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湾黄鲫生长、死亡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研究
1
作者 胥延钊 刘修泽 +7 位作者 吉光 董婧 王爱勇 王小林 王彬 孙明 柴雨 段妍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2-669,共8页
为了解辽东湾黄鲫(Setipinna taty)的生物学特征和资源现状,根据2019年6、7、9月与2020年5、8、10月对辽东湾海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ELEFANⅠ方法与体长变缓渔获曲线法估算黄鲫生长参数与总死亡系数,并利用Beverton-Holt单位补充量... 为了解辽东湾黄鲫(Setipinna taty)的生物学特征和资源现状,根据2019年6、7、9月与2020年5、8、10月对辽东湾海域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应用ELEFANⅠ方法与体长变缓渔获曲线法估算黄鲫生长参数与总死亡系数,并利用Beverton-Holt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模型评估辽东湾黄鲫资源状况,同时结合拐点年龄与临界年龄确立其最适开捕规格。结果表明:黄鲫渔获群体体长范围为4.0~16.9 cm;体质量范围为0.52~43.30 g;体长-体质量关系W=0.005674×L^(3.1614)(R^(2)=0.96888,n=1716);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参数:渐近体长(L_(∞))、生长系数(K)和理论初始年龄(t_(0))分别为23.8 cm、0.57和-0.30 a,生长表现指数Φ为2.51;总死亡系数Z为2.90±0.47,自然死亡系数M和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10和1.80±0.47,开发率E为0.62,黄鲫处于过度开发状态;拐点年龄t_(tp)为1.71 a,拐点体长为16.3 cm,临界年龄T_(c)=1.39 a,临界体长为14.7 cm。综合考虑补充群体及资源可持续性,建议将开捕体长设置在14.8 cm。研究结果可为黄鲫资源开发以及辽东湾渔业生态系统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鲫 生长参数 死亡系数 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辽东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的西江广东鲂种群资源利用现状评价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跃飞 李策 +3 位作者 朱书礼 杨计平 夏雨果 李新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5-983,共9页
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资源日趋衰退,科学评估其资源利用现状,对合理开发与科学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9—2015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了... 广东鲂(Megalobrama terminalis)是珠江中下游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资源日趋衰退,科学评估其资源利用现状,对合理开发与科学养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09—2015年西江肇庆江段渔业资源调查监测数据,分析了广东鲂生长与死亡相关特征及参数变化;利用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ield per recruitment,YPR)模型、单位补充量产卵群体生物量(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ment,SBR)和生物学参考点评估了西江肇庆江段广东鲂资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西江广东鲂体长(L)和体重(W)关系为W=1.518×10^(-5)L^(3.051)(R^2=0.962,n=2252),生长方程为Lt=419.989[1–e^(-0.225(t+0.172))];现有捕捞强度(F平均1.27/年)远超过种群开发可承受水平(F_(40%)=0.53,F_(0.1)=0.27,F_(20%)=0.94);YPR_(ave)=30.58 g,远低于YPR_(0.1)(36.73 g)和YPR_(max)(45.89 g);SBR=11.5%,低于20%的下限临界参考点。西江广东鲂种群资源已过度开发,处于补充型捕捞过度和生长型捕捞过度状态。目前珠江禁渔期制度的实施对广东鲂资源补充起到了良好作用,但提高开捕体长至250 mm资源恢复效果将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鲂 单位补充产卵群体生物 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生物学参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放流背景下东海北部近海大黄鱼种群资源状况
3
作者 张秋宏 孙浩奇 +8 位作者 周永东 蒋日进 徐开达 徐国强 朱凯 李霞芳 蒋永生 渠遥 赵芃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27-136,共10页
大黄鱼是东海北部近海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探究规模增殖放流背景下大黄鱼资源状况,根据2021年东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1821尾大黄鱼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测定。利用ELEFANⅠ估算生长、死亡参数,采用体长结构的实际种群分... 大黄鱼是东海北部近海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为探究规模增殖放流背景下大黄鱼资源状况,根据2021年东海北部近海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1821尾大黄鱼体长、体质量等生物学测定。利用ELEFANⅠ估算生长、死亡参数,采用体长结构的实际种群分析法估算大黄鱼资源量并通过不完全β函数渔获量方程动态综合模型评估资源的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ELEFANⅠ技术拟合下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各参数为K=0.50、L_(∞)=481 mm、t_(0)=-0.25;M=0.42、Z=2.32、F=1.90、E=0.82;大黄鱼资源处于过度开发状态,计算得出东海北部近海大黄鱼年平均资源量重量为4804.24 t,年平均资源尾数约为8.85×10^(7)尾。根据Beverton-Holt模型绘制的等渔获量曲线图中渔业现行点(F_(t)=1.90,t_(c)=0.34 a)位于最适产量区域之下,处于捕捞压力过大或捕捞过早状态。针对目前低龄化、小型化为主的大黄鱼群体,建议增大开捕规格,旨在为大黄鱼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管理提供资料,为大黄鱼资源修复及增殖放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增殖放流 资源状况 东海北部近海 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经典Beverton-Holt模型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立新 侯刚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51-56,共6页
针对经典Beverton-Holt模型计算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时对生长模型的限制,利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不同生长模型时非经典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以较高的精度获得任一生长模型时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数值解;... 针对经典Beverton-Holt模型计算单位补充量渔获量时对生长模型的限制,利用数值方法计算了不同生长模型时非经典Beverton-Holt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以较高的精度获得任一生长模型时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的数值解;数值计算结果的误差主要是由体长与体重关系中的参数引起的;同一鱼种的不同生长模型的单位补充量渔获量会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获取更为可靠的评估结果,应采用最适生长模型。本文还以辽东湾小黄鱼和阿留申平鲉作为实例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erton-Holt模型 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生长模型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 BAYESIAN INFORMATION CRITERION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口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的生物学参数及资源评估 被引量:5
5
作者 郭峻宏 李军 +4 位作者 沈忱 石焱 冯晨 何雄波 康斌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6-64,共9页
【目的】调查闽江口龙头鱼资源,估算其生物学参数。【方法】于2015年1月、5月、8月、11月在福建闽江口11个采样点(25.85°-26.29°N,119.65°-119.87°E)采集龙头鱼3 770尾,测量其体长、体质量,用Fi SATⅡ软件中的ELEFA... 【目的】调查闽江口龙头鱼资源,估算其生物学参数。【方法】于2015年1月、5月、8月、11月在福建闽江口11个采样点(25.85°-26.29°N,119.65°-119.87°E)采集龙头鱼3 770尾,测量其体长、体质量,用Fi SATⅡ软件中的ELEFAN I方法,估算龙头鱼的生长、死亡参数及其开捕体长和单位补充量渔获量。【结果】闽江口渔场龙头鱼体长(L)体质量(m)关系为:m=0.000 7 L3.804 2 (R2=0.961 1);龙头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估算的生长参数K、L∞、m∞、t0分别为0.52、28.7 cm、246.1 g和-0.317龄;由生长方程推算出龙头鱼的拐点年龄约为2.252龄,拐点体长约为21.2 cm,拐点体质量约为77.1 g;根据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龙头鱼的总死亡系数为1.67,由Pauly经验公式估算自然死亡系数为1.04,捕捞死亡系数为0.63,开发率为0.377;由动态综合模型估算出龙头鱼的开捕年龄为0.712龄,对应开捕体长为11.9 cm。【结论】闽江口龙头鱼资源处未过度开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头鱼 闽江口 生长参数 开发率 单位补充量渔获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