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术后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李知衡 程娅雯 +5 位作者 韩香凝 李嘉豪 马文龙 于嘉 罗国刚 刘福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术后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 目的 探讨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术后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连续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15例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并行EVT的患者,回顾性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AP将患者分为两组:SAP组(55例)和非SAP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及围手术期指标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上述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AP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功能障碍发生率、手术持续时间、静吸复合麻醉比例、术中取栓次数、术后即刻头颅CT高密度征发生率显著高于非SAP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血管成功再通率显著低于非SAP组(P均<0.05)。将上述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手术持续时间长(OR=1.014,95%CI:1.001~1.028,P<0.05)、吞咽功能障碍(OR=6.137,95%CI:1.694~22.232,P<0.01)及血管未成功再通(OR=6.043,95%CI:1.062~34.382,P<0.05)是该类患者EVT术后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持续时间长、吞咽功能障碍及血管未成功再通与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EVT术后发生SAP直接相关,故临床诊治过程中应尽早对上述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以降低此类患者术后SAP的发生率,进而改善其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 大血管闭塞 血管内治疗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马文龙 李知衡 +4 位作者 刘福德 韩香凝 于嘉 韩建峰 程娅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5-234,共10页
目的评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S)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AIS-LVO行血管... 目的评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CS)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IS-LVO)血管内治疗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2年3月至2023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AIS-LVO行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AP的患者,其中同步应用CS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为乌司他丁组,单独应用CS未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线和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梗死侧别、责任血管、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基线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房颤动、既往卒中)、吸烟史、饮酒史、入院血压、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随机血糖、白蛋白、肌酐、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D-二聚体)、血管内治疗方式(包括机械取栓、支架置入、球囊扩张、动脉溶栓及联合治疗等)。两组患者诊断为SAP后均行化痰排痰、退热止咳、氧疗与呼吸支持、补液与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并应用CS抗感染;乌司他丁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乌司他丁连续治疗至少7 d。比较SAP治疗7 d内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过敏反应(突发呼吸困难、皮肤红肿、休克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减少(<4.0×109/L)、恶心呕吐、腹泻、瘙痒皮疹、肝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2倍)。疗效指标包括SAP治疗7 d后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数)及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肺炎相关症状及体征(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痰量及性状、肺部啰音变化情况等)、影像学检查(头部CT、胸部CT)情况。疗效评价情况分为(1)显效:治疗后肺炎相关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体温恢复正常,动脉血气分析及炎性因子指标恢复正常水平,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炎症吸收2/3及以上;(2)有效:治疗后肺炎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动脉血气分析及炎性因子指标略有改善,影像学检查显示肺部炎症有所吸收但未达2/3;(3)无效:治疗后肺炎症状、动脉血气分析及炎性因子指标标均未见改善甚至加重。比较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炎性因子指标及疗效评价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包括治疗7 d后胸部CT病灶情况是否改善、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血管内治疗后90 d电话随访或门诊复诊评估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mRS评分≤2分为预后良好)及死亡情况。结果共纳入AIS-LVO行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AP的患者99例,男69例(69.7%),女30例(30.3%),平均(68±10)岁。其中乌司他丁组46例,对照组53例。(1)两组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乌司他丁组患者SAP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9.1%(41/46)比69.8%(37/53),P=0.019]。(3)治疗前乌司他丁组患者血清IL-6、降钙素原、动脉血氧合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 d后乌司他丁组患者血清IL-6[(21.13±14.86)ng/L比(64.39±52.95)ng/L]、降钙素原[(0.12±0.11)μg/L比(0.31±0.20)μg/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1),动脉血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升高[(359.35±92.56)mmHg比(273.34±95.65)mmHg,P<0.01];治疗7 d后乌司他丁组患者血清IL-6[(21.13±14.86)ng/L比(31.90±21.95)ng/L]、降钙素原[(0.12±0.11)μg/L比(0.26±0.24)μg/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动脉血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359.35±92.56)mmHg比(314.81±81.97)mmHg,P=0.020]。(4)乌司他丁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瘙痒皮疹1例、肝酶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3/46);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瘙痒皮疹1例、肝酶升高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4/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7 d后胸部CT病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93.5%(43/46)比77.4%(41/53),P=0.026];两组患者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乌司他丁组患者血管内治疗后90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6.5%(3/46)比20.8%(11/53),P=0.040],预后良好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结论CS联合乌司他丁可改善AIS-LVO血管内治疗后SAP患者的临床症状,抑制炎性因子,降低病死率。本研究结果尚需大型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哌酮 有效性研究 卒中相关性肺炎 乌司他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查联合淋巴细胞免疫分析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危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3
