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田单井可采储量定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6
1
作者 邴绍献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88,116-117,共4页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法和递减法等动态方法测算可采储量时,存在时间滞后性,难以及时反映调整井所增加的可采储量。通过利用油井单井生产动态指标,应用油藏工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理论和矿场2方面对单井可采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产... 利用水驱特征曲线法和递减法等动态方法测算可采储量时,存在时间滞后性,难以及时反映调整井所增加的可采储量。通过利用油井单井生产动态指标,应用油藏工程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理论和矿场2方面对单井可采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初始产油量和递减率是影响单井可采储量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影响程度确定递减率的主控因素为油藏类型、单井控制储量、初始含水率、单井产液量以及产液量随含水率变化的程度等,构建主控因素与递减率的相互关系,从而建立了19种单井可采储量预测模型。这些模型涵盖了水驱、稠油热采等开发方式,中高渗透、低渗透等油藏类型,直井和水平井2种井型。应用实例表明,根据新钻井的初始产油量等生产动态指标,能快速、简便地预测单井增加可采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可采储量 水驱曲线 初始产油量 递减率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可采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
2
作者 魏海峰 黄学斌 +2 位作者 郭分乔 何蓉霞 姜振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87,共6页
依据单井可采储量可进行油田年度新钻井增加可采储量计算,是实现可采储量精细化管理和年度投资效益客观评价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研究单井可采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为建立年度新钻单井可采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单井可采储... 依据单井可采储量可进行油田年度新钻井增加可采储量计算,是实现可采储量精细化管理和年度投资效益客观评价的基础。因此,有必要研究单井可采储量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为建立年度新钻单井可采储量评价方法提供依据。单井可采储量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应用综合分类法可将单井可采储量的影响因素归为5类:油藏类型、开发方式、开发新老区域和井型、初始产量和初始含水率。理论推导出的单井可采储量的大小主要体现在初始产量和初始含水率这2个开发指标上,单井可采储量随初始产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在初始产量较低时,增大速度较快,在初始产量较高时,增大速度变缓;单井可采储量随初始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在含水率小于60%条件下,减小速度较快;在含水率高于60%条件下,减小速度变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可采储量 油藏类型 开发方式 井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井新增可采储量和单井控制储量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张金庆 安桂荣 许家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3-56,共4页
基于对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行业标准中所列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的筛选结果,推导出了单井新增可采储量和单井控制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井新增可采储量与单井控制储量的平方成正比。对关系式系数进行了讨论,认为可以通过分析动... 基于对石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行业标准中所列水驱砂岩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的筛选结果,推导出了单井新增可采储量和单井控制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井新增可采储量与单井控制储量的平方成正比。对关系式系数进行了讨论,认为可以通过分析动态资料或类比驱油效率与单储系数的比值确定系数值,从而得到了考虑动态影响的关系式。典型油田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推导的关系式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作为评价油田经济合理单井控制储量和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控制储量 单井新增可采储量 井网密度 单储系数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滩坝砂油藏不同压裂方式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苏映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97-703,共7页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是评价滩坝砂油藏开发是否经济可行的重要指标。由于未动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存在压敏效应、启动压力梯度、不同压裂方式等特征,难以应用常规的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基于典型区块静、动态数据,建立直井...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是评价滩坝砂油藏开发是否经济可行的重要指标。