米穗数的变化范围为197.67~391.67,变异系数为14.12%;群体中存在明显的超亲分离现象,可作为西南麦区小麦优质育种的种质资源。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与表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分子标记Xbarc232不适合用于分蘖成穗数的筛选,分子标记Xwmc215、Xgwm437和Xcfd23仅可用于分蘖数的筛选,分子标记Xgwm264和Xwmc169可用于分蘖成穗数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位面积最大分蘖 单位面积穗数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对冬小麦成穗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吕丽华 梁双波 +3 位作者 姚海坡 张丽华 马贞玉 贾秀领 《河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3期1-5,9,共6页
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穗数形成的生长指标的影响,可以确定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适宜播种期。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参试小麦品种为衡4399、冀麦585、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设均10月5日、10日、15日、20日4个水平... 通过研究不同播期对小麦穗数形成的生长指标的影响,可以确定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适宜播种期。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区、品种为副区,参试小麦品种为衡4399、冀麦585、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设均10月5日、10日、15日、20日4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成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至10月10日,对冀麦585和金禾9123冬前分蘖和根系生长无显著影响;可通过推迟播期降低枯叶率,金禾9123和中麦155播期需推迟至10月20日枯叶率才能明显降低;播期推迟至10月15日对多数参试品种5叶以上大蘖形成无明显影响;衡4399和中麦155播期推迟至10日,冀麦585播期推迟至15日,金禾9123播期推迟至20日,单位面积穗数稳定。金禾9123和冀麦585适播期长,晚播时单位面积穗数降低不明显,冀中地区推荐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衡4399和中麦155适播期短,冀中地区推荐适宜播期为10月5~1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期 小麦 单位面积穗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棱大麦高产性状的选育途径 1、早代组合产比及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3
作者 黄志仁 周美学 黄友圣 《大麦与谷类科学》 1989年第1期11-17,共7页
采用双因素交叉式遗传设计(NC Ⅱ),在1982—1985年对杂种F_2—F_5代集团产量和单株各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不同年份、不同世代各参试组合的集团产量高低趋势较为一致,特别是高产组合,历年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且在高产组合中可... 采用双因素交叉式遗传设计(NC Ⅱ),在1982—1985年对杂种F_2—F_5代集团产量和单株各性状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1、不同年份、不同世代各参试组合的集团产量高低趋势较为一致,特别是高产组合,历年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且在高产组合中可以产生较多的高产系统,故通过早代组合产量比较结合一些质量性状的选择,可以淘汰一些较差组合,而集中精力于少数高产组合中。 2、改进产量可通过对产量构成性状的选择得以实现。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产量的95%以上的变异是由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决定,所以通过早代产量比较确定高产组合,再在其中加强对穗粒数、穗粒重等特别是田间容易鉴别且遗传力较高的穗粒数的选择将是进行高产育种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组合 粒重 六棱大麦 高产育种 单位面积穗数 通径分析 单株有效 缩短育种年限 系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法对盐碱土水稻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侯晓华 何绍桓 《北方水稻》 CAS 1990年第1期13-19,共7页
近年来,吉林省随着盐碱低洼地的开发,盐碱土种稻的面积不断扩大。作为栽培的重要手段一施肥,目前还有人采用较落后的“大头肥”氮素施肥法。关丽君等人提出的全生育期氮肥分施法和日本学者桥川潮等人提出的无氮素蝗肥施肥法等,只就一般... 近年来,吉林省随着盐碱低洼地的开发,盐碱土种稻的面积不断扩大。作为栽培的重要手段一施肥,目前还有人采用较落后的“大头肥”氮素施肥法。关丽君等人提出的全生育期氮肥分施法和日本学者桥川潮等人提出的无氮素蝗肥施肥法等,只就一般的水稻土而言,而在盐碱土壤上,最适氮肥施用方法和不同氮肥施用方法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何,国内报导甚少。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施用 施肥法 盐碱土壤 种稻 田间试验 光合生产率 枝梗 单位面积穗数 蛋白质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海涛 王宇 杨金影 《现代化农业》 2016年第9期12-12,共1页
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氮肥可以提高水稻群体生物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同时也能增加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能提高光合速率,氮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表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 氮肥是水稻生长发育的主要营养元素,氮肥可以提高水稻群体生物量,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同时也能增加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并能提高光合速率,氮肥对水稻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表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超过一定范围内则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减少,为了掌握最佳的氮肥施用量,特进行此次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产量性状 氮肥施用量 草甸白浆土 单位面积穗数 功能叶片 光合速率 氮肥量 主要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3年国审小麦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董连生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20期7-12,共6页
本文以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019-2023年小麦品种产量三要素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穗数对每公顷产量的提高起到正向促进的作用,且作用越来越明显;千粒重对每公顷产量的提高起到正向促进的作用,但是效果越来... 本文以国家审定的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2019-2023年小麦品种产量三要素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单位面积穗数对每公顷产量的提高起到正向促进的作用,且作用越来越明显;千粒重对每公顷产量的提高起到正向促进的作用,但是效果越来越不明显;穗粒数对每公顷产量的提高从正向促进作用转变为反向抑制作用。长江上游及长江中上游麦区的穗粒数水平高、千粒重水平一般、单位面积穗数水平低;黄淮麦区单位面积穗数水平较高、千粒重水平一般、穗粒数水平较低;北部冬麦区千粒重水平高、单位面积穗数水平一般、穗粒数水平低;东北、西北春麦区每公顷穗数水平一般、千粒重和穗粒数水平低。黄淮北片麦区、北部冬麦区以及东北西北春麦区的每公顷穗数水平较高、长江上游及长江中上游麦区的单位面积穗数水平较低;长江上游及长江中上游的穗粒数水平较高,其他麦区穗粒数水平差异不明显;东北、西北麦区的千粒重水平较低,其他麦区的千粒重水平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单位面积穗数 千粒重 每公顷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中南浅山区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7
作者 张世杰 王丽英 《河南农业》 2016年第1期30-30,共1页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也叫黄花叶病,是一种真菌土传小麦病毒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及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近年来,该病在舞钢市山岗丘陵麦区日渐严重,已成为目前该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病麦田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病也叫黄花叶病,是一种真菌土传小麦病毒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病田水流及经汁液摩擦接种传播。近年来,该病在舞钢市山岗丘陵麦区日渐严重,已成为目前该区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病麦田一般减产10%~30%,严重者在80%以上,甚至绝收。一、症状据观察,小麦梭条斑花叶病在舞钢市冬前有病症出现,春季小麦返青后病状日渐明显。发病初期新生叶片呈现褪绿至坏死的梭形条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返青 舞钢市 黄花叶 病土 残体 褪绿 高产小麦 播期 单位面积穗数 潜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稻BB肥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尹桂花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42-144,共3页
新型水稻BB肥是由生物肥+有机肥+无机化肥组成的全元复混肥。BB肥是Bulk Blending Fertilizers的英文缩写,即散装掺混肥,是按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肥特点结合测土施肥技术物化而成 的科技产品。经3年试验... 新型水稻BB肥是由生物肥+有机肥+无机化肥组成的全元复混肥。BB肥是Bulk Blending Fertilizers的英文缩写,即散装掺混肥,是按水稻各生育期的需肥特点结合测土施肥技术物化而成 的科技产品。经3年试验,与常规用肥和当地复合肥比较,产量明显高于对照。表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B肥 水稻 产量 单位面积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