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基于实体城市的空间识别 被引量:24
1
作者 孙斌栋 张之帆 李琬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884-1896,共13页
基于LandScan全球人口和ESA全球土地利用数据,构建2000—2015年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数据库,刻画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的时空格局,进而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差分GMM法探索空间结构对省域经济绩效的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不同... 基于LandScan全球人口和ESA全球土地利用数据,构建2000—2015年中国省域人口空间结构数据库,刻画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的时空格局,进而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法、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差分GMM法探索空间结构对省域经济绩效的影响及这种影响对不同规模省域的差异,最后从省会城市集聚(不)经济的角度分析其内在机制。结果发现:(1)2000—2015年,中国所有省会城市的人口规模都得到了显著增加,省域人口空间结构存在单中心化的演变趋势,且中西部地区省域人口空间结构相对偏单中心化;(2)对所有省份尤其是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的省份而言,人口空间结构单中心化倾向于提高省域经济效率,而对人口规模相对大的省份,人口空间结构单中心化很可能不利于省域经济效率的提高;(3)省会城市自身已经初显集聚不经济的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省会”战略 人口空间布局 中心化人口空间结构 经济绩效 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均衡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金锴 钟昌标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31,共15页
本文基于融合校正的夜间灯光数据,衡量2005—2017年市域、省域和省际城市空间结构,探究其对城市内部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域层面,单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实现城市均衡发展,但当城市人口规模高于519.93万人、人口密度高于238人... 本文基于融合校正的夜间灯光数据,衡量2005—2017年市域、省域和省际城市空间结构,探究其对城市内部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域层面,单中心空间结构有利于实现城市均衡发展,但当城市人口规模高于519.93万人、人口密度高于238人/平方千米时,多中心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实现城市均衡发展;省际层面,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够缩小经济差距、实现均衡发展。通过替换空间结构衡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使用城市地表坡度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研究结论仍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市域(省域)层面,单中心(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缩小市辖区和外围地区(大城市和小城市)工资收入差距实现均衡发展。传导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市域层面,单中心空间结构通过提高知识溢出效应和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共享来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省际层面,多中心空间结构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中心空间结构 单中心空间结构 区域均衡发展 溢出效应 夜间灯光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