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氮水平对饲用燕麦产量和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1
作者 于童洲 周立业 +2 位作者 徐振朋 温校一 安海波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为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科尔沁区饲用燕麦人工草地产量及土壤N_(2)O排放特征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施氮量分别为0、100、200、300 kg·hm^(-2)4种水平,通过静态箱气体采集法收集土壤排放的气体,分析土壤N_(2)O排放通量及... 为探究不同施氮水平对科尔沁区饲用燕麦人工草地产量及土壤N_(2)O排放特征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施氮量分别为0、100、200、300 kg·hm^(-2)4种水平,通过静态箱气体采集法收集土壤排放的气体,分析土壤N_(2)O排放通量及累积量,并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燕麦产量和水热因子。结果表明:燕麦地是N_(2)O的主要排放源,N_(2)O的累积排放量随施氮量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铵态氮、硝态氮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表层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无明显相关性;施氮量为300 kg·hm^(-2)时燕麦产量最高,为4397.05 kg·hm^(-2),N_(2)O排放系数(0.20%)和单产N_(2)O排放量(121.75mg·kg^(-1))最低。因此综合产量与温室气体排放,本试验种植饲用燕麦推荐300 kg·hm^(-2)施氮量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施氮量 n2o排放 产量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小麦轮作系统中氮肥反硝化损失与N_2O排放量 被引量:35
2
作者 丁洪 蔡贵信 +1 位作者 王跃思 陈德立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57-560,共4页
应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研究了玉米-小麦轮作周年中氮肥的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结果表明,氮肥产生的N2O为1.77~2.82kgN·hm-2,占施氮量的0.49%~0.76%;反硝化损失量为3~3.18kgN·hm-2,占施肥量的0.81%~0.86%。玉米... 应用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研究了玉米-小麦轮作周年中氮肥的反硝化损失和N2O排放量。结果表明,氮肥产生的N2O为1.77~2.82kgN·hm-2,占施氮量的0.49%~0.76%;反硝化损失量为3~3.18kgN·hm-2,占施肥量的0.81%~0.86%。玉米与小麦生长期间的氮肥反硝化损失率很相近,分别为0.7%~0.99%和0.77%~0.88%。反硝化作用和N2O排放与土壤含水量密切相关,有机肥与氮肥混施增加N2O排放量。反硝化不是该旱作系统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但施用氮肥大大增加了N2O的排放,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小麦 轮作系统 氮肥 反硝化损失 n2o排放量 乙炔抑制-原状土柱培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产量和土壤N_2O排放的马铃薯施氮量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周龙 龙光强 +1 位作者 汤利 郑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施氮可提高作物产量,但同时也增加温室气体N_2O的土壤排放量。研究施氮量与产量和土壤N_2O排放的关系,对保障作物产量并兼顾环境效应的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设置N0(0)、N1(67.5 kg/hm^2)、N2(125 kg/hm^2)、N3(187.5 kg... 施氮可提高作物产量,但同时也增加温室气体N_2O的土壤排放量。研究施氮量与产量和土壤N_2O排放的关系,对保障作物产量并兼顾环境效应的农业生产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该研究设置N0(0)、N1(67.5 kg/hm^2)、N2(125 kg/hm^2)、N3(187.5 kg/hm^2)4个施氮水平,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土壤N_2O排放进行田间原位测定,研究施氮量对马铃薯产量、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分析综合产量与土壤N_2O排放的合理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显著增加马铃薯产量和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较不施氮(N0)处理,N1、N2和N3处理马铃薯产量增加78.5%、93.1%和95.6%;生育期N1、N2和N3处理马铃薯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分别是N0处理的2.3、4.4和6.7倍。同时,随施氮量增加,N_2O排放系数、硝态氮强度和单产N_2O排放量均显著增加。在低氮处理(N0、N1)时,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湿度显著正相关,而在高氮水平时,土壤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正相关。施氮67.5 kg/hm^2可确保研究区马铃薯产量并有效降低土壤N_2O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 化肥 排放控制 马铃薯 n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咸水滴灌对棉花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文 周广威 +2 位作者 闵伟 马丽娟 侯振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83-1590,共8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咸水微咸水滴灌对棉花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灌溉水,盐度(电导率,EC)分别为0.35、4.61、8.04 dS·m-1(分别代表淡水、微咸水和咸水);同时,设置0、360 kg·hm-2(360 kg·hm-2为...