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桩(墙)单位侧摩阻力与轴向应变关系的解析解及其应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文华
程谦恭
宋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42-3348,共7页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提出了模型筒桩(闭合墙)的简化力学模型。采用半逆解法先求出桩左右侧受均布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两种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根据叠加原理得出桩两侧均受相同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据此推导了普通桩...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提出了模型筒桩(闭合墙)的简化力学模型。采用半逆解法先求出桩左右侧受均布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两种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根据叠加原理得出桩两侧均受相同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据此推导了普通桩基的轴力和侧摩阻力计算式,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式与传统计算方法是一致的。当桩壁两侧受不同大小的侧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时,仍采用叠加原理求得各应力分量,进而求得桩表面处的轴向应变与单位侧摩阻力关系的解析解。通过矩形闭合墙基础模型试验实例,对该解析解的应用方法加以说明。该解析解的求出,为竖向载荷试验中模型筒桩(闭合墙)所量测的内外侧应变进行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为基础-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真实、准确的试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侧摩阻力
轴向应变
半逆解法
筒桩
矩形闭合地下连续墙
模型试验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静压沉桩贯入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1 位作者
白晓宇
刘俊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01-4812,共12页
针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考虑开口、闭口不同桩端形式和不同桩径,研究了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静...
针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考虑开口、闭口不同桩端形式和不同桩径,研究了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静压沉桩模型试验,分析了桩端形式、桩径、沉桩深度等因素对沉桩阻力、桩身轴力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BG传感技术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的测试性能优越,能够准确体现静压管桩的贯入特性。沉桩结束时开口和闭口试桩的桩端阻力分别约占沉桩阻力的66.7%、59.5%。沉桩过程不可忽略开口土塞效应和桩径对沉桩阻力的影响。桩身轴力的分布形式不会因桩端形式而发生改变。桩径140 mm试桩的桩身轴力传递性能优于桩径100 mm试桩,两试桩桩身轴力递减率分别为40.8%、34.2%。开口试桩内管和外管桩身单位侧摩阻力最大值分别为1.67、4.83 kPa,均小于闭口试桩。贯入深度为90 cm时桩身单位侧摩阻力最大值随着桩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桩径越大桩身单位侧摩阻力"侧阻退化"越明显。入土深度为30 cm时两不同桩径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减幅相差0.93 kPa。确定静压贯入沉桩阻力时考虑基于黏性土的侧阻退化后实际值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沉桩
FBG传感技术
沉桩
阻力
桩身轴力
桩身
单位侧摩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力学机制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1 位作者
刘俊伟
白晓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3-212,共10页
对于静压开口管桩,其沉桩过程中桩身受力复杂,尤其是桩身内侧由于土塞效应产生的土塞阻力,对桩侧阻力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对静压沉桩的力学机制展开全面试验研究,将开口管桩桩侧阻力分离进行研究,对静压桩施工和承载力的确定都具有重要...
对于静压开口管桩,其沉桩过程中桩身受力复杂,尤其是桩身内侧由于土塞效应产生的土塞阻力,对桩侧阻力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对静压沉桩的力学机制展开全面试验研究,将开口管桩桩侧阻力分离进行研究,对静压桩施工和承载力的确定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均质黏性土地层,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静压沉桩贯入力学机制进行研究,讨论了桩端形式对于其贯入力学机制的影响特征。通过研发双壁开口模型管桩,联合使用增敏微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和双膜片温度自补偿型光纤光栅土压力传感器,分离沉桩阻力中的土塞阻力,获得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内管桩身轴力、桩内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桩端形式不仅关系到桩端阻力的发挥,且对桩侧摩阻力亦产生显著影响;随深度的增加,闭口桩桩身轴力不断减小,开口桩距离桩底远的桩身轴力递减的速率逐渐增大,接近桩顶处轴力基本为0;桩身单位侧摩阻力随深度持续增加,开口桩外管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发挥程度小于闭口桩;在同一深度处,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桩身单位侧摩阻力不断减小,即侧阻退化现象,且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该位置处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减小的越大,这与已有的关于静压沉桩贯入力学特性研究结论一致。研究成果可为黏性土中静压桩施工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沉桩
桩身轴力
单位侧摩阻力
力学机制
黏性土
室内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桩(墙)单位侧摩阻力与轴向应变关系的解析解及其应用
被引量:
6
1
作者
文华
程谦恭
宋章
机构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42-334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0172093)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No.40025103)
+1 种基金
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基金(No.200331849457)
