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与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席文娜 罗飞兵 +1 位作者 吴昭 余东山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4-189,共6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清HBsAg、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血清HBV RNA及单个核细胞(PBMC)HBV RNA的关系。方法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Peg-IFNα-2b 180μg皮下注射,每周一次,分别在初始治疗、24周和48周,检测患者血清HBV五项、肝功能、HBV DNA、HBV RNA及PBMC中HBV RNA的变化。结果患者三个时间段的生化指标ALT、AST、TBIL、AKP及G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V DNA及HBV RNA与PBMC HBV RNA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eg-IFNα-2b抗病毒治疗各时间段,肝功能转氨酶无显著变化;治疗24周,血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快速下降,有显著相关性;治疗48周,血清HBsAg、HBV DNA与HBV RNA及PBMC HBV RNA相关性减弱。因此,24周HBV RNA下降幅度优于48周,更能预测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rna 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rna Peg-IFNα-2b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sPD-1蛋白体外增强猪圆环病毒Ⅱ型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免疫效应
2
作者 何勇 张心杰 +4 位作者 朱艳平 岳锋 姚倩文 吴玉苹 周娟娟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9-677,共9页
【目的】通过研究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Ⅱ,PCV2)感染过程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s,PD-Ls)信号通路作用,寻找调节PCV2免疫抑制新途径,减少... 【目的】通过研究猪圆环病毒Ⅱ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Ⅱ,PCV2)感染过程中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s,PD-Ls)信号通路作用,寻找调节PCV2免疫抑制新途径,减少PCV2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利用实验室构建的重组表达宿主菌pET32a-PD1/Rosetta(DE)进行诱导表达、纯化,获得猪可溶性PD-1蛋白(soluble PD-1,sPD-1)的诱导表达条件;制备大量具有活性的猪sPD-1蛋白,体外作用于PCV2感染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分别通过CCK-8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s的增殖情况,间接免疫荧光法和RT-qPCR检测猪sPD-1蛋白对PCV2病毒载量的影响,RT-qPCR和ELISA检测猪sPD-1蛋白对免疫相关细胞因子IL-2、IL-12、IL-21、IL-17A和IFN-γ等的转录水平和分泌水平的影响。【结果】通过诱导表达、纯化获得了高纯度、高活性的重组猪sPD-1蛋白。与未使用猪sPD-1蛋白处理的PCV2感染PBMCs组相比,10μg·mL−1猪sPD-1蛋白处理的猪PCV2病毒载量下降至1000 copies·μL−1以下;CCK-8检测结果显示猪sPD-1蛋白处理组细胞增殖指数显著提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猪sPD-1蛋白组的平均荧光强度为(68.60±10.14)%,相对于PCV2病毒组(28.70±3.18)%显著增强(P<0.05);反转录荧光定量PCR和ELISA检测,发现猪sPD-1蛋白处理组的细胞因子IL-2、IL-12和IFN-γ的转录水平和分泌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猪sPD-1蛋白可以通过阻断PD-1/PD-Ls通路降低PCV2的病毒载量,促进PBMCs的增殖,增强PBMCs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和分泌水平免疫反应。因此,猪sPD-1蛋白在体外可以增强PCV2感染PBMCs的免疫反应,进一步为病毒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sPD-1蛋白 猪圆环病毒 外周血单个细胞 体外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与细胞因子含量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陶志华 陈晓东 +4 位作者 王忠永 周武 戴菁 谢耀盛 袁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PCR技术定量检测 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15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含量 ,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浆细胞因子 (IFN ...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与血清细胞因子变化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PCR技术定量检测 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 15例健康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含量 ,用ELISA法定量检测血浆细胞因子 (IFN γ、TNF α、IL 4、IL 6、TGF β1、sIL 2R)水平。 结果 :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细胞因子 (IFN γ、TNF α、IL 4、IL 6、TGF β1、sIL 2R)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②单个核细胞HBVDNA阳性组IFN γ、TNF α含量明显低于阴性组 ,而sIL 2R含量则高于阴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 ,IL 4、IL 6、TGF β1含量无差异 ;③随着PBMCs中HBVDNA含量升高 ,TNF α含量逐渐降低 ,IL 4和sIL 2R含量逐渐升高 ,而IFN γ、IL 6、TGF β1含量无显著性变化。 结论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DNA持续存在及含量变化与细胞因子相对异常有关 ,进而导致肝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细胞因子 外周血单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和培养上清液中的细胞因子水平测定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宏伟 申保生 莫清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97-999,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健康人、4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BMC,植物血凝素(PHA-P)刺激培养72h后,以ELIS...