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咸水微咸水滴灌对棉花产量、土壤理化性质及N2O排放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灌溉水,盐度(电导率,EC)分别为0.35、4.61、8.04 dS·m-1(分别代表淡水、微咸水和咸水);同时,设置0、360 kg·hm-2(360 kg·hm-2为当地棉田推荐氮肥用量)2个施氮水平。结果表明:灌溉第一年,微咸水处理的棉花产量最高,分别较淡水和咸水处理高出了6.50%和22.46%;随灌溉年限的增加,棉花产量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咸水灌溉显著抑制棉花产量。土壤含水量、电导率、铵态氮含量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pH、全氮、有机质、硝态氮含量则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而减小;咸水和微咸水灌溉显著抑制土壤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施用氮肥可提高酶活性;土壤N2O排放通量随灌溉水盐度的增加显著降低,施氮肥促进了土壤N2O的排放,土壤N2O排放通量与土壤有机质、铵态氮、硝态氮、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pH、电导率和全氮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滴灌 氮肥 棉花产量 土壤理化性质 n2o排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稻秸秆原位焚烧对红壤晚稻田CH_4和N_2O排放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石生伟 李玉娥 +3 位作者 李明德 万运帆 彭华 吴海勇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4-189,共6页
选取湖南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在常规施肥(NPK)、常规施肥+秸秆原位焚烧(NPK+SB)处理下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同时根据设定参数对秸秆焚烧排放的CH4和N2O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晚稻生长期间NPK和NPK+S... 选取湖南双季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晚稻田在常规施肥(NPK)、常规施肥+秸秆原位焚烧(NPK+SB)处理下的CH4和N2O排放通量进行观测,同时根据设定参数对秸秆焚烧排放的CH4和N2O进行估算。结果表明,晚稻生长期间NPK和NPK+SB处理的CH4排放量差异很小,秸秆焚烧会增加N2O排放22.8%,但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施肥方式下N2O排放峰值都出现在追肥后的土壤水分饱和时期而晒田期排放很少。据估算秸秆焚烧排放的CH4和N2O分别占NPK+SB处理总排放的4.27%和17.31%。NPK+SB处理单位产量的全球增温潜势比NPK处理高22%。综合考虑生产效应和环境效应,水稻秸秆焚烧不是明智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田 秸秆焚烧 CH4 n2o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N_2O排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劲峰 韩晓日 +2 位作者 战秀梅 谢芳 孙杉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60-563,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2O释放量随着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而上升。不同施肥处理对N2O排放量影响不同,低氮处理(N1)排放量(整个玉米生育期按185d计算)为1.18kg·hm-2,高氮处理(N2)为2.39k...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2O释放量随着耕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而上升。不同施肥处理对N2O排放量影响不同,低氮处理(N1)排放量(整个玉米生育期按185d计算)为1.18kg·hm-2,高氮处理(N2)为2.39kg·hm-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反硝化作用加强,N2O排放量上升,以N2O形式损失加剧。相同施氮水平条件下,随着有机肥施入量的增加土壤N2O排放量上升,其中以高氮高有机肥处理(M2N2)N2O排放量最高,达到了7.05kg·hm-2,占所投入氮肥的2.34%。相同氮素供应水平条件下增施磷、钾肥,也会增加N2O排放量。整个玉米生育时期通过N2O排放损失的肥料占投入氮肥比例为0.99%~2.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壤 长期定位试验 n2o排放量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对海南鲜食玉米生长及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雪彬 孟磊 +7 位作者 曹明 郑继成 朱启林 胡天怡 刘丽君 汤水荣 伍延正 Ahmed Elrys 《南方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265-3274,共10页
