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目的 探讨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凝血功能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1周、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主证、次证、总积分和NIHSS评分逐渐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及FIB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痰瘀阻络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恢复,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及长期生活质量,且并未影响凝血功能,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术中常压高氧(normobaric hyperoxia,NBO)作为辅助神经保护策略联合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目的探讨术中常压高氧(normobaric hyperoxia,NBO)作为辅助神经保护策略联合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年龄≥60岁及手术时长≥2 h的ICVD患者351例,依据术中吸氧浓度不同,分为H组(100%O_(2),109例)和L组(50%O_(2),24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比较术后和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的差异和相关术后并发症(肺炎、再卒中、脑出血)发生情况,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与术后NIHSS评分相关的因素。结果术后和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L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与NIHSS评分相关的因素为氧浓度、急/平诊、术前狭窄率、狭窄长度、高血脂、术前NIHSS评分、术前mRS评分。结论虽然常压高氧作为ICVD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基础上的辅助神经保护策略作用有限,对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但也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 探讨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凝血功能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1周、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主证、次证、总积分和NIHSS评分逐渐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及FIB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痰瘀阻络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恢复,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及长期生活质量,且并未影响凝血功能,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文摘目的探讨术中常压高氧(normobaric hyperoxia,NBO)作为辅助神经保护策略联合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年龄≥60岁及手术时长≥2 h的ICVD患者351例,依据术中吸氧浓度不同,分为H组(100%O_(2),109例)和L组(50%O_(2),24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比较术后和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的差异和相关术后并发症(肺炎、再卒中、脑出血)发生情况,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与术后NIHSS评分相关的因素。结果术后和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L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与NIHSS评分相关的因素为氧浓度、急/平诊、术前狭窄率、狭窄长度、高血脂、术前NIHSS评分、术前mRS评分。结论虽然常压高氧作为ICVD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基础上的辅助神经保护策略作用有限,对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但也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