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路煤仓下调车绞车车列单位阻力计算浅见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锦克 《煤炭工程》 1983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往,铁路煤仓下调车绞车的车列单位阻力值多笼统地定为8公斤/吨.近年来,选煤院与我院曾先后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测定.实践证明,该项阻力值采用8公斤/吨远比实际为小.因此,曾提出将该阻力值增加到13公斤/吨的建议.但由于车辆类型和组成情... 以往,铁路煤仓下调车绞车的车列单位阻力值多笼统地定为8公斤/吨.近年来,选煤院与我院曾先后进行了现场调查和测定.实践证明,该项阻力值采用8公斤/吨远比实际为小.因此,曾提出将该阻力值增加到13公斤/吨的建议.但由于车辆类型和组成情况、装载状态、轨道质量、气候条件等的不同,车列单位阻力数值的变化浮动较大.所以,力求合理而有效地分析计算和选择车列单位阻力,以充分发挥调车绞车的机械效率是值得研究的.笔者提出粗浅看法,作为引玉之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阻力 阻力计算 调车绞车 煤仓 曲线阻力 车辆类型 选煤 线路维修 维修质量 压缩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墙)单位侧摩阻力与轴向应变关系的解析解及其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文华 程谦恭 宋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42-3348,共7页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提出了模型筒桩(闭合墙)的简化力学模型。采用半逆解法先求出桩左右侧受均布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两种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根据叠加原理得出桩两侧均受相同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据此推导了普通桩...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提出了模型筒桩(闭合墙)的简化力学模型。采用半逆解法先求出桩左右侧受均布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两种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根据叠加原理得出桩两侧均受相同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据此推导了普通桩基的轴力和侧摩阻力计算式,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式与传统计算方法是一致的。当桩壁两侧受不同大小的侧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时,仍采用叠加原理求得各应力分量,进而求得桩表面处的轴向应变与单位侧摩阻力关系的解析解。通过矩形闭合墙基础模型试验实例,对该解析解的应用方法加以说明。该解析解的求出,为竖向载荷试验中模型筒桩(闭合墙)所量测的内外侧应变进行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为基础-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真实、准确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侧摩阻力 轴向应变 半逆解法 筒桩 矩形闭合地下连续墙 模型试验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蓄热室阻力及传热特性 被引量:6
3
作者 温良英 韩明荣 +2 位作者 董凌燕 陈登福 张正荣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6-510,共5页
根据蓄热室结构特性,建立了高效蓄热室阻力特性和传热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分析了单位球层上的无因次阻力(单位阻力系数)与流体速度、温度的依变关系;分析了蓄热体、换向时间等对烟气的排放温度和空气的预热温度的影响,得出了高效... 根据蓄热室结构特性,建立了高效蓄热室阻力特性和传热特性的数学模型.通过实验分析了单位球层上的无因次阻力(单位阻力系数)与流体速度、温度的依变关系;分析了蓄热体、换向时间等对烟气的排放温度和空气的预热温度的影响,得出了高效蓄热室温度效率和热效率.采用刚玉质小球的适宜换向时间为60 s,高效蓄热室的温度效率为83.6%,热效率为7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蓄热室 单位阻力系数 换向时间 温度效率 热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车基本阻力的思考 被引量:20
4
作者 黄问盈 杨宁清 黄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4-57,共14页
文章从分析列车气动阻力入手 ,结合现有试验数据 ,建立了我国铁路货车、客车及机车的单位基本阻力系列试用公式。经与《列车牵引计算规程》公式以及国外相关公式进行比较后 ,认为这种分析 -试验型公式比纯试验型公式更为合理而有效。此... 文章从分析列车气动阻力入手 ,结合现有试验数据 ,建立了我国铁路货车、客车及机车的单位基本阻力系列试用公式。经与《列车牵引计算规程》公式以及国外相关公式进行比较后 ,认为这种分析 -试验型公式比纯试验型公式更为合理而有效。此外 ,作者还提出加强列车牵引理论和应用的基础性研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车 客车 机车 单位基本阻力 列车气动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本阻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安伟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1-143,174,共4页