【目的】研究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鲜食玉米生长及N_(2)O排放的影响,为指导海南鲜食玉米生产中氮肥一次性基施及降低N_(2)O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糯6号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空白对照(CK,不施尿素... 【目的】研究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鲜食玉米生长及N_(2)O排放的影响,为指导海南鲜食玉米生产中氮肥一次性基施及降低N_(2)O排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苏糯6号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空白对照(CK,不施尿素)、氮肥一次性基施(S1,尿素+DCD)、氮肥2次施入(S2,尿素40%基施,60%于大喇叭口期追施)和氮肥3次施入(S3,尿素20%基施,40%于小喇叭口期追施,40%于抽雄期追施)4个处理。于每次施肥后的第2、5和8 d采集N_(2)O气体,之后按每周1次的频率进行采集,用于测定土壤N_(2)O排放通量及累积排放量,施肥前和采气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 H等化学性质,玉米采收期测定植株生物量、产量、氮肥利用率等指标。【结果】各施氮处理土壤pH与CK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S1处理土壤pH最低,且显著低于S2处理(P<0.05,下同);S1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分别较S2和S3处理显著降低6.15%和12.86%;S1处理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却不利于速效钾的积累,S2和S3处理对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无显著影响。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生物量和产量,且均以S1处理最高,S1处理玉米植株生物量分别较S2和S3处理显著提高30.42%和10.95%,产量分别显著提高13.37%和19.05%;S1处理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较S2和S3处理显著提高37.00%和59.38%;施氮显著提高了玉米植株各器官氮含量,S1处理玉米植株累积氮含量分别较S2和S3处理显著提高22.95%和34.69%;S1和S3处理有利于氮分配到茎叶上,而S2处理未改变氮的分配方式。施氮促进了N_(2)O排放,各施氮处理N_(2)O累积排放量均显著高于CK,以S2处理最高,S1和S3处理分别较S2处理降低54.46%和54.33%,S1和S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各处理的土壤HN_(4)^(+)-N含量在大喇叭口期至采收期有1次明显的峰值,而土壤NO_(3)^(-)-N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存在差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_(2)O排放通量与NO_(3)^(-)-N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而与5 cm土壤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与分次施氮相比,氮肥配合硝化抑制剂一次性基施可显著促进海南鲜食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同时降低N_(2)O排放,可作为海南鲜食玉米的推荐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玉米 氮肥 硝化抑制剂 玉米产量 氮肥利用率 n2o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对作物生长季N_2O排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焦燕 侯建华 +1 位作者 赵江红 杨文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2,共7页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选择4个邻近、不同开垦年限(5、10和50 a)的农田,分别记为C5、C10和C50,以及天然草地作为研究样地;利用静态箱法,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4—10月)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N2O排放量的影响.结... 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带,选择4个邻近、不同开垦年限(5、10和50 a)的农田,分别记为C5、C10和C50,以及天然草地作为研究样地;利用静态箱法,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4—10月)进行野外原位试验,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N2O排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与C5、C10、C50农田土壤的N2O排放量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均存在显著差异,F分别为53.8、17.3和153.0(P均小于0.001),草地N2O排放量分别为87.6、91.8和211.0 mg/m^2.在2008—2010年作物生长季,C5和C10农田土壤N2O排放量比草地低10%-50%;随着开垦年限的增加,N2O累积排放量增加,C50在作物生长季的N2O排放量比草地高10%-30%.草地和不同开垦年限的农田土壤在作物生长季内N2O排放量的58.1%受土壤w(NH4+-N)和含水量的综合影响(R2=0.58,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n2o排放量 土壤特性 开垦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N_2O排放量和小麦、玉米效益俱佳的吡啶喷涂尿素适宜用量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魏珊珊 王艳群 +4 位作者 李迎春 舒晓晓 彭正萍 石新丽 门明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31-237,共7页
