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之反思与重塑 被引量:40
1
作者 许身健 《交大法学》 2016年第3期20-44,共25页
自2011年出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迄今已经实施五年,相关经验需要总结。毋庸讳言,由于何谓卓越法律人才的表述缺少清晰化的标准,使得我国法学教育这一重要改革缺少清晰的目标,而缺乏清晰培养目标造成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以及课程... 自2011年出台,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迄今已经实施五年,相关经验需要总结。毋庸讳言,由于何谓卓越法律人才的表述缺少清晰化的标准,使得我国法学教育这一重要改革缺少清晰的目标,而缺乏清晰培养目标造成课程设置、授课方式以及课程评价都缺少明确的标准指引。这就导致了卓越法律人才计划难以实现最初设定的目标。本文反思法学教育中存在的因人才培养标准阙如而导致的问题,对提升卓越法律人才计划提出了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计划 法学教育 法学教育培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模拟法庭实践教学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兵 张光宇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9-171,共3页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进一步促使国内各大法学院校加大推进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其中,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由于实效显著,备受关注。然而,囿于传统教学体系的僵化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固化,各法学院校就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成熟...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启动,进一步促使国内各大法学院校加大推进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步伐。其中,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由于实效显著,备受关注。然而,囿于传统教学体系的僵化和实践教学方法的固化,各法学院校就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成熟和有效的模式仍在探索。现有法学实践教学形式的僵化,加之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与独立性,导致模拟法庭实践教学难以发挥应有功效。为此,有必要对模拟法庭在实践教学中应承担的角色重新定位,从价值分析和实现进路两方面探讨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在现阶段高等法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与推进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高等法学教育 法学实践教学 模拟法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研究的实践化与本土化转向——“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所开放出来的学理更新 被引量:8
3
作者 魏建国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0-83,共4页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已开放出对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学理反思与理念再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当代中国法学的学理更新。一方面通过"计划"可以反思和发现当...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的出台与实施已开放出对中国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学理反思与理念再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当代中国法学的学理更新。一方面通过"计划"可以反思和发现当前中国法学教育、法学研究在法律人才实践技能培育方面的作用及不足;另一方面通过"计划"可以推动和深化中国法学研究的实践化和本土化转向。即,其一,要确立学术传统的本土化;其二,要全面培育对中国社会经验现实的感受和洞察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提炼出对中国有解释力的本土化概念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研究 实践化 本土化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看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变革 被引量:13
4
作者 朱志峰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0-84,共5页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正在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法律实践教学和优化法学师资队伍等方式推动和深化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整体转向与深刻转型。具体体现为: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关注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正在通过创新培养机制、强化法律实践教学和优化法学师资队伍等方式推动和深化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整体转向与深刻转型。具体体现为:法学教育的国际化;关注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培育机制的重构和更加关注方法论的学习与传授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必将对中国今后的法学教育模式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并最终推动中国法学教育模式和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化和本土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中国法学教育模式 复合型法律人才 应用 法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下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改革探析
5
作者 朱文玉 陈娟 《成人教育》 2013年第11期115-116,共2页
为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此计划下,高校知识产权法学课程应在设定改革目标、明确改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创... 为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在此计划下,高校知识产权法学课程应在设定改革目标、明确改革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优化课程体系、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创新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拓展考试方法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产权法学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适应多样化知识产权法律职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 知识产权法学 课程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人文素养——法学专业的历史教育探索 被引量:5
6
作者 毛克盾 陶慧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5期117-122,共6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但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依然稀缺。在法学人才培养上,首先应当开展历史教育。历史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科学,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 近年来,我国高等法学教育快速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法律人才,但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依然稀缺。在法学人才培养上,首先应当开展历史教育。历史是一门全面探讨和认识客观世界运动发展过程的科学,是对人类社会历史的认识、记载与撰述的综合活动。历史研究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学研究的基础。因此,在法学专业推行历史教育①在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和完善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计划 人文素养 历史教育 学术需要 价值观培养 职业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校法学青年教师的法律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武珊珊 刘广忠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9-71,共3页
为了满足新时期高等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参加法律实践已经成为法学青年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有助于推动法学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法学青年教师参与法律实践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直接深入法律生活,也包括采用间接... 为了满足新时期高等法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参加法律实践已经成为法学青年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有助于推动法学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法学青年教师参与法律实践的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既包括直接深入法律生活,也包括采用间接方式培养实践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了充分调动青年教师参加法律实践的积极性并保证其实践能够有序进行、取得实效,科学、合理、公平的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青年教师 法律实践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教育应推进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 被引量:19
8
作者 陈兵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3-76,共4页
由于我国模拟法庭教学起步晚,仍处在早期建设阶段,将其独立设置为课程还有待进一步努力。为此,本文结合吉林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课程化实践,从课程价值定位、课程独立设置、多元师资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考核方式、提供资源保障等方... 由于我国模拟法庭教学起步晚,仍处在早期建设阶段,将其独立设置为课程还有待进一步努力。为此,本文结合吉林大学法学院模拟法庭课程化实践,从课程价值定位、课程独立设置、多元师资结构、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考核方式、提供资源保障等方面,探讨了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的要件,进而将模拟法庭教学课程化作为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卓越法律人才计划 模拟法庭 课程化 吉林大学法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搭建高校法学教育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新探索——以模拟法庭赛季为主体的尝试 被引量:12
9
作者 陈兵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6-49,共4页
伴随我国法治事业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在对法律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对法律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当其冲表现为对法律实务技能的要求。为此,各高校法学院系在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亦积极探索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 伴随我国法治事业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在对法律人才需求量增加的同时,也对法律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首当其冲表现为对法律实务技能的要求。为此,各高校法学院系在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同时,亦积极探索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模拟法庭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得以推广。然而,由于我国模拟法庭教学项目起步晚,模拟法庭仍以表演型为主,专业教师参与程度不够,教学缺乏常规性、系统性及专业性,严重制约了模拟法庭教学项目作为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功能发挥。有鉴于此,吉林大学法学院通过三年多的尝试,探索开发了一套模拟法庭赛季教学项目,将模拟法庭教学常规化、专业化,较好地克服了现有教学的不足,切实搭建了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赛季 校内实践教学平台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