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单位基本阻力计算公式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在运营线路上不增加设备即可进行列车单位基本阻力试验的方法。该方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测定列车单位基本阻力提供参考,也为规范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列... 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单位基本阻力计算公式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在运营线路上不增加设备即可进行列车单位基本阻力试验的方法。该方法可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部门测定列车单位基本阻力提供参考,也为规范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单位基本阻力计算公式的使用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单位基本阻力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粮种的通风阻力特性研究
6
作者 雷丛林 李岩 +3 位作者 张何英 张来林 吴东亮 方江坤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75-182,共8页
通过对不同粮种通风实验中粮堆阻力等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可知:单位粮层阻力与粮面表观风速呈显著正相关,多项式二次函数对其拟合度更高;且粮面表观风速相同时大豆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相对较小,玉米次之,稻谷和小麦相对较大,即单位粮层阻... 通过对不同粮种通风实验中粮堆阻力等相关参数的检测结果可知:单位粮层阻力与粮面表观风速呈显著正相关,多项式二次函数对其拟合度更高;且粮面表观风速相同时大豆粮堆的单位粮层阻力相对较小,玉米次之,稻谷和小麦相对较大,即单位粮层阻力与粮食籽粒的结构、表面的光滑度与粮堆孔隙度等有关。穿网阻力随着粮面表观风速的增大而逐渐增大,两者呈显著正相关,且粮面表观风速增大到一定程度后穿网阻力均会急剧增大,故通风过程中不能盲目选择大风量通风,以避免能耗。而粮堆的通风均匀度与风量关系不大,主要随粮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不同粮种的通风均匀度大小关系是:稻谷<小麦<大豆<玉米,这与粮食的籽粒形状、堆叠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种 机械通风 单位粮层阻力 穿网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减速顶驼峰道岔区坡度的确定
7
作者 张觉印 《铁道运输与经济》 1981年第1期64-69,共6页
全减速顶驼峰是最近十五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驼峰自动化连续调速制式。它的优越性在于:连挂率高,安全可靠,既不需要外部能源,又不需要外部控制系统,安装容易,维修简便,投资较少,运营费低。因此,它为驼峰自动化又开创了另一条... 全减速顶驼峰是最近十五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驼峰自动化连续调速制式。它的优越性在于:连挂率高,安全可靠,既不需要外部能源,又不需要外部控制系统,安装容易,维修简便,投资较少,运营费低。因此,它为驼峰自动化又开创了另一条新路。自1965年英国铁路的廷斯利(Tinsley)编组站采用全顶方案实现驼峰溜放车辆连续调速自动化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顶 道岔区坡 易行车 外部能源 制动能高 英国铁路 溜放 分路道岔 单位阻力 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输送量及其代偿因素与急性高原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明 张继航 +4 位作者 卞士柱 郑双锦 高旭滨 余洁 黄岚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研究全身和大脑氧输送量(DO2)及其代偿因素在急性低氧适应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与急性高原病(AMS)的关系。方法选取世居平原、乘飞机进藏的青年男性147人作为受试对象,入藏后48h内填写制式AMS流行病学观察表,于进藏前1周、入藏后48h内... 目的研究全身和大脑氧输送量(DO2)及其代偿因素在急性低氧适应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与急性高原病(AMS)的关系。方法选取世居平原、乘飞机进藏的青年男性147人作为受试对象,入藏后48h内填写制式AMS流行病学观察表,于进藏前1周、入藏后48h内进行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aO2)、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及大脑中动脉流速(MCAv)测量,严格按照路易斯湖评分系统(LLS)进行诊断并做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47名受试对象中58.5%(86人)发生AMS。低氧暴露后,SaO2降低10%,与AMS评分呈负相关;全身DO2提高19%、CO提高32.5%、HR升高31.7%,且AMS者明显高于非AMS者,SV无显著性改变;MCAv加快10%,且AMS者具有更快的MCAv;由于SaO2降低10%与MCAv加快相匹配,使得大脑氧输送量(DO2C)无改变;平均动脉压(MBP)增加,大脑中动脉阻力单位(RMCA)明显降低,且AMS者降得更低。以DO2的关键代偿因素HR、MCAv作为AMS的客观评估指标,联合HR≥85次/min与MCAv≥66cm/s,其诊断的阳性预测值为82.4%,特异性为90.2%。结论 DO2及其代偿因素在急性低氧暴露后的调节适应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HR、MCAv可能与AMS的发生机制有关且可间接反映对机体氧债的补偿水平,对AMS具有较好的评估能力,可作为AMS诊断的客观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 每搏输出量 大脑中动脉流速 大脑中动脉阻力单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静压沉桩贯入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1 位作者 白晓宇 刘俊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01-4812,共12页
