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崔盘根 季江 +3 位作者 李遇梅 周武庆 陈敏 陈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804-806,共3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2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及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21名健康者...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对2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及PMNL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21名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76.0%(19/25),对照组为47.6%(10/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MNLp16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54.3%(12/25)和45.7%(11/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BMCp16基因高甲基化的SLE患者中,IgG升高者占78.9%(15/19),与该细胞系p16基因甲基化阴性的SLE患者IgG平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E患者PBMCp16基因甲基化明显异常,IgG升高与之相关,p16基因高甲基化可能在SLE的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中性粒细胞 基因 P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激素对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超 周辉 +1 位作者 瞿锐 刘稚然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59-360,共2页
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和(或)雌二醇(E2)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的影响。应用吖啶橙(AO)染色法检测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与生理、病理浓度的DHEA和(或)E2培养48h的凋亡百分率。SLE患者PBMC凋亡率高于健... 研究脱氢表雄酮(DHEA)和(或)雌二醇(E2)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凋亡的影响。应用吖啶橙(AO)染色法检测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与生理、病理浓度的DHEA和(或)E2培养48h的凋亡百分率。SLE患者PBMC凋亡率高于健康献血员(P<0.01)。不论生理或者病理浓度的E2对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无影响(P>0.05)。生理浓度的DHEA及DHEA+E2对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无影响(P>0.05),但可显著抑制SLE患者PBMC凋亡(P<0.05);病理浓度的DHEA及DHEA+E2可显著促进SLE患者、健康献血员PBMC凋亡(P<0.05)。DHEA及DHEA+E2对PBMC凋亡的影响,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DHEA对SLE患者PBMC凋亡起重要作用;DHEA浓度降低可能导致凋亡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性激素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细胞凋亡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念珠菌胞壁甘露聚糖对脂多糖诱导的人外周血单一核细胞白介素-12 mRNA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李岷 陈青 +2 位作者 沈永年 吕桂霞 刘维达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78-579,共2页
关键词 甘露聚糖 胞壁 白念珠菌 单一核细胞 外周血 mRNA 白介素-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mRNA在银屑病皮损和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中的表达
4
作者 高春芳 顾军 +2 位作者 郑茂荣 杜华 黄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91-392,共2页
关键词 银屑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信使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趋化因子受体2和3mRNA的表达
5
作者 李遇梅 姚煦 +2 位作者 李安生 李慧珠 陈志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2及CCR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应用半定量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其CCR2、CCR3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SLE疾病活动...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2及CCR3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93例SLE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者,应用半定量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其CCR2、CCR3mRNA表达水平,并应用SLE疾病活动性指数评分标准(SLEDAI)对SLE患者进行评分。结果:①9例SLE患者活动期、非活动期及对照组PBMCCCR2与CCR3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2.989±1.595与2.847±2.400、0.388±0.213与0.585±0.219、0.263±0.157与0.602±0.124,活动期与非活动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13,0.004;0.000,0.007);非活动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②SLE患者PBMC中CCR2、CCR3mRNA表达水平与SLEDAI分别作直线相关性分析,CCR2mRNA、CCR3mRNA水平与SLEDAI均呈正相关。③具有肌炎临床表现的SLE患者其PBMCCCR2、CCR3表达水平较无肌炎表现时降低。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比不具有相应症状者CCR2mRNA表达降低。结论:SLE患者PBMCCCR2、CCR3表达均增加,且与疾病活动性呈正相关,而CCR2、CCR3为表达于Th2细胞的趋化因子受体,提示SLE患者Th2细胞占优势。CCR2可能参与SLE患者肌炎及血小板减少的发生,CCR3参与肌炎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单一核细胞 外周血 趋化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