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凋亡和Th1/Th2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中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健康人、45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BMC,植物血凝素(PHA-P)刺激培养72h后,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IL-4和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以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锭(Annexin V-FITC/PI)法检测PBMC凋亡率。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PBMC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培养上清液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且与PBMC凋亡率呈负相关(r=-0.647,P<0.01);IL-4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与PBMC凋亡率正相关(r=0.598,P<0.01)。结论:淋巴细胞凋亡和Th1/Th2的失衡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同血单个细胞 凋亡 干扰素-γ 细胞介素4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表达与IFN-γ及IL-4表达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王前明 宋秀宇 +1 位作者 黄如欣 郑港森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42-1042,1045,共2页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细胞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Mrna表达 IFN-Γ TLR2 IL-4 流式细胞术检测 recep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的可靠性
6
作者 唐振亚 喻植群 +4 位作者 汪由坤 赵西平 李方和 杨东亮 郝连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8-409,共2页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的可靠性唐振亚,喻植群,汪由坤,赵西平,李方和,杨东亮,郝连杰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学研究室,武汉430030关键词核细胞;肝炎病毒.丙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中...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的可靠性唐振亚,喻植群,汪由坤,赵西平,李方和,杨东亮,郝连杰武汉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临床免疫学研究室,武汉430030关键词核细胞;肝炎病毒.丙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中图法分类号R329.2,R5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rna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共感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施开创 杨汉春 +4 位作者 郭鑫 邢华伟 盖新娜 陈艳红 查振林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370,共8页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6周龄健康仔猪,采用Real-ti me PCR技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β、IL-6、IL-8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PRRS...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6周龄健康仔猪,采用Real-ti me PCR技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β、IL-6、IL-8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PRRSV感染组、PCV2感染组IL-1β、IL-6、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其中PRRSV感染组的IL-6、IL-8显著上调,PCV2感染组的IL-6、IL-8和TNF-α显著上调;PRRSV/PCV2共感染组仅有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且差异显著;并且,PRRSV/PCV2共感染组IL-1β、IL-6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单独感染组,仅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感染组。结果提示,TNF-α的过量表达可能在PRRSV和PCV2协同致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猪圆环病毒2型 共感染 外周血单个细胞 促炎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薛建亚 秦一中 +5 位作者 韩絮琳 万谟彬 沈茜 傅益平 徐玉莲 周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和干扰素γ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 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 IL- 10和 IFN- γ,采用 EL ISA法检测其水平。结果 :随着患者...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10和干扰素γ在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采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 8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 IL- 10和 IFN- γ,采用 EL ISA法检测其水平。结果 :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 ,IL- 10和 IFN- γ水平均降低 ,且与肝脏损伤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 :IL- 10和 IFN- γ参与了肝炎的病理过程。当两者产生水平低于正常水平近一半时 ,预示肝脏受损较重 ,病情较重 ,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Γ 外周血单个细胞 IL-10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病毒蛋白mRNA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温立斌 何孔旺 +9 位作者 杨汉春 郭容利 俞正玉 茅爱华 倪艳秀 张雪寒 周俊明 吕立新 李彬 王小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8期7-11,共5页