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博士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根据弹性力学原理,提出了模型筒桩(闭合墙)的简化力学模型。采用半逆解法先求出桩左右侧受均布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两种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根据叠加原理得出桩两侧均受相同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情况下的应力分量。据此推导了普通桩基的轴力和侧摩阻力计算式,分析结果表明,该计算式与传统计算方法是一致的。当桩壁两侧受不同大小的侧摩阻力、桩顶受均布荷载时,仍采用叠加原理求得各应力分量,进而求得桩表面处的轴向应变与单位侧摩阻力关系的解析解。通过矩形闭合墙基础模型试验实例,对该解析解的应用方法加以说明。该解析解的求出,为竖向载荷试验中模型筒桩(闭合墙)所量测的内外侧应变进行数据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为基础-土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真实、准确的试验结果。
关键词
单位侧摩阻力
轴向应变
半逆解法
筒桩
矩形闭合地下连续墙
模型试验
数据处理
Keywords
unit shaft resistance
axial strain
semi-inverse method
tubular pile
rectangular closed diaphragm wall
model test
data processing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静压沉桩贯入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
19
2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白晓宇
刘俊伟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高等学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801-4812,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778312,No.41772318)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No.2017GSF16107,No.2018GSF117010)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No.ZR2016EEP06)~~
文摘
针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特性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的状况,基于光纤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简称FBG)传感技术,考虑开口、闭口不同桩端形式和不同桩径,研究了静压沉桩过程中沉桩阻力、桩身轴力以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通过静压沉桩模型试验,分析了桩端形式、桩径、沉桩深度等因素对沉桩阻力、桩身轴力及桩身单位侧摩阻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BG传感技术对黏性土中静压沉桩阻力的测试性能优越,能够准确体现静压管桩的贯入特性。沉桩结束时开口和闭口试桩的桩端阻力分别约占沉桩阻力的66.7%、59.5%。沉桩过程不可忽略开口土塞效应和桩径对沉桩阻力的影响。桩身轴力的分布形式不会因桩端形式而发生改变。桩径140 mm试桩的桩身轴力传递性能优于桩径100 mm试桩,两试桩桩身轴力递减率分别为40.8%、34.2%。开口试桩内管和外管桩身单位侧摩阻力最大值分别为1.67、4.83 kPa,均小于闭口试桩。贯入深度为90 cm时桩身单位侧摩阻力最大值随着桩径增加而增大,同一深度桩径越大桩身单位侧摩阻力"侧阻退化"越明显。入土深度为30 cm时两不同桩径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减幅相差0.93 kPa。确定静压贯入沉桩阻力时考虑基于黏性土的侧阻退化后实际值更为合理。
关键词
静压沉桩
FBG传感技术
沉桩
阻力
桩身轴力
桩身
单位侧摩阻力
Keywords
jacked pile
FBG sensing technology
sinking resistance
axial force
unit skin friction
分类号
TU473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力学机制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
7
3
作者
王永洪
张明义
刘俊伟
白晓宇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山东省高等学校蓝色经济区工程建设与安全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3-212,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312,41772318)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8GSF117010,2018GSF117008)。
文摘
对于静压开口管桩,其沉桩过程中桩身受力复杂,尤其是桩身内侧由于土塞效应产生的土塞阻力,对桩侧阻力有着显著影响。因此,对静压沉桩的力学机制展开全面试验研究,将开口管桩桩侧阻力分离进行研究,对静压桩施工和承载力的确定都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均质黏性土地层,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静压沉桩贯入力学机制进行研究,讨论了桩端形式对于其贯入力学机制的影响特征。通过研发双壁开口模型管桩,联合使用增敏微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和双膜片温度自补偿型光纤光栅土压力传感器,分离沉桩阻力中的土塞阻力,获得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内管桩身轴力、桩内侧摩阻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桩端形式不仅关系到桩端阻力的发挥,且对桩侧摩阻力亦产生显著影响;随深度的增加,闭口桩桩身轴力不断减小,开口桩距离桩底远的桩身轴力递减的速率逐渐增大,接近桩顶处轴力基本为0;桩身单位侧摩阻力随深度持续增加,开口桩外管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发挥程度小于闭口桩;在同一深度处,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桩身单位侧摩阻力不断减小,即侧阻退化现象,且随着贯入深度的增加,该位置处桩身单位侧摩阻力减小的越大,这与已有的关于静压沉桩贯入力学特性研究结论一致。研究成果可为黏性土中静压桩施工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静压沉桩
桩身轴力
单位侧摩阻力
力学机制
黏性土
室内试验
Keywords
jacked pile
axial force
unit skin friction
mechanical mechanism
clayey soil
experimental test
分类号
TU43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桩(墙)单位侧摩阻力与轴向应变关系的解析解及其应用
文华
程谦恭
宋章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技术的静压沉桩贯入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王永洪
张明义
白晓宇
刘俊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黏性土中静压沉桩贯入力学机制室内试验研究
王永洪
张明义
刘俊伟
白晓宇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