【目的】粮田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向大气排放N_2O增多,土壤氮素表观损失提高,为实现粮田安全生产,研究吡啶喷涂尿素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内土壤N_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籽粒产量和净收益的影响。【方法】按照1.1‰的比例将2-氯-6-... 【目的】粮田过量施用氮肥造成土壤向大气排放N_2O增多,土壤氮素表观损失提高,为实现粮田安全生产,研究吡啶喷涂尿素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内土壤N_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籽粒产量和净收益的影响。【方法】按照1.1‰的比例将2-氯-6-三氯甲基吡啶喷涂在尿素表面制成吡啶喷涂尿素,进行了玉米、小麦田间试验。在磷、钾养分用量相同的条件下,设置4个吡啶喷涂尿素施用水平,玉米分别为0、180、270和360kg/hm^2,小麦分别为0、150、225和300 kg/hm^2,调查作物产量和施肥效益;在2茬作物生长期间采用静态箱法收集气体,测定土壤N_2O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各处理玉米和小麦季基肥和追肥后均出现显著的N_2O排放峰,土壤N_2O排放、氮素表观损失、N_2O排放强度等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玉米季,吡啶喷涂尿素用量270和360 kg/hm^2间无显著差异,2处理玉米分别较不施氮肥净增收5208.0和5425.4 yuan/hm^2;小麦吡啶喷涂尿素用量为225 kg/hm^2时,籽粒产量和净收益均最大。整个轮作季,与N3处理(玉米和小麦季分别施用吡啶喷涂尿素360和300 kg/hm^2)相比,N2(玉米和小麦季分别施用吡啶喷涂尿素270和225 kg/hm^2)处理的作物产量相当,但土壤N_2O排放量减少1.51 kg/hm^2,土壤氮素表观损失减少39.4 kg/hm^2,施氮肥量减少165 kg/hm^2,净增收提高405.3 yuan/hm^2。【结论】玉米–小麦轮作季吡啶喷涂尿素用量分别为270和225 kg/hm^2时增产增收,且土壤N_2O排放和氮素表观损失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喷涂尿素 小麦/玉米轮作系统 n2o排放 产量 氮素表观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添加对湿地土壤N_2O排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史昊先 高晓霞 +1 位作者 于景丽 赵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456-460,共5页
为搞清湿地土壤驱动N2O排放的关键氮源类型,有效减少湿地N2O的排放,本文通过室内控制温湿度,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外源氮素对湿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氮源组总是高于对照组N2O排放量(4.4 mg·m^-3)。在设定的剂量范围内... 为搞清湿地土壤驱动N2O排放的关键氮源类型,有效减少湿地N2O的排放,本文通过室内控制温湿度,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外源氮素对湿地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加氮源组总是高于对照组N2O排放量(4.4 mg·m^-3)。在设定的剂量范围内,单独添加尿素或尿素与硝酸铵1∶1配合时N2O排放量呈现先增后减的单峰分布趋势,峰值分别为10.6 mg·m^-3和229.0 mg·m^-3;单独添加硝酸铵时N2O排放量(32.6-111.0 mg·m^-3)随着氮素添加量增加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单独添加尿素或硝酸铵、尿素与硝酸铵1∶1配合均促进N2O的排放,但硝酸铵尿素混合添加对N2O排放量的贡献〉单独添加硝酸铵〉单独添加尿素。这为预测内蒙古高原区农牧交错带湿地氮素输入可能带来的温室效应和有效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添加外源氮素 尿素 硝酸铵 复合施肥 n2o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肥管理方式对华北粮田N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舒晓晓 王艳群 +4 位作者 李迎春 彭正萍 魏珊珊 石新丽 赵延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340-348,共9页
通过华北小麦和玉米田已发表文献分析,明确不同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及氮素调控措施对土壤N_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减少氮肥用量并调整基追比有助于减少土壤N_2O排放;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 通过华北小麦和玉米田已发表文献分析,明确不同施氮量、氮肥基追比及氮素调控措施对土壤N_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水平下减少氮肥用量并调整基追比有助于减少土壤N_2O排放;添加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对小麦和玉米产量的提高和土壤N_2O的减排效果均较好。兼顾华北粮田N2O减排和作物产量,小麦季推荐合理施氮量167~174 kg·hm^(-2),基追比1∶1,添加DCD,土壤N_2O总排放量为0.31 kg·hm^(-2),籽粒产量6 200 kg·hm^(-2)以上;玉米季推荐合理施氮量177~181 kg·hm^(-2),基追比2∶3~1∶2,添加DCD,土壤N_2O总排放量1.70 kg·hm^(-2),籽粒产量9 000 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氮肥 不同管理方式 n2o排放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集约化菜地N2O排放和蔬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练 周俊 +2 位作者 董玉兵 李双双 熊正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15-1124,共10页
