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离子活度法和悬液Wien效应法测定土壤对单价阳离子结合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周俊 李成保 +3 位作者 程程 王玉军 周东美 周立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51-1158,共8页
选用黑土、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黏粒与蒙脱土作供试样本,用离子活度法与悬液Wien效应法测定不同黏粒对单价阳离子Na+和K+的平均结合自由能。测试结果表明,对于黑土、黄棕壤和蒙脱土而言,用Wien效应法和离子活度法测定的钠离子的平均结... 选用黑土、黄棕壤、红壤和砖红壤黏粒与蒙脱土作供试样本,用离子活度法与悬液Wien效应法测定不同黏粒对单价阳离子Na+和K+的平均结合自由能。测试结果表明,对于黑土、黄棕壤和蒙脱土而言,用Wien效应法和离子活度法测定的钠离子的平均结合自由能ΔGbi比较一致,离子活度法相对于Wien效应法测定的钠离子平均自由结合能的相对误差在24%至10%之间;对于黑土和黄棕壤而言,用Wien效应法和离子活度法测定的钾离子平均结合自由能ΔGbi十分一致,相对误差在2%以下;对于红壤,相对误差为11.5%。结果还表明,钠玻璃电极应用于本试验条件下,仅当标准溶液与被测悬液的pH之差在0.5以下,才有测定意义;液膜钾电极在本试验条件下可用于测量土壤悬液中K+离子的活度,但在蒙脱土悬液中K+离子活度测量值偏大而不适用;到目前为止,还不能直接应用Wien效应法来测求带有正电荷的可变电荷土壤,如砖红壤,对单价阳离子的结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活度 悬液Wien效应 土壤黏粒 单价阳离子 平均结合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CS和AFM研究单价阳离子和通道功能状态对兔骨骼肌ryanodine受体(钙释放通道)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晓芳 陈克樱 +3 位作者 夏若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中心 孙洁林 朱培闳 胡钧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5-109,共5页
Ryanodine受体 (RyR)是位于细胞内钙库膜上的一种钙释放通道。对骨骼肌和心肌的肌浆网的电镜研究表明RyR在膜上相互连接在一起 ,形成大片规则的二维晶格排列。近年来理论模型和试验证据表明 ,排列在一起的RyR在通道打开和关闭时存在协... Ryanodine受体 (RyR)是位于细胞内钙库膜上的一种钙释放通道。对骨骼肌和心肌的肌浆网的电镜研究表明RyR在膜上相互连接在一起 ,形成大片规则的二维晶格排列。近年来理论模型和试验证据表明 ,排列在一起的RyR在通道打开和关闭时存在协同效应 ,即具有“门控偶联”的调控机制。研究RyR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及其调控因素对于深入了解这种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我们的工作中 ,主要采用两种互补的手段 :光子相关光谱法(PCS)和原子力显微镜 (AFM)来研究溶液中RyR的相互作用。初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内两种主要的单价阳离子Na+ 和K+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YANODINE受体 光子相关光谱法 原子力显微镜 单价阳离子 通道功能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健 徐燕青 +2 位作者 阮慧敏 沈江南 高从堦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3-120,共8页
总结了国内外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的发展历史,探讨了单价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方法,重点比较了电沉积表面改性、光化学反应表面改性和浸渍法改性法的优缺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存在的限制因素和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 表面改性 电渗析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引弓 李福勤 +1 位作者 朱敏 李佳宾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7-63,共7页
以吡咯为改性材料,采用浸渍表面改性法,对普通均相阳离子交换膜进行表面改性来制备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通过电渗析试验,研究不同制备因素对改性膜选择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制膜条件;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对改性膜进行膜面表征与... 以吡咯为改性材料,采用浸渍表面改性法,对普通均相阳离子交换膜进行表面改性来制备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通过电渗析试验,研究不同制备因素对改性膜选择分离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制膜条件;并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对改性膜进行膜面表征与基本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最佳制膜条件为浸渍温度40℃,浸渍时间6h,吡咯浓度0.2mol/L,氧化剂浓度与种类为0.8mol/L的FeCl3;膜改性后表面更为平整,离子交换容量、含水率与溶胀度分别为0.78 mmol/g、17.3%与8.5%;Ca2+的泄漏率仅为7.7%,Na+的透过率为60.3%,选择透过性系数可达7.8,有优良的离子选择分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 浸渍表面改性法 均相阳离子交换膜 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 选择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价选择性电渗析处理酸性重金属废水应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福勤 张引弓 +2 位作者 朱敏 王绍州 郭彦夫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8-122,共5页
采用吡咯为改性材料,浸渍法为改性方法,通过对普通均相阳离子交换膜(CEM)进行膜表面改性,制备了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同时将单价选择性电渗析工艺用于处理酸性重金属废水,考察了装置运行参数(电流密度与进水流量)和废水水质(酸度与... 采用吡咯为改性材料,浸渍法为改性方法,通过对普通均相阳离子交换膜(CEM)进行膜表面改性,制备了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同时将单价选择性电渗析工艺用于处理酸性重金属废水,考察了装置运行参数(电流密度与进水流量)和废水水质(酸度与重金属离子浓度)对酸性重金属废水中H^(+)、Zn^(2+)与Cd^(2+)选择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渗析装置运行电流密度为10 mA/cm^(2),进水流量为25 L/h,废水酸度为5%,废水中重金属离子Zn^(2+)与Cd^(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40 mg/L与10 mg/L,运行时间为152.7 min时,淡水室中H^(+)透过率可达到80%,且Zn^(2+)与Cd^(2+)的泄漏率分别仅为7.13%与7.23%,单价选择性电渗析对H^(+)有较高透过率的同时,对Zn^(2+)与Cd^(2+)有较高截留率,满足对酸性重金属废水中H^(+)与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分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价选择性阳离子交换膜 电渗析 酸性重金属废水 选择性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渗析法回收铅酸蓄电池化成工序废硫酸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娟 林晗 +3 位作者 汪群慧 马宁 程桂石 张健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84-1390,共7页
本研究采用单价阳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对北方某铅酸蓄电池厂化成车间产生的含低浓度铁离子的废酸进行回收实验。比较了单价阳离子交换膜和普通阳离子交换膜的分离性能,并且考察了操作电流密度、初始铁离子浓度以及初始硫酸浓度对硫酸回... 本研究采用单价阳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法,对北方某铅酸蓄电池厂化成车间产生的含低浓度铁离子的废酸进行回收实验。比较了单价阳离子交换膜和普通阳离子交换膜的分离性能,并且考察了操作电流密度、初始铁离子浓度以及初始硫酸浓度对硫酸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硫酸回收率达到80%时,单价阳离子交换膜对金属离子和氢离子的分离系数约为普通阳离子交换膜的7.5倍。在电流密度0.06 A·cm-2的条件下,采用单价阳离子膜对工厂化成废酸(初始硫酸浓度约2.25 mol·L-1,初始铁离子浓度约12 mg·L-1)电渗析,当废酸回收率达到80%时,金属铁离子的透过率小于10%,可控制回收酸中铁离子的浓度在2 mg·L-1以下,满足该蓄电池厂对化成硫酸中铁离子浓度的限值要求。通过对H+传质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的结果表明:其传质过程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电迁移传质在传质过程中占主要地位。回收得到的硫酸重新回用于蓄电池的化成工序,不仅能够实现资源的回用,还可避免废酸进行中和处理时对碱的消耗,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及技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析 单价阳离子交换膜 酸回收 电池化成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