作者 潘建亮 梁婷婷 侯建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63-1767,共5页
目的:探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检查联合淋巴细胞免疫分析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危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6例SAP危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检查联合淋巴细胞免疫分析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危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6例SAP危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肺部感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根据BALF淋巴细胞免疫分析结果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比较两组临床好转率、临床症状评分、血清炎症因子[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TNF-α]、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水平、治疗情况、住院病死率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3 d、5 d、7 d、10 d临床好转率(44.87%、58.97%、91.03%、97.44%)高于对照组(26.92%、42.31%、78.21%、88.46%)(P<0.05);研究组治疗10 d后血清PCT、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0 d后外周血CD3^(+)T、CD4^(+)T、CD8^(+)T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10 d后CPIS及CURB-65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长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病死率(7.69%)、ARDS发生率(5.13%)均低于对照组(19.23%、15.38%)(P<0.05)。结论:基于BALF细胞学检查联合淋巴细胞免疫分析优化的抗感染治疗方案能明显提高SAP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重患者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细胞学检查 淋巴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循证证据的脑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在ICU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4
作者 付红 李慧 +6 位作者 王颖 霍佳佳 王艺璇 高雨濛 胡少华 燕晓翔 周月琴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93,共7页
目的:总结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循证证据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ICU收治的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5月收治的29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为基线组,2022年8月... 目的:总结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循证证据并评价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ICU收治的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将2022年1月—5月收治的29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为基线组,2022年8月—12月收治的30例重症脑卒中病人为循证实践组。以基于证据的持续质量改进模型作为理论框架,通过证据获取、现状审查、证据引入和效果评价4个阶段将脑卒中相关性肺炎预防的证据转化为临床实践。比较循证实践前后两组脑卒中病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炎症指标和临床结局指标,以及循证实践前后医护人员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证据认知水平变化。结果:最终纳入18条证据,并转化为10条审查指标。循证实践后,病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ICU住院时间均明显降低(P<0.05)。循证实践后医护人员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知识审查指标执行率均提高(P<0.05)。结论: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护理实践能够提高医护人员循证知识知晓率及对最佳证据的依从性,改善脑卒中病人的炎症指标,缩短ICU住院时间,降低脑卒中病人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预防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评分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比较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娜 刘芦姗 王丰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6-701,共6页
目的比较ISAN评分、A2DS2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以及PANTHERIS评分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8例,将其分为SAP组(n=125)和非... 目的比较ISAN评分、A2DS2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以及PANTHERIS评分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8例,将其分为SAP组(n=125)和非SAP组(n=21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四种评分系统对SAP的预测作用。结果急诊病房中SAP发生率为37.0%,SAP组与非SAP组患者在年龄、并发症(房颤、冠心病和脑卒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ISAN评分、A2DS2评分、AIS-APS评分以及PANTHERIS评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PANTHERIS评分的A值(0.818)最小,与AIS-APS评分、A2DS2评分和ISAN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SAN评分和A2DS2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SAN评分、A2DS2评分和AIS-APS评分均能有效预测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但由于AIS-APS评分计算相对复杂,建议急诊工作者采用ISAN评分和A2DS2评分预测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 卒中相关性肺炎 ISAN评分 A2DS2评分 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 PANTHERIS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9
6
作者 温德良 李智博 +2 位作者 温艺超 刘卫江 熊旭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78-2181,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发生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ICU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有SAP患者的资料,x2检验比较各种因素SAP发生MDR菌...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发生多重耐药(MDR)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ICU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所有SAP患者的资料,x2检验比较各种因素SAP发生MDR菌感染差异,再选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MDR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布。结果:352例脑卒中患者,发生SAP183例,分离出病原菌247株,其中MDR菌193株(78.1%),MDR前5位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MDR感染与住ICU时间大于7d、严重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和呼吸机通气时间大于7d4个因素有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DR发生率较高。