【目的】本试验评价了生物质炭对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长期效应。【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苏省南京市集约化种植菜地进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氮肥处理(N)、施用氮肥+新生物质炭(NCF,CF在2016年6月施用)以及施用氮... 【目的】本试验评价了生物质炭对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和产量的长期效应。【方法】田间试验在江苏省南京市集约化种植菜地进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K)、单施氮肥处理(N)、施用氮肥+新生物质炭(NCF,CF在2016年6月施用)以及施用氮肥+4年陈化生物质炭(NCA,CA在2012年6月施用)。生物质炭施用量为40 t/hm^2。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连续种植4季蔬菜,分别为小青菜、空心菜、苋菜、菠菜,并伴有休耕期。每季蔬菜施氮量均为N 240 kg/hm^2,其中空心菜收获三茬,在第一茬收获后按照N 240 kg/hm^2追肥一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定N2O浓度。【结果】观测期内各处理菜地N2O排放主要集中在第二季和第三季,其单位产量N2O排放量分别为0.038~0.131 kg/t和0.107~0.482 kg/t,而第一季和第四季的单位产量N2O排放量分别是0.033~0.209 kg/t和0.007~0.070 kg/t。土壤温度和矿质氮变化未显著影响土壤N2O排放通量;整个观测期内土壤充水孔隙度(WFPS)介于37%~93%之间,土壤含水量变化显著影响(P<0.01)土壤N2O排放通量。与N处理相比,整个轮作周期内NCF和NCA处理N2O周年累积排放量和周年排放系数均显著降低,两个施生物质炭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NCF处理N2O周年累积排放量和周年排放系数降幅分别为35.6%和46.2%,NCA处理降幅分别达38.8%和49.9%。与N处理相比,NCF和NCA处理均增加了集约化菜地蔬菜产量,增幅分别为4.6%和17.9%,NCA处理达到显著水平,两个施生物质炭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此外,NCF和NCA处理分别显著降低单位产量N2O排放量49.8%和41.3%(P<0.01)。【结论】在集约化菜地土壤中经4年陈化后的生物质炭仍然具有较强的减排和增产能力。与新施入的生物质炭相比,施用4年后的生物质炭增产效果更显著;施用生物质炭对集约化蔬菜生态系统减排和改善作物生产具有长期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化生物质炭 集约化菜地 n2o 蔬菜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2浓度升高与硝化抑制剂对冬小麦田间N2O排放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豫婷 林树基 +4 位作者 韩雪 冯永祥 林而达 李迎春 陈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4762-4768,共7页
以冬小麦中麦175为供试品种,利用农田开放式CO_2浓度增高(FACE)系统,研究未来大气高CO_2浓度对冬小麦田间N_2O排放的影响,以及施用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是否可以起到抑制冬小麦田间N_2O的排放量升高的潜能。试验结果表明:CO_... 以冬小麦中麦175为供试品种,利用农田开放式CO_2浓度增高(FACE)系统,研究未来大气高CO_2浓度对冬小麦田间N_2O排放的影响,以及施用硝化抑制剂(2-氯-6-三氯甲基吡啶)是否可以起到抑制冬小麦田间N_2O的排放量升高的潜能。试验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显著提高冬小麦田间N2O的排放增幅达到67.6%,追肥灌溉后小麦田N_2O排放量较大,随着冬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N_2O的排放量逐渐减少,硝化抑制剂对中麦175田间N_2O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在未来高CO_2浓度环境条件下,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耕作制度和栽培技术措施等来降低冬小麦田N_2O的排放量。试验结果对冬小麦田间是否选择施用2-氯-6-三氯甲基吡啶来控制N_2O的排放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CE(开放式Co2浓度增高系统) 冬小麦 硝化抑制剂 n2o排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还田对固碳减排、N_2O排放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燕辉 夏人杰 《安徽农学通报》 2015年第10期86-88,94,共4页
目前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压力,如何在解决粮食安全的同时缓解气候变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生物炭"概念的提出以来,因其对固碳减排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潜在利用价值,人们对于把生物炭作为碳封存剂... 目前人类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压力,如何在解决粮食安全的同时缓解气候变暖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生物炭"概念的提出以来,因其对固碳减排和提高作物产量的潜在利用价值,人们对于把生物炭作为碳封存剂和土壤改良剂利用到土壤中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该文回顾了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还田后在固碳减排中的作用,分析了生物炭在固碳的同时对土壤中N2O的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简要探讨了目前生物炭研究面临的挑战,以期为生物炭产业化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还田 n2o排放 作物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肥施用对小麦生长期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8
15