由于未动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存在压敏效应、启动压力梯度、不同压裂方式等特征,难以应用常规的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基于典型区块静、动态数据,建立直井分层压裂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历史拟合确定启动压力梯度及压敏效应表征公式中的系数,并分析压敏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油藏参数和开发参数对直井分层压裂弹性开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影响,确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主控因素依次为:压力系数、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孔隙度、压裂缝长、集中度和黏度;通过多元回归方式建立直井分层压裂弹性开发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主控因素之间的计算公式,经与实际生产井数据对比,相对误差为4.58%,说明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矿场要求。进一步建立直井体积压裂、水平井多段压裂和水平井体积压裂弹性开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油藏参数之间的预测公式,研究结果为评价滩坝砂油藏动用潜力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滩坝砂油藏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 主控因素 压裂方式 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井控制储量与井网密度的老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梁凇 贾京坤 杨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4-106,118,共3页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加深,加密井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逐年变差,已开发老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成为油田开发决策的关键指标。在传统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胜利油区15个典型开发单元不同阶段加密井平均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井网... 随着油田开发程度的加深,加密井调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逐年变差,已开发老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成为油田开发决策的关键指标。在传统井网密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胜利油区15个典型开发单元不同阶段加密井平均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井网密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井网密度与阶段平均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关系,并结合单井控制经济极限可采储量的政策界限研究,提出了已开发老油田经济极限井网密度计算的新方法。应用新方法计算了特高含水期开发阶段胜坨油田二区沙一段油藏不同油价下经济极限井网密度,结果表明,在高油价下具有一定的加密潜力,并且随着油价的升高,井网加密的潜力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井 经济极限 井网密度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 老油田 胜利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明未开发储量可动潜力评价新方法及应用——以Y油藏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苏映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1-336,共6页
目前探明未开发储量大多是多年筛选剩下的低品位储量,在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整体有效动用难度大,已有的方法多为评价整体的动用潜力,其已不再适宜于目前探明未开发储量的动用潜力评价。以Y油藏为例,根据油藏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 目前探明未开发储量大多是多年筛选剩下的低品位储量,在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整体有效动用难度大,已有的方法多为评价整体的动用潜力,其已不再适宜于目前探明未开发储量的动用潜力评价。以Y油藏为例,根据油藏参数空间分布的非均质性、开发技术的可选择性及经济参数的不确定性特点,应用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不同开发技术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模型,结合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主控因素的概率分布特征,计算不同开发技术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概率分布,同时结合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经济界限,得到不同技术经济条件下可动概率,进一步计算得到地质储量可动潜力。实例应用表明,本方法计算的可动潜力储量与实际动用储量符合率达97.2%,准确性高,可以满足矿场需求,研究成果为探明未开发储量的可动潜力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明未开发储量 可动用储量 评价方法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 概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砾岩油藏“双高”阶段利用过层井资料挖掘剩余潜力 被引量:1
7
作者 吕建荣 许长福 +3 位作者 王晓光 覃建华 杨新平 张强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3期336-339,共4页
