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单个动词作主语的语义语法考察
被引量:8
- 1
-
-
作者
朴重奎
-
机构
南开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5-31,共7页
-
文摘
本文针对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即两个动词连用的情况 ,做了全面的考察。集中讨论了单个动词做主语的各种语义语法特征。汉语中单个动词做主语的句子形式有两种 ,即“S+ V”和“S+ V+O”。我们分别考察了两种形式下 ,主语位置上的单个动词和谓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和语法特征 ,并且最终找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在陈述性和指称性上的差别。
-
关键词
单个动词
主语
语义
语法
-
Keywords
single verb
subject
semantic
grammer
-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俄语动词+名词固定词组浅析
- 2
-
-
作者
刘采藻
-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20-124,133,共6页
-
文摘
动词+名词(带前置词或不带前置词)类型的固定词组在现代俄语中是用得很广的。如(观察)、(出主意)、(大怒起来)等。它们是由动词和名词(主要是动名词)两个实词构成的,在语义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表示一个动作和状态。这种动词+名词的固定词组不仅用于文学艺术、政论、公文语体中,在科学语体中用的更多。
-
关键词
固定词组
单个动词
动名词
俄语动词
现代俄语
前置词
自由词组
语法结构
支配关系
公文语体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
被引量:54
- 3
-
-
作者
詹卫东
-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2期24-28,共5页
-
文摘
关于“NP+的+VP”偏正结构詹卫东一、引言关于“NP十的+VP”偏正结构①,汉语语法学界曾有过不少研讨和争论。不过主要是争论这一格式中VP的词类性质②。本文试从另一个角度讨论这一格式。具体地说,是考察动词进入这一格式的能力差异,以及分析这一格式对N...
-
关键词
语义关系
认知语法
偏正结构
论旨角色
事件性
动作性
鉴别式
指人名词
单个动词
谓宾动词
-
分类号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H314
[语言文字—英语]
-
-
题名“把”字句中的“了/着/过”
被引量:16
- 4
-
-
作者
王惠
-
机构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所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12,共7页
-
文摘
零 前言 “了/着/过”在“把”字句中共有以下两个可能的位置: A.处于句中(N<sub>1</sub>把N<sub>2</sub>V+了/着/过+其他成分) (1)护士把水端了进来。(2)她打三天前就天天把这副脸冲着我。(王朔《玩的就是心跳》)(3)她把小张打伤过三次 B.处于句末(N<sub>1</sub>把N<sub>2</sub>V+了/着/过) (4)护士把水端进来了。 (5)别忘了把介绍信带着! (6)他从没把小张打伤过本文要讨论的是B组中的“了/着/过”。过去一般都把它们看作与A组一样的时态助词(王力,1944;马真,1984;王军虎,1988)。可这样以来,就会遇到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ⅰ)既然单个动同加上时态助词形成“复杂形式”以后就有可能进入“把”字句,那么,为什么有的动词加上“了/着/过”可以在“把”字句中出现,而有的又不能呢?它们又分别是哪些动词呢?
-
关键词
“把”字句
时态助词
“把”字结构
词尾
述补结构
“了”
单个动词
谓语
“着”
受事者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
被引量:8
- 5
-
-
作者
李铁根
-
机构
辽宁省辽宁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1998年第2期14-18,共5页
-
文摘
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李铁根本文考察连动式中“了、着、过”的单用和连用情况及其时态功能①。限于篇幅,这里只讨论二项连动式。“V1”代表前项动词语,“V2”代表后项动词语。一、“了”、“着”、“过”的单用1.1“V1”中的“了、着、过”“V...
-
关键词
“着”
连动式
“了”
述宾短语
“过”
述补短语
《白鹿原》
《南泥湾》
单个动词
句子的理解策略
-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关于“V了的N”偏正短语中的“了”
被引量:1
- 6
-
-
作者
李铁根
-
机构
辽宁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1-14,共4页
-
文摘
0.本文所谓“V了的N”(“V代表动词,N代表名词语)是指这种偏正短语: 失踪了的战士 已经灭亡了的国家 去了的人 撕破了的婚礼服 关于这种短语中的“了”,过去谈论“了”字的论著都未曾论及。这个“了”出现频率虽然不及多数人承认的“了<sub>1</sub>”和“了<sub>2</sub>”高,然而它有一定的特殊性,认清它的性质及作用,对我们正确认识和使用现代汉语中的“了”显然是有一定意义的。
-
关键词
“了”
偏正短语
“V的N”
谓语动词
述宾短语
及物动词
单个动词
“去”
印错
语法意义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谈“把”字句中的“过”
被引量:7
- 7
-
-
作者
史金生
-
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8年第3期27-30,共4页
-
文摘
0.引言 0.1 《现代汉语八百词》中认为,动态助词“过”有两个,过a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毕;过b在动词后,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动态助词过a和过b在语法分布上也各有特点,除用在动词后之外,过a只能用在动词性联合短语之后,过b还可用在动结式短语以及形容词性短语的后面。 0.2 “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不能是个单独形式,单个动词后面可带上“了、着”变为复杂形式,充当“把”字句的谓语,这是一般谈“把”字句的论著中都提到过的。但关于动态助词“过”在“把”字句中的使用情况,则绝少有人涉及。本文拟考察“把”字句中“过”的使用情况。
-
关键词
“把”字句
动态助词
语法分布
单个动词
动结式
使用情况
《现代汉语八百词》
形容词性短语
动补短语
谓语动词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把”字句的正反问句式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胡盛仑
-
机构
北京语言学院语言教学研究所
-
出处
《汉语学习》
1988年第3期22-27,共6页
-
文摘
1 说明和分类 1.1 形如“把+NP+VP”的短语,我们叫做“把”字结构。“把”字句的谓语部分都含有“把”字结构。“把”字句的类型很复杂,我们只讨论“把”字结构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语的句子。 1.2 按照“把+NP+VP”中VP的内部构造,“把”字句可分为五大类型: A型:VP为单个动词、单个动词加“了”或“着”、动词重叠式 A<sub>1</sub> 把他开除 把温度降低 A<sub>2</sub> 把桥拆了 把锅砸了 把门开着 把手举着 把头抬着 A<sub>3</sub> 把桌子擦擦 把地扫了扫 把院子收拾收拾 把房间整理整理 B型:VP为述补短语 B<sub>1</sub> 把钥匙交出来
-
关键词
“把”字句
正反问句
单个动词
动词重叠式
述补短语
谓语
中心语
内部构造
句子
A型
-
分类号
H1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类型学比较试议日语若干结构的语法规则
- 9
-
-
作者
李维坤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53-156,共4页
-
文摘
(一) 众所周知,语言是有体系的。其体系的特点之一是每一个有意义的语句都含有名词短语Noun phrase(NP)或动词短语Verb phrase(VP)。名词短语可由单个名词或短语组成,动词短语可由单个动词或短语组成。这是人类语言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是语言的普遍性。但是,在这个普遍性的意义上,每个具体的语言,如汉语、英语、日语等,都有自己特有的体系。以英语来说,它的基本语句体系以短语结构规则(Phrase structure rules)或重写规则来表示的话,即:
-
关键词
类型学
名词短语
日语
动词短语
英语动词
语法规则
短语结构规则
语言分析
普遍性
单个动词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