住ICU时间大于7d、严重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和呼吸机通气时间大于7d是重症监护病房SAP发生MDR感染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卒中相关性肺炎 多重耐药菌 危险因素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相关性肺炎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姝梅 李海英 +3 位作者 袁俊亮 秦伟 李淑娟 胡文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3-1205,共3页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SAP诊断标准分为SAP组(49例)和非SAP组(4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 目的探讨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与缺血性脑卒中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SAP诊断标准分为SAP组(49例)和非SAP组(45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史、冠心病史、心房纤颤史、陈旧性脑梗死史、恶性肿瘤史、吸烟史),临床表现(局灶性神经缺损程度、有无意识障碍、有无吞咽障碍),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 (卒中面积、卒中部位),病情评估及预后评估结果〔住院时间、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确诊SAP后NIHSS评分、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出院时改良的Rankin评分〕,实验室检查资料,病原学检查资料。分析SAP发生的相关因素,SAP与卒中严重程度(NIHSS评分)、健康状况(APACHEⅡ)、预后(改良Rankin评分)及住院时间的关系,SAP患者实验室检查各指标水平和病原学分布。结果 SAP组中年龄>75岁、意识障碍、吞咽困难、多发部位脑梗死、NIHSS评分>15分、APACHEⅡ>20分的发生率与非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入院时NIHSS评分、入院时APACHEⅡ、出院时Rankin评分、住院时间及病死率与非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SAP前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入院时C反应蛋白、B型利钠肽、前清蛋白、清蛋白及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与非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学检查阳性者39例,阴性者10例,阳性率为80%。结果发现革兰阴性杆菌31株,其中鲍曼不动杆菌9株等;革兰阳性球菌9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等;真菌23株,其中白色念珠菌9株等。结论 SAP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症状加重,住院时间延长,预后不良及病死率增加。需要提高对SAP的认识及重视程度,并给予适当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卒中相关性肺炎 疾病严重程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虎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痰热腑实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李德需 张丽妍 +3 位作者 赵永辰 张占英 张彦广 张新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749-752,共4页
目的:研究白虎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痰热腑实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痰热腑实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 目的:研究白虎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痰热腑实型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痰热腑实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10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白虎汤加减、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 89%以及73. 47%,观察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TNF-α以及CRP水平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 05)。结论:白虎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促进了病情缓解,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虎汤 针灸 卒中相关性肺炎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16
9
作者 郭湖坤 洪舒婷 +2 位作者 周厚仕 方喜斌 陈纪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了解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2013年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分析其痰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调查SAP患者98例,痰... 目的了解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2013年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分析其痰培养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共调查SAP患者98例,痰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24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75株(占60.48%),革兰阳性(G+)菌44株(占35.49%),真菌5株(占4.03%)。存在混合感染的患者21例(21.43%),治疗过程中出现细菌变更者23例(23.47%)。检出菌株数居前4位的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43株,占34.68%)、肺炎克雷伯菌(19株,占15.32%)、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各18株,各占14.52%)。肺炎克雷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32%,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均100%敏感。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均呈现严重的多重耐药(MDR)现象,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8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3.33%。真菌中未检出耐药菌株。结论该院SAP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且除肺炎克雷伯菌外,其余均耐药严重,临床医生应根据其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罗培南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25
10
作者 陈素芹 陈晨 +1 位作者 陆金春 程改存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3809-3812,共4页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和南京市浦口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老年SAP患者60例,在治疗脑卒中原发病和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美罗培南0.5~1.0 g... 目的 评价美罗培南治疗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武警江苏总队南京医院和南京市浦口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老年SAP患者60例,在治疗脑卒中原发病和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美罗培南0.5~1.0 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8 h,并根据患者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平均疗程为(12.5±2.0)d.记录所有患者病情稳定情况及体温变化,进行痰培养,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及胸部CT,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组60例患者治疗期间有10例死亡,50例病情稳定;在给予美罗培南前均有不同程度发热,50例存活患者中中热者19例、高热者31例,给予美罗培南后体温均逐渐降至正常,体温降至正常平均时间为(4.5±1.0)d;10例死亡患者在给予美罗培南后体温未见明显下降.50例存活患者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血清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尿素氮、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0例存活患者治疗后复查胸部CT显示,肺部炎性渗出病灶较治疗前吸收好转.60例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75株,其中G-菌45株(60%),G+菌15株(20%),真菌15株(20%),60株G-菌及G+菌清除率为86.7%(52/60).60例患者痊愈48例,显效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4%.50例存活患者中,3例出现躯干皮疹;10例死亡患者中,5例曾出现肌肉抽搐、癫痫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结论 美罗培南治疗老年SAP临床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罗培南 老年人 卒中相关性肺炎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病房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30