作者 纪洋 刘刚 +3 位作者 马静 李小平 徐华 蔡祖聪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6-534,共9页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控释肥和尿素(N 0、100、200、270 kg hm-2)对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整个小麦生长季N2O排放量均随尿素和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指数增加(32%~164%,p<0.05),但控释肥... 通过田间试验,采用静态箱法研究不同施氮水平下控释肥和尿素(N 0、100、200、270 kg hm-2)对麦季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整个小麦生长季N2O排放量均随尿素和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呈指数增加(32%~164%,p<0.05),但控释肥处理增加程度则较尿素处理缓和;施用控释肥可以有效抑制小麦生长季N2O排放(p<0.05),控释肥对N2O的减排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产量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增加(24%~43%,p<0.05),随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亦呈抛物线增加(30%~45%,p<0.05);与施用相同水平尿素相比,施用控释肥的小麦产量略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单位产量N2O排放量随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呈指数增加(31%~114%,p<0.05),随控释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呈抛物线增加(2%~50%,p<0.05);施用控释肥可以有效抑制小麦生长季单位产量N2O排放(p<0.05),控释肥对单位产量N2O的减排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N2O排放量与土壤水分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NH4+-N、NO3--N浓度和土温不呈明显线性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施氮量 n2o排放 产量 单位产量n2o排放 麦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品种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39
16
作者 孙会峰 周胜 +3 位作者 陈桂发 付子轼 刘国兰 宋祥甫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95-1602,共8页
稻田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推广种植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选取在太湖流域推广种植较多的16个品种为对象,通过研究其CH4和N2O排放情况,筛选出该区域内最... 稻田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推广种植较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水稻品种是控制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之一。选取在太湖流域推广种植较多的16个品种为对象,通过研究其CH4和N2O排放情况,筛选出该区域内最适宜种植的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品种。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的产量与CH4排放量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在常规灌溉条件下,不管是常规品种还是杂交品种,粳稻的CH4、N2O累积排放量和产量都要高于籼稻。与常规品种(粳稻或籼稻)相比,杂交品种的CH4累积排放量和产量相对较高,但N2O累积排放量相对较低。常规粳稻中的早玉香粳和秀水134、杂交粳稻中的花优14、秋优金丰和甬优9号以及杂交籼稻中的旱优113、天优华占均具有较高的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有较大的推广种植价值。早玉香粳、旱优8号和旱优113为节水抗旱稻,它们在水分缺少的环境下可能会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CH4 n2o 水稻产量 节水抗旱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作及水作条件下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曼莉 徐阳春 +5 位作者 沈其荣 周春霖 黄新宇 殷晓燕 尹金来 Dittert K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64-869,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表覆盖处理旱作和水作水稻全生育期内土壤微量气体的排放。结果表明 ,旱作稻田当季N2 O的排放总量是水作稻田的 5~ 6倍 ,而水作稻田CH4 的排放总量是旱作稻田的8~ 1 9倍。不同覆盖旱作处理N2 O的排放总量为 :裸...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土表覆盖处理旱作和水作水稻全生育期内土壤微量气体的排放。结果表明 ,旱作稻田当季N2 O的排放总量是水作稻田的 5~ 6倍 ,而水作稻田CH4 的排放总量是旱作稻田的8~ 1 9倍。不同覆盖旱作处理N2 O的排放总量为 :裸露 >覆膜 >盖草 ,CH4 排放总量为 :覆膜 >裸露 >盖草。水作稻田CH4 的排放与水稻生育期关系密切 ,以分蘖盛期的 5 0mgm- 2 h- 1为最大。旱作稻田N2 O的排放与施氮关系密切 ,其排放通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因施氮时期不同而异 ,基肥的峰值 (2 1 1 6 7μgm- 2 h- 1)出现在施肥后第 1 1d ;分蘖肥的峰值 (4 3 94 3 μgm- 2 h- 1)出现在施肥后第 9~ 1 0d ;穗肥的峰值则在施肥后的第 6d出现 ,达 3 3 3 5 0 μgm- 2 h-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作 水作 稻田 CH4 n2o 排放量 土表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释氮肥减量施用对春玉米土壤N_2O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谢勇 荣湘民 +3 位作者 张玉平 何欣 石敦杰 刘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96-603,共8页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密闭式静态箱法研究了控释氮肥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土壤N_2O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2(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T3~T6)N_2O排放通量变化趋势平稳,无明显的峰值;从累积排放量上看,...