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被引量:
14
1
作者
董宛麟
于洋
+5 位作者
张立祯
潘志华
苟芳
邸万通
赵沛义
潘学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108,共11页
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
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方法测定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氮吸收量,探讨间作中作物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从系统角度出发,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系统的氮吸收当量比(NER)为0.95~1.02,差异不显著,这种间作模式对作物氮的吸收效率没有影响。从作物角度出发,间作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却降低了系统中马铃薯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间作中,向日葵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53~0.74,大于其种植比例(50%),说明间作向日葵具有显著的氮素竞争和吸收优势;而马铃薯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28~0.42,低于其在间作中所占的比例(50%),处于显著劣势。间作马铃薯产量(鲜薯质量,80%含水率)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为249.2g/g,略低于单作(269.8g/g),其中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间作马铃薯的NPE为238.2g/g,显著低于单作。4P:4S间作向日葵产量(籽粒质量,12%含水率)的NPE为30.1g/g,高于单作(25.9g/g)和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间作的NPE(22.8g/g)。在4P:4S间作模式中,向日葵的NPE有所提高,作为代价,降低了马铃薯的NPE。间作中马铃薯的收获指数HI(0.83)低于单作(0.87),间作向日葵的HI(0.40)高于单作的HI(0.33)。间作作物NPE的变化主要受作物收获指数HI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
素
稀释
试验
间套作
氮
素利用效率
单位
叶面积
氮
含量
(
sln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17种主要植物叶性因子的比较
被引量:
86
2
作者
李永华
罗天祥
+3 位作者
卢琦
田晓娅
吴波
杨恒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4-999,共6页
国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叶氮含量和低比叶面积的干旱地区植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选取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地区17种主要植物(野生9种,人工8种) ,分别测定其比叶面积(SL A)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
国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叶氮含量和低比叶面积的干旱地区植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选取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地区17种主要植物(野生9种,人工8种) ,分别测定其比叶面积(SL A)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 ,并与贡嘎山湿润森林样带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mass随SL A的增加而增加,但Nmass与SL A关系格局在固定沙丘野生多年生草本-灌木植物(类群1,Narea>3.0 g m- 2 )与流动沙丘野生短命草本植物(类群2 ,Narea<3.0 g m- 2 )之间存在策略位移现象,即在相同SL A下,类群1比类群2具有更高的叶氮含量,或在相同Nmass时类群1比类群2具有更小的比叶面积。在8个人工物种中,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绵柳和西北沙柳等灌木属于类群1,而甘草、小叶锦鸡儿、柽柳和青杨属于类群2 ,前者比后者具备更好的干旱适应机制,建议在生产上优先考虑前者。流动沙丘野生短命草本植物具有较低的叶氮含量和较高的比叶面积,这一特征与流动沙丘土壤贫瘠及其生长期内降水集中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对丰富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重量叶
氮
含量
单位
面积
叶
氮
含量
比
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高寒沙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西霍山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0
3
作者
吕金枝
苗艳明
+1 位作者
张慧芳
毕润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0-465,共6页
选取山西霍山地区30种主要植物(乔木7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13种),分别测定了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初步探讨了3种功能型植物的部分叶性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霍山地区这个...
选取山西霍山地区30种主要植物(乔木7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13种),分别测定了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初步探讨了3种功能型植物的部分叶性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霍山地区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草本植物的SLA最大,灌木次之,乔木最小;对于Nmass,同样是草本植物最高,灌木次之,乔木最低;而Narea乔木最高,灌木次之,草本最低,表现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叶性特征的差异性。不同功能型植物的SLA与Nmass呈正相关关系,与Narea呈负相关关系,表现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性关系的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
叶面积
单位
重量叶
氮
含量
单位
面积
叶
氮
含量
霍山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岳山典型阔叶乔木冠层叶片性状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
5
4
作者
苗艳明
吕金枝
毕润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3-486,共4页
以太岳山4种阔叶乔木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为研究对象,用LI-3000A叶面积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这4种乔木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叶面积大小和单位面积的叶光饱和速率(Aarea);同时测定了其叶氮含量;计算了其比叶面积(SLA...
