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付耀武 刘路遥 +3 位作者 刘祖标 丁昊鹏 王邱 王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73,共4页
目的 探讨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 目的 探讨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卒中量表评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6月—2022年6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中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凝血功能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治疗1周、2周后,两组中医证候主证、次证、总积分和NIHSS评分逐渐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TT及FIB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扶阳急救汤加减治疗可以更好地促进痰瘀阻络证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中医证候的恢复,提高患者近期疗效及长期生活质量,且并未影响凝血功能,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急救汤 急性脑梗死 中医证候评分 卒中量表评分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急诊血管内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吴燕敏 陈文伙 +5 位作者 易婷玉 林定来 林晓辉 陈荣城 潘志南 郑秀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7,共7页
目的探讨对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低NIHSS评分前循环大动... 目的探讨对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福建省漳州市医院脑血管病介入科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进行急诊血管内治疗的低NIHSS评分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65例,均经多模式影像学评估证实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及小核心梗死区大片缺血半暗带。根据发病24 h内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将65例患者分为直接取栓组(30例)和延迟取栓组(35例)。直接取栓组患者采用机械取栓配合标准药物治疗;延迟取栓组患者先进行标准药物治疗,症状加重后行机械取栓。记录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资料、疗效及随访结果,即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NIHSS评分(入院时、术前、出院时)、使用替罗非班比例、就诊至股动脉穿刺时间、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血管闭塞部位、良好侧支循环(血流代偿>2级)、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2b级)、症状性颅内出血、异位栓塞、预后良好、死亡,并进行组间比较。评估的主要终点事件为治疗后90 d良好预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次要终点事件为症状性颅内出血及90 d死亡。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心房颤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高脂血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直接取栓组与延迟取栓组入院时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术前及出院时NIHSS评分均低于延迟取栓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4(2,5)分比11(9,14)分,χ2=6.613;出院时:1(0,2)分比3(1,10)分,χ2=3.205;均P<0.01]。直接取栓组就诊至穿刺时间少于延迟取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5(95.3,181.8)min比865.0(520.0,1096.0)min,Z=5.928,P<0.01]。直接取栓组与延迟取栓组患者大血管闭塞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为主[分别为73.3%(22/30)、80.0%(28/35)],病因分型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组与延迟取栓组替罗非班使用比例、血管闭塞部位、血流代偿>2级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血管成功再通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异位栓塞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随访90 d,直接取栓组良好预后率高于延迟取栓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26/30)比60.0%(21/35),χ2=5.737,P<0.05];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NIHSS评分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行血管内治疗可能是安全的,对该类患者可尝试尽早行血管内治疗,但结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大动脉闭塞 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醒麒 赵灵敏 +6 位作者 马迪 尤久琳 陈盈 冯良枢 王晶 冯加纯 王川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2,共9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为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发病72 h内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梗死面积与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为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取发病72 h内的6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的最大梗死层面面积将患者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n=34)和非大面积脑梗死组(n=33)。收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既往病史等临床基线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6、IL-10、IL-17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计算2组患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绝对值(LYM#)、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同时计算IFN-γ/IL-4比值、TNF-α/IL-4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并依据临床神经专科查体体征评价2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秩相关分析检验2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NIHSS评分、细胞因子和免疫状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比较,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血清中IL-2、IL-6、IL-10、IL-17A、TNF-α和IFN-γ水平以及外周血中NLR均明显升高(P<0.01),LYM#、LYM%和TNF-α/IL-4比值明显降低(P<0.01)。秩相关分析,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_(s)=0.521,P<0.05),非大面积脑梗死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患者NIHSS评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_(s)=0.721,P<0.001)。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中IL-6(r_(s)=0.306,P=0.005)、IL-4(r_(s)=0.252,P<0.001)、IL-2(r_(s)=0.109,P=0.025)、IL-17A(r_(s)=0.405,P<0.001)和IFN-γ(r_(s)=0.146,P<0.001)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NIHSS评分与TNF-α(r_(s)=0.039,P=0.726)和IL-10(r_(s)=0.121,P=0.192)水平无相关性。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血清中LYM#(r_(s)=-0.026,P=0.036)和LYM%(r_(s)=-0.008,P=0.002)呈负相关关系,与NLR呈正相关关系(r_(s)=0.315,P=0.009)。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面积与NIHSS评分、炎症反应、适应性免疫损伤程度和免疫状态具有相关性,细胞因子和免疫指标也与梗死面积总体呈正相关关系;与非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比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更易发生免疫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免疫 炎症 细胞因子 炎性细胞 梗死面积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缺血性卒中与静脉溶栓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丹丹 陈胜云 赵性泉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0期869-874,869,共6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改善预后最有效的方法。不同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其溶栓的效果不尽相同。2016年2月新发表的声明中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提出了新的观点,建议对于症状严重的,或者...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是改善预后最有效的方法。不同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其溶栓的效果不尽相同。2016年2月新发表的声明中对不同严重程度的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提出了新的观点,建议对于症状严重的,或者症状轻微但是有残疾可能的卒中患者,应当在症状开始3 h内静脉使用阿替普酶,而在症状出现3 h内对于症状轻微且判断没有致残风险的卒中患者,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是待考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联合临床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