为探讨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感染对猪抗病毒蛋白分子mRNA转录的影响,将P1分子克隆接种30日龄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病毒蛋白分子PKR、2'-5'OAS2、 RNase L和Mx1的mRNA转录水平的... 为探讨类猪圆环病毒2型因子P1感染对猪抗病毒蛋白分子mRNA转录的影响,将P1分子克隆接种30日龄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抗病毒蛋白分子PKR、2'-5'OAS2、 RNase L和Mx1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PKR mRNA转录在接种后8 d和40 d呈上调趋势;而2'-5'OAS2 mRNA在3 d和17 d下调,Mx1 mRNA也在接种后17 d下调;RNaseL mRNA转录水平则没有发生明显变化。研究揭示P1感染猪后,机体的抗病毒蛋白的功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1 外周血单个细胞 病毒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疗效与CD28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传武 罗端德 +2 位作者 曾令兰 高勇 李淑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51-252,共2页
探讨干扰素疗效与慢性乙肝患者CD2 8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的关系。分离 32例慢性乙肝患者及 8例正常对照PBMCs,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 8+ PBMCs,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前和结束时CD2 8+ PBMCs均较正常... 探讨干扰素疗效与慢性乙肝患者CD2 8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的关系。分离 32例慢性乙肝患者及 8例正常对照PBMCs,以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 8+ PBMCs,结果显示慢性乙肝患者在干扰素治疗前和结束时CD2 8+ PBMCs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 (分别为P <0 0 1及P <0 0 5 ) ;干扰素治疗结束时患者CD2 8+ PBMCs水平显著升高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 (P <0 0 1) ;抗病毒治疗 3个月后有 2 1例患者达到完全或部分应答标准 ,11例无应答 ;产生完全或部分应答组 ,在治疗前、后CD2 8+ PBMCs均相应高于无应答组 ;进一步分析表明 ,治疗前完全应答组显著高于无应答组 ,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部分应答组虽高于无应答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研究结果提示慢性乙肝患者CD2 8+ PBMCs水平可能与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有关 ,似可作为干扰素疗效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 CD28分子 外周血单个细胞 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进一步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贺永文 高勇 曾令兰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74-176,共3页
为进一步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状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地高辛标记 HCV探针作原位杂交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作免疫组化三项技术 ,检测血清和 PBMC中的 HCV RNA和 HCV NS5 抗原。... 为进一步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感染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状况。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地高辛标记 HCV探针作原位杂交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作免疫组化三项技术 ,检测血清和 PBMC中的 HCV RNA和 HCV NS5 抗原。结果显示 RT- PCR检测的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除去 4例接受干扰素治疗者 ,余16例中有 14例 (87.5 % )血清 HCV RNA阳性 ,2例血清 HCV RNA阴性者的 PBMC- HCV RNA阳性。对 RT- PCR检测的 9例 PBMC- HCV RNA阳性患者 ,进一步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 ,分别检测 PBMC中的 HCV RNA和HCV NS5 抗原。显示这几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是基本一致的 ,呈正相关关系。患者的 PBMC中的 HCV RNA和 HCV NS5抗原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 ,主要位于胞浆中 ,HCV NS5 抗原还分布于胞膜上。证实 HCV可以感染 PBMC,并在其中复制 ,复制部位在胞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rna 抗原 外周血 单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 DNA和HBVcccDNA定量检测 被引量:3
12
作者 钟艳丹 谭德明 +3 位作者 李涛 刘国珍 徐旭雯 刘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92-296,共5页
目的通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检测,证实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PBMCs被HBV感染的事实。方法提取PGM-HBV质粒,用双蒸水连续10倍梯度稀释,建立浓度为3×10^2~... 目的通过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检测,证实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PBMCs被HBV感染的事实。方法提取PGM-HBV质粒,用双蒸水连续10倍梯度稀释,建立浓度为3×10^2~3×10^5拷贝/mL PGM-HBV标准系列;常规分离全血中的PB-MCs,提取D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PBMCs中HBV DNA和HBVcccDNA。结果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s中HBVcccDNA阳性31例(39.74%)。HBVcccDNA与血清和PBMCs中HBV DNA阳性率和滴度有良好的一致性。但在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之间,PBMCs中HBVcccDNA的检出率无差别(P〉0.05)。