11
作者 王娜 王丰容 刘芦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病房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3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SAP组(n=120)和非SAP组(n=18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病房中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3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SAP组(n=120)和非SAP组(n=186),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AP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结果急诊病房中SAP发生率为39.2%,其中34例(28.3%)死亡。两组在年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机械通气、吞咽障碍、抑酸药物使用、鼻饲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病史、NIHSS评分、GCS<9分、吞咽障碍和抑酸药物使用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SOFA评分、NIHSS评分>15分和机械通气是SAP组30 d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病房中脑卒中患者的SAP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并影响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中医症状及证型特征 被引量:46
12
作者 宋苹 张溪 姚怀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557-1560,共4页
目的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医临床特点归纳总结,明确SAP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的辨证治疗及下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综合病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符合诊断标准的SAP患者121例,采集患者临床... 目的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医临床特点归纳总结,明确SAP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临床的辨证治疗及下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综合病区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符合诊断标准的SAP患者121例,采集患者临床特点、四诊信息,建立数据库,归类出中医证型,并与其他相关的文献报道相比较,总结其特征。结果通过对SAP的中医证型临床研究,在与其他类型的肺炎比较中,体现SAP患者"肺"、"脾"等脏腑亏虚的特点;在与其他关于SAP的中医症候研究报道中发现,"痰"仍然是SAP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结论 SAP的中医基本证型以痰热壅肺为主,其次为痰湿阻肺、肺脾气虚,瘀血之象贯穿其中,病理因素以"痰、热、虚"为主,更加突出"湿浊、瘀血"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症状 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降气化痰汤联合针灸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德需 张丽妍 +3 位作者 赵永辰 张占英 张彦广 张新文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346-348,共3页
目的:探究自拟降气化痰汤联合针灸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98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加用自拟降气化痰汤联合针灸治疗。比... 目的:探究自拟降气化痰汤联合针灸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98例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而观察组加用自拟降气化痰汤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情恢复、血清炎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的CPIS、NIHSS评分明显的低于对照组,血清IL-6、TNF-α以及CRP水平也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自拟降气化痰汤联合针灸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疗效好,能有效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气化痰汤 针灸 卒中相关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1
14
作者 张娜 刘红 +2 位作者 杨新颜 杨琳 孙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0-224,共5页
目的建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SAP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拟定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计算指标的权重。结果... 目的建立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为SAP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文献分析和半结构访谈的基础上,初步拟定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计算指标的权重。结果构建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的SAP护理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89%和100%,权威系数为0.8。结论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有效帮助管理者识别SAP发生的高风险因素及高危环节,为临床护理风险的有效防范提供评估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清洁度异常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关系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杨晓华 陈惠娟 +5 位作者 何娟 张娟 胡婷婷 杨晓丽 王青 陶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70-2174,2180,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卫生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纳入3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口腔卫生习惯等信息。根据口腔卫生状态及是否发生SAP分组比较,以二元logisti...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卫生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影响因素及关系。方法纳入33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口腔卫生习惯等信息。根据口腔卫生状态及是否发生SAP分组比较,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清洁度异常和SAP的危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显示,SAP(OR=2.219,P=0.026)、龋齿(OR=1.292,P=0.005)和年龄(OR=1.030,P=0.006)是脑卒中患者口腔清洁度的独立危险因素,而Barthel指数评分(OR=0.986,P=0.019)是其保护因素;BOAS评分(OR=1.972,P<0.001)与NIHSS评分(OR=1.322,P<0.001)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口腔清洁度异常与SAP互为独立危险因素,保护口腔卫生也许有助于SAP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 口腔卫生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龋齿 高龄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结合医护合作模式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牛瑛琳 白艳杰 +2 位作者 王晓丹 刘雁 王莉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1-236,共6页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医护合作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1月本院病程1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2)。