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密闭室间歇通气法和密闭式静态箱法研究了控释氮肥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土壤N_2O排放和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2(普通尿素)处理相比,控释氮肥处理(T3~T6)N_2O排放通量变化趋势平稳,无明显的峰值;从累积排放量上看,与T2处理相比,T3(240 kg N·hm^(-2))、T4(216 kg N·hm^(-2))、T5(192 kg N·hm^(-2))、T6(168 kg N·hm^(-2))处理N_2O排放量分别减少27.80%、33.66%、45.85%、55.12%,但T2与T3、T4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T5、T6处理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控释氮肥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施肥量呈极显著的指数函数关系(P<0.01)。T2处理氨挥发速率在施肥后的2~4 d内出现峰值,而各控释氮肥处理在基肥、苗肥、穗肥施用后,分别在第9、6、1~2 d出现峰值;与T2处理相比,T3、T4处理氨挥发量反而分别增加了8.02%和0.97%,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T5、T6处理氨挥发量分别减少了8.86%(P>0.05)和16.65%(P<0.05);各控释氮肥处理间,与T3相比,T4、T5、T6处理氨挥发量分别减少了6.53%(P>0.05)、15.62%(P<0.05)和22.84%(P<0.01),且氨挥发量与施氮量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从产量上看,各施氮肥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但各施氮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产量和N_2O排放、氨挥发考虑,控释氮肥的合理减氮施用能够发挥更大的环境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肥 施氮量 n2o排放 氨挥发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对紫色土夏玉米N_2O排放和反硝化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项虹艳 朱波 +2 位作者 王玉英 李侃 段文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74-583,共10页
利用原状土柱-乙炔抑制法对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肥品种下紫色土种植玉米期间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施氮处理的反硝化损失量和N2O排放量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施氮量间反硝化损失量和N2O排放量差异不显著.不施氮... 利用原状土柱-乙炔抑制法对不同施氮量和不同氮肥品种下紫色土种植玉米期间的N2O排放量和反硝化损失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①施氮处理的反硝化损失量和N2O排放量显著高于不施氮肥处理;施氮量间反硝化损失量和N2O排放量差异不显著.不施氮肥、中氮和高氮的反硝化损失量分别是4.11kg·hm-2、11.84kg·hm-2、10.02kg·hm-2,N2O排放量分别是1.29kg·hm-2、4.84kg·hm-2和4.53kg·hm-2;中氮和高氮的反硝化损失量分别占施氮量的5.16%和2.36%,N2O排放量分别占施氮量的1.3%和3.98%.②不同氮肥品种处理间的反硝化损失量和N2O排放量也有显著差异.尿素、硫酸铵、硝酸钾反硝化损失量分别为14.27kg·hm-2、10.51kg·hm-2、12.79kg·hm-2,反硝化损失占施氮量的6.61%、4.11%和5.62%;N2O排放量分别是7.15kg·hm-2、4.35kg·hm-2和4.34kg·hm-2,占施氮量的3.17%、1.30%和1.30%.施用尿素(酰胺态氮肥)的反硝化损失量和N2O排放量显著高于施用硫酸铵(铵态氮肥)和硝酸钾(硝态氮肥).③土壤中无机氮含量是影响本区土壤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限制因子;降雨是影响该区土壤N2O排放和反硝化损失的主要因素.④反硝化作用是紫色土夏季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玉米 n2o排放量 反硝化损失 氮肥水平 氮肥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墒沟埋草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马静 徐华 +2 位作者 蔡祖聪 曹金留 八木一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1,共5页
2006年采用静态箱法观测对照(麦秆不还田)以及均匀混施和墒沟埋草2种麦秆还田方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探讨墒沟埋草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墒沟埋草处理中,墒沟区域的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均匀混施处理(P<0.05),... 2006年采用静态箱法观测对照(麦秆不还田)以及均匀混施和墒沟埋草2种麦秆还田方式下稻田CH4和N2O排放通量,探讨墒沟埋草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墒沟埋草处理中,墒沟区域的CH4平均排放通量显著高于均匀混施处理(P<0.05),而N2O平均排放通量显著低于均匀混施处理(P<0.05)。墒沟埋草处理的CH4季节排放总量是对照的4.07倍,而与均匀混施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墒沟埋草处理的N2O季节排放总量是对照的70%,是均匀混施处理的3.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墒沟埋草 CH4排放量 n2o排放量 稻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