结论根据HBVcccDNA检测结果阳性,进一步证实HBV能感染PBMCs,并在其中复制;PBMCs中HBVcccDNA阳性与疾病的炎症活动和疾病的严重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共价闭合环状DNA 外周血单个细胞 肝炎 乙型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κB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双平 翟宇强 +1 位作者 王文亮 赵一岭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 κB的关系及其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转染入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 ,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荧...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与核转录因子NF κB的关系及其在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作用。 方法 :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 ,将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转染入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 ,用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荧光法对细胞内源性核转录因子NF κB进行定位 ,然后用蛋白酶抑制剂ALLN作用于细胞 ,抑制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活化 ,阿霉素诱导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 ,检测肝癌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的变化。 结果 :未进行基因转染的人肝癌细胞系HCC 92 0 4的内源性核转录因子NF κB仅位于胞质 ,胞核中无表达 ;转染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肝癌细胞的胞质和胞核同时有核转录因子NF κB的表达 ;而在经抑制剂ALLN作用的转染乙型肝炎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 HBX的人肝癌细胞HCC 92 0 4 ,核转录因子NF κB仅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内 ,而且细胞程序性死亡率由 8.1%增高至 5 1.8%。 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可激活肝癌细胞转录因子NF κB ,使其从胞质中转位于胞核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活化核转录因子NF κB而抑制肝癌细胞的程序性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X蛋白 转录因子NF-ΚB 肝癌细胞 程序性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体RNA与乙肝病毒DNA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凯宇 蔡艳俊 +2 位作者 王峰 许昶 吕美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9-151,共3页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体RNA(HBVRNA) ,6 0例乙肝患者 5例PBMCs中HBVRNA阳性 ,2 6例PBMCs中HBVDNA阳性 ,2 7例血清HBVDNA阳性 ;PBMCsHBVDNA阳性患者中有 4例PBMC...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s)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体RNA(HBVRNA) ,6 0例乙肝患者 5例PBMCs中HBVRNA阳性 ,2 6例PBMCs中HBVDNA阳性 ,2 7例血清HBVDNA阳性 ;PBMCsHBVDNA阳性患者中有 4例PBMCsHBVRNA阳性 ,血清HBVDNA阳性患者中有3例PBMCsHBVRNA阳性 ;17例血清HBeAg阳性患者中有 4例PBMCsHBVRNA阳性。血清HBeAg、HBVDNA及PBMCs中HBVDNA阴性患者 ,其PBMCsHBVRNA仍可能阳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细胞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体rna 多聚酶链反应 HBV RT-PCR技术 PBMCS HBV-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BVDNA的含量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鲂 王东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97-98,共2页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BV DNA和血清HBV DNA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16例HBV感染者和20例健康人进行了PBMC中及血清中的HBV DNA检测。患者PBMC内HBV DNA的总检出率为51.3%(111/216),有随着病...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HBV DNA和血清HBV DNA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16例HBV感染者和20例健康人进行了PBMC中及血清中的HBV DNA检测。患者PBMC内HBV DNA的总检出率为51.3%(111/216),有随着病情加重而逐渐增高的趋势,而血清中HBV DNA阳性率无此趋势;从定量结果上看各组血清和PBMC定量HBV DNA含量对数值间均呈正相关。所以PBMC HBV DNA较血清HBV DNA检测能更好反映肝细胞内HBV DNA的存在情况,从而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的复制状态有更准确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外周血单个细胞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丙型肝炎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高勇 贺永文 +2 位作者 曾令兰 刘薇 易建华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50-452,共3页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丙型肝炎的影响 ,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 (NISH)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法分别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PBMC中的 HCV- RNA及其 T淋巴细胞亚群 ,同时检测这些患者的... 为了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对丙型肝炎的影响 ,运用非同位素原位杂交法 (NISH)和链酶亲和素 -生物素 (SABC)法分别检测 2 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 PBMC中的 HCV- RNA及其 T淋巴细胞亚群 ,同时检测这些患者的肝功能指标。结果显示 8例 (4 0 .0 % ) HCV患者的 PBMC中的 HCV- RNA呈阳性结果。HCV- RNA呈散在颗粒状或弥漫分布 ,主要位于胞浆中。 HCV- RNA阳性组和阴性组的 CD+4 T细胞比例低于正常对照组 ,CD+8T细胞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 ,CD+4 / CD+8比值下降 ;而 HCV- RNA阳性组的 CD+4 T细胞比例则又低于阴性组 ,CD+8T细胞比例高于阴性组 ,CD+4 / CD+8比值出现倒置 (P<0 .0 1)。两组的肝功能检查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 (P>0 .0 5 )。提示 HCV感染 PBMC后引起 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变化 ,使 CD+4 和 CD+8T细胞功能下降或不能很好地协调作用 ,从而成为 HCV持续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HCV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肝功能 外周血单个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单个核细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时传播的阻断及护理