以太岳山4种阔叶乔木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为研究对象,用LI-3000A叶面积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这4种乔木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叶面积大小和单位面积的叶光饱和速率(Aarea);同时测定了其叶氮含量;计算了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单位重量的叶光饱和速率(Amass)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对植株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SLA、叶氮和光合特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area、Amass、Nmass、PNUE、SLA和Narea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树冠不同高度的叶片性状参数差异较大;在相同SLA下,Nmass和Narea在冠层中的分布均表现为中层>上层>下层,并出现平行位移现象;Aarea和Nmass都以中层值最大,表明冠层光合能力分布格局以中层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
叶面积
单位
面积
叶
氮
含量
单位
重量叶
氮
含量
单位
重量的叶光饱和速率
单位
面积
的叶光饱和速率
光合
氮
素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克氏针茅和大针茅的叶性分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贾美清
高玉葆
杨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境和相同生境下二者的叶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从典型草原西部边缘到典型草原东部,贫瘠生境中克氏针茅和大针茅采取单位面积高氮含量的生存策略、...
以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境和相同生境下二者的叶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从典型草原西部边缘到典型草原东部,贫瘠生境中克氏针茅和大针茅采取单位面积高氮含量的生存策略、相对肥沃生境中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则采取单位面积低氮含量的生存策略,二者比叶面积的变化趋势均与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即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高则比叶面积相对较高;在相同生境下,克氏针茅采取高比叶面积、低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大针茅采取低比叶面积、高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大针茅
比
叶面积
单位
面积
氮
含量
单位
重量
氮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被引量:
14
1
作者
董宛麟
于洋
张立祯
潘志华
苟芳
邸万通
赵沛义
潘学标
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业气象系
农业部武川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长春市双阳区气象局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分析研究所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8-108,共11页
基金
国家973计划课题"作物多样性影响土壤地力的根际生态过程"(2011CB100405)
国家支撑计划项目"旱作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D09B02)
国家973课题(2012CB956204)
文摘
间套作不但能提高作物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也是有效降低土壤风蚀的重要措施。明确间套作体系中氮素竞争与互补机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对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该研究于2010年和2011年在内蒙古武川进行了大田试验,利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方法测定植株各器官氮素含量和氮吸收量,探讨间作中作物对氮素吸收和利用的特征。结果表明,从系统角度出发,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系统的氮吸收当量比(NER)为0.95~1.02,差异不显著,这种间作模式对作物氮的吸收效率没有影响。从作物角度出发,间作没有显著提高向日葵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却降低了系统中马铃薯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间作中,向日葵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53~0.74,大于其种植比例(50%),说明间作向日葵具有显著的氮素竞争和吸收优势;而马铃薯氮偏吸收当量比为0.28~0.42,低于其在间作中所占的比例(50%),处于显著劣势。间作马铃薯产量(鲜薯质量,80%含水率)的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为249.2g/g,略低于单作(269.8g/g),其中4行马铃薯:4行向日葵(4P:4S)间作马铃薯的NPE为238.2g/g,显著低于单作。4P:4S间作向日葵产量(籽粒质量,12%含水率)的NPE为30.1g/g,高于单作(25.9g/g)和2行马铃薯:2行向日葵(2P:2S)间作的NPE(22.8g/g)。在4P:4S间作模式中,向日葵的NPE有所提高,作为代价,降低了马铃薯的NPE。间作中马铃薯的收获指数HI(0.83)低于单作(0.87),间作向日葵的HI(0.40)高于单作的HI(0.33)。间作作物NPE的变化主要受作物收获指数HI的影响。
关键词
氮
素
稀释
试验
间套作
氮
素利用效率
单位
叶面积
氮
含量
(
sln
)
Keywords
nitrogen, dilution, experiments, intercropping,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specific leaf nitrogen (
sln
)
分类号
S565.5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17种主要植物叶性因子的比较
被引量:
86
2
作者
李永华
罗天祥
卢琦
田晓娅
吴波
杨恒华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青海省沙珠玉治沙试验站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94-999,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 (2 0 0 2 BA5 17A-0 9-0 3 -0 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3 0 3 70 2 90 )
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特别支持资助项目 (2 0 0 2 )~~
文摘
国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叶氮含量和低比叶面积的干旱地区植物往往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选取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地区17种主要植物(野生9种,人工8种) ,分别测定其比叶面积(SL A) ,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 ,并与贡嘎山湿润森林样带测定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Nmass随SL A的增加而增加,但Nmass与SL A关系格局在固定沙丘野生多年生草本-灌木植物(类群1,Narea>3.0 g m- 2 )与流动沙丘野生短命草本植物(类群2 ,Narea<3.0 g m- 2 )之间存在策略位移现象,即在相同SL A下,类群1比类群2具有更高的叶氮含量,或在相同Nmass时类群1比类群2具有更小的比叶面积。在8个人工物种中,柠条锦鸡儿、中间锦鸡儿、绵柳和西北沙柳等灌木属于类群1,而甘草、小叶锦鸡儿、柽柳和青杨属于类群2 ,前者比后者具备更好的干旱适应机制,建议在生产上优先考虑前者。流动沙丘野生短命草本植物具有较低的叶氮含量和较高的比叶面积,这一特征与流动沙丘土壤贫瘠及其生长期内降水集中和土壤水分含量相对丰富密切相关。