针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考虑开口、闭口不同桩端形式和不同桩径,研究了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静... 针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考虑开口、闭口不同桩端形式和不同桩径,研究了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静压沉桩模型试验,分析了桩端形式、桩径、沉桩深度等因素对沉桩阻力、桩身轴力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BG传感技术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的测试性能优越,能够准确体现静压管桩的贯入特性。沉桩结束时开口和闭口试桩的桩端阻力分别约占沉桩阻力的66.7%、59.5%。沉桩过程不可忽略开口土塞效应和桩径对沉桩阻力的影响。桩身轴力的分布形式不会因桩端形式而发生改变。桩径140 mm试桩的桩身轴力传递性能优于桩径100 mm试桩,两试桩桩身轴力递减率分别为40.8%、34.2%。开口试桩内管和外管桩身单位侧摩阻力最大值分别为1.67、4.83 kPa,均小于闭口试桩。贯入深度为90 cm时桩身单位侧摩阻力最大值随着桩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桩径越大桩身单位侧摩阻力"侧阻退化"越明显。入土深度为30 cm时两不同桩径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减幅相差0.93 kPa。确定静压贯入沉桩阻力时考虑基于黏性土的侧阻退化后实际值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沉桩 FBG传感技术 沉桩阻力 桩身轴力 桩身单位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力学机制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1 位作者 刘俊伟 白晓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3-212,共10页
对于静压开口管桩,其沉桩过程中桩身受力复杂,尤其是桩身内侧由于土塞效应产生的土塞阻力,对桩侧阻力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对静压沉桩的力学机制展开全面试验研究,将开口管桩桩侧阻力分离进行研究,对静压桩施工和承载力的确定都具有重要... 对于静压开口管桩,其沉桩过程中桩身受力复杂,尤其是桩身内侧由于土塞效应产生的土塞阻力,对桩侧阻力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对静压沉桩的力学机制展开全面试验研究,将开口管桩桩侧阻力分离进行研究,对静压桩施工和承载力的确定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均质黏性土地层,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静压沉桩贯入力学机制进行研究,讨论了桩端形式对于其贯入力学机制的影响特征。通过研发双壁开口模型管桩,联合使用增敏微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和双膜片温度自补偿型光纤光栅土压力传感器,分离沉桩阻力中的土塞阻力,获得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内管桩身轴力、桩内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桩端形式不仅关系到桩端阻力的发挥,且对桩侧摩阻力亦产生显著影响;随深度的增加,闭口桩桩身轴力不断减小,开口桩距离桩底远的桩身轴力递减的速率逐渐增大,接近桩顶处轴力基本为0;桩身单位侧摩阻力随深度持续增加,开口桩外管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发挥程度小于闭口桩;在同一深度处,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桩身单位侧摩阻力不断减小,即侧阻退化现象,且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该位置处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减小的越大,这与已有的关于静压沉桩贯入力学特性研究结论一致。研究成果可为黏性土中静压桩施工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沉桩 桩身轴力 单位侧摩阻力 力学机制 黏性土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的水泥胶结充填料浆配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涛 何文 +3 位作者 石文芳 许杨东 陈忠熙 姜亮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41-2246,2253,共7页
针对某矿山残矿回采时充填效果存在的问题,采用水泥胶结全尾砂充填。根据充填料浆的力学性质和流动性能,初步确定影响充填效果较大的因素:28 d单轴抗压强度、单位沿程阻力和自然沉降速率。为了进行充填料浆配比优化研究,应用模糊数学和... 针对某矿山残矿回采时充填效果存在的问题,采用水泥胶结全尾砂充填。根据充填料浆的力学性质和流动性能,初步确定影响充填效果较大的因素:28 d单轴抗压强度、单位沿程阻力和自然沉降速率。为了进行充填料浆配比优化研究,应用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分别建立各配比的隶属度矩阵和以上影响因素的权重矩阵,通过模糊决策确定该水泥胶结全尾砂充填料浆的最优配比:灰砂比(水泥用量∶全尾砂用量)1∶4、浓度72%。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料浆充填体的强度前提下,最优配比可以有效改善料浆输送性能,减少充填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压强度 单位沿程阻力 自然沉降速率 模糊数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B型车爬坡能力及提高地下正线坡度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梁广深 包童 黄隆飞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77,81,共11页
