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Beverton-Holt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估算东海区带鱼生物学参考点F0.1和FMSY
1
作者 张寒野 严利平 袁兴伟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4-388,共5页
应用Beverton-Holt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估算东海区带鱼生物学参考点F0.1、FMSY及其对应的MSY、Y0.1,并探讨了开捕年龄tc与上述生物学参考点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当前的开捕年龄条件下,带鱼的F0.1比FMSY降低了31.71%,而单位补充量产量Yw/... 应用Beverton-Holt单位补充量产量模型,估算东海区带鱼生物学参考点F0.1、FMSY及其对应的MSY、Y0.1,并探讨了开捕年龄tc与上述生物学参考点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当前的开捕年龄条件下,带鱼的F0.1比FMSY降低了31.71%,而单位补充量产量Yw/R只下降了4.46%;F0.1、FMSY随tc的提高而不断增大;若以MSY/R为管理目标,当tc为3.08龄时,Yw/R取得最大值329.41 g,可承受较大的捕捞强度;若以Y0.1/R为管理目标,当tc为2.50龄时,Yw/R取得最大值281.32 g,而F0.1仅为0.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verton-Holt单位补充模型 F0.1 FMSY 带鱼 生物学参考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龙溪河厚颌鲂种群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 被引量:8
2
作者 高欣 谭德清 +1 位作者 刘焕章 王剑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种群资源显著减少。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支流龙溪河的厚颌鲂种群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现有的捕捞强度(0.94年-1...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种群资源显著减少。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支流龙溪河的厚颌鲂种群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现有的捕捞强度(0.94年-1)远超过种群可承受的水平(F40%=0.18年-1,F0.1=0.20年-1和F25%=0.30年-1);繁殖潜力比为4.50%,低于25%,将造成种群的补充量不足,导致种群资源量下降;限制捕捞强度和捕捞规格是控制过度捕捞、保护种群资源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单位补充量模型 种群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双须叶须鱼种群资源现状及其渔业管理对策 被引量:4
3
作者 杨鑫 李大鹏 +3 位作者 邵俭 谢从新 刘香江 霍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0-179,共10页
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等因素,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2008年10月—2009年9月、2012年4月—7月和2013年3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拉孜至尼木江段共采集双须叶须鱼956尾,利用单位... 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为雅鲁藏布江水系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等因素,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2008年10月—2009年9月、2012年4月—7月和2013年3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拉孜至尼木江段共采集双须叶须鱼956尾,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种群资源利用现状及渔业管理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双须叶须鱼年总瞬时死亡率(Z)分别为0.52/年和0.70/年,雌雄种群自然死亡率(M)分别为0.10—0.17/年和0.14—0.24/年,雌雄鱼的当前捕捞死亡率(Fcur)分别为0.35—0.42/年和0.46—0.56/年。双须叶须鱼雌鱼种群繁殖潜力比范围为3.1%—6.7%,全部显著低于下限参考点(25%),雄鱼种群繁殖潜力比为9.8%—18.2%,全部显著低于下限参考点(25%)。这表明在现有的渔业管理政策下,双须叶须鱼种群处于过度利用状态。通过模拟14个不同的渔业管理政策评估起捕年龄和禁渔期对双须叶须鱼的保护效果表明,将其起捕年龄设置为不小于15龄或禁渔期至少设置为2—6月,可有效地对其资源进行养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须叶须鱼 单位补充量模型 种群资源 渔业管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钱塘江三角鲂的生长特性及种群资源现状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郭爱环 练青平 +3 位作者 罗伟 张爱菊 盛鹏程 原居林 《渔业研究》 2022年第5期459-466,共8页
根据钱塘江三角鲂的渔获物信息,运用FiSATⅡ软件等方法对三角鲂的渔业生物学数据进行分析,估算钱塘江三角鲂的生长、死亡参数和种群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钱塘江三角鲂体长与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为W=0.0142×L^(3.1303)(R^(2)=0.... 根据钱塘江三角鲂的渔获物信息,运用FiSATⅡ软件等方法对三角鲂的渔业生物学数据进行分析,估算钱塘江三角鲂的生长、死亡参数和种群资源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钱塘江三角鲂体长与体质量的幂函数关系为W=0.0142×L^(3.1303)(R^(2)=0.9793,P<0.001),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 t=57.6×[1-e^(-0.18×(t+1.31))],三角鲂的生长拐点年龄为5.03 a。应用ELEFANⅠ法估算总死亡(Z)系数为1.04,估算自然死亡系数(M)为0.43,捕捞死亡系数(F)为0.61,开发率(E)为0.59;运用Beverton-Holt动态综合模型估算三角鲂的开捕体长为23.98 cm。研究结果显示,钱塘江三角鲂的种群资源利用面临一定的捕捞压力,但还处在可持续利用开发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鲂 生长特性 单位补充量模型 种群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