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深井提升钢丝绳动态扭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鑫宇
李琳
王松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9-162,共4页
考虑平衡钢丝绳对提升系统张力的影响,针对钢丝绳上行过程建立了钢丝绳在天轮处的张力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动态拉力下的钢丝绳扭转特性公式,最后以某千米深井矿的五阶段加速度运行参数作为输入对扭矩、最大扭转角、单位扭转角以...
考虑平衡钢丝绳对提升系统张力的影响,针对钢丝绳上行过程建立了钢丝绳在天轮处的张力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动态拉力下的钢丝绳扭转特性公式,最后以某千米深井矿的五阶段加速度运行参数作为输入对扭矩、最大扭转角、单位扭转角以及旋转圈数等扭转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升钢丝绳最大扭转角总是位于钢丝绳中部,运行过程中等价于旋转力作用于钢丝绳中部后,提升钢丝绳上部出现松捻,单位扭转角为负值,下部出现紧捻,单位扭转角为正值。从数学图形与分析的角度解释了紧捻、松捻的概念与提升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紧捻、松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绳
深井
扭转
最大
扭转
角
单位扭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纯扭性能试验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芬
蒋正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07,共11页
目的研究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性能,并探讨现有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适用性。方法研究参数为配箍率(0.42%和0.99%)与纵筋配筋率(0.65%和1.17%),共设计3种试验工况,通过试验观察构件的破坏形态、裂缝发展情况;...
目的研究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性能,并探讨现有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适用性。方法研究参数为配箍率(0.42%和0.99%)与纵筋配筋率(0.65%和1.17%),共设计3种试验工况,通过试验观察构件的破坏形态、裂缝发展情况;并记录扭矩-扭转角曲线、扭矩-钢筋应变曲线、扭矩-混凝土应变曲线,分析各参数对构件抗扭性能的影响。结果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模式与普通混凝土构件相似,有少筋破坏、适筋破坏以及部分超筋破坏三种破坏模式;构件的极限扭矩基本随配箍率与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构件的主裂缝倾角均随配筋强度比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增加构件的配筋率可以显著提高地聚物构件的抗扭承载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对地聚物构件的极限扭矩预测效果较好,预测值与试验值比值的均值为0.92、变异系数为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扭性能
地聚物混凝土
破坏模式
单位扭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井提升钢丝绳动态扭转特性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高鑫宇
李琳
王松岩
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
矿山流体控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出处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9-162,共4页
基金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资助(编号:2017SY026)
文摘
考虑平衡钢丝绳对提升系统张力的影响,针对钢丝绳上行过程建立了钢丝绳在天轮处的张力微分方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动态拉力下的钢丝绳扭转特性公式,最后以某千米深井矿的五阶段加速度运行参数作为输入对扭矩、最大扭转角、单位扭转角以及旋转圈数等扭转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升钢丝绳最大扭转角总是位于钢丝绳中部,运行过程中等价于旋转力作用于钢丝绳中部后,提升钢丝绳上部出现松捻,单位扭转角为负值,下部出现紧捻,单位扭转角为正值。从数学图形与分析的角度解释了紧捻、松捻的概念与提升钢丝绳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紧捻、松捻的原因。
关键词
钢丝绳
深井
扭转
最大
扭转
角
单位扭转角
Keywords
wire rope
deep well
torsion
maximum twist angle
unit torsion angle
分类号
TD532 [矿业工程—矿山机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纯扭性能试验
被引量:
2
2
作者
周芬
蒋正男
机构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07,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78206)。
文摘
目的研究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性能,并探讨现有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适用性。方法研究参数为配箍率(0.42%和0.99%)与纵筋配筋率(0.65%和1.17%),共设计3种试验工况,通过试验观察构件的破坏形态、裂缝发展情况;并记录扭矩-扭转角曲线、扭矩-钢筋应变曲线、扭矩-混凝土应变曲线,分析各参数对构件抗扭性能的影响。结果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模式与普通混凝土构件相似,有少筋破坏、适筋破坏以及部分超筋破坏三种破坏模式;构件的极限扭矩基本随配箍率与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构件的主裂缝倾角均随配筋强度比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增加构件的配筋率可以显著提高地聚物构件的抗扭承载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对地聚物构件的极限扭矩预测效果较好,预测值与试验值比值的均值为0.92、变异系数为13.6%。
关键词
纯扭性能
地聚物混凝土
破坏模式
单位扭转角
Keywords
pure-torsional behavior
geopolymer concrete
failure mode
angle of twist
分类号
TU375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深井提升钢丝绳动态扭转特性研究
高鑫宇
李琳
王松岩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纯扭性能试验
周芬
蒋正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