关键词
单位
重量叶
氮
含量
单位
面积
叶
氮
含量
比
叶面积
水分利用效率
高寒沙区
Keywords
area-based leaf nitrogen content
mass-based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specific leaf area
water use efficiency
alpine desert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霍山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
20
3
作者
吕金枝
苗艳明
张慧芳
毕润成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0-465,共6页
基金
山西省留学基金项目(20081073)资助
文摘
选取山西霍山地区30种主要植物(乔木7种、灌木10种、草本植物13种),分别测定了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初步探讨了3种功能型植物的部分叶性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霍山地区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草本植物的SLA最大,灌木次之,乔木最小;对于Nmass,同样是草本植物最高,灌木次之,乔木最低;而Narea乔木最高,灌木次之,草本最低,表现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功能型植物的叶性特征的差异性。不同功能型植物的SLA与Nmass呈正相关关系,与Narea呈负相关关系,表现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性关系的相似性。
关键词
比
叶面积
单位
重量叶
氮
含量
单位
面积
叶
氮
含量
霍山
山西
Keywords
Specific leaf area
Mass-based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rea-based leaf nitrogen content
Huoshan Mountain
Shanxi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岳山典型阔叶乔木冠层叶片性状的分布格局
被引量:
5
4
作者
苗艳明
吕金枝
毕润成
机构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83-486,共4页
基金
山西省留学基金(20081073)~~
文摘
以太岳山4种阔叶乔木不同冠层高度的叶片为研究对象,用LI-3000A叶面积仪和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分别测定了这4种乔木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叶面积大小和单位面积的叶光饱和速率(Aarea);同时测定了其叶氮含量;计算了其比叶面积(SLA)、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单位重量的叶光饱和速率(Amass)和光合氮素利用效率(PNUE),对植株不同冠层高度叶片的SLA、叶氮和光合特性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area、Amass、Nmass、PNUE、SLA和Narea在树冠上层、中层和下层的差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01),表明树冠不同高度的叶片性状参数差异较大;在相同SLA下,Nmass和Narea在冠层中的分布均表现为中层>上层>下层,并出现平行位移现象;Aarea和Nmass都以中层值最大,表明冠层光合能力分布格局以中层相对较高。
关键词
比
叶面积
单位
面积
叶
氮
含量
单位
重量叶
氮
含量
单位
重量的叶光饱和速率
单位
面积
的叶光饱和速率
光合
氮
素利用效率
Keywords
specific leaf area; area-based leaf nitrogen content; mass-based leaf nitrogen content; net photosynthesis based on mass; saturated photosynthetic rate; photosynthetic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分类号
Q945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克氏针茅和大针茅的叶性分析
被引量:
4
5
作者
贾美清
高玉葆
杨勇
机构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天津师范大学水环境与水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民航大学
出处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7CB106802)
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06YFSZSF05100)
+2 种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0803002)
天津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09JCZDJC25900)
天津市科技计划一般项目(09JCYBJC07900)
文摘
以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境和相同生境下二者的叶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从典型草原西部边缘到典型草原东部,贫瘠生境中克氏针茅和大针茅采取单位面积高氮含量的生存策略、相对肥沃生境中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则采取单位面积低氮含量的生存策略,二者比叶面积的变化趋势均与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即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高则比叶面积相对较高;在相同生境下,克氏针茅采取高比叶面积、低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大针茅采取低比叶面积、高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
关键词
克氏针茅
大针茅
比
叶面积
单位
面积
氮
含量
单位
重量
氮
含量
Keywords
Stipa krylovii Roshev.
S.grandis P.Smirn.
specific leaf area(SLA)
area based leaf nitrogen concentrations(Narea)
mass based lesa nitrogen concentrations(Nmass)
分类号
Q143 [生物学—生态学]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向日葵和马铃薯间作条件下氮素的吸收和利用
董宛麟
于洋
张立祯
潘志华
苟芳
邸万通
赵沛义
潘学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17种主要植物叶性因子的比较
李永华
罗天祥
卢琦
田晓娅
吴波
杨恒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8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山西霍山不同功能型植物叶性特征的比较研究
吕金枝
苗艳明
张慧芳
毕润成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太岳山典型阔叶乔木冠层叶片性状的分布格局
苗艳明
吕金枝
毕润成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克氏针茅和大针茅的叶性分析
贾美清
高玉葆
杨勇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