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卒中患者亚组间血栓切除与脑卒中预后的关系——DEFUSE 3研究二次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硕 马腾云 《循证医学》 2019年第6期337-339,共3页
1文献来源Lansberg MG,Mlynash M,Hamilton S,et al.Association of thrombectomy with stroke outcomes among patient subgroups:Secondary analyses of the DEFUSE 3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 Neurol,2019,76(4):447-453.... 1文献来源Lansberg MG,Mlynash M,Hamilton S,et al.Association of thrombectomy with stroke outcomes among patient subgroups:Secondary analyses of the DEFUSE 3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JAMA Neurol,2019,76(4):447-453.2证据水平1b。3背景多项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如果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开始治疗,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方法。而最近,2项随机临床试验,DAWN和DEFUSE 3研究证明经过先进的神经影像技术筛选的患者可以大大延长血栓切除的时间窗,这些成果导致了美国指南的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切除术 卒中预后 DEFU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前动脉的存在与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梗死模式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朱明月 刘德志 +3 位作者 施伟 陈万红 资文杰 刘新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25-1130,共6页
目的颞前动脉是大脑中动脉第一个主要分支血管.在急性大脑中动脉( nuddle cerebml artery,MCA) 闭塞患者中,其可提供潜在血流,继而改变脑组织坏死进程.文中旨在探讨通过分析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M CA的M l段( imddle cerebralartery-Ml... 目的颞前动脉是大脑中动脉第一个主要分支血管.在急性大脑中动脉( nuddle cerebml artery,MCA) 闭塞患者中,其可提供潜在血流,继而改变脑组织坏死进程.文中旨在探讨通过分析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M CA的M l段( imddle cerebralartery-Ml segment, MCA-M1) 闭塞后颜前动脉存在与梗死模式及梗死体积的改变, 并探讨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2 0 0 7年1 月至2 0 1 3年1 2月,因首发缺血性卒中且影像学检查提示为动脉粥样硬化性MCA闭塞的患者116例.同时依据有无颞前动脉分为2 组55例患者存在颞前动脉(颞前动脉存在组),61例患者颞前动脉缺失(颞前动脉缺失组).于人院期间均完成头颅M RI及血管学检查.对2 组进行临床基础资料的比较,采用A 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 T 评分方式分析组间病灶面积的差异,并采用改良R 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scale, mRS)评估患者3 个月功能预后.最后采用多因素LoglSt1C 回归分析3 个月预后良好(mRS≤2 )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颞前动脉存在组人院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评分(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roke Scale, NIHSS)、出院NIHSS评分较颞前动脉缺失组显著降低,且ASPECTS评分≥7分、m R S评分〈 2 分例数显著升高(P 〈0.05).颞前动脉存在组多区域病灶梗死、穿通支动脉区域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颞前动脉缺失组(34.6% 53.1%,38.5% 57.8%,P 〈0.05) ;m R S评分≤2 发生率明显高于颞前动脉缺失组(73.1% 35.9%,P 〈0.001).5 5 例(47.4%)患者3 个月功能预后良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颞前动脉存在(0 R = 0.188,9 5 % C I:0.062-0.572)、人院NIHSS评分(0 R = 1.578,9 5 % C I:1.326- 1.878)是患者3 个月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颞前动脉存在能够减小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MCA-M1 段闭塞患者梗死体积,改善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预后 颞前动脉 梗死模式 大脑动脉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出血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瞿启飞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9期64-66,共3页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情况。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降低颅内... 目的研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出血风险情况。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降低颅内压、调整血压、脑保护剂、抗血小板聚集、抗凝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Wahlund改良脑白质疏松分级量表(ARWMC)评分、改良Rankin(mRS)评分和空腹血糖(FBG)水平;分析皮肤黏膜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与NIHSS、ARWMC、mRS评分及FB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mRS、ARWMC评分及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mRS、ARWMC评分及F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NIHSS评分(5.74±1.38)分、mRS评分(1.21±0.5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91±1.24)、(1.96±0.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RWMC评分及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mRS评分及FBG水平均与皮肤黏膜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泌尿道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 ARWMC评分与颅内出血发生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较好疗效, NIHSS、ARWMC、mRS评分及FBG水平均与患者出血风险呈现较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出血风险 卒中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