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在一般护理模式下由专业... 目的研究针刺结合医护合作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1月本院病程1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2)。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在一般护理模式下由专业治疗师行系统康复训练;观察组额外接受医护合作模式下的针刺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误吸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χ~2=4.615,P=0.032)。观察组会厌谷、梨状窝滞留量(t(稀钡)=21.01,t(稠钡)=19.85),咽期时长(t(稀钡)=17.03,t(稠钡)=13.68)及咽期起始时间(t(稀钡)=19.63,t(稠钡)=17.86)低于对照组(P〈0.05)。稀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误吸率低于对照组(χ~2=4.03,P=0.044),但在稠钡及固体实验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结合医护合作模式可降低急性卒中患者误吸率及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能与改善其吞咽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医护合作模式 针刺 吞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53
17
作者 纪风兵 卓超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795-800,I0001,I0002,共8页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的老年SAP患者的临床资料。(1)危险因素分析:通过χ2检验分别比较各个因素组SAP发生...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的老年SAP患者的临床资料。(1)危险因素分析:通过χ2检验分别比较各个因素组SAP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发病率的差异,经单因素分析后选取P<0.0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2)病原学调查:多重耐药菌的病原菌分布、常见多重耐药菌菌株的耐药情况。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卒中类型、意识水平、SAP类型、入住病房、接受胃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入住ICU病房这3个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1、0.038),是SAP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在154例患者中分离出182株细菌,其中多重耐药菌115株,在多重耐药菌株中排名前5位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意识障碍、晚发性肺炎、入住ICU病房是SAP发生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菌所占比例较高,对多种抗生素呈广泛的不同程度的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多重耐药菌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脉注射液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罗家祺 胡慧菁 +1 位作者 范华昌 刘龙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2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生脉预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生脉预防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CD4、CD8、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防作用。方法:27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生脉预防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生脉预防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并对两组治疗前后CD4、CD8、HSCRP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20 d后,对照组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6.32%,生脉预防组为14.16%,(P<0.05)。并且对照组CD4水平明显低于生脉预防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生脉注射可以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机体炎症反应,与调节CD4水平的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卒中相关性肺炎 生脉注射液 CD4 HS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31
19
作者 戴兴珍 吴桂梅 陶连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25-72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 78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训练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训练组早期增加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训练组仅有10例发生SAP(25.6%),低于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 78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训练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训练组早期增加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训练组仅有10例发生SAP(25.6%),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6.2%)(χ2=3.57,P<0.05)。结论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是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吞咽功能训练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的构成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惠芳 刘艳 +1 位作者 龙军 颜振兴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3271-3273,共3页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构成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脑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非发酵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经培养鉴... 目的:了解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相关性肺炎非发酵菌构成及病原菌耐药特点。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急性脑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非发酵菌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结果:经培养鉴定共取得211株致病菌,革兰阴性杆菌125株(59.2%),革兰阳性球菌66株(31.3%),真菌20株(9.5%),其中非发酵菌89株,占革兰阴性杆菌的71.2%,在89株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位于首位,其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洋葱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表明铜绿假单胞菌呈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但对碳青霉烯类、舒巴坦与β内酰胺类复合剂仍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该医疗单元非发酵菌病原菌构成以铜绿假单胞菌及鲍曼不动杆菌为主,非发酵菌呈多重耐药现象,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加强病原菌的诊断及药敏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卒中相关性肺炎 非发酵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