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震联合识别复合砂体中单一河道——以朝44区块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17
1
作者 肖佃师 张飞飞 +3 位作者 卢双舫 陆正元 谷美维 张鲁川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8-157,22,共10页
以朝阳沟阶地朝44区块扶余油层为例,分析了河流—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的地质与测井识别标志、地震响应特征以及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方法。研究发现:1根据相邻河道的期次及规模差异、复合砂体组合部位的微相、砂体厚度及宽厚比的异常变化,构... 以朝阳沟阶地朝44区块扶余油层为例,分析了河流—三角洲复合河道砂体的地质与测井识别标志、地震响应特征以及井震结合精细刻画方法。研究发现:1根据相邻河道的期次及规模差异、复合砂体组合部位的微相、砂体厚度及宽厚比的异常变化,构建出六类测井与地质识别标志;2单期河道砂体接触关系可分为同期对接型、非同期切割型、河间泥及河间砂型四类,分别对应"同相轴能量降低、视厚度变小"、"类断层式波形错动"、"同相轴突然下断"、"能量减弱、视厚度增大"的地震响应特征;3采用"地质认识定位、测井识别定点、属性趋势引导定向、地震剖面定型"的方法,井震结合有效刻画复合砂体中单一河道边界及连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河道边界 复合河道砂体 井震识别标志 扶余油层 朝阳沟阶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极大陆架划界的法律与政治进程评述 被引量:7
2
作者 章成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38,共7页
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进程备受瞩目,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法律与政治的双重属性。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可以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分为200海里以内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和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对于200海里以内的大陆... 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进程备受瞩目,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法律与政治的双重属性。北极地区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可以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分为200海里以内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和200海里以外的大陆架划界问题。对于200海里以内的大陆架划界规则,《公约》规定得较为简单,实践中主要是遵循国际司法机构所确立的相关海洋划界原则和划界方法。当然各国对于具体划界方法的立场不同,立场相同或近似的划界当事国也可能会对同一划界规则的适用存在不同理解。地理因素、地质地貌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等都是可能影响北极地区200海里以内大陆架划界效果的有关"特殊情况"。北极国家之间的200海里以内大陆架划界问题现已解决大半,而北极地区国际海底区域的具体范围则取决于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外部界限的最终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大陆架划界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单一边界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北极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