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二大麦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炎 胡剑峰 +1 位作者 张金松 邵红兵 《大麦科学》 1999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大麦 单二大麦 栽培技术 产量结构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密度对单二大麦群个体质量影响的研究
2
作者 李武权 吴建中 +7 位作者 朱傅祥 郁祖良 施加春 林成义 陈耀中 程卫根 商兆堂 蒋名淑 《大麦科学》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通过 1997~ 1998年对二棱大麦新品种单二播期、密度、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单二大麦在本地 10月 2 9日前后播种 ,基本苗 10万 /亩左右 ,群个体质量高 ,生育进程适宜 ,前期发苗好 ,穗数足 ,... 通过 1997~ 1998年对二棱大麦新品种单二播期、密度、氮肥用量、穗肥比例、磷肥用量等五因子二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单二大麦在本地 10月 2 9日前后播种 ,基本苗 10万 /亩左右 ,群个体质量高 ,生育进程适宜 ,前期发苗好 ,穗数足 ,中期生长稳健 ,粒数较多 ,后期灌浆结实好 ,粒重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期 密度 大麦 单二大麦 群体质量 个体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二产量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3
作者 刘荣宝 杨荣伟 +2 位作者 李恒贵 高剑波 马国良 《大麦科学》 1998年第1期22-23,共2页
单二大麦库源协调,属穗数型品种,高产优质,在栽培上应以增稳为主,在足穗的基础上主攻粒重,兼顾粒数。
关键词 单二大麦 产量特性 栽培 施肥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啤酒大麦制麦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分析
4
作者 王璐 梁小刚 陆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95,共7页
为了掌握江苏啤酒大麦制麦过程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利用传统培养结合PCR-DGGE的方法对江苏单二大麦制麦过程中的细菌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数量在浸麦、发芽阶段呈不断上升趋势,发芽结束时达到峰值,随着排潮、焙焦的进行,细菌数... 为了掌握江苏啤酒大麦制麦过程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利用传统培养结合PCR-DGGE的方法对江苏单二大麦制麦过程中的细菌群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细菌数量在浸麦、发芽阶段呈不断上升趋势,发芽结束时达到峰值,随着排潮、焙焦的进行,细菌数量有所下降,但与原始大麦相比仍有增加。制麦过程中检测到11个属的细菌,主要有Acinetobacter,Enterobacter,Erwinia,Flavobacterium,Kluyvera,Lactobacillus,Lactococcus,Leuconostoc,Pantoea,Streptococcus,以及Wautersie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单二啤酒大麦 细菌群落 制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啤6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蓉 陈云芹 +1 位作者 顾书忠 花卉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第3期84-85,共2页
苏啤6号原名"盐99175",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于2000年以浙皮1号为母本,单二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配组,2001年用单二大麦回交,后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属春性中熟二棱大麦。2011年3月获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命名,鉴定编号为:... 苏啤6号原名"盐99175",是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于2000年以浙皮1号为母本,单二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配组,2001年用单二大麦回交,后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属春性中熟二棱大麦。2011年3月获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命名,鉴定编号为:苏鉴麦201102,是一个优质、高产、多抗的啤酒大麦新品种,适宜江苏大麦产区种植。该品种已经申请国家品种权保护,公告号为:CNA005043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套栽培技术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江苏沿海地区 单二大麦 特性 特征 品种权保护 人工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啤4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6
作者 廖大标 徐启来 +5 位作者 王升 徐曙 冯会芹 戴学林 邵宏清 李农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08年第3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农业科学研究所 特性 特征 单二大麦 江苏沿海地区 人工杂交 中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啤麦品种 苏啤3号
7
《农家致富》 2006年第18期24-24,共1页
苏啤3号原名单95168,由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经杂交培育成的弱春性二棱啤用大麦品种。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浓绿,分蘖性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成穗率高,穗二棱长方形,长芒长刺,穗大粒... 苏啤3号原名单95168,由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与中科院遗传所合作,经杂交培育成的弱春性二棱啤用大麦品种。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叶片细长,叶色浓绿,分蘖性强,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成穗率高,穗二棱长方形,长芒长刺,穗大粒多,穗层整齐,每亩有效穗55万~60万,每穗25粒,千粒重40克以上。全生育期200天左右,较单二大麦早熟2~3天,后期转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沿海地区 大麦品种 成穗率 全生育期 单二大麦 中科院 农科所 分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