17
作者 闫香芹 楚秀菊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6期1454-1455,共2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检测所有HB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77例阳性者中有42例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 [目的]研究新生儿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时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效果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检测所有HBV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脐血单个核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77例阳性者中有42例采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疗法,为联合组;35例只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为乙肝疫苗组。所有婴儿1岁时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结果]婴儿1岁时,联合组的HBsAb阳转率(80.95%)明显高于单独应用乙肝疫苗组(57.14%,χ2=5.16,P<0.05)。[结论]对HBV感染产妇所生的新生儿PBMC感染HBV后,及早采取护理干预,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阻断可以取得较好的阻断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单个细胞 HBV—DNA 乙肝免疫球蛋白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RNA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18
作者 张凯宇 王峰 +2 位作者 娄金风 蔡艳俊 吕美德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88-90,共3页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RNA。 6 0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RNA阳性率为 8 3% (5 / 6 0 ) ,其中 30例慢性肝炎患者阳性率为 13 3% (4/ 30 ) ,15例肝炎... 采用逆转录 -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RNA。 6 0例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RNA阳性率为 8 3% (5 / 6 0 ) ,其中 30例慢性肝炎患者阳性率为 13 3% (4/ 30 ) ,15例肝炎肝硬变患者阳性率为 6 7% (1/ 15 ) ,15例急性肝炎患者中无 1例阳性。认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乙肝病毒复制中间产物与乙肝的慢性化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rn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检出HBsAg-HBV基因表达的可能
19
作者 王可宁 何南祥 《浙江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1期1-4,共4页
已知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可有HBVDNA存在,但对HBV基因在PBMC内是否表达及如何表达,至今所知尚少.本文用完整PBMC涂片,PAP染色等方法研究了血清中HBV标志阳性者PRMC内HBsAg-HBV基因表达产物.实验结果表明,27例受试者中1... 已知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可有HBVDNA存在,但对HBV基因在PBMC内是否表达及如何表达,至今所知尚少.本文用完整PBMC涂片,PAP染色等方法研究了血清中HBV标志阳性者PRMC内HBsAg-HBV基因表达产物.实验结果表明,27例受试者中13例PBMC内HBsAg阳性.对阳性者中的4例,进一步分析HBsAg在单核细胞、T细胞及非T细胞内的分布,结果有2例HBsAg同时存在于T细胞和非T细胞内,另2例分别仅在非T细胞或单核细胞内检出.本文发现HBsAg仅存在于PBMC的胞浆中,并可分为两种染色类型:弥漫型及局灶型.提示PBMC可受HBV感染,HBV基因也可在PBMC内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单个细胞 病毒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mRNA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温立斌 何孔旺 +4 位作者 杨汉春 郭容利 钟书霖 俞正玉 茅爱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3,共5页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类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组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s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3 d,除TLR2和TLR10外,其余TLRs mRNA表达皆下调。此后不同时相感染组的TLRs mRNA表达水平基... 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类圆环病毒因子P1感染组的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LRs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3 d,除TLR2和TLR10外,其余TLRs mRNA表达皆下调。此后不同时相感染组的TLRs mRNA表达水平基本都处于恢复、上调地位。具有明显变化的表现为感染后第24天和第40天,TLR2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此外,感染后第31天和第40天的TLR9 mRNA表达也呈现上调趋势(P<0.1)。结果提示,TLR2和TLR9介导的炎性反应可能在P1识别及其致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猪圆环病毒因子 TOLL样受体 外周血单个细胞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