文中针对目前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处在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的"双高"阶段下剩余油分布严重不均匀,加密调整存在风险等问题,提出如何有效利用工区内大量过层井资料以降低调整风险,并首次探索提出通过老取心... 文中针对目前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处在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率的"双高"阶段下剩余油分布严重不均匀,加密调整存在风险等问题,提出如何有效利用工区内大量过层井资料以降低调整风险,并首次探索提出通过老取心井与邻近过层井电阻率曲线形态来提取相似层段声波时差数据,建立老取心井与过层井的声波时差关系,对过层井进行测井解释,解决了老取心井与过层井的匹配问题;然后根据相渗曲线确定残余油饱和度,结合过层井解释结果,采用变换容积法计算过层井单井控制下的剩余可采储量;最后依据经济极限产油进行潜力分级,找出经济有效潜力区,摸索出一套适合砾岩油藏"双高"阶段下利用过层井资料进行挖潜增效的方法。现场新钻井投产效果表明:应用上述方法,充分利用好过层井资料能更加有效地挖掘剩余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双高阶段 过层井 单井剩余可采储量 潜力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藏特高含水期井网加密潜力评价新方法 被引量:4
8
作者 张金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6-98,102,共4页
针对以往井网加密潜力评价方法在油藏特高含水期应用中存在的不适应性,以胜利油区40个开发后期中高渗透水驱砂岩油藏单元为样本,建立了井网密度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密井平均单井... 针对以往井网加密潜力评价方法在油藏特高含水期应用中存在的不适应性,以胜利油区40个开发后期中高渗透水驱砂岩油藏单元为样本,建立了井网密度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与井网密度呈指数关系,并且随着井网密度的增大,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逐渐减小;但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与井网密度关系曲线的形态各不相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流动系数、储层非均质性以及开发过程中地层能量的保持状况。基于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得到中高渗透砂岩油藏在不同油价、不同井深条件下的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计算图版,依据该图版和所建立的井网密度与加密井平均单井增加可采储量的关系,可对特高含水期油藏井网加密潜力进行评价。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3-5单元在油价为80美元/bbl时,单井经济极限可采储量为0.57×104t,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为20口/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井网密度 加密潜力 单井增加可采储量 潜力评价 胜利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油藏效益开发地质评价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晨毓 刘丽琼 +2 位作者 肖玉茹 黄学斌 李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91-796,共6页
由于致密油藏勘探开发成本高,如何实现致密油效益开发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致密油藏特点,突出单井信息,从影响致密油藏经济性的关键参数———单井经济可采储量入手,建立了一套基于单井经济可采储量的致... 由于致密油藏勘探开发成本高,如何实现致密油效益开发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长8致密油藏特点,突出单井信息,从影响致密油藏经济性的关键参数———单井经济可采储量入手,建立了一套基于单井经济可采储量的致密油藏效益开发地质评价参数确定方法和流程。针对红河油田长8致密油藏单井可采储量受裂缝控制的特殊性,油藏地质评价参数的确定增加了裂缝发育程度,选取单井技术可采储量、有效厚度、有效孔隙度、含油饱和度和裂缝发育程度5个参数进行分类,细分为6种类型。通过单井技术可采储量与有效厚度交会图,对照2种情景下的经济下限和油藏地质参数分类,综合确定油藏地质参数下限。该方法在红河油田长8油藏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可为国内致密油藏“甜点区”的筛选和开发部署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井技术可采储量 最小规模经济可采储量 经济界限 地质评价参数下限 红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重复压裂层段优选与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彦超 何昀宾 +3 位作者 肖剑锋 石孝志 冯强 尹丛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9-64,共6页
对页岩气储层实施初次体积压裂后,生产测井监测显示1/3的射孔簇不产气或产气量较少,而且投产后产量递减也普遍较快。为此,应用微地震解释数据与裂缝网络扩展结果,建立压裂缝网预测模型与压裂井产能预测模型,在综合考虑岩石物性、微地震... 对页岩气储层实施初次体积压裂后,生产测井监测显示1/3的射孔簇不产气或产气量较少,而且投产后产量递减也普遍较快。为此,应用微地震解释数据与裂缝网络扩展结果,建立压裂缝网预测模型与压裂井产能预测模型,在综合考虑岩石物性、微地震、生产动态等影响因素的条件下,提出了页岩重复压裂开发潜力评价指数(RDPEI),建立了重复压裂设计与评估方法,实现了针对性的层段优选与评价,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天然裂缝的非均质性导致压裂缝网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易形成明显的"死气区",具有较大的重复压裂挖掘潜力;(2)初次压裂裂缝网络受天然裂缝的影响大,裂缝网络主体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扩展,局部改造段裂缝扩展呈双翼扩展,液体波及裂缝网络长度为地震解释结果的52%~70%;(3)RDPEI模型避免了单因素分析的局限性,实现了对可采性、可压性与重复压裂3类指数的定量预测;(3)实例井重复压裂测试页岩气产量提高了38.9%,1年累计产气量提高了62.5%,增产效果明显。结论认为,重复压裂是提高页岩气单井最终可采储量的有效可行手段,该研究方法为页岩水平井重复压裂层段优选与效果评估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重复压裂 生产能力 预测 裂缝网络扩展 微地震 产量递减 单井最终可采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