通过仿真计算和列车运行模拟等方法,探讨地铁正线采用50‰坡度的机理和可能性,以及与此相关的技术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地铁B型车的爬坡能力、列车故障时的启动坡度、空车救援损失全部动力超员列车的最大启动坡度等进行研究,证明... 通过仿真计算和列车运行模拟等方法,探讨地铁正线采用50‰坡度的机理和可能性,以及与此相关的技术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地铁B型车的爬坡能力、列车故障时的启动坡度、空车救援损失全部动力超员列车的最大启动坡度等进行研究,证明B型列车通过50‰坡道对运行速度影响不大。因此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调整现行的《地铁设计规范》,允许山城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的坡度突破35‰,以利减少车站埋深;二是调整空车救援故障列车理念,提高故障列车救援时的启动坡度;三是注意盲目扩大列车动力的倾向,增强节能意识;四是国家应对快速轨道交通车辆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牵引力 黏着力 启动单位基本阻力 坡道阻力 列车重量 列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驼峰车组溜放的动态出口定速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红亮 杨浩 +2 位作者 张超 魏玉光 高咏玲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4期161-165,共5页
从编组站驼峰解体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在深入分析重载大轴重货车车场内超速连挂和轻载车辆逆向大风条件下溜放不到位这一矛盾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其根本原因是驼峰自动化系统的出口定速模型在车组溜放出口定速中单位基本阻力取值不合理... 从编组站驼峰解体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出发,在深入分析重载大轴重货车车场内超速连挂和轻载车辆逆向大风条件下溜放不到位这一矛盾问题的基础上,指出其根本原因是驼峰自动化系统的出口定速模型在车组溜放出口定速中单位基本阻力取值不合理,和没有考虑车组溜放时环境条件变化.基于此,提出了单位合阻力的概念,根据车组溜放过程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间隔制动出口动态定速模型.利用模糊逻辑的不确定信息处理能力,兼以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建立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目的制动出口定速模型.最后,通过驼峰仿真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驼峰车组溜放速度控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驼峰 出口动态定速模型 模糊神经网络 大轴重货车 单位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车大型化条件下驼峰峰高设计中难行车质量确定方法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红亮 杨浩 张超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近年来,随着23 t轴重货车的应用,编组站在解体作业中出现驼峰偏高、超速连挂等不适应问题,降低峰高是编组站驼峰适应货车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驼峰设计的"三难条件(难行车、难行气候、难行线)",提出在驼峰选址... 近年来,随着23 t轴重货车的应用,编组站在解体作业中出现驼峰偏高、超速连挂等不适应问题,降低峰高是编组站驼峰适应货车大型化发展的趋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驼峰设计的"三难条件(难行车、难行气候、难行线)",提出在驼峰选址及平面设计确定的条件下,"车辆因素"成为峰高设计的变化因素,并以此分析了既有驼峰设计规范中以总重30 t不满载关门窗的滑动轴承P50作为驼峰设计"难行车"的不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三难条件出现概率"的"难行车"质量确定方法,并设置一定的"三难条件"出现概率,计算出相应的"难行车"质量,为峰高设计中"难行车"质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峰高度设计 23t轴重货车 难行车 单位基本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纳高速动车组的《列车牵引计算规程》刍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问盈 孙中央 《铁道机车车辆》 2015年第1期19-24,77,共7页
我国开通运营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里程已双冠全球。中国高速动车组(CRH系列)已规模制造和广泛采用,所以未来修订《列车牵引计算规程》收纳动车组已是大势所趋。动车组与机车牵引式列车的编组不同,是动车(M)和拖车(T)的固定编组,可以直... 我国开通运营和正在建设的高速铁路里程已双冠全球。中国高速动车组(CRH系列)已规模制造和广泛采用,所以未来修订《列车牵引计算规程》收纳动车组已是大势所趋。动车组与机车牵引式列车的编组不同,是动车(M)和拖车(T)的固定编组,可以直接为列车牵引计算提供在平直道上所有运行工况下的列车单位合力数据。由于彼此的回转质量系数不同,高速动车组和机车牵引式列车虽然均遵循列车运动方程,但具体计算列车加速度、运行时间和运行距离等公式的相关系数存在差异。此外,一些意见和建议可供未来修订《列车牵引计算规程》参考,诸如删节图表、合并机车单位基本阻力公式、深入探究起动阻力、附加阻力(曲线阻力、隧道阻力等)以及系统计算精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动车组 《列车牵引计算规程》 机车单位基本阻力 起动阻力 附加阻力 列车制动力 系统计算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