5
作者 余小庆 张佩兰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7-327,共11页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血管高信号征(FVH)联合临床指标对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发病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 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血管高信号征(FVH)联合临床指标对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2022年1月至2024年10月收治的发病4.5 h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的脑梗死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卒中危险因素(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既往卒中史、吸烟、饮酒)及静脉溶栓前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糖、尿酸、肌酐)、Willis环完整情况和静脉溶栓时间窗(发病至静脉溶栓时间<3.0 h、3.0~4.5 h)。基于FLAIR于静脉溶栓前采用Lee评分法评估患者是否存在FVH并进行评分(0、1、2分)。采用Cohen′s Kappa系数将两名放射科医师对患者FVH评分的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Kappa值0.81~1.00为几乎完美一致,0.61~0.80为高度一致,0.41~0.60为中度一致,0.21~0.40为一般一致,≤0.20为轻微或没有一致)。静脉溶栓后90 d进行电话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患者预后,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评分0~2分)和预后不良组(mRS评分3~6分)。采用方差膨胀因子(VIF)对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共线性检验,剔除共线性检验高度相关(VIF>10)的自变量后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因素。绘制各指标及联合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采用Youden指数最大化原则确定各指标及联合模型预测静脉溶栓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并比较不同预测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的404例急性脑梗死行静脉溶栓患者中,预后良好组282例,预后不良组122例,其中存在FVH患者202例。(1)两名放射科医师对FVH评分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0.757,95%CI:0.702~0.812,P<0.01)。(2)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静脉溶栓前的白细胞[9.21(7.37,10.85)×10^(9)/L比7.30(5.83,8.62)×10^(9)/L,Z=-7.064,P<0.01]、中性粒细胞[7.25(5.27,9.02)×10^(9)/L比4.93(3.81,6.20)×10^(9)/L,Z=-8.173,P<0.01]、淋巴细胞[1.40(0.92,1.74)×10^(9)/L比1.57(1.16,1.99)×10^(9)/L,Z=-3.380,P=0.001]、血糖[7.00(6.30,8.70)mmol/L比6.60(5.80,7.80)mmol/L,Z=-2.913,P=0.004]、尿酸[318.50(257.00,391.50)μmol/L比340.50(282.00,416.25)μmol/L,Z=-2.168,P=0.030]、NIHSS评分[8(5,10)分比3(1,5)分,Z=-9.286,P<0.01]、FVH评分[1(0,2)分比0(0,1)分,Z=-4.036,P<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余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VIF=20.561,容差=0.049)与中性粒细胞(VIF=20.303,容差=0.049)共线性检验高度相关。剔除白细胞后,将余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静脉溶栓前高中性粒细胞水平(OR=1.489,95%CI:1.314~1.688,P<0.01)、高NIHSS评分(OR=1.306,95%CI:1.213~1.407,P<0.01)和高FVH评分(OR=1.976,95%CI:1.398~2.794,P<0.01)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4)静脉溶栓前FVH评分、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水平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000、5.000分和6.586×10^(9)/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95%CI:0.566~0.663;敏感度55.7%,特异度63.1%)、0.789(95%CI:0.746~0.828;敏感度77.7%,特异度71.3%)、0.756(95%CI:0.711~0.797;敏感度80.9%,特异度59.8%)。三者联合预测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0.786,AUC为0.863(95%CI:0.825~0.895),敏感度为71.6%,特异度为88.5%。结论静脉溶栓前高FVH评分、NIHSS评分、中性粒细胞水平均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且三者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 血管高信号征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临床和预后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修信 李立新 +1 位作者 廖品君 苑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的临床和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其静脉血样本作为病例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的临床和预后价值。方法选取广东省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9年10月1日至2010年10月1日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收集其静脉血样本作为病例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治疗前和治疗21 d时SAA浓度,放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浓度;选择50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予患者综合治疗,并在入院及治疗21 d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判断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SAA浓度与NIHSS评分进行分析,探究SAA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和预后价值。结果病例组治疗前SAA浓度为(18.05±6.77)mg/L,明显高于治疗后(7.81±2.66)mg/L及对照组(7.49±4.49)mg/L(P均<0.05);病例组治疗前CRP浓度为(15.08±4.32)mg/L,明显高于治疗后(6.05±2.20)mg/L及对照组(5.5±3.34)mg/L(P均<0.05)。21 d时病例组NIHSS评分比入院时明显下降(11.07±4.2 vs 7.78±2.89,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AA浓度,而非CRP浓度,与NIHSS评分差值呈正相关(r=0.612,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AA、CRP浓度均明显升高,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的重要指标,急性期SAA浓度与治疗前后NIHSS差值显著相关,提示SAA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清淀粉样蛋白A C-反应蛋白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吸氧浓度对行脑血管再通术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正芳 王娟 +1 位作者 菅敏钰 韩如泉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5-871,共7页
目的探讨术中常压高氧(normobaric hyperoxia,NBO)作为辅助神经保护策略联合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 目的探讨术中常压高氧(normobaric hyperoxia,NBO)作为辅助神经保护策略联合血管内再通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016年1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全身麻醉(以下简称全麻)下行血管内再通治疗、年龄≥60岁及手术时长≥2 h的ICVD患者351例,依据术中吸氧浓度不同,分为H组(100%O_(2),109例)和L组(50%O_(2),242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比较术后和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及mRS评分的差异和相关术后并发症(肺炎、再卒中、脑出血)发生情况,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与术后NIHSS评分相关的因素。结果术后和出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mR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L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与NIHSS评分相关的因素为氧浓度、急/平诊、术前狭窄率、狭窄长度、高血脂、术前NIHSS评分、术前mRS评分。结论虽然常压高氧作为ICVD患者血管再通治疗基础上的辅助神经保护策略作用有限,对患者近期神经功能恢复无显著影响,但也未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高氧 缺血性脑血管病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 Rankin评分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