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视相亲运动的社会学思考——基于帕森斯“单位行动”模型的分析框架
1
作者 董金权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1,共4页
根据帕森斯的"单位行动"模型我们可以呈现出电视相亲运动的行动逻辑: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条件以及娱乐主义和物质主义文化语境的铺垫为电视相亲运动得以形成提供了情境和规范性因素,主办方、男女嘉宾、其他谋体、... 根据帕森斯的"单位行动"模型我们可以呈现出电视相亲运动的行动逻辑: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提供的手段和条件以及娱乐主义和物质主义文化语境的铺垫为电视相亲运动得以形成提供了情境和规范性因素,主办方、男女嘉宾、其他谋体、受众四个方面的行动者在动态的博弈关系中充分发挥能动性,努力展示自由意志,最终企及各自的行动目的,形成"利益共赢"的格局,使电视相亲运动一经出炉,就得以迅速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相亲运动 社会学 帕森斯 单位行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为何低效?--基于“结构-过程”视角的教师教学行动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安涛 梁志远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4-42,53,共10页
当前,学术界对信息技术能否真正提升教育效果存在争议。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实证进行判断,尚缺乏学理上的解释与阐述。实际上,教育与信息技术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基于帕森斯的单位行动模型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建构的“... 当前,学术界对信息技术能否真正提升教育效果存在争议。已有研究大多基于实证进行判断,尚缺乏学理上的解释与阐述。实际上,教育与信息技术是两种不同的存在,具有不同的实践逻辑。基于帕森斯的单位行动模型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建构的“结构—过程”分析视角,对教师教学行动的分析发现,教育实践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目的、手段、理念、条件和过程等五方面的逻辑冲突:教育实践旨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信息技术应用则追求对认识对象的信息化处理;教育实践以身体在场的课堂教学为主要手段,信息技术应用则依靠硬件与软件,通过虚拟分身发挥作用;教育实践体现着工业文明的“以教为主”的理念,封闭的教室是其开展的条件,而信息技术内嵌着自由、开放与共享的信息文明理念,以开放的网络环境为运行条件;教育实践过程因教师行动的差异充满个性化,而信息技术应用则体现了建立在既定物理规律和数理逻辑上的形式化。教育实践与信息技术应用之间存在的逻辑冲突,导致了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低效。调适这些逻辑冲突,需要抓住学生发展这个逻辑契合点,以学生的生命充盈为鹄的,变革教育理念,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践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促进技术的人性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实践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 单位